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章 投資前景

一片熱火朝天的荒地屯墾,在京畿地區持續的進行,因爲伙食供應比較好,還有一個臨時‘醫院’,確保了農民的醫療,農民們在屯墾的過程中積極性極高。

皇莊屯墾活動,迅速蔓延到了整個河北地區。招募到的佃農、流民,迅速超過了20萬戶。屯墾面積,也擴大到了600萬畝。

資金方面卻是十分寬裕,大明皇家銀行在京城的攬儲金額已經迅速突破到了800萬兩白銀。其中有將近500萬兩,辦的都是五年長期存款。

這些資金很多都是那些官員的錢,貪污情況讓朱由校感到觸目驚心。只是暫時朱由校還沒辦法搞反腐,畢竟皇帝的位置還沒坐穩。

等位置坐穩了,反腐顯然很有錢途啊!

現在先養豬吧!

讓他們再肥一點,等時間到了,一併把他們宰了。

銀行發行的禮票倒是賺了不少錢,首先這些禮票讓銀行獲得了可以動用的資金,並且這些資金是不用給利息的。同時兌換禮票收取3%的費用,一百兩禮票就能賺到3兩銀子。僅僅半個月,大明皇家銀行兌換出去的禮票就達到了30多萬兩,銀行就賺到了將近1萬兩銀子了。

目前禮票是銀行唯一直接賺到錢的業務。

貸款方面的業務倒不是很熱門,首批只貸出了13萬兩銀子,都是有資產抵押的。這年頭的生意人,並不太願意欠別人錢。而且銀行的貸款利率達到15%,儘管沒有高利貸那麼高,但也比較嚇人了。

那些生意人,倘若不是走投無路,一般不會來大明皇家銀行借貸。

不過這並不要緊,皇莊投資就需要大量的資金,大明皇家銀行的資金有地方消化。很快大明皇家銀行的資金再次追加了200萬兩,達到了500萬兩的規模。

如此龐大的資金,相當於朝廷半年的財政收入了。

大明皇家農業公司在開墾荒地之前,按照朱由校制定的投資規則,先進行成本估算和風險估算。

每畝成本投入超過0.5兩白銀才能開墾出來的,就屬於‘成本超標’範疇,先把開墾成本低於每畝0.5兩的土地開墾出來。

風險評估主要就是災害,在建成水利工程之後,如果依舊有較高受災風險的荒地,則不開墾,先開墾風險較低的土地。

反正荒地在北方多得是,估計後世的河北省範圍之內,荒地就超過兩千萬畝。

在可預測的受災風險方面倒是比較小,畢竟河北沒有什麼大河流,每年水患並不是太貧乏。旱災、水災儘管有,但那是屬於不可預測範圍,不像黃河水患那樣屬於常例。

每畝耕地的開墾成本控制在0.5兩白銀以下,投資風險就比較小。三年之後,大體就有1石糧食的收入。1石糧食賣給糧行,就有0.7兩左右的利潤,而還款則是0.555兩白銀,每畝土地還有0.145兩白銀的利潤。如果再給每戶佃農提供10兩白銀的無息貸款,三年之後攤入每畝,就是0.033的利息。則意味著每畝土地在三年之後,能夠盈利0.112兩白銀。

加上無息貸款,相當於是每畝投入0.8兩白銀,500萬兩白銀可以開墾出625萬畝土地,三年之後產生的盈利爲70萬兩白銀,加上農民償還的貸款187.5萬兩。相當於有257.5萬兩的盈利。

三年過後,每年可以產生的盈利爲145萬兩白銀。

如果算入天災等因素,那麼三年之中,257萬兩白銀足以抵抗天災方面的風險。

楊瑞國按照每石糧食售價0.7兩的價格算出這個結果後,朱由校看了比較滿意,相當於他每年可以免除91萬兩白銀的佃租和無息貸款,皇莊農民的抗風險能力就增強了,他們在受災的時候就不用繳納天賦,也不用急著歸還貸款。

