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81章 竟然賺了

天啓二年,農曆五月二十八。鄒縣城門大開,魏七與一羣聞香教骨幹,向官軍獻徐鴻儒,降!

聞香教作亂,僅僅持續十七天,就被大致撲滅,官軍俘獲亂民三十餘萬。

剿滅聞香教的行動還在持續進行,在袁可立的指揮,以及山東巡撫趙彥的全力配合之下,拉開了徹底圍剿的序幕。

官軍以京營爲主力,山東官軍爲輔,向各個方向的聞香教殘存部隊展開了天羅地網一般的圍剿行動。

各地聞香教部隊在這樣的圍剿力度之下,紛紛迅速敗亡。

俘虜亂民持續上升到了五十餘萬,與此同時,還有大量跑掉的亂民,也主動跑回去想官軍投降。

官軍那裡有糧食發放,餓不死人。而且後續還會分給土地進行安置,實在是個好去處。除了參與了作亂的亂民外,各地難民也紛紛涌向官軍的臨時安置點。

嚴格的說,那些俘虜已經不叫俘虜了,官軍雖然有對他們進行關押,只是對秩序進行了一番維護。此時稱之爲難民更爲合適,一個個都嗷嗷待哺,全靠朝廷發糧賑濟。

各地用來的饑民、難民、貧民,數量迅速上升到了百萬人,一個個拖家帶口的。好在此時氣溫回暖,晚上睡覺隨便搭個簡陋的棚子就行了。

山東的人口顯然也非常爆炸,萬曆年間就爆發過人吃人的現象,市集上公然叫賣人肉。這些年過去之後,新一代人又繁衍了出來,人口再度飽和。

聞香教能在山東傳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就是地方上貧民太多。也經常鬧饑荒。這年頭的山東,可不是後世的山東,有那麼發達的重工業和農業。山東很多地方的土地。更適合種植一些例如花生之類的作物,糧食方面反倒是不那麼好種。

大量的百姓涌到一處。實在讓朱由校大出血了一把,好在朱由校手上有不少糧食。特別是北直隸大規模推廣紅薯種植之後,麪粉、大米的消耗降低了不少。此時已經是夏季,新鮮的紅薯倒也不多。

紅薯這種東西,存放得當,一般也就是放個半年時間。如果地窖挖不好,存放不得當,還可能爛窖。

所以農民家的紅薯如果多得吃不完。又不懂做成紅薯粉,那就只能餵豬、喂狗了,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製作紅薯幹則是一個技術活,沒那個技術的話,做出來很難吃,咬上去硬邦邦的。暫時北直隸的農戶的紅薯乾製作方式還比較初級,所以不是很流行。

朱由校收到前線袁可立發來的捷報後,終於是鬆了口氣,上百萬難民等著賑濟,倒也不是那麼在意了。放下奏章,唸叨道:“鎮壓下去就好,總算是沒出太大的亂子。”

隨即朱由校立即從內帑撥款100萬元。用於賑濟難民。與此同時,立即讓皇家農業公司和皇家礦業公司前往山東跑馬圈地,儘快把這上百萬難民安置下來。

大明的人口儘管多,但在朱由校看來,人口也是實實在在的財富。重點在於,要爲這些人口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

人口多就意味著勞動力多,組織好了就可以建設很多東西。

人口紅利的威力,對於朱由校這個穿越者來說,是深有體會的。後世中國。愣是靠壓榨人口紅利快速的發展起來的。

正好此次聞香教起義,皇家資本可以把手伸到山東去。

一番作戰下來。軍費上也是花費不小,京營的出動。以及山東各地官軍的軍餉、賞賜都要陸續的算入軍事成本。

兵部最終給出了一個230萬元的賬單。加上賑濟那些難民的100萬元開支,這次聞香教作亂,讓朱由校損失了330萬元的財政。

“儘管花費較大,不過一定程度上,還是給京營積累了一定作戰經驗。”孫傳庭說道,“同時在作戰中,繳獲的戰利品,也高達一百多萬元,賬上只有兩百萬元左右的開支。另外皇家農業公司應該能在山東圈下不少土地,總的來說,這次鎮壓聞香教,應該還是賺到了一部分。”

朱由校聽了之後,轉念一想還真是這麼回事,只是瞬間有點凌亂。內部戰爭,都能攫取戰爭紅利,這……確實讓人無語。

但事實顯然就是這麼回事,儘管戰爭產生了損失。然而這些損失,都是民間的損失。同時動盪導致了資產的再分配,這個分配環節正好被朱由校給死死抓住,以至於朝廷方面還是賺了的。

同時那些難民儘管要賑濟,但只要把他們組織起來生產建設,在這些廉價的勞動力身上,又能持續不斷的壓榨出人口紅利。

此時的皇家資本,已經初步形成體系。組織能力,相比當初來說是大大增強。以至於這次安置上百萬難民,倒也比較順利。

那些拖家帶口的,全被安置到剛圈下來的土地中,這些土地被劃分成了一個個皇莊,開墾流程的組織也非常有經驗了,皇家農業公司已經是一家經營著三千萬畝土地的龐然大物,朱由校此時也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地主。

