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13章 孟加拉條約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持讚賞!

PS:昨天暴雨,大半夜停電,所以斷更了,抱歉!

————

明軍登陸印度,並佔領了孟加拉地區十幾座城市,這讓臥莫兒王朝皇帝沙賈汗大爲震怒。

沙賈汗剛登基三年,但已經將印度局勢穩定了下來,此時正大張旗鼓的發展軍事,準備到處用兵,這個時候大明突然上門找麻煩,讓沙賈汗決定先教訓一番這些明國人。

於是沙賈汗集結了將近三十萬大軍,準備給明軍狠狠一擊,讓明國長長記性。再回頭收拾西部的幾個還未臣服的土邦國家,並且沙賈汗時刻惦記著阿富汗,當初臥莫兒王朝就是從阿富汗潰敗過來的,如今征服了印度,手上有了本錢,自然要回過頭去收拾波斯人,把阿富汗重新搶回來。

沙賈汗的意思,是‘世界的統治者’,臥莫兒王朝的統治者實際上就是一羣突厥化的蒙古人。

這些蒙古人一旦建立政權,剛開始幾代人最喜歡乾的就是到處擴張,過了幾代人之後就打不動了,很快就會變成安逸享受的統治者。

不過此時大明入侵印度的時候,正處於莫臥兒王朝興盛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印度軍事正處於不斷上升的階段。

顯然這個年頭的印度,並非如同英國殖民印度時期那麼好對付的。

沙賈汗在天啓十二年秋季,率領著三十萬大軍來到了孟加拉地區,這個時候的明軍果斷收縮了兵力,將那些佔領的城池放棄了大部分,並在城外又佈置了一個佈滿鐵絲網、塹壕的陣地。

一場蒙古人帶領印度阿三的送死行動開始上演,沙賈汗看到明軍僅僅憑藉著一點點兵力就敢屯兵城外,心裡生出了輕視之心,認爲這羣明軍不過爾爾,連基礎的軍事常識都不知道。於是對城外的明軍發動了草率的進攻。

進攻命令下達之後,一大羣印度士兵從三面嚮明軍陣地發起了進攻,陣地上有一萬明軍。

雙方兵力極爲懸殊。

當這些印度人靠近到陣地三百米外的時候,陣地上的機槍聲響了起來。一陣突突突的聲音十分的有節奏。

重機槍子彈橫掃而出。射向了陣型密集的印度軍隊。

於是割麥子一般的景象又再次重演,這個年代的機槍,可不是二戰時期的機槍使用環境,二戰時期的軍隊陣型非常分散,平均打死一名敵軍。可能需要幾萬發的子彈。機槍更大的作用是用來壓制敵軍。

但在這個年代,阿三毫無防備,陣型又十分密集。每顆子彈下去,能夠非常輕鬆的射殺兩到三名敵軍士兵。

接近到三百米外的印度士兵,在機槍火力網的射程內都已經來不及逃跑了,突然來襲的猛烈打擊,讓他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特別是後面的那些印度士兵。根本沒有看到敵人來到他們面前,只看到了一堆閃著亮光的子彈連成一條條線飛射而來,而且是瞬間即至。

後面的印度士兵甚至沒看清楚怎麼回事。莫名其妙的就被飛來的子彈給射殺了。特別是那些七八百米外的印度士兵,連明軍陣地都看不清楚呢!以爲這個距離十分安全,結果也悲劇了不少。

一番瘋狂的掃射過後,印度士兵被當場打死了五萬多人,沙賈汗用望遠鏡觀察著戰場,然後一臉的懵逼,也搞不清楚是什麼狀況。看到自己的軍隊被大量射殺,連忙將手下的三萬騎兵排了上去,希望這些騎兵能夠以快速的機動力突破明軍的防線,接近並屠殺掉他們。

地面轟然顫動。騎兵開始衝鋒。

這些騎兵的速度確實很快,但是在機槍火力網的掃射下,依舊是一排接一排的被當場射殺。

不過騎兵的速度也足夠快,當這些騎兵陣亡了將近一半的時候。終於衝到明軍兩百米外的鐵絲網防線上。

更加懵逼的一幕出現了,鐵絲網阻擋了騎兵的去路,那些臥莫兒王朝的騎兵不得不被迫停了下來。

結果慘遭射殺!

人和馬的屍體倒了一地,這些騎兵擁堵在鐵絲網前,成爲了最好的靶子,機槍隨便往那邊一掃。就是血濺當場,肢體被機槍子彈打得到處橫飛。

一些騎兵不斷的砍著鐵絲網,終於被他們破開了一個缺口。結果機槍開始重點照顧這個缺口,涌向缺口的騎兵頓時倒了一地,屍體橫七十八的壘在了一起。一些漏網之魚繼續往前衝,結果遭遇到了第二道鐵絲網。

天吶!

