天天看小說

第124章 百業興盛

在每一個工地上,基本上都會出現幾個會講故事的人,這些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通過各種故事來渲染當今皇帝朱由校的聖明。

老百姓是最喜歡聽故事的,直接說皇帝聖明那是非常蒼白無力的,而用故事來宣傳,那效果纔是最好的。

這樣的宣傳獲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畢竟皇帝出錢搞城市基建,事實證明皇帝是向著他們貧苦百姓的。相反,那些東林黨貪張枉法,被皇帝抓了一大批人,查抄家產幾百萬兩,誰願意出幾百萬輛銀子來污衊別人?

底層老百姓自然是朱由校變得十分擁戴,可謂歌頌不斷。因爲皇帝的行爲符合底層百姓的利益,在底層百姓看來就是好皇帝。

但是皇帝動搖了地主商人,以及權貴的利益,在這些人看來,朱由校就是昏君一個。

可是這些人的數量畢竟小,當普通老百姓都在歌頌朱由校的時候,他們的聲音也就被淹沒在浪潮之中了。這時候他們頂多在一些手抄報上,還能bb兩句。

不久之後就有東林黨的水軍在造謠時,被一羣激憤的百姓圍毆致死。被打死的男子,因爲在酒館裡公然造謠,大罵皇帝昏庸,並未東林黨鳴不平,結果不到幾分鐘,就激起了公憤,被幾個百姓帶頭進行圍毆,混亂中被圍毆致死。

捕快趕到現場的時候,逮捕了幾名參與圍毆的百姓。但是沒過多久,所有人就被放了出來。

畢竟法不責衆,此時的中國是一個講究理法的執法模式,所謂理法,是理在前,法在後。只要情理上能說得通。法律是得讓步的。

如果法律可以凌駕於道理之上,豈不是朝廷不講理?

何謂道理?

道家的核心思想,就是凌駕‘弱肉強食’的法則。不去順從這個基本法則,因此持強凌弱就是違背道理的。道家的學術。核心就是‘逆’字,看穿規律,又違反規律,從而使人類可以自我主宰,而不是被完全支配。

西方人是沒有道家學術的,因此他們的行爲準則是遵從弱肉強食的法則,日本更是如此,後世各種動漫裡面。宣揚的就是這種弱肉強食的思想。

這也就是爲什麼中國和西方國家、日本講不通道理的原因,因爲人家根本就沒有道理這種玩意,你和他們講道理?這不是腦抽嗎?

自古以來,中國都是理在前,法在後。法律是要有的,但卻會酌情判罰,一些甚至是免除處罰。

有人造謠皇帝,被激憤百姓圍毆致死,這新聞太過勁爆了。同時捕快把人抓回去,馬上就如同燙手山芋一般把人給放了。

這人實在抓不得啊!畢竟被毆死的傢伙造謠皇帝在先。百姓擁戴皇帝纔對其進行了圍毆。怎麼說都佔理啊!被打死的傢伙,也就白白被打死了。

實際上帶頭打人的,正是錦衣衛發展的一名宣傳員。

在這次輿論宣傳過程中。那些與皇家資本合資經營的商人也出了不少力氣,這些商人開設的茶樓、酒館等場所,都參與了宣傳活動。

隨著宣傳的深入,很快一些宣揚皇帝聖明的故事,就被改編成了一個個雜劇,結果大受老百姓的歡迎。

在京城,造謠皇帝和罵東林黨的人很快就消失在了公共場合,因爲他們已經不敢再出來造謠了。

到處都是錦衣衛和東廠的探子,誰敢公然造謠就是領著一羣人過來進行一番毆打。運氣好的去擦點跌打傷藥就行。運氣不好被打死都很正常。

那些水軍一看這架勢,哪裡還敢出來活動啊!要想賺這個錢。得拿命去拼啊!

反倒是錦衣衛和東廠的探子們,紛紛大肆宣揚東林黨的黑材料。一邊用皇帝爲百姓做的實事來歌頌皇帝。

東林黨上下一看就傻眼了,這情況發展方向不對啊!不應該是這樣的啊!

可是情況就已經發展到這個程度了,東林黨的名聲正在迅速的變臭。相反,皇帝的聲望卻是直線狂飆。

艱難的民生,讓老百姓都渴望出現一個明主聖君,帶領他們走出困境。而朱由校通過實際行動,以及各種宣傳手段,成功的在老百姓心目中塑造出了這樣的偉岸形象。

與此同時,朱由校正在繼續發展壟斷資本。

首先是京城中的屠宰場被全部控制,同時與民資合股成立了數家養殖公司。曹金玉也非常積極的成立了和朱由校合股成立了一家養殖公司。

糧行有很多麥麩、米糠,養豬什麼的最合適不過了。

京城內所有豬肉供應,都必須從官方指定屠宰場購買。豬肉價格因爲皇家資本的介入,直接就穩定在了十五文一斤的水平。明代因爲老百姓的日子相比清代、近代要好,豬肉也是瘦肉更貴,一斤肥肉的價格則是十文錢左右。

收購價也穩定了下來,也確保了養殖戶有錢可賺。

最重要的還是擴大生產規模,財富是通過勞動產生的。現在北方的問題是生產規模不足,以及老百姓購買力也不足。

現在擴大生產規模,再提高老百姓購買力,老百姓的日子不就好過了嘛!

