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5章 多事之秋

朱由校在解決了王恭廠大爆炸的問題後,下令各地官府迎接夏收,並由於今年是新版農業稅施行的開始,因此派錦衣衛與東廠布控各地田賦徵收。

新版農業稅施行之後,意味著新政地區將不再有哪個權貴可以逃避農業稅,也沒哪個百姓可以通過投獻士子的方式,從而不再免除農業稅。

自新版農業稅頒佈之後,那些投降士子、權貴的百姓一個個都反悔了。在官府鬧了不少地契糾紛,因爲投獻所用的地契基本上都是白契。

對於這些白契,官府一律不予承認。

經過幾個月下來的耕地丈量,稅額陸續確定了下來。朱由校登基後沒辦法逆轉商品經濟的問題,所以對商品經濟進一步的推波助瀾,登基六年下來,新政地區的商品經濟已經比較發達了,城鎮出現了大量的工人,農產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同時因爲發行了人紙幣,大力製造銅錢,市場上的貨幣量有所增加,沒有貨幣緊縮的問題,使得夏收、秋收期間能夠保障正常的糧食收購價格。因此如今農業稅直接徵收貨幣,在新政地區也是比較靠譜的。

而土地不足三十畝的百姓,如今都不用再繳納天賦,因此新版農業稅得到了廣大小農生產者的支持,儘管他們在社會上沒有太大的話語權和輿論主導能力。但是他們對皇帝的支持,是發自內心的。

相比之下,那些權貴和士子就變得有些反動了。只不過北方地區畢竟不同南方,這裡的士族門閥不夠強大,而那些權貴如今也沒什麼權力了。軍權首先是被皇帝高度集中,行政方面更是由漢皇黨把持。所以那些權貴儘管有些反動,但也不敢表露出來。

同時新政地區的軍民士氣已經被鼓舞了起來,因此那些權貴、士族在新政地區不成氣候,完全無力抵抗新版農業稅的實施。

三十畝以下小農生產者不用再繳納田賦,意味著農業稅將會下降,但在商品化不斷上升的環境下。這些小農生產者手上有錢了,自然也會去消費什麼的,錢總是會花出來,而市場又是國有資本財團大幅度壟斷的。相當於這些損失掉的農業稅,能夠通過拉動經濟需求的方式使財富重新流回朝廷之手。

而那些擁有大量土地的權貴,這個時候要麼成立農業公司,要麼賣地,要麼承受高額農業稅。

成立農業公司的話。那麼僱傭佃農的模式就再可行,如果靠自己管理、組織生產能夠取得盈利,那也是他們的本事,他們發揮了正面的作用,朝廷自然也不會去搞他們。

而那些不成立農業公司,想要翹著腳在家裡收取佃租的,這樣的好事在新的農業水制度下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不賣地的話,每年農業稅上的徵收就能讓他們吐血。

因此在新版農業水頒佈之後,很多權貴士族都開始吐血大甩賣,把手上的土地不斷的往外拋。也有的乾脆併入一些農業公司獲得股份。開始採取新的農業生產組織方式。

新版農業稅實際上也讓官府的農業稅徵收變得更加簡單了起來,因爲不再承認白契,民間也沒有空子可鑽。另外大部分小農生產者不用再繳納天賦,每個州縣需要繳稅的那些大中小地主及農業公司。

地主和農業公司都是比較有實力的,也就不再存在什麼崔科把百姓逼反的問題了。那些大中小地主和農業公司要是交不上稅,官府也不用再使用什麼暴力方式崔科,拖欠田賦超過三年,直接把土地收走拍賣就行,賣的錢超出田賦,那就把多出來的錢退回去。所拖欠的田賦。會按照每年5%的利息進行增加。

如果是碰上自然災害,那是可以向當地州縣官府申請免稅的,通過申請之後,再由朝廷派人下來覈查之後就可免除受災當年的田賦。

至於徭役已經被直接取消了。小農生產者不僅不用交田賦,連徭役也都不用去了,可以說是沒有什麼負擔,只剩下一個義務兵役的責任,這也是年輕人的義務,服役期間的吃穿朝廷都會負責。

這樣的制度更加工公平。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擁護。

第一年施行這樣的制度,自然是要抓得嚴格,纔不會在執行過程中又產生了很多變相的規則。

夏收進展得倒是很順利,稅收也在各級行政的配合下成功的施行了下去。

天啓六年的夏收方面,首先是遼東地區喜獲豐收,五千三百餘畝耕地都收穫了莊稼。同時遼東以北上億畝耕地也在開春的時候種下了春小麥以及大豆、玉米之類的作物,因爲東北的黑土地十分肥沃,這些小麥、大豆、玉米長勢良好。