此時這些印度騎兵的內心簡直是奔潰的,眼前這羣明軍,簡直太特麼不是東西了,竟然如此無恥!

第二道鐵絲網讓印度人絕望得很徹底,三萬騎兵不到五六分鐘的時間就被機槍給打沒了大部分,少數騎兵調頭就跑,明軍機槍手並不會去刻意的瞄準哪一個敵人,而是真對敵人多的地方傾瀉火力,並與其他機槍配合形成交叉火力網,所以還是有不兩三千印度騎兵逃出生天。

回頭看向遍佈屍體的戰場,簡直如同修羅場,這些印度騎兵心悸不已,又爲撿回一條小命慶幸萬分。

沙賈汗是徹底的懵逼了,騎兵都不管用,眼前的戰爭模式已經完全超出了他的戰爭思維方式,變得神秘又無解,強烈的恐懼頓時從心底升起,人對未知的東西都是感到恐懼的。

當即下令撤退,印度大軍一路後撤了十幾裡地,這才停了下來。

清點了一番人數,三十萬大軍只剩下十八萬左右了,有的在戰場上被明軍打死了,有的則是逃散了沒有歸隊,成爲了潰兵。

明軍隨即在高邦佐的命令下,對印度大軍發動了反攻。

明軍走出塹壕,用馬匹馱著機槍向印軍展開追擊。沙賈汗剛想安營紮寨,計劃再從後方調一大批軍隊過來。結果發現明軍發動了追擊,連忙又下令後撤。好在明軍機動性不是那麼強,追擊速度不快。

不過沙賈汗重新佔領的那些城池。在明軍殺了個回馬槍之後,馬上望風而逃了。

城內的印度百姓,反倒如同過節一般歡天喜地,將明軍迎入了城中。明軍佔領這些城池之後紀律十分嚴明。對普通印度百姓秋毫無犯,倒是那些重新佔領這些城池的印軍,趁亂到處搶劫、強,奸、搞得怨聲載道。

沙賈汗的大軍一直被明軍趕出了五十多公里,明軍這纔開始收縮。避免太過深入敵境遭到包圍。

儘管明軍有機槍,有足夠的把握衝出包圍圈,不過那樣還是不夠保險。此時明軍在印度的力量,並不足以統治印度。而印度的力量也還比較強,沒有經過放血,更沒有對印度那些土邦貴族們進行分化瓦解和接觸,雙方都還比較陌生,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接觸。

這次戰爭的主要目的,還是爲了逼迫印度開放商品市場,讓大明的商品可以傾銷到印度。並且從印度獲得工業原材料。

明軍收縮了兵力之後,隨即派遣了使者再去和沙賈汗接觸。

沙賈汗此時還是心有餘悸,在明軍使者到來的時候,終於是沒有了之前的趾高氣昂、愛理不理的脾氣。

這次沙賈汗確實是有點被打怕了,明軍所展現出來的戰鬥力實在太恐怖了,已經完全超出了理解範圍。

大明使者向沙賈汗表示了大明不願意繼續進行這場戰爭,並要求沙賈汗派遣人員與大明坐到談判桌上好好談一談停戰的事情。

面對大明要求談判的要求,沙賈汗顯然無力拒絕。

儘管很不甘心,但暫時沒弄清楚明軍的底細,連明軍使用了什麼武器都不清楚。這場戰爭不能停下來自然是最好的。要是繼續打下去,他的統治利益將受到巨大的動搖。

統治利益,一直是統治者的軟肋。特別是對蒙古這些民族來說,印度就相當於是他們征服的一塊用來享受統治利益的地方。既然大明願意談,那就和他們談吧!

沙賈汗一邊開始集結兵力,一邊派人去和大明談判。要是大明提出了太過分的要求,那就只能繼續打一場了。

談判很快開始了,大明提出的了將孟加拉地區,以及後世孟加拉國以東。印度與面的那交界地區的土地,都轉讓給大明,大明願意出10萬銀元的價格購買。同時要求印度開放全國商品市場。

這個要求讓沙賈汗大發雷霆,開放商品市場在沙賈汗看來還不算太大問題,但大明要把印度東部的領土割走一塊,沙賈汗那個心痛啊!