例如一筆錢砸下去,讓老百姓搞生產建設,這時候老百姓拿到了錢,就可以去購買商品消費。

如果壟斷了老百姓所消費的商品,那麼這筆錢就可以逐漸被財團收回來,然後繼續砸下去,再次提供大量就業崗位。

如此循環之下,就業崗位就上去了。而建設的持續,也會使商品的生產得以增加,滿足老百姓的需求。

在整個過程中,財團實際上並未付出什麼東西。老百姓購買到的商品,都是老百姓自己勞動生產出來的財富。財團相當於是把勞動力組織起來進行生產,然後抽取一部分的財富。

這個循環過程要想持續下去,就必須加大壟斷,纔不至於資金流失到那些高收入羣體手中。

這些錢放在老百姓手上。只要不大量滲漏,就相當於是財團的錢。因爲老百姓要消費,這些錢最終都會流回財團的手上。

不過肯定有一部分資金會被商人賺走。這個時候稅收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通過稅收使資金迴流。

對於一個財團控制的國家來說,國家的錢就是財團的錢。財團的錢也可以是國家的錢,只是左手換右手而已。

朱由校此時發展的皇家資本,正在向財團的模式發展。

加大壟斷是必須的。

皇家資本此時已經能夠向老百姓供應糧食,那麼接下來再壟斷豬肉、蔬菜的供應,以及布匹等商品的供應,就基本上能夠形成一個初步完善的壟斷體系了。

於是皇家資本又迅速上了幾個建設項目,即北直隸各城鎮的養殖基地建設,以及蔬菜種植基地的建設。

明代的蔬菜長途販運還是很常見的。不過北方冬季蔬菜種類比較單一,冬天基本上就是大白菜。

蔬菜的壟斷,只壟斷市場銷售渠道也是可以的。但是無法把控產量,到時候農民突然什麼時候種多一點,市場消化不掉,那就滯銷了。

僱傭工人種植蔬菜,並壟斷城鎮蔬菜銷售渠道,那麼好處就是產量穩定、價格穩定。不會出現惡性競爭。這種蔬菜的壟斷未必要賺多少銀子,蔬菜生產過程中可以給工人更好的待遇,並且降低蔬菜售價都是可以的。反正錢在普通百姓手上。這種關乎老百姓生活的產業,經營過程中並不需要追求那麼高的利潤。價格的上漲,則是在老百姓收入普遍提高的情況之下才能進行。例如後世中國礦泉水是一塊錢一瓶。美國的礦泉水則是一美元。相當於,中國和美國的老百姓把錢都拿去買礦泉水,購買力是差不多的。

城市基建依舊在持續展開,在朱由校的親自策劃下,保障房工程開始在城外郊區開始建設。

京城的人口並非全部都都城內,城外也有很多房子,甚至是粘著城牆。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因爲城市的發展,讓城牆內的地皮變得太小。

保障房工程自然也就是在城外建設。

京城第一期保障房工程。計劃安置一萬戶。安置之後,又將對城內棚戶區(貧民窟)進行改造。

一番建設項目下去。整個京城的精神風貌就有了改變。街頭小巷裡面,雙眼麻木無神。無所事事呆坐的貧民不見了,變成了一個個在工地上揮灑汗水的身影。有了收入的貧苦百姓,頓時獲得滋養。

整個京城的老百姓,都變得十分忙碌起來。

百姓忙著上工地做工,商人、夥計忙著做生意,盡顯百業興盛之象。因爲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有了工作,同時因爲這些建設項目所帶動的經濟效應,民間商人也開始加大投資、增加僱員,很快京城就出現了用工荒。

商人僱傭工人的時候,不得不提高工錢待遇,每天最少都是30文錢,活還必須比工地上輕鬆,中午還得供應麪餅等伙食。

儘管工錢給得多了一些,但是生意好做了,不少商人也都笑瞇了眼。那些中小商人,此時對於稅務局並不感覺厭惡,因爲稅務局很少找他們麻煩。特別是街頭小攤販,以及那些小本經營的商鋪,稅務局根本不會去向他們收稅。

此番老百姓購買力增強,他們的生意自然也就做了許多。

京城的新氣象,更是讓老百姓對皇帝朱由校產生了強烈的擁戴,什麼昏君、明君,在老百姓看來很簡單,那就是有沒有改變他們的生活。

甚至不需要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只要讓他們看到一點人生的希望,在他們眼裡便是聖明的皇帝。(。)。.。