就如何提高農民對天災的抗風險能力,從而不用朝廷賑濟,朱由校馬上想到了地瓜,也就是番薯。

30畝土地,每年只需要拿出3畝,在春季種植地瓜,而且地瓜很抗旱,實在旱的不行的時候,只要放一兩次水就可以了。也就是說,就算剩下的25畝冬小麥顆粒無收,農民靠吃地瓜也能撐到來年。

後世地瓜畝產能到2000~3000公斤,這年頭就算是管理不善、品種不太好、施肥、殺蟲技術不行,畝產個500公斤總有吧!3畝可以產出1500公斤,五口之家吃半年都吃不完,半年之後冬小麥就又能夠收穫了。

有了地瓜,就算是受災了,朝廷也不需要對皇莊賑災。

“紅薯?地瓜?番薯?臣好像聽說過,在福建等地已有人種植,但北方卻是極少的。”孫承宗聽朱由校問起紅薯,想了想回答道。

“這樣啊!”朱由校感到一陣頭疼,這還要去福建引進呢?可是種植技術方面,還需要摸索一段時間。

朱由校穿越前,小時候在農村倒是接觸過這玩意,但要說具體管理技術,他還真不太清楚。

不過就算是難,也要推廣啊!

北方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糧食不足,糧價都上騰到每石一兩銀子了。有了紅薯,起碼老百姓不用被餓死。

清代的康乾盛世,不就是吃紅薯吃出來的嘛!

明末時期,實際上就已經在推廣紅薯了,一些官員甚至在農民軍鬧得最兇的陝西推廣過紅薯。

只是本意是好的,但推廣手段太過粗暴,老百姓沒接觸過這玩意,突然要求他們種紅薯,結果乾脆反了。

推廣紅薯還鬧出民變,確實讓人感到尷尬,而且最後讓滿清撿了便宜。清代對農民的收刮程度,比明代要高得太多了,但是清代之所以能夠維持,主要還是紅薯的功勞。

朱由校並不想讓老百姓窮得只能靠紅薯度日,然而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到了一個特殊的危險時期,紅薯這玩意用來過渡卻是非常良好的選擇。

