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5章 大受歡迎

PS:已經回到鄉下老家穩定下來了,回家後失眠問題也不見了。鄉下比較安靜,沒什麼紛紛擾擾,可以專心給大家碼字,今天開始提速更新。

京城,這個大明權力的中心,在這個夏季並不安生。先是東林黨大貪李三才落網,接著李三才卻在刑部大牢內暴斃。

李三才的暴斃,產生了很多市井流言。

而在朝堂之上,朱由校借題發揮,不再同意將貪腐官員關押在刑部大牢,日後東林黨想要從勞改局把人撈到刑部大牢裡去是不可能了。

而在剛成立不久的鑄幣廠,此時正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一爐爐的白銀熔鍊成銀水,然後將其中的其他金屬分離出來,再‘混’入10%的銅水,隨後澆築在模具上。

隨著工人們的忙碌,一枚枚銀元被鑄造了出來。

銅錢方面更是如此,銅水中又參入了更廉價的金屬,每一枚銅錢中含銅85%,每錢重一錢二分。

朱由校最近對鑄幣廠是極爲上心的,這可關係著鉅額財政收入。

如今全國各省錢局已經被朱由校下旨撤銷,鑄幣權已經完全收回?;始诣T幣廠自然不能砸了招牌。

這天一大早,朱由校又坐著鑾駕出城來到了鑄幣局。

看著一塊塊鑄造出來的銀元、銅元、銅錢,朱由校臉上不由‘露’出欣喜的神‘色’,拿起一塊銀元在嘴上使勁一吹,然後分到耳邊聆聽。又仔細看了看銀元的樣式,也讓朱由校十分滿意,他設計的銀元還是‘挺’漂亮的。

銅錢方面則依舊鑄造泰昌通寶,畢竟便宜老爹駕崩還不到一年,泰昌通寶的澆築還是不能聽的。

等到明年,再鑄造天啓通寶吧!

泰昌通寶是大字銅錢,文字十分清晰。朱由校拿在手上掂了掂,陪同皇帝巡視鑄幣廠的楊國瑞說道:“皇上,我們鑄幣廠所鑄之錢,絕對都是質量上乘的?!?

“這就好。”朱由校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轉頭對護衛他出宮的錦衣衛指揮使田爾耕命令道:“田愛卿,你馬上讓錦衣衛在全國徹查鑄錢,儘可能將‘私’鑄銅錢的現象一網打盡?!?

“臣遵旨。”田爾耕領命,隨後說道:“皇上,這民間‘私’鑄銅錢是死罪,然而依舊有人鋌而走險。以臣之見,錦衣衛一邊清查,一邊發榜讓民間百姓舉報。而且就算是同犯舉報,也一律給予豐厚賞賜,並可免罪。”

“準?!敝煊尚|c了點頭,從內部瓦解犯罪分子顯然是最有效的。就像是後世的禁毒一樣,那些毒販經常是被內部成員給賣了。

畢竟從事銅錢‘私’鑄不可能一個人完成,在朝廷嚴厲打擊之下,誰心裡都會打鼓,想著哪天會不會被朝廷砍了腦袋。既然這樣,還不如把同夥舉報了,不僅可以免罪,還能拿到一筆豐厚的賞賜。

就算沒這個心思,也會懷疑別人有沒有這個心思。時間一長就相互猜忌起來,猜忌一旦產生,往往意味著不再團結,很大可能就有人出去舉報了。

就算是把人封閉起來‘私’鑄也沒辦法,總得有人把銅錢運出去分銷吧!總得有人接手這批銅錢吧?

參與的人員多了,只要一個環節出錯,這些犯罪分子就會遭到打擊。

接下來就是發行銀元的問題了,這玩意到底能不能被老百姓接受?於是朱由校決定先嚐試發行。

即以不強制的方式,向銀行儲戶推薦使用銀元、銅元。

隨著第一批錢幣鑄造出來,很快大明皇家銀行就推出了銀元、銅元。儲戶在取錢的時候,銀行都會推薦他們取用銀元、銅元。並且以大明皇家銀行作爲擔保,只要銀元、銅元拿到銀行,就能換到銀子。

這種銀元在北方來說,還是比較新奇的玩意。而南方等沿海地區,都已經有銀元流入,不過此事的銀元僅限於收藏的範疇,還沒有進入大規模的商業流通環節。

很快一些儲戶就發現,銀元和銅元用起來極爲方便。首先在成‘色’上完全一樣,重量上也不差分毫。

在沒有銀元流通的時代,銀子的成‘色’、稱重都是比較麻煩的。普通人拿著銀子去買東西,‘交’割的時候不僅麻煩,而且不懂這些方面的東西,還很容易被人騙。

可是用了皇家銀行的銀元就不一樣了,不僅不用擔心被騙,而且‘交’割的時候非常方便,只要數清楚銀元的數量就行,完全不用對成‘色’和重量進行考究。那老百姓平時是如何‘交’易的呢?