皇家農業公司總經理張恆升這次親自趕到山東圈地,僅各地官府統計出來,因此次聞香教作亂而拋荒的無主土地,就多達八百萬畝,這八百萬畝土地上,多數都種著還未成熟的莊稼。

這下全都便宜了皇家農業公司,八百萬畝土地,價值本身就不菲,而且大多是位於山東的棉花產區,更不需要什麼開墾費用。

同時皇家農業公司又把山東各地的荒地資源也統計了一遍,統籌人員很快就遍佈山東。哪裡適合開墾都進行了考察和登記,後面可以陸續開發。幾個月後,數據統計上來的時候,可開墾荒地面積達到了一千五百萬畝左右,其中大約一千萬畝土地是比較容易開發的,這一千萬畝土地也陸續進行了開發。並將這些失去家園的百姓安置在了這些新的皇莊之中。

山東的皇莊和北直隸的一樣,都是每戶給地三十畝,貸款給農戶購買耕牛、種子、農具。並通過貸款的方式,給他們建設瓦房。地租每年三成。農閒時期必須服徭役,徭役只提供伙食,沒有工錢。

重點在於,皇莊的保甲制具備相互監督、半軍事化的特性。感覺有點像是養豬場,事實上……確實有點像。但是百姓的生活是有極大保障的,這在如今紛亂的局勢下,這樣的安定生活,也是很多百姓夢寐以求的。

累一點對老百姓來說都能承受。他們最想要的還是一個安定的,能吃飽飯,一家日在一起過日子的生活。

皇莊的壓榨能力確實是比較強的,但是在保障方面也是最好的。

那些沒有拖家帶口的青壯,則被安排成爲了職業工人。皇家礦業公司拉走了不少,還有很多安排去修路了。

孤寡老人和孤兒,則被安置到了北直隸的養老院和孤兒院。那些失去親人的婦女,則安排著和那些青壯重組家庭。

一番處理措施下來,上百萬難民都得到了妥善得安排。

幾個月後,山東聞香教作亂的餘波就平息了下去。地方秩序也得到了一番梳理,而上百萬難民的安置,也緩和了一番山東的人口壓力。

這次聞香教作亂。讓朱由校的皇家農業公司,又增加了1800萬畝耕地。不過開墾這些土地,卻是陸續花出去了上千萬元。而農戶的貸款,則是銀行出的錢。

朱由校的腰包又空了。內帑儘管還是有一些銀子,但都已經在預算範圍之內。

開墾的費用顯然是必須出的,儘管農業上並不怎麼暴利,但耕地卻是基本的生產資料,價值擺在那裡,怎麼都不虧。只是收回成本要過些年頭。最重要的是,擴大了農業資源。安頓了一大批百姓。

皇家礦業公司那邊,則在山東與錦衣衛進行配合。打擊了民間偷採金礦的活動,抓了幾個典型,罰了將近五萬元的金額,將招遠一代的金礦全部都納入了皇家礦業公司的開採範圍。

這個時代的招遠金礦,遠沒有後世年開採百萬兩的規模。主要是這個時代用的是土法開採,礦脈又越挖越深,下面的硫化鐵礦也越來越多,很多礦洞繼續開採的話,成本就太高了一些。

不過還是有很多礦脈的開採是有利可圖的。

皇家農業公司的開採活動,依舊是採用土法。工人採用僱工制,每天二十文的工錢。對於招遠金礦的開採,盈利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產出黃金。實際上這也不是重點,最大的重點是,能創造產值、提供就業,養活更多的人。

黃金儘管不能吃,但卻可以買到糧食。

只要有足夠的市場需求,糧食產量自然會增加。南方實際上還是有不少土地可以種植糧食的,特別是江南地區,原本就是個產量區,結果土地被種植了大量的經濟作物,其中不少還是用來出口的。

所以說,只要能養活人,盈利少一點都沒問題。甚至是略微的蝕本都可以接受,但盈利還是一條線,蝕本的礦洞將一律放棄開採。

儘管開採金礦可能賺不到多少錢,但是老百姓有錢了之後,各種消費活動不就產生稅金了。

這就和後世的關稅補貼是一個道理的,很多企業的商品以極低的價格出口,甚至是低於成本價,可國家依舊鼓勵他們那麼做,原因就是能創造產值,帶動就業。

產值創造出來,則意味著財富總量的增加。

所以招遠金礦,成爲了一個良好的就業崗位帶動項目。除此之外,皇家礦業公司,也開始在山東對煤炭進行了一定的開採,以供應山東的煤炭需求。

不久之後,一支鑽井隊來到了山東。開始在後世勝利油田的區域內,開始到處打洞鑽井。

這支鑽井隊,自然就是朱由校派來的。()

ps:第一更!