等度過了這個難關,再想辦法讓老百姓富起來。

就在朱由校爲引進紅薯發愁的時候,徐光啓已經風塵僕僕的來到了京城,同樣也爲朱由校解決了推廣紅薯的技術問題。

第318章 戰爭準備第300章 農業稅改革第456章 謀反密報第132章 建奴快瘋了第331章 忽悠成功第110章 誰更倒黴?第53章 又見官商勾結第25章 遼東兵敗第397章 修煉‘內功’第186章 瘋狂的土地兼併第40章 撥亂反正第39章 敲打李進忠第48章 建造高爐大結局第35章 研發燧發槍第277章 大破蒙古第424章 鋼鐵需求第388章 持續進行的美洲貿易第356章 煎熬的江南財閥第24章 等待契機第195章 震驚蒙古人的裝備質量第84章 遊擊進行時(三)第371章 己巳京查第413章 孟加拉條約第8章 整頓內廷第393章 火車第30章 整頓京營第114章 血流成河第159章 壓榨勞動力第271章 殖民呂宋第382章 莊家通吃第336章 瓜分戰爭紅利第12章 最賺錢的行業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110章 誰更倒黴?第46章 壟斷的暴利第187章 徹底整合第83章 遊擊進行時(二)第393章 火車第177章 馳援充州第338章 有刺客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67章 毛文龍開鎮東江第63章 銀子在哪?第25章 遼東兵敗第346章 被拆掉的東江軍第363章 第一次安南殖民戰爭第68章 二十萬石第128章 大洗牌第295章 預算大結局第269章 大明開埠第410章 實幹成就夢想第118章 漕運改革第330章 移民西域第402章 海外殖民利益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16章 紙上談兵第202章 瘋狂的蒙古人第69章 不計血本第306章 經營山東第365章 統一的市場第37章 準備下手第134章 撞上鐵板第366章 繁榮的北方市場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193章 心動的林丹汗第230章 切斷日本貿易航線第238章 市場鼓吹第398章 普及義務教育第282章 輿論管制第424章 鋼鐵需求第146章 重炮轟擊第388章 持續進行的美洲貿易第82章 遊擊進行時(一)第255章 一戰功成第96章 擼的就是你第42章 大清洗、大換血第412章 進攻印度第22章 投資前景第241章 穩定西南第28章 糧食訂單第248章 收復瀋陽第168章 胰子生意第129章 俸祿改革第92章 皇莊第二期建設工程第374章 又當裁判第335章 掃平西域第186章 瘋狂的土地兼併第153章 整編邊軍第32章 朝野譁然第128章 大洗牌第307章 開發澳洲第89章 擠兌風波(一)84章 沒分段第417章 驚人的變化第239章 開發模式第314章 官場大換血第13章 瀋陽不保第203章 發明毛衣
第318章 戰爭準備第300章 農業稅改革第456章 謀反密報第132章 建奴快瘋了第331章 忽悠成功第110章 誰更倒黴?第53章 又見官商勾結第25章 遼東兵敗第397章 修煉‘內功’第186章 瘋狂的土地兼併第40章 撥亂反正第39章 敲打李進忠第48章 建造高爐大結局第35章 研發燧發槍第277章 大破蒙古第424章 鋼鐵需求第388章 持續進行的美洲貿易第356章 煎熬的江南財閥第24章 等待契機第195章 震驚蒙古人的裝備質量第84章 遊擊進行時(三)第371章 己巳京查第413章 孟加拉條約第8章 整頓內廷第393章 火車第30章 整頓京營第114章 血流成河第159章 壓榨勞動力第271章 殖民呂宋第382章 莊家通吃第336章 瓜分戰爭紅利第12章 最賺錢的行業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110章 誰更倒黴?第46章 壟斷的暴利第187章 徹底整合第83章 遊擊進行時(二)第393章 火車第177章 馳援充州第338章 有刺客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67章 毛文龍開鎮東江第63章 銀子在哪?第25章 遼東兵敗第346章 被拆掉的東江軍第363章 第一次安南殖民戰爭第68章 二十萬石第128章 大洗牌第295章 預算大結局第269章 大明開埠第410章 實幹成就夢想第118章 漕運改革第330章 移民西域第402章 海外殖民利益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16章 紙上談兵第202章 瘋狂的蒙古人第69章 不計血本第306章 經營山東第365章 統一的市場第37章 準備下手第134章 撞上鐵板第366章 繁榮的北方市場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193章 心動的林丹汗第230章 切斷日本貿易航線第238章 市場鼓吹第398章 普及義務教育第282章 輿論管制第424章 鋼鐵需求第146章 重炮轟擊第388章 持續進行的美洲貿易第82章 遊擊進行時(一)第255章 一戰功成第96章 擼的就是你第42章 大清洗、大換血第412章 進攻印度第22章 投資前景第241章 穩定西南第28章 糧食訂單第248章 收復瀋陽第168章 胰子生意第129章 俸祿改革第92章 皇莊第二期建設工程第374章 又當裁判第335章 掃平西域第186章 瘋狂的土地兼併第153章 整編邊軍第32章 朝野譁然第128章 大洗牌第307章 開發澳洲第89章 擠兌風波(一)84章 沒分段第417章 驚人的變化第239章 開發模式第314章 官場大換血第13章 瀋陽不保第203章 發明毛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源县| 那坡县| 交城县| 通河县| 萝北县| 于田县| 运城市| 左云县| 常熟市| 新津县| 惠东县| 禹州市| 安乡县| 三原县| 龙游县| 红桥区| 资中县| 丰镇市| 清苑县| 渑池县| 乌兰察布市| 桦南县| 措美县| 赤壁市| 广安市| 田东县| 湟中县| 同心县| 宁明县| 永吉县| 大港区| 中山市| 宜兰县| 长乐市| 垫江县| 绿春县| 荆州市| 栾川县| 光泽县| 昂仁县| 汕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