“我們皇帝不同意,如果你們明國想要這麼大片的土地,我們印度將用龐大的軍隊與你們大戰到底。”

“我們大明不怕你們人多,我們隨時可以增兵,來多少我們大明滅多少。”

雙方在談判桌上火藥味十足,雙方談判陷入了僵局之中,相互威脅的時候,顯然大明更有底氣一些。

這樣的僵局持續了將近一個多月,不過隨著第二批明軍的到來,這個僵局很快被打破了。

大明從南洋增兵過來了,並威脅沙賈汗。

“如果不接受這些條款,大明還會繼續增兵。”

此話一出,將沙賈汗嚇個半死,連忙讓人簽訂條約。天啓十二年夏末,大明與印度正式簽訂《孟加拉條約》。

條約內容爲印度開放商品市場,並且將孟加拉地區割讓給大明。同時條約規定允許大明商人前來印度投資。

資本的大門已經爲大明敞開。

商品貿易的壁壘,也已經被大明用軍事直接敲碎。軍隊是資本擴張的急先鋒,作用直接體現了出來。

條約簽訂後,將近兩萬多明軍,便開始著手接管孟加拉地區的軍事、行政。高邦佐之所以增兵,也是考慮到原有兵力不足以控制這些地區。

當然要控制的城池也不算太多,與緬甸接壤的那塊地區,並沒有什麼人,很多地區還是處於一片原始森林的狀態。

明軍一開始只佔據了孟加拉地區的主要幾個城市,以免兵力太過分散。同時開始組建統治秩序,後續的人員通過船隊陸續的到達了孟加拉地區。

隨著後續兵力、人員的到達,明軍以後世孟加拉國達卡地區爲新政中心,逐漸的向外擴大控制範圍。

與印度的貿易,也重新開啓。

當捷報傳回大明本土,朱由校大喜過望,高邦佐竟然把孟加拉地區都給搶了過來,已經超額完成了任務。

朱由校立即決定繼續向印度增兵兩萬,同時派遣一批行政人員過去,並執行改革方案。

地方土邦直接取締,同時嘗試性的取消孟加拉地區的種姓制度,將大明的管理體系複製過去。

這樣做的成本當然會比較高一些,如果在整個印度推行,那會造成整個印度的那些千年大家族抱團抵抗。不過在孟加拉這個地方小範圍的推行,問題不會太大。而且條約已經簽訂,印度在短時間內不可能主動來招惹大明。

但是隨著雙方貿易規模的擴大,戰爭顯然還是會繼續爆發的。到時候印度不毀約,就要被大明持續放血到死,所以還得繼續向印度增兵。

大明如果能夠成功消化掉孟加拉地區,那麼在在食品等方面的補給就不用太依賴本土。同時孟加拉地區可以爲大明產出大量水稻和黃麻等農場品,而且還可以大力發展礦業、漁業、林業之類的產業,從而充分利用當地勞動力來創造財富,如此一來把蛋糕做大了,壓榨起來也不用太狠,就能獲得比粗暴掠奪更大的利益。

殖民大體上分爲三個水平層次,技術含量最低的就是西班牙,純粹的強盜模式。稍微高一點就是英國爲代表的殖民時期,掠奪方式同樣也比較粗暴,沒有對殖民地進行深入的管理,大量勞動力被荒廢、閒置。技術含量最高的是二戰後以美國爲代表的殖民國家,完全就是靠商業掠奪。

大明如今佔領了孟加拉地區,那裡將變成大明的一個省,而且連接著西藏,也算是能與大明在陸地上接壤,就是陸地上的道路不通。

有了這塊版圖,大明日後隨時可以干預印度。

所以大明需要將孟加拉徹底消化,並且把當地的印度人同化掉,變成不可能分裂出去的一個省。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發展孟加拉,並且進行改革和漢化,同時不要壓榨得太狠,除了重要工業不可能轉移到孟加拉之外,其他不用壓榨太狠。

同時也將成爲大明入侵印度最好的理由——消除印度不公平的種姓制度,讓大明在這場戰爭中,扮演一個正義的角色。

而突厥化的蒙古人將被塑造成奴役印度人民的大反派。

天啓十二年,孟加拉省隨之成立!

【馬上就要515了,希望繼續能衝擊515紅包榜,到5月15日當天紅包雨能回饋讀者外加宣傳作品。一塊也是愛,肯定好好更!】(。)