第117章 海運優勢第394章 戰略調整第249章 蒙古戰爭落幕第145章 金州絞肉機第4010章 大殺器第70章 鉅額軍費第214章 完虐荷蘭人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220章 又是鉅額軍費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219章 人口壓力第199章 處以極刑第79章 欽定皇后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189章 荷蘭人來了第407章 鐵絲網第285章 帝國與文明第423章 大掃蕩第98章 失敗的讓步第405章 緊急軍情第89章 擠兌風波(一)第366章 繁榮的北方市場第146章 重炮轟擊第237章 收復遼東半島第306章 經營山東第179章 會師充州第358章 教訓德川幕府第353章 對外貿易格局第181章 竟然賺了第319章 商業殖民第94章 良性競爭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169章 稽查私鹽第178章 七進七出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338章 有刺客第367章 一個強盜團伙的形成第120章 增加就業第165章 免費周遊第381章 鼓勵生育第92章 皇莊第二期建設工程第187章 徹底整合第303章 千年王八精橫空出世第169章 稽查私鹽第355章 天量投資第398章 普及義務教育第10章 天子親軍第132章 建奴快瘋了第353章 對外貿易格局第397章 修煉‘內功’第14章 皇家軍工廠第226章 干預朝鮮(一)第416章 開戰前夕第69章 不計血本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281章 廠衛的白色恐怖第341章 福王戰敗第214章 完虐荷蘭人第318章 戰爭準備第319章 商業殖民第233章 慘敗的鑲白旗第3章 帝師孫承宗第132章 建奴快瘋了第354章 生產力大爆發第225章 朝鮮政變第407章 鐵絲網第412章 進攻印度第155章 戶籍改革第248章 改革準備第26章 皇帝挖坑第150章 三省總督第380章 美洲貿易航線第279章 甲子條約第317章 撞到槍口上的葉爾羌汗國第22章 投資前景第79章 欽定皇后第313章 衍聖公的黑刀子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9章 肅清隱患第176章 不堪一擊第92章 皇莊第二期建設工程第55章 明朝版新農村第317章 撞到槍口上的葉爾羌汗國第28章 糧食訂單第178章 七進七出第361章 攻略安南第220章 又是鉅額軍費第267章 開發北海道第18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147章 異想天開的野豬皮第363章 第一次安南殖民戰爭第35章 研發燧發槍第271章 殖民呂宋第79章 欽定皇后第148章 戰爭紅利第142章 攻城準備第385章 日本內戰又起第293章 整頓政策
第117章 海運優勢第394章 戰略調整第249章 蒙古戰爭落幕第145章 金州絞肉機第4010章 大殺器第70章 鉅額軍費第214章 完虐荷蘭人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220章 又是鉅額軍費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219章 人口壓力第199章 處以極刑第79章 欽定皇后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189章 荷蘭人來了第407章 鐵絲網第285章 帝國與文明第423章 大掃蕩第98章 失敗的讓步第405章 緊急軍情第89章 擠兌風波(一)第366章 繁榮的北方市場第146章 重炮轟擊第237章 收復遼東半島第306章 經營山東第179章 會師充州第358章 教訓德川幕府第353章 對外貿易格局第181章 竟然賺了第319章 商業殖民第94章 良性競爭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169章 稽查私鹽第178章 七進七出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338章 有刺客第367章 一個強盜團伙的形成第120章 增加就業第165章 免費周遊第381章 鼓勵生育第92章 皇莊第二期建設工程第187章 徹底整合第303章 千年王八精橫空出世第169章 稽查私鹽第355章 天量投資第398章 普及義務教育第10章 天子親軍第132章 建奴快瘋了第353章 對外貿易格局第397章 修煉‘內功’第14章 皇家軍工廠第226章 干預朝鮮(一)第416章 開戰前夕第69章 不計血本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281章 廠衛的白色恐怖第341章 福王戰敗第214章 完虐荷蘭人第318章 戰爭準備第319章 商業殖民第233章 慘敗的鑲白旗第3章 帝師孫承宗第132章 建奴快瘋了第354章 生產力大爆發第225章 朝鮮政變第407章 鐵絲網第412章 進攻印度第155章 戶籍改革第248章 改革準備第26章 皇帝挖坑第150章 三省總督第380章 美洲貿易航線第279章 甲子條約第317章 撞到槍口上的葉爾羌汗國第22章 投資前景第79章 欽定皇后第313章 衍聖公的黑刀子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9章 肅清隱患第176章 不堪一擊第92章 皇莊第二期建設工程第55章 明朝版新農村第317章 撞到槍口上的葉爾羌汗國第28章 糧食訂單第178章 七進七出第361章 攻略安南第220章 又是鉅額軍費第267章 開發北海道第18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147章 異想天開的野豬皮第363章 第一次安南殖民戰爭第35章 研發燧發槍第271章 殖民呂宋第79章 欽定皇后第148章 戰爭紅利第142章 攻城準備第385章 日本內戰又起第293章 整頓政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山县| 长岛县| 台南县| 阳西县| 义乌市| 海淀区| 孟连| 巴青县| 普安县| 大荔县| 靖宇县| 怀仁县| 社旗县| 五家渠市| 吴堡县| 武城县| 安康市| 沿河| 吉林省| 岐山县| 嵊泗县| 长兴县| 台中县| 图们市| 南京市| 天长市| 鹿泉市| 康保县| 昌都县| 长沙县| 教育| 浮山县| 安溪县| 耒阳市| 鄂托克前旗| 贵州省| 美姑县| 泌阳县| 科技| 福海县| 包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