第7章 天價玻璃第400章 蒸汽輪船第76章 和皇帝做生意第250章 大戰來臨第356章 煎熬的江南財閥第78章 多管齊下第405章 緊急軍情第389章 攫取貴金屬第365章 統一的市場第225章 朝鮮政變第103章 時代潮流就是要BB第264章 查抄鹽商第293章 整頓政策第381章 鼓勵生育第139章 暴跳如雷第231章 通商日本第32章 朝野譁然第382章 莊家通吃第306章 經營山東第261章 罐頭廠第451章 長江以北皆新政第166章 瘋狗出籠第146章 重炮轟擊第72章 裝備與新軍第294章 開源計劃第295章 預算第399章 鐵路時代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48章 建造高爐第361章 攻略安南第28章 糧食訂單第118章 漕運改革第343章 叛亂平息第426章 改革前夕第234章 血戰耀州第179章 會師充州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364章 沒落的科舉第417章 驚人的變化第268章 移民進行時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86章 李可灼自盡第398章 普及義務教育第19章 三成佃租第95章 定時炸彈第166章 瘋狗出籠第140章 野望河套第217章 皇家海軍第233章 慘敗的鑲白旗第159章 壓榨勞動力第243章 紙彈、刺刀、膛線第413章 孟加拉條約第278章 以蒙制蒙第98章 失敗的讓步第58章 鉅貪現身第248章 改革準備第181章 竟然賺了第450章 湖廣改革阻力第361章 攻略安南第176章 不堪一擊第19章 三成佃租第87章 廉價鋼鐵第321章 天啓七年財政預算第341章 福王戰敗第284章 中央集權第82章 遊擊進行時(一)第284章 中央集權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450章 湖廣改革阻力第167章 翻盤點第280章 東北大開發第188章 引爆經濟第426章 改革前夕第49章 脫硫難題第217章 皇家海軍第27章 佈局遼東第379章 訪問中美洲第369章 重修皇極殿第65章 東林地震第399章 鐵路時代第94章 良性競爭第235章 被鑿穿的尊嚴第130章 雙劍合璧第230章 切斷日本貿易航線第417章 驚人的變化第17章 正規騎兵第88章 謠言四起第63章 銀子在哪?第319章 商業殖民第225章 朝鮮政變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390章 工人暴動第305章 多事之秋第137章 入賬千萬第204章 二十萬中央軍第3章 帝師孫承宗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138章 修路計劃第278章 以蒙制蒙第185章 皇莊的豐收年
第7章 天價玻璃第400章 蒸汽輪船第76章 和皇帝做生意第250章 大戰來臨第356章 煎熬的江南財閥第78章 多管齊下第405章 緊急軍情第389章 攫取貴金屬第365章 統一的市場第225章 朝鮮政變第103章 時代潮流就是要BB第264章 查抄鹽商第293章 整頓政策第381章 鼓勵生育第139章 暴跳如雷第231章 通商日本第32章 朝野譁然第382章 莊家通吃第306章 經營山東第261章 罐頭廠第451章 長江以北皆新政第166章 瘋狗出籠第146章 重炮轟擊第72章 裝備與新軍第294章 開源計劃第295章 預算第399章 鐵路時代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48章 建造高爐第361章 攻略安南第28章 糧食訂單第118章 漕運改革第343章 叛亂平息第426章 改革前夕第234章 血戰耀州第179章 會師充州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364章 沒落的科舉第417章 驚人的變化第268章 移民進行時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86章 李可灼自盡第398章 普及義務教育第19章 三成佃租第95章 定時炸彈第166章 瘋狗出籠第140章 野望河套第217章 皇家海軍第233章 慘敗的鑲白旗第159章 壓榨勞動力第243章 紙彈、刺刀、膛線第413章 孟加拉條約第278章 以蒙制蒙第98章 失敗的讓步第58章 鉅貪現身第248章 改革準備第181章 竟然賺了第450章 湖廣改革阻力第361章 攻略安南第176章 不堪一擊第19章 三成佃租第87章 廉價鋼鐵第321章 天啓七年財政預算第341章 福王戰敗第284章 中央集權第82章 遊擊進行時(一)第284章 中央集權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450章 湖廣改革阻力第167章 翻盤點第280章 東北大開發第188章 引爆經濟第426章 改革前夕第49章 脫硫難題第217章 皇家海軍第27章 佈局遼東第379章 訪問中美洲第369章 重修皇極殿第65章 東林地震第399章 鐵路時代第94章 良性競爭第235章 被鑿穿的尊嚴第130章 雙劍合璧第230章 切斷日本貿易航線第417章 驚人的變化第17章 正規騎兵第88章 謠言四起第63章 銀子在哪?第319章 商業殖民第225章 朝鮮政變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390章 工人暴動第305章 多事之秋第137章 入賬千萬第204章 二十萬中央軍第3章 帝師孫承宗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138章 修路計劃第278章 以蒙制蒙第185章 皇莊的豐收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业县| 镇平县| 夏河县| 屯留县| 平安县| 林口县| 临湘市| 鹤庆县| 广宗县| 津市市| 威信县| 兰州市| 延安市| 清原| 承德市| 苍南县| 方正县| 吉木乃县| 肇源县| 博客| 中西区| 浦北县| 海盐县| 玛曲县| 洮南市| 孟州市| 江城| 汉寿县| 永修县| 南乐县| 旺苍县| 马尔康县| 西峡县| 铜陵市| 临西县| 商洛市| 阳东县| 溆浦县| 常州市| 札达县| 鸡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