第202章 瘋狂的蒙古人第252章 野戰炮發威第202章 瘋狂的蒙古人第315章 秋收與電報第56章 天家蠻橫第451章 長江以北皆新政第226章 干預朝鮮(一)第210章 人才涌現第217章 皇家海軍第262章 漁業法案第160章 完善的皇莊第68章 二十萬石第238章 市場鼓吹第277章 大破蒙古第407章 鐵絲網第64章 三才伏法第64章 三才伏法第259章 移民遼東第143章 火炮顯威第305章 多事之秋第241章 穩定西南第149章 北方改革措施第88章 謠言四起第80章 樂不思蜀第92章 皇莊第二期建設工程第368章 穩坐釣魚臺第209章 發現寶藏第134章 撞上鐵板第1章 我是朱由校?第321章 天啓七年財政預算第349章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第37章 準備下手第44章 投資建議第368章 穩坐釣魚臺第318章 戰爭準備第363章 第一次安南殖民戰爭第144章 持續消耗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159章 壓榨勞動力第370章 天啓九年第146章 重炮轟擊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97章 躁動的大明底層第409章 緊縮銀根第254章 無情擊潰第343章 叛亂平息第365章 統一的市場第291章 土著對待政策第204章 二十萬中央軍第4010章 大殺器第175章 騎兵衝鋒第146章 重炮轟擊第256章 後金滅亡第374章 又當裁判第393章 火車第244章 崛起的皇家財團第305章 多事之秋第78章 多管齊下第55章 明朝版新農村第48章 建造高爐第168章 胰子生意第63章 銀子在哪?第274章 御駕親征第179章 會師充州第91章 山西票號第149章 北方改革措施第98章 失敗的讓步第4010章 大殺器第398章 普及義務教育第269章 大明開埠第105章 熊臭嘴重出江湖第409章 緊縮銀根第65章 東林地震第142章 攻城準備第131章 運轉的內閣第23章 數學水平第393章 火車第218章 開發臺灣第81章 遊擊準備第16章 紙上談兵第281章 廠衛的白色恐怖第456章 機槍發威第218章 開發臺灣第309章 持續擴張的國有資本第74章 開始鑄幣第47章 衰弱的北方經濟第247章 戰局失控昨天章節重複抱歉解決方案第319章 商業殖民上架感言第198章 持續的動作第411章 技術成功井噴第67章 毛文龍開鎮東江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125章 還是缺銀子第320章 忙裡偷閒第423章 大掃蕩第259章 移民遼東第364章 沒落的科舉第373章 對待印第安政策
第202章 瘋狂的蒙古人第252章 野戰炮發威第202章 瘋狂的蒙古人第315章 秋收與電報第56章 天家蠻橫第451章 長江以北皆新政第226章 干預朝鮮(一)第210章 人才涌現第217章 皇家海軍第262章 漁業法案第160章 完善的皇莊第68章 二十萬石第238章 市場鼓吹第277章 大破蒙古第407章 鐵絲網第64章 三才伏法第64章 三才伏法第259章 移民遼東第143章 火炮顯威第305章 多事之秋第241章 穩定西南第149章 北方改革措施第88章 謠言四起第80章 樂不思蜀第92章 皇莊第二期建設工程第368章 穩坐釣魚臺第209章 發現寶藏第134章 撞上鐵板第1章 我是朱由校?第321章 天啓七年財政預算第349章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第37章 準備下手第44章 投資建議第368章 穩坐釣魚臺第318章 戰爭準備第363章 第一次安南殖民戰爭第144章 持續消耗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159章 壓榨勞動力第370章 天啓九年第146章 重炮轟擊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97章 躁動的大明底層第409章 緊縮銀根第254章 無情擊潰第343章 叛亂平息第365章 統一的市場第291章 土著對待政策第204章 二十萬中央軍第4010章 大殺器第175章 騎兵衝鋒第146章 重炮轟擊第256章 後金滅亡第374章 又當裁判第393章 火車第244章 崛起的皇家財團第305章 多事之秋第78章 多管齊下第55章 明朝版新農村第48章 建造高爐第168章 胰子生意第63章 銀子在哪?第274章 御駕親征第179章 會師充州第91章 山西票號第149章 北方改革措施第98章 失敗的讓步第4010章 大殺器第398章 普及義務教育第269章 大明開埠第105章 熊臭嘴重出江湖第409章 緊縮銀根第65章 東林地震第142章 攻城準備第131章 運轉的內閣第23章 數學水平第393章 火車第218章 開發臺灣第81章 遊擊準備第16章 紙上談兵第281章 廠衛的白色恐怖第456章 機槍發威第218章 開發臺灣第309章 持續擴張的國有資本第74章 開始鑄幣第47章 衰弱的北方經濟第247章 戰局失控昨天章節重複抱歉解決方案第319章 商業殖民上架感言第198章 持續的動作第411章 技術成功井噴第67章 毛文龍開鎮東江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125章 還是缺銀子第320章 忙裡偷閒第423章 大掃蕩第259章 移民遼東第364章 沒落的科舉第373章 對待印第安政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甸县| 巢湖市| 内黄县| 贵溪市| 新绛县| 商洛市| 芦山县| 波密县| 黔江区| 化州市| 弋阳县| 乐山市| 阿图什市| 从江县| 合川市| 温泉县| 丹阳市| 大余县| 大洼县| 洱源县| 和林格尔县| 和平县| 闵行区| 岳普湖县| 钟祥市| 治多县| 日照市| 阿坝| 宝应县| 遵化市| 景宁| 淮北市| 思南县| 德格县| 通州区| 行唐县| 屏山县| 晋城| 赫章县| 琼中| 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