這些農作物收穫之後,商品糧供應就可以大大增加。這意味著朝廷可以放出更多的錢,組織更多的百姓去修建各種基礎設施。

而東北地區的道路也在到處修建,資金方面朝廷全力保障,除了中央撥款,還有銀行貸款。

同時礦業也發展迅速,特別是煤炭開採,煤炭開採是保障百姓冬季取暖的重要環節。另外民房也在銀行貸款之下大片大片的開始修建,這些民房修起來之後,意味著老百姓在冬天可以更好的抵禦嚴寒。

人在溫度很低的環境下,依舊是可以生存的,即便遊牧民族都是如此,只要冬季有房屋和燃料供應。

關內地區的夏收則情況多變,有些地區豐收,有些地區則受了災,總體上的情況還是良好的,特別是北直隸地區,因爲水利設施的完善,再次獲得了豐收。

就在朱由校開始慶祝夏收順利完成的時候,卻發生了一場波及北直隸、山西、山東、河南四省的七級大地震。

其中山西靈丘縣,連震一月有餘,震搖數十次,全城盡塌,官民廬舍無一存者,壓死居民五千二百餘人,往來商賈不計其數,枯井中涌水皆黑。

大同府所屬俱震,從西北起東南而去,其聲如雷,搖塌城樓城牆二十八年。渾源州等處,從西起,城撼山搖,聲如巨雷,將城垣大牆並四面官牆震倒甚多。蔚州、廣昌、隆平震聲如雷,城垣頹壞,官民廬舍搖毀無數,人多壓死,地裂水涌。

是日,京師、天津三衛,宣大俱連震數十次,倒壓死傷更慘。

此次地震波及山西省襄垣、壽陽、武鄉、平定州、山陰、廣靈、榆社。

京師順天府大城、薊州、文安、河間府任丘、獻縣、交河、南皮、景州、故縣、寧津、滄州,保定府祁州、肅寧、束鹿、武邑、容城、雄縣,真定府平山、新樂、高邑、隆平、晉州、新安,廣平府曲周、邯鄲、永年、涉縣、雞澤。

山東省濟南府歷城、武定州(今惠民)、陽信、商河(今濟陽)、德州、平原,東昌府曹州,兗州府曲阜,以及河南省一州六縣,共波及四省六十餘府州縣。

地震發生時,各地災情奏章如雪花一般發到京師,接著朱由校大半夜都感覺到了明顯的震感。

朱由校連夜召見大臣,然後連忙調動中央軍前往地震區域搶險救災,並向災區抽調糧食等物資,並著令各受災地區官府做好防疫工作。

幾天之後,災情越來越大,只讓朱由校感覺有些坐蠟了,這次災情的規模實在有點大。

“各地羣衆死傷如何?”朱由校上朝的時候對羣臣問道。

沈潅回答道:“啓稟陛下,百姓死傷甚大,特別是天津工業區遭到地震波及,工廠倒塌上百座,損失慘重。”

“把能調動的力量都調動起來,讓各級行政單位全力救災。”朱由校在這樣的天災面前,自然是沒什麼其他辦法,只能在救災上做努力了。

這次地震波及地區有點大,七級大地震的威力顯然不是那麼簡單的,幾乎天天都有餘震發生。

北直隸的經濟也因爲這次地震受到了影響,天津工業區廠房倒塌了一大片,好在天津工業區以輕工業爲主,恢復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

在朝廷的全力救災下,大量官兵緊急出動,同時物資也在不斷的往受災地區運輸,受災地區百姓還是得到了很好的救助,同時大量官兵出動之下,也在廢墟之中成功救出了一些百姓。

輿論媒體也就此次地震救災進行了全方位的報道,對於朝廷此次積極主動的救災行動,得到了民間的肯定。

對於受災地區,朝廷在救災之後,又撥款幫助百姓進行災後重建,或是將一些把百姓移民到其他地區。

沒過多久,福建方面又傳來報告,福建出現了旱災,很多地方百姓生活沒有著落。朱由校只得到處滅火,再次下令救災。

福建方面的救災倒是比較簡單,主要以移民爲主。臺灣、呂宋、爪窪、婆羅洲都是移民的好地方。

歷史上鄭芝龍就是靠這次旱災到處侵擾,擊敗了福建官兵。而此時鄭芝龍那羣海盜,已經如同喪家之犬一般躲藏在南洋的島嶼上,而海軍正在對這些海盜進行全面的圍剿。(。)