日常生活中,老百姓並不需要直接使用白銀,畢竟一斤豬‘肉’也就十幾文錢,所以老百姓會先把銀子拿到錢莊換成銅錢,然後再去街頭買東西。

而金額巨大的買賣,則會食用錢莊銀票。真正麻煩的是那些幾兩、十幾兩銀子的‘交’易活動。

再有一個就是,這些銀元在皇家銀行也是可以換到銀子的。這意味著不管銀元成‘色’如何,幣值都不會受到影響。和紙幣是一樣的道理,畢竟紙幣可不是貴金屬,但是通過國家信用,就可以使紙幣具備購買力。

這些銀元只是九銀一銅,有時候比很多銀子的成‘色’都好。

大明皇家銀行首批準備了一百萬銀元,結果不到兩天就被百姓和商家給兌換一空,很多老百姓和商家拿著一堆銀子來換銀元,受歡迎程度可想而知。

京城的街頭上,很快就出現了許多拿著銀元和銅元進行‘交’易的商家和百姓。更讓老百姓和商家滿意的是,大明皇家銀行的銀元與銅元、銅錢的掛鉤非常好計算。

一塊銀元等於五百文錢,大銅元等於十文錢,小銅元等於五文錢。

第一批銀元快速的發行出去後,顯然遠遠不能滿足商家和老百姓的需求,每天依舊有很多做生意的人前往銀行換錢。

有的要把銅錢換成銀元,有的要把銀子換成銅錢、銀元。

特別是那些做小生意的,更是來銀行換了一大堆的銅元、銅錢。因爲自從銀元發行之後,竟然有人直接拿著銀子到他們攤子前買東西。一個兩三文錢的燒餅,也有人用銀元直接買。他們沒有足夠的銅錢,還找不開。有的則是銅錢收太多了,手裡一大把的銅錢,因此要來換個整數。

只是銀元暫時沒有了,他們只能換到銀子。

結果反倒有點‘飢餓營銷’的效果,幾天之後皇家鑄幣廠又鑄造了一批銀元,結果當天皇家銀行剛發行,就被商家、百姓兌換一空。

更讓老百姓和商家高興的是,舊銅錢可以在銀行換到新銅錢?;始毅y行這次澆築的銅錢,全部都是材料用足,成‘色’也是極好。銅錢上的字也是大字,質量是非常過硬的。但不是每個皇帝上位後澆築的銅錢都是這樣,很多重量、成‘色’不同,導致買賣的時候很多不受歡迎。

但現在只要拿著那些劣質銅錢到銀行,都是1:1的進行兌換,除非是被人刮過銅的銅錢,刮銅是一種很常見的犯罪手段,而且還比較隱蔽。一些銅錢因爲文字和邊框設計不合理,刮銅的人一天下來能刮下不少,進而就有利可圖。而那些澆築‘精’細的銅錢,刮銅就比較難,忙一天下來還不夠工錢,也就很少會有人去刮銅了。

大明皇家銀行的貨幣兌換點無疑是最忙碌的,要數銅錢,還要堅定銀子的成‘色’,以及稱重等等。

不過人工成本都是次要的,相比鑄幣的利潤來說還是不值一提的。

這些活動當中,也許只有舊銅錢換新銅錢會產生一定的虧損。這些舊銅錢回收之後,全部拿去熔鍊、澆築新銅錢,自然也就會產生一些虧損,畢竟要付出人工成本,而且舊銅錢的銅材含量肯定也是銀行要吃虧一些的。

