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0章 誰更倒黴?

負責賑災的人選還是確定了下來,那就是刑部尚書黃克纘,此人屬於無黨派官員,相當的萬金油。

再則,黃克贊雖然也頗有家產,這和其他官員接受土地投獻沒什麼兩樣,但爲官上卻是較爲清廉。

最重要的是,這種賑災款項會被貪污,一般只有東林黨纔有這樣的膽子。畢竟東林黨作爲一個利益集團,自然是要崛起各種利益的,進而一些職務就會被唆使貪污。

黃克纘因爲沒有黨派,所以不會受到這種現象的影響。

於是朱由校立即召見了刑部尚書黃克贊,此時的黃克贊與東林黨的關係也逐漸惡劣了起來,已被魏忠賢視之爲可以拉攏的官員。

聽說皇帝要派自己去賑災,黃克贊欣然接受了這個任務。

賑濟災民,這是積福德的事情嘛!黃克贊除非是傻了,否則纔不會放過這樣的好事。明代的皇城廟教育是非常興盛的,福德、宿命、因果、輪迴這些東西不僅平民百姓相信,這種讀聖賢書的官員也是相信的。只不過,這些人因爲有更高的文化,不會盲目的相信一些東西,有足夠的判斷能力。

很快黃克纘就帶著銀票賑災去了,大明皇家銀行的銀票在山西票號也是可以通用的。同時賑災過程中,皇家資本會進行人員上的協助,以及物力上的抽調。

黃克贊上路後,先是用驛站快馬,八百里加急將銀票送到災區,先購買了一些糧食,然後廣設粥棚,同時命令當地官府收攏、掩埋死者屍體,救助傷者。頓時取得了良好的賑災效果。

粥棚設立後,受災地區的百姓,起碼餓不死。當地官府也按照命令調了人手,掩埋了屍體,儘量避免瘟疫的發生。

直到黃克纘趕到災區,情況基本穩定下來。就是災民們的災後重建,以及生計成了問題。於是黃克纘按照朱由校想的辦法,在當地立即張榜招工,以工代賑。

同時勘查黃河兩岸堤壩,因爲黃河決口,形成了一段新河道,這裡顯然是要修築堤壩的。所以稱爲了最先開工的工地。

兩百萬元萬元說多也多,足夠讓災區百姓獲得足夠的生存資源了。但說少也少,對於治理黃河來說,簡直九牛一毛。

黃河決口的消息,很快就登上了《大明日報》,同時朱由校宣佈從內帑拿出230萬元賑濟災民、加固黃河堤壩,同時朱由校在報紙上號召全國捐款救災。

這個新聞經過報道之後,立即引發了熱烈的反響。社會各界頓時一片稱讚,前往《大明日報》各分社捐款的百姓在口口相傳之下,頓時絡繹不絕。

捐款的大多都是普通百姓,儘管沒什麼錢,卻是多少都願意捐一些,畢竟積福德的事情。但是那些富裕階層,卻表現出了嚴重的分化。

不少富裕的商人、地主聽說黃河決口,皇帝帶頭出資230萬元賑災,也跟著捐了不少銀子,有些甚至是把幾成的家產都捐出去了。同時更多的商人、地主聽到這個消息,則是冷漠的無動於衷。

這種現象,充分的表現出思想的混亂。

一部分商人、地主,品德還是十分不錯的,平日裡節儉立身、樂善好施。更多的則是貪鄙不堪、自私自利。

一番募捐下來,竟也籌集了五十多萬兩銀子,隨後也都投入到了賑濟當中,用於幫助受災地區的災後重建。

因爲這次救災的速度足夠快,調集的資金足夠多,救災效果十分良好。災區數十萬受災百姓,得到了妥善得安置。同時重點修繕了存在隱患的黃河堤壩,減少了潰堤、決口的風險。

《大明日報》對救災過程進行了持續的報道,讓報紙銷量提升了不少。這樣的追蹤報道,那些手抄報可是極少見的。

大明日報憑藉著豐富的內容,正在快速的擴大影響力,發行量隨著銷售渠道的鋪設,變得越來越恐怖了。

天啓元年秋季,顯然並不平靜。

這邊黃河剛決口,那邊四川就已經打起來了。土司奢崇明於八月二十八,正式造反,並圍攻重慶。

收到八百里加急的報告,知道前因後果的朱由校不由哭笑不得,奢崇明這個火藥桶竟然是之前那道把徐可求擼下去的聖旨引爆的。

四川巡撫徐可求(紅丸案那個是李可灼,貌似有人傻傻分不清)接到聖旨,腦子難以理解,同時也堅定的認爲奢崇明不會造反。於是就不顧聖旨上寫明的撤職要求,想要在離職前把奢崇明送走,以向皇帝證明自己的觀點不存在什麼錯誤的地方。

