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5章 還是缺銀子

天啓元年的冬季降臨了,京城和北直隸各城鎮,在短時間內發生了不小的改變,城市基建方面修了公共廁所、公共澡堂,還有城市排水系統之外,又出來了保障房工程、養老院、孤兒院建設工程。

同時環衛局的成立,也讓北直隸各城鎮出現了一羣穿著印著‘環衛’二字的環衛工人,在大街小巷打掃衛生。

城內已經變得乾淨整潔了許多,公共廁所讓老百姓獲得了方便。公共澡堂也讓老百姓洗澡變得方便了許多,特別是澡票非常便宜,而且在工地幹一天的活,往往就能領取到一張免費的澡票。

拿到澡票的老百姓,就可以到澡堂去洗澡了。澡堂當然是分男女的,因爲人羣集中,成本自然也很低。

澡堂的成本,無非就是水和煤。主要還是煤炭的成本,成本也不高。最主要的是,普通老百姓家裡未必方便洗澡。冬天又比較冷,還要去忙活。到澡堂就比較方便了,進去直接洗就可以了。

澡票的價格則是一文錢兩張,小孩再半價,價格非常便宜,運營下來還是能略微盈利的,但並不盈利爲目的,畢竟是公共設施。

城市排水系統的修繕、建設,以及改造,也讓北直隸各城鎮排水方面得到了保障,一般情況下不會水漫金山。如果碰上什麼特大暴雨,那隻能說是特殊情況。

儘管進入了冬季,但北直隸的百姓心裡卻是熱乎乎的。

因爲不久前,皇帝又下旨出臺了一個低保戶政策,對於缺乏勞動能力的家庭,進行低保補助。

同時皇帝還爲老百姓推出了‘平價糧’,老百姓可以到濟民糧行去購買平價糧。每石價格只要1兩白銀,相當於1.2銀元。購買平價糧的標準也很簡單,那就是看穿著。穿著樸素的百姓才能買,每次限購5斤。

每石1.5兩的糧食價格。確實是虛高了。這麼高的價格,主要是此前糧食零售市場被民資壟斷,形成了價格聯盟,同時糧食減產的結果。

對於那些糧行來說,糧食是永遠不愁賣的。賣不出去,大不了存著。實在不行,拿去釀酒總可以了吧?要是碰上什麼災年,直接就發財了。

民資形成卡特爾壟斷模式。確實是拉高糧價的罪魁禍首。

糧食價格降到每石1兩,雖然這個價格沒什麼利潤,但是卻爲朱由校積攢了好名聲,同時也保障了貧苦百姓更好的度過冬季。

這些基建活動,以及保障措施,在這個冬季迅速普及到了整個北直隸。不過朱由校也是花錢如流水,大筆的銀元在往外灑。

內帑花了上千萬元之後,很快又有了1000多萬元。這是稅收、鹽政、鑄幣等方面的收入。不過因爲基建規模‘比較大’,簡直就是花錢如流水。或者說,還是錢太少了。

鑄幣廠是當前盈利最大的。那些山西票號從各地運來的銀子可謂是源源不斷,被一車一車的往京城運,然後換成一車車的銀元又運出京城。

年底前順利鑄造了1.2億個銀元。實現了1000萬元的盈利,同時銅元、銅錢的鑄造,也盈利了300萬元左右。

“大明全國上下,應該有白銀8億兩以上,銀元鑄造明年還是能產生巨大盈利的。”楊國瑞預計道。

大明的白銀確實多,預計從美洲流入的白銀超過了5億兩。與其說是大明間接掠奪了美洲人民,不如說西班牙人掠奪了大明的財富。西班牙人用不能吃的白銀,從大明換走了大量商品,讓大明產生嚴重的貧富差距。

銀元鑄造能攫取差不多十分之一的盈利。這絕對是個大財源。等把銀子都鑄造成了銀元,賺了一筆錢之後。接下來可以搞紙幣啊!

就算是如今大明銀行出現財政窟窿都不要緊,只要搞出紙幣。就可以攫取大量貴金屬。

“銅錢呢?明年能擴大產量嗎?”朱由校問道,銅錢也是一個很不錯的財源啊!楊國瑞說道:“礦業公司那邊已經在以最快的速度擴大開採規模,明年預計可以產銅1200萬斤以上,可鑄銅錢20億。再加上從民間礦場採購,鑄造50億銅錢不成問題。”楊國瑞彙報道。

朱由校隨即說道:“不需要從民間礦場購買銅材,還是自己開採吧!能增加就業。”

開礦確實可以增加很多就業,提前是要有糧食。以爲開礦是比較耗費糧食的,開礦的人口不參與糧食生產,同時糧食運入礦區的過程中是有所損耗的。

“也行,不過鑄造量就少了。”楊國瑞說道,朱由校倒不是很在意,銅錢也沒必要那麼急著一口氣造太多,慢慢發行,細水長流纔是王道。1200萬斤銅材,相當於是7200噸銅,這樣的產量確實有點跟不上需求,所以可以繼續擴大銅礦開採規模。