第335章 掃平西域第147章 異想天開的野豬皮第349章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第11章 再次出宮第339章 福王反了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73章 準備鑄幣第363章 第一次安南殖民戰爭第210章 人才涌現第276章 這只是老天的一場玩笑第140章 野望河套第7章 天價玻璃第148章 戰爭紅利第299章 終極版東亞模式第75章 大受歡迎第52章 不按套路出牌第168章 胰子生意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67章 毛文龍開鎮東江第106章 野戰炮第264章 查抄鹽商第171章 民心似鐵第375章 重建貿易壁壘第451章 長江以北皆新政第22章 投資前景第330章 移民西域第327章 滅準噶爾第399章 鐵路時代第113章 取死之道?第135章 紅嘴堡大捷第147章 異想天開的野豬皮第291章 土著對待政策第83章 遊擊進行時(二)第252章 野戰炮發威第299章 終極版東亞模式第93章 商業擴張第233章 慘敗的鑲白旗第166章 瘋狗出籠第181章 竟然賺了第169章 稽查私鹽第224章 野望中南半島第224章 野望中南半島第177章 馳援充州第23章 數學水平第231章 通商日本第100章 小小蜂窩煤的商機第275章 暴雨第1章 我是朱由校?第58章 鉅貪現身第10章 天子親軍第379章 訪問中美洲第20章 動機不純第41章 漢皇黨成立第238章 市場鼓吹第321章 天啓七年財政預算第330章 移民西域第221章 又反了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217章 皇家海軍第217章 皇家海軍第179章 會師充州第27章 佈局遼東第19章 三成佃租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31章 壟斷意第176章 不堪一擊第371章 己巳京查第53章 又見官商勾結第216章 談判條件第171章 民心似鐵第119章 蜂窩煤風潮第409章 緊縮銀根第314章 官場大換血第241章 穩定西南第179章 會師充州第410章 實幹成就夢想昨天章節重複抱歉解決方案第155章 戶籍改革第97章 躁動的大明底層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265章 這波不虧第169章 稽查私鹽第232章 黑科技第199章 處以極刑第290章 開省呂宋第270章 臺南海戰第299章 終極版東亞模式第171章 民心似鐵第43章 武裝京營第248章 改革準備第454章 工業化進程第174章 白蓮教造反第197章 被一網打盡的走私商人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248章 收復瀋陽第21章 皇家農業公司第76章 和皇帝做生意第372章 新規格,新標準第160章 完善的皇莊第170章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第335章 掃平西域第147章 異想天開的野豬皮第349章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第11章 再次出宮第339章 福王反了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73章 準備鑄幣第363章 第一次安南殖民戰爭第210章 人才涌現第276章 這只是老天的一場玩笑第140章 野望河套第7章 天價玻璃第148章 戰爭紅利第299章 終極版東亞模式第75章 大受歡迎第52章 不按套路出牌第168章 胰子生意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67章 毛文龍開鎮東江第106章 野戰炮第264章 查抄鹽商第171章 民心似鐵第375章 重建貿易壁壘第451章 長江以北皆新政第22章 投資前景第330章 移民西域第327章 滅準噶爾第399章 鐵路時代第113章 取死之道?第135章 紅嘴堡大捷第147章 異想天開的野豬皮第291章 土著對待政策第83章 遊擊進行時(二)第252章 野戰炮發威第299章 終極版東亞模式第93章 商業擴張第233章 慘敗的鑲白旗第166章 瘋狗出籠第181章 竟然賺了第169章 稽查私鹽第224章 野望中南半島第224章 野望中南半島第177章 馳援充州第23章 數學水平第231章 通商日本第100章 小小蜂窩煤的商機第275章 暴雨第1章 我是朱由校?第58章 鉅貪現身第10章 天子親軍第379章 訪問中美洲第20章 動機不純第41章 漢皇黨成立第238章 市場鼓吹第321章 天啓七年財政預算第330章 移民西域第221章 又反了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217章 皇家海軍第217章 皇家海軍第179章 會師充州第27章 佈局遼東第19章 三成佃租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31章 壟斷意第176章 不堪一擊第371章 己巳京查第53章 又見官商勾結第216章 談判條件第171章 民心似鐵第119章 蜂窩煤風潮第409章 緊縮銀根第314章 官場大換血第241章 穩定西南第179章 會師充州第410章 實幹成就夢想昨天章節重複抱歉解決方案第155章 戶籍改革第97章 躁動的大明底層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265章 這波不虧第169章 稽查私鹽第232章 黑科技第199章 處以極刑第290章 開省呂宋第270章 臺南海戰第299章 終極版東亞模式第171章 民心似鐵第43章 武裝京營第248章 改革準備第454章 工業化進程第174章 白蓮教造反第197章 被一網打盡的走私商人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248章 收復瀋陽第21章 皇家農業公司第76章 和皇帝做生意第372章 新規格,新標準第160章 完善的皇莊第170章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图县| 锦州市| 陇西县| 商城县| 桐庐县| 青铜峡市| 广州市| 左云县| 山东| 建平县| 湘潭县| 海城市| 沂源县| 定安县| 岳普湖县| 金山区| 尖扎县| 林西县| 北碚区| 铁岭市| 黔南| 巴楚县| 新昌县| 新民市| 南雄市| 仙居县| 乌拉特中旗| 绿春县| 库伦旗| 江华| 当雄县| 平和县| 诏安县| 永寿县| 天柱县| 锦州市| 仁怀市| 仙桃市| 哈巴河县| 大同市| 天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