結果徐可求帶著重慶一羣官員出城觀看奢崇明土司兵的演武,直接給奢崇明給一鍋端了,全部被奢崇明當場砍了腦袋。

這下好了,被一鍋端的官員達到二十多個,大多都是四川省級官員,省級行政單位直接就半殘了。

徐可求這傢伙也是夠倒黴的,顯然是命中該有此劫。

好在新巡撫朱燮元在成都,沒被徐可求帶到城外觀看什麼演武。

奢崇明殺官造反,隨後立即圍攻重慶。奢崇明此時對重慶可謂是志在必得,並且信心滿滿。

可是城裡還有秦良玉率領的上萬官兵呢!奢崇明自然也不是傻子。但是不要忘了,秦良玉也是土司。

自認爲和秦良玉有共同語言的奢崇明,殺了徐可求等一羣蠢豬後,對城內的秦良玉派去了使者,只要秦良玉答應打開城門向他投誠,他奢崇明稱帝后願封秦良玉爲王,還可以平起平坐,以共謀霸業。

爲了籠絡秦良玉,奢崇明可是開出了很大的價錢。

意想之中,秦良玉應該也會欣然接受條件,然後打開城門,接著一同攻佔四川各地,然後依靠四川險峻的地理條件,在四川自成一國,到時候秦良玉和他奢崇明平起平坐,豈是一個區區四川總兵官能夠相比的?

使者進了城,奢崇明還一邊意淫著,很快秦良玉就會欣喜若狂的開門投誠了吧!到時候有秦良玉的石柱土司兵的配合,攻佔整個四川還不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早就在重慶城內做好佈防的秦良玉,接見了奢崇明的使者,聽到使者的來意,當場勃然大怒,喝道:“奢崇明這逆賊竟敢如此猖狂,來人,把這傢伙拖下去斬了。”

“是,大人。”左右隨即出列,奢崇明的使者被嚇得渾身顫抖得如同篩糠一般,連忙大喊道:“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不能殺我啊!不能殺我啊!”

“笑話,爾等逆賊,也敢謂之國?今天本官就取你項上人頭。”秦良玉面容冷峻,手掌在案上一拍,左右頓時將奢崇明派來的使者拖了出去,只聽見咔嚓一聲,一個血淋淋的腦袋被提了進來。

秦良玉知道,這個使者是絕對不能留的。畢竟奢崇明是反賊,如果他善待使者,極易被人彈劾。

秦良玉作爲一個女人,並沒有奢崇明那種雄圖霸業的壯志和對權力的幻想。帝王霸業這玩意,也是要看有沒有那種命的。古時候人人都會找先生算八字、紫微斗數什麼的,並不是所有算命先生都是胡亂算的,很多還是會給顧客分析命理,也能讓人感悟很多人生道理。這是一種平民文化,甚至是鄉野農夫,也粗通一些命理常識。

奢崇明這種少數民族不知天命那是十分正常的,可秦良玉卻是個漢人,丈夫馬千乘是伏波將軍馬援之後,因祖上有功世襲石柱縣土司。作爲漢人,自己是什麼樣的命運,起碼都是知道一些的。

再則她丈夫、兄弟等親屬紛紛爲明王朝戰死,可謂滿門忠烈,豈會爲了這些不切實際的東西,放棄親人用生命換來的名節?

隨後秦良玉來到城牆,親手將被首級丟下城牆,以表明決心。

奢崇明哪裡想得到會是這樣的結果,就好似一盆冷水澆到了頭上,當場一臉便秘之色,隨後抓狂的吼道:“怎麼可能,秦良玉是傻子嗎?只要她反了這破朝廷,榮華富貴豈不是唾手可得?”

“爹,我看不如再派人去和秦良玉談談?”奢寅有些擔憂的說道,秦良玉不願意造反,那問題就很棘手了。

惱羞成怒的奢崇明惡狠狠的說道:“還談什麼,立即給本皇攻下重慶,城破之時我要第一個取秦良玉首級。”

兩萬黎族土司兵在奢崇明的命令下,迅速的行動了起來。然而奢崇明不知道的是,經過兩個月行軍的京營第四步兵師,已經到達了重慶地界,距離重慶僅一百餘里。第四步兵師師長丁茂新剛趕到重慶,馬上就接到了奢崇明叛亂的消息。

“天子聖明,奢崇明果然有反意。”丁茂新神色振奮的看向重慶的方向,頓時笑了出來:“哈哈,奢崇明這逆賊也是夠倒黴的,聖上提前兩個月就開始佈局了,這豈不是我們第四步兵師建功立業的墊腳石?”ps:第二更到!求票票,