糧食方面顯然不是問題,海運公司第一批走海運的糧食已經運到大沽口了,此次運糧組織了三千料以上大船將近30艘,運來了15萬石糧食,運輸過程中,登萊水師進行了護航。不過途中並未碰上什麼海盜。

第一批運到的糧食屬於濟民糧行的糧食,並不是漕運的糧食。漕運的200萬石,接下來再運,主要是船隻還在造。此次組織的三十多艘船當中,大半都是僱傭的民船。因爲噸位大,所以冬季也敢出海。

航速也比較快,這次從長江口出海,航行到大沽口,僅僅用了十天的時間,還是因爲逆風航行,船走的是‘之’字形。

如果風向對的話,差不多三四天就能到達。

這就是大船的優勢,此前明王朝用的都是小船運輸漕糧,走海路的時候必須要貼著沿海走,結果就繞了很多路,路程就顯得遙遠。畢竟山東半島繞一下,路程就變成兩三千公路了。如果不用繞路,從松江到大沽口最近的航線距離只有一千二百公里左右。具體幾天到達,是要看風向。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缺船,其他什麼都不缺。

大船製造週期比較久一些,所以袁可立暫時還打算用小船來搞漕運,畢竟小船容易造,而且成本低。

用不了多久,從南方運來的糧食就會越來越多,朱由校根本不用怕缺糧的問題。

到了年底,朱由校簡單的進行了一番財政預算。

明年的軍費,少說要三千萬元,一是海軍要著手成立,二是邊軍要進行整編,三是火炮要大量鑄造。

沒有三千萬的軍費,明年玩不轉。

鑄幣方面明年弄個兩千萬是問題不大的,剩下就是鹽政、稅收屬於比較大額的財政收入,明年徹底把北直隸的稅收、鹽政搞清楚,一年下來弄個上千萬元也問題不大。

如此一來,軍費差不多就有了。

其他的公司,還欠著銀行一屁股債要還,綜合一下還是有盈餘的,不過要投入到擴大生產等方面,所以能調用的錢並不多。特別是今年抽調了一大筆資金,明年再抽調這麼多資金,皇家資本不用擴張了。

修繕水利、賑災什麼的都要還要銀子呢!朝廷的四五百萬兩財政收入,顯然不夠朱由校折騰的。

“還是缺錢啊!缺口還比較大。”朱由校感覺真的是任重而道遠啊!爲了把明年的財政缺口填上,朱由校很快就把目光瞄準了剩下幾個東林黨大佬。

葉向高、劉一燝、韓爌,一個個都是闊佬啊!個個都是家資百萬以上,要是把這幾個傢伙給抄了,明年的財政就穩了。

一次性把這些東林黨大佬給一鍋端了,那就鬧得有點大,若是沒有特別好的理由,顯然不好下手啊!

“魏忠賢,如今朕在京城百姓心目中形象如何?”朱由校這時把魏忠賢叫了過來,對魏忠賢問道。

“啓稟皇上,經過一番宣傳,百姓對您已經是極爲愛戴。”魏忠賢回答道。朱由校又問道:“那東林黨呢?”

“現在東林黨的名聲已經臭不可聞,就連京城的小孩都知道,東林黨是對百姓吮骨吸髓的渣滓。”魏忠賢說起這個,不由十分得意。經過廠衛的聯手宣傳,東林黨此時確實是名聲爛大街了。

不過宣傳能有如此巨大的效果,還是和朱由校砸了上千萬元下去有關係,這銀子可不是白花的。這是皇帝聖明最好的證據啊!既然皇帝是聖明的,和皇帝唱反調的肯定就是奸佞之臣。

“好,民心可用啊!既然如此,明日朕便上朝商討商稅徵收事宜。東林黨若是不同意,那馬上見報。同時廠衛立即組織百姓聯名上書朝廷,嚴懲東林黨奸佞。”朱由校又想出了一肚子壞水。