但是爲了使貨幣市場得到統一化,這也是必須要做的。而且頂多也就虧個幾百萬銀元,還是承受得起的。

因爲鑄幣廠的銅材供應還不穩定,目前主要靠購買民間礦場的銅料,所以每天澆築的銅錢是有限的。導致每天皇家銀行剛開業,就早早有人在外排隊兌換,去晚了就沒有了。

銀元、銅元的受歡迎的程度簡直出乎朱由校的意料,沒又想到會如此的順利。

負責打擊‘私’鑄銅錢的田爾耕,在剛剛發佈舉報制度的第二天,就有一個通州商人前來舉報。

只是這個通州商人舉報的並不是鑄錢的事情,而是通州商人準備聯合晉商,對皇家銀行進行擠兌。

田爾耕知道後,知道問題嚴重‘性’,連忙進宮稟報皇帝。

第54章 以暴制暴第367章 一個強盜團伙的形成第35章 研發燧發槍第79章 欽定皇后第367章 一個強盜團伙的形成第165章 免費周遊第79章 欽定皇后第323章 火熱的拍賣會第324章 進攻西域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390章 工人暴動第304章 南洋大開發浪潮第386章 肢解日本戰略第65章 東林地震第374章 又當裁判第331章 忽悠成功第280章 東北大開發第399章 鐵路時代第127章 沈潅的野望第13章 瀋陽不保第138章 修路計劃第328章 皆大歡喜第370章 天啓九年第46章 壟斷的暴利第393章 火車第25章 遼東兵敗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148章 戰爭紅利第213章 毒打荷蘭殖民者第78章 多管齊下第184章 教訓建奴水師第381章 鼓勵生育第364章 沒落的科舉第22章 投資前景第399章 鐵路時代第267章 開發北海道第400章 蒸汽輪船第328章 皆大歡喜第138章 修路計劃第174章 白蓮教造反第426章 改革前夕第58章 鉅貪現身第27章 佈局遼東第47章 衰弱的北方經濟第381章 鼓勵生育第142章 攻城準備第145章 金州絞肉機第230章 切斷日本貿易航線第97章 躁動的大明底層第391章 士紳一體納稅第201章 不識相的葉爾羌汗國第254章 無情擊潰第388章 持續進行的美洲貿易第283章 逐盡東林第73章 準備鑄幣第231章 通商日本第11章 再次出宮第158章 抗旱神器第64章 三才伏法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313章 衍聖公的黑刀子第178章 七進七出第184章 教訓建奴水師第191章 出使蒙古第349章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第276章 這只是老天的一場玩笑第297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70章 鉅額軍費第53章 又見官商勾結第213章 毒打荷蘭殖民者第415章 對蒙宣戰第355章 天量投資第424章 鋼鐵需求第324章 進攻西域第237章 收復遼東半島第123章 往死裡黑第98章 失敗的讓步第227章 干預朝鮮(二)第273章 可敢與朕一戰?第342章 徹底清算上架感言第178章 七進七出第412章 進攻印度第180章 拉下神壇第187章 徹底整合第35章 研發燧發槍第9章 肅清隱患第374章 又當裁判第149章 北方改革措施第193章 心動的林丹汗第238章 市場鼓吹第37章 準備下手第198章 持續的動作第11章 再次出宮第374章 又當裁判第305章 多事之秋第4010章 大殺器第149章 北方改革措施
第54章 以暴制暴第367章 一個強盜團伙的形成第35章 研發燧發槍第79章 欽定皇后第367章 一個強盜團伙的形成第165章 免費周遊第79章 欽定皇后第323章 火熱的拍賣會第324章 進攻西域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390章 工人暴動第304章 南洋大開發浪潮第386章 肢解日本戰略第65章 東林地震第374章 又當裁判第331章 忽悠成功第280章 東北大開發第399章 鐵路時代第127章 沈潅的野望第13章 瀋陽不保第138章 修路計劃第328章 皆大歡喜第370章 天啓九年第46章 壟斷的暴利第393章 火車第25章 遼東兵敗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148章 戰爭紅利第213章 毒打荷蘭殖民者第78章 多管齊下第184章 教訓建奴水師第381章 鼓勵生育第364章 沒落的科舉第22章 投資前景第399章 鐵路時代第267章 開發北海道第400章 蒸汽輪船第328章 皆大歡喜第138章 修路計劃第174章 白蓮教造反第426章 改革前夕第58章 鉅貪現身第27章 佈局遼東第47章 衰弱的北方經濟第381章 鼓勵生育第142章 攻城準備第145章 金州絞肉機第230章 切斷日本貿易航線第97章 躁動的大明底層第391章 士紳一體納稅第201章 不識相的葉爾羌汗國第254章 無情擊潰第388章 持續進行的美洲貿易第283章 逐盡東林第73章 準備鑄幣第231章 通商日本第11章 再次出宮第158章 抗旱神器第64章 三才伏法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313章 衍聖公的黑刀子第178章 七進七出第184章 教訓建奴水師第191章 出使蒙古第349章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第276章 這只是老天的一場玩笑第297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70章 鉅額軍費第53章 又見官商勾結第213章 毒打荷蘭殖民者第415章 對蒙宣戰第355章 天量投資第424章 鋼鐵需求第324章 進攻西域第237章 收復遼東半島第123章 往死裡黑第98章 失敗的讓步第227章 干預朝鮮(二)第273章 可敢與朕一戰?第342章 徹底清算上架感言第178章 七進七出第412章 進攻印度第180章 拉下神壇第187章 徹底整合第35章 研發燧發槍第9章 肅清隱患第374章 又當裁判第149章 北方改革措施第193章 心動的林丹汗第238章 市場鼓吹第37章 準備下手第198章 持續的動作第11章 再次出宮第374章 又當裁判第305章 多事之秋第4010章 大殺器第149章 北方改革措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堆龙德庆县| 洛隆县| 德州市| 西宁市| 富平县| 盐城市| 大丰市| 大兴区| 韶山市| 鄂伦春自治旗| 江津市| 白河县| 大洼县| 南乐县| 封开县| 土默特左旗| 娱乐| 开封县| 兰州市| 屏山县| 永川市| 金川县| 历史| 边坝县| 德阳市| 丘北县| 筠连县| 卢氏县| 丰镇市| 鹤岗市| 黄陵县| 镇原县| 临江市| 登封市| 磐石市| 封开县| 柳林县| 班戈县| 巍山| 武义县| 驻马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