第33章 天啓方陣第211章 稀裡糊塗第296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138章 修路計劃第57章 皇帝還是強盜第297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376章 榜樣的作用第90章 擠兌風波(二)第171章 民心似鐵第36章 君臣翻臉第144章 持續消耗第274章 御駕親征第44章 投資建議第72章 裝備與新軍第170章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第307章 開發澳洲第64章 三才伏法第65章 東林地震第155章 戶籍改革第70章 鉅額軍費第137章 入賬千萬第319章 商業殖民84章 沒分段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419章 蒙軍主力出動第221章 又反了第20章 動機不純第23章 數學水平第50章 鐵匠皇帝第237章 收復遼東半島第300章 農業稅改革第279章 甲子條約第4010章 大殺器第372章 新規格,新標準第169章 稽查私鹽第178章 七進七出第381章 鼓勵生育第260章 蒸汽機第8章 整頓內廷第305章 多事之秋第53章 又見官商勾結第394章 戰略調整第66章 賣隊友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264章 查抄鹽商第332章 裂土而治第357章 勒緊的套索第59章 腰桿硬了第178章 七進七出第355章 天量投資第129章 俸祿改革第85章 閹黨來襲第295章 預算第362章 佔領河內第4章 鏡子裡的商機第377章 介入中亞第285章 帝國與文明第279章 甲子條約第289章 救災、移民第274章 御駕親征第7章 天價玻璃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177章 馳援充州第110章 誰更倒黴?第203章 發明毛衣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245章 新的移民需求第262章 漁業法案第352章 無聊的朱由檢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134章 撞上鐵板第165章 免費周遊第423章 大掃蕩第123章 往死裡黑第19章 三成佃租第68章 二十萬石第395章 反對的聲音第77章 奢崇明要造反?第48章 建造高爐第233章 慘敗的鑲白旗第29章 皇帝大婚第146章 重炮轟擊第17章 正規騎兵第344章 蒙古局勢變化第25章 遼東兵敗第250章 大戰來臨第99章 完善經濟結構第123章 往死裡黑第31章 壟斷意第148章 戰爭紅利第289章 救災、移民第7章 天價玻璃第423章 大掃蕩第44章 投資建議第381章 鼓勵生育第364章 沒落的科舉第173章 私鹽禁絕第130章 雙劍合璧第59章 腰桿硬了
第33章 天啓方陣第211章 稀裡糊塗第296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138章 修路計劃第57章 皇帝還是強盜第297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376章 榜樣的作用第90章 擠兌風波(二)第171章 民心似鐵第36章 君臣翻臉第144章 持續消耗第274章 御駕親征第44章 投資建議第72章 裝備與新軍第170章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第307章 開發澳洲第64章 三才伏法第65章 東林地震第155章 戶籍改革第70章 鉅額軍費第137章 入賬千萬第319章 商業殖民84章 沒分段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419章 蒙軍主力出動第221章 又反了第20章 動機不純第23章 數學水平第50章 鐵匠皇帝第237章 收復遼東半島第300章 農業稅改革第279章 甲子條約第4010章 大殺器第372章 新規格,新標準第169章 稽查私鹽第178章 七進七出第381章 鼓勵生育第260章 蒸汽機第8章 整頓內廷第305章 多事之秋第53章 又見官商勾結第394章 戰略調整第66章 賣隊友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264章 查抄鹽商第332章 裂土而治第357章 勒緊的套索第59章 腰桿硬了第178章 七進七出第355章 天量投資第129章 俸祿改革第85章 閹黨來襲第295章 預算第362章 佔領河內第4章 鏡子裡的商機第377章 介入中亞第285章 帝國與文明第279章 甲子條約第289章 救災、移民第274章 御駕親征第7章 天價玻璃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177章 馳援充州第110章 誰更倒黴?第203章 發明毛衣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245章 新的移民需求第262章 漁業法案第352章 無聊的朱由檢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134章 撞上鐵板第165章 免費周遊第423章 大掃蕩第123章 往死裡黑第19章 三成佃租第68章 二十萬石第395章 反對的聲音第77章 奢崇明要造反?第48章 建造高爐第233章 慘敗的鑲白旗第29章 皇帝大婚第146章 重炮轟擊第17章 正規騎兵第344章 蒙古局勢變化第25章 遼東兵敗第250章 大戰來臨第99章 完善經濟結構第123章 往死裡黑第31章 壟斷意第148章 戰爭紅利第289章 救災、移民第7章 天價玻璃第423章 大掃蕩第44章 投資建議第381章 鼓勵生育第364章 沒落的科舉第173章 私鹽禁絕第130章 雙劍合璧第59章 腰桿硬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锦州市| 余江县| 神池县| 多伦县| 无棣县| 正宁县| 常熟市| 长葛市| 蓬莱市| 永福县| 凉城县| 宕昌县| 隆安县| 浑源县| 普定县| 九寨沟县| 罗定市| 宣恩县| 通渭县| 乌拉特前旗| 丁青县| 集贤县| 平原县| 资兴市| 纳雍县| 广安市| 沧源| 桃园市| 拜泉县| 绥阳县| 腾冲县| 阳山县| 沛县| 云浮市| 苗栗市| 黄大仙区| 廉江市| 西青区| 栾川县| 加查县| 榆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