“陛下英明。”魏忠賢不由由衷的讚歎道,這主意也沒誰能想得出了。正所謂天大地大,民心最大。

要是京城出現一大羣百姓要求嚴懲東林黨,甚至一副要鬧出民變的架勢,這黑鍋扣到東林黨頭上,東林黨能受得了?到時候爲了平民憤,順水推舟捉拿問罪,都是名正言順的事情。

“前提是聲勢要足夠大。”朱由校對魏忠賢說道。

“皇上放心,到時候奴婢絕對把聲勢弄大。”魏忠賢拍著胸脯保證道。(。)。.。

第33章 天啓方陣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328章 皆大歡喜第396章 電報民用業務第235章 節節敗退的葉爾羌第134章 撞上鐵板第152章 規劃工業區第369章 重修皇極殿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379章 訪問中美洲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279章 甲子條約第173章 私鹽禁絕第195章 震驚蒙古人的裝備質量第36章 君臣翻臉第412章 進攻印度第237章 收復遼東半島第319章 商業殖民第70章 鉅額軍費第336章 瓜分戰爭紅利第253章 送死進行時昨天章節重複抱歉解決方案第231章 通商日本第139章 暴跳如雷第173章 私鹽禁絕第203章 發明毛衣第299章 終極版東亞模式第242章 天羅地網第27章 佈局遼東第358章 教訓德川幕府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318章 戰爭準備第189章 荷蘭人來了第198章 持續的動作第85章 閹黨來襲第201章 不識相的葉爾羌汗國第100章 小小蜂窩煤的商機第375章 重建貿易壁壘第40章 撥亂反正第232章 黑科技第216章 談判條件第18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126章 工人炸鍋第253章 送死進行時第49章 脫硫難題第310章 打擊海盜第192章 提議結盟第314章 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第161章 管理變動第244章 崛起的皇家財團第312章 黃金部隊在行動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180章 拉下神壇第130章 雙劍合璧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98章 失敗的讓步第373章 對待印第安政策第257章 裁撤遼東軍第392章 矛盾公開第195章 震驚蒙古人的裝備質量第324章 進攻西域第103章 時代潮流就是要BB第304章 南洋大開發浪潮第47章 衰弱的北方經濟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267章 開發北海道第128章 大洗牌第280章 東北大開發第412章 進攻印度第309章 持續擴張的國有資本第134章 撞上鐵板第225章 朝鮮政變第393章 火車第193章 心動的林丹汗第379章 訪問中美洲第225章 朝鮮政變第229章 海上交鋒第3章 帝師孫承宗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36章 君臣翻臉第150章 三省總督第133章 兩軍對壘第452章 印度佈局第415章 對蒙宣戰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78章 多管齊下第93章 商業擴張第124章 百業興盛第271章 殖民呂宋第357章 勒緊的套索第164章 死灰復燃第151章 北直隸工商管理條例第150章 三省總督第186章 瘋狂的土地兼併第280章 東北大開發第142章 攻城準備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386章 肢解日本戰略第183章 北上海上航線
第33章 天啓方陣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328章 皆大歡喜第396章 電報民用業務第235章 節節敗退的葉爾羌第134章 撞上鐵板第152章 規劃工業區第369章 重修皇極殿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379章 訪問中美洲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279章 甲子條約第173章 私鹽禁絕第195章 震驚蒙古人的裝備質量第36章 君臣翻臉第412章 進攻印度第237章 收復遼東半島第319章 商業殖民第70章 鉅額軍費第336章 瓜分戰爭紅利第253章 送死進行時昨天章節重複抱歉解決方案第231章 通商日本第139章 暴跳如雷第173章 私鹽禁絕第203章 發明毛衣第299章 終極版東亞模式第242章 天羅地網第27章 佈局遼東第358章 教訓德川幕府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318章 戰爭準備第189章 荷蘭人來了第198章 持續的動作第85章 閹黨來襲第201章 不識相的葉爾羌汗國第100章 小小蜂窩煤的商機第375章 重建貿易壁壘第40章 撥亂反正第232章 黑科技第216章 談判條件第18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126章 工人炸鍋第253章 送死進行時第49章 脫硫難題第310章 打擊海盜第192章 提議結盟第314章 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第161章 管理變動第244章 崛起的皇家財團第312章 黃金部隊在行動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180章 拉下神壇第130章 雙劍合璧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98章 失敗的讓步第373章 對待印第安政策第257章 裁撤遼東軍第392章 矛盾公開第195章 震驚蒙古人的裝備質量第324章 進攻西域第103章 時代潮流就是要BB第304章 南洋大開發浪潮第47章 衰弱的北方經濟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267章 開發北海道第128章 大洗牌第280章 東北大開發第412章 進攻印度第309章 持續擴張的國有資本第134章 撞上鐵板第225章 朝鮮政變第393章 火車第193章 心動的林丹汗第379章 訪問中美洲第225章 朝鮮政變第229章 海上交鋒第3章 帝師孫承宗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36章 君臣翻臉第150章 三省總督第133章 兩軍對壘第452章 印度佈局第415章 對蒙宣戰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78章 多管齊下第93章 商業擴張第124章 百業興盛第271章 殖民呂宋第357章 勒緊的套索第164章 死灰復燃第151章 北直隸工商管理條例第150章 三省總督第186章 瘋狂的土地兼併第280章 東北大開發第142章 攻城準備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386章 肢解日本戰略第183章 北上海上航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康县| 车致| 府谷县| 建瓯市| 外汇| 南京市| 稷山县| 丹棱县| 通榆县| 长顺县| 陵川县| 雅安市| 内黄县| 勃利县| 平利县| 南部县| 六安市| 镇原县| 樟树市| 丰都县| 尼勒克县| 任丘市| 平昌县| 治县。| 曲周县| 合肥市| 吴川市| 奇台县| 榆中县| 蒙山县| 湖南省| 黑河市| 榆中县| 霞浦县| 海原县| 连城县| 兴山县| 昌都县| 鄄城县| 大宁县| 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