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95章 反對的聲音

戰略上的調整就更大了,有了火車之後,朝廷對遙遠的邊疆地區的控制力大大增強,已經讓大明擁有了進一步進行領土擴張的能力。

朱由校將目光瞄向了中亞和西伯利亞。

在這個世界,只有北半球纔出流氓,而且流氓多集中在寒帶地區,只有北半球才能出現大國,也只有北半球才能出現超級大國。

儘管寒帶的農業不是那麼發達,但是卻合適發展工業。何況在工業時代,工業資源纔是更重要的東西。

“我們還需要軍事戰略鐵路,這些鐵路無非就是三條,一條是通往中亞的鐵路,一條是通往蒙古的鐵路,一條是通往這片寒苦之地的鐵路。”楚陽在西伯利亞那裡畫了個圈,如今大明還未對這裡正式命名。

“陛下,此地即寒苦,何必如此重視?”孫承宗不解的問。

“此地雖然寒苦,但礦產與森林資源極爲豐富,若大明可以佔據,日後華夏的工業發展就不用被他國卡住脖子。”朱由校解釋道,“若是此地被沙俄所佔,對我華夏威脅太大。即便如今大明國土遼闊,也要將此地佔據,此地雖然遼闊,但只要將鐵路修過去,在沿途設立城鎮便可控制。”

“總之,在西北之地,只要是遊牧民族和真無文明之地,鐵路修到哪裡,我們大明就擴張到哪裡。”朱由校說道,“不可使其被異族所據。”

“陛下聖明。”

雖然感覺皇帝想得有點太遠了,但總的還是負責任的,統帥部衆臣便沒有再說什麼,便將軍事戰略調整確定了下來。

火車和鐵路的出現,讓大明接下來的戰略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不過沒幾天,朱由校就收到了一些官員反對繼續發展科技的奏疏,奏疏裡陳述了發展科技的總總弊端。

朱由校此時大力發展科技,並且不斷向外擴張,實際上不少官員心裡都不認同。他們作爲擁有一定文化和頭腦的精英,也能想得出這樣的結果必然會導致很多問題。例如引起大規模戰爭等等。

科技先進也是過,落後也是過。落後的時候有落後的好處,先進當然也有先進的好處,但同樣也會產生新的問題。

只需要用簡單的辯證觀來思考這個問題。就會明白。

朱由校可不管誰出來反對什麼,發展科技,提高生產力是使大明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徑。

正所謂天地人三才,明末處於小冰河時期,天時不利。而朱家的明王朝已有兩百餘年之國祚。政權太過腐朽,又加之天災問題,已經失了人和,龍脈顯然鎮壓不住,加之如今地運爲七赤金星所主宰,全世界都是戰亂不斷,所以在地利上也不佔優勢。

能使大明走出困境的只有‘人’,人力有時而窮,但是人的力量發展到一定程度,又是比天地更加恐怖的。

正如《黃帝陰符經》所云:天發殺機。斗轉星移;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翻地覆。

明末正處於天時不利,地利不備,人和缺失的階段。

這個時候就要靠人和的力量來扭轉局勢,生產力發展上去了,生產出來的商品多了,分配再公平一些,也就不會把人逼上絕路,天災也就不足爲慮了。至於那些龍蛇起陸所導致的叛亂。在生產力的碾壓之下,也折騰不出太大的浪花。

說白了,就是人與自然的鬥爭,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所以不論如今反對發展科技的聲音有多大。朱由校也要發展生產力。

至於是不是會使地球提前毀滅,不是他當前應該去思考的問題。但若是讓文化淺薄的西方人去發展科技,人類反倒更容易走向瘋狂的自我毀滅。只有華夏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纔是人類未來唯一的希望。

而且這是世界發展潮流啊!大明若是不發展生產力只能滅亡,而歐洲人這個時候卻是在不斷的探索,最多也就是一百年之後就要開始工業革命了。

朱由校不過是把進程提前了一百年而已。

反對擴大采礦規模的臣子最多。因爲他們認爲挖礦會損傷大明龍脈,進一步引起氣候反常等等問題。

中國傳統的科學理論認爲,礦產是由:正土、偏土、壯土、弱土、牝土之氣所成,例如正土之氣御於埃天,埃天五百歲生缺,缺五百歲生黃埃,黃埃五百歲生黃澒、黃澒五百歲生黃金、黃金千歲生黃龍,黃龍入藏生黃泉,黃泉埃上生黃雲,陰陽相搏爲雷、激揚爲電,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和於黃海。

偏土之氣御乎清天,清天八百歲生青曾,青曾八百歲生青澒,青澒八百歲生青金,青金八百歲生青龍,青龍入藏生青泉。青泉之埃,上爲青雲,陰陽相薄爲雷,激揚爲電,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於青海。

這個所謂的‘龍’,實際上就是地脈,並不是生物的那種龍。

華夏自古以來,歷朝歷代對於礦產挖掘都是有所限制的,就是出於這個理論。按照這個理論來計算,相當於形成金礦需要2000年的時間,生成黃龍地脈需要3000年的時間。而形成青金(鉛)的時間就更長了,需要2400年,3200年才能形成青龍地脈。但要挖掘破壞一條礦產卻是比較容易的,一條礦脈也許幾十年就能挖光。

這個理論以現代人看來,也許比較滑稽可笑。但如果將地球看做是一個生命體的話,那麼這些地脈就相當於是輸送養分的血管。地球這個生命體壽命相比人類來說非常長,就像是人與蜉蝣一般,只是地球的生命頻率比人類慢許多,並不意味著地球沒有意識,不會報復人類。

就如同烏龜,可能壽命非常長,但是烏龜自我感覺的壽命也許也才一百多年,只是它的頻率和其他生物不一樣,眼前看到的東西就像是快進了一般。而蒼蠅之類的生物壽命短暫,但它們自我感覺也有幾十年的壽命,人類的速度在它們眼中就像是慢放一般。

當人類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遭遇反彈是肯定的。不過也因爲人類生產力的發展,改造自然、抵抗自然的力量也隨之增強。因爲天地之力導致的混亂與政權跌宕就少了,很多在生產力落後的時代很牛逼的民族,在進入了工業文明時代之後。也就淪爲打醬油的存在,例如那些遊牧民族。

而大明已經出現資本主義了,這個時候想停已經停不下來了。一旦國有資本停下發展腳步,政權必然要被民間資本所顛覆。但若要扼殺民間資本,那麼除非滿清入關。

所以儘管發展工業文明有種種問題存在。朱由校也只能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了。

死後就算洪水滔天,起碼不會比穿越前的世界更糟糕。

大明憑藉工業革命的優勢,最少又能奠定個幾百年的世界霸主地位,幾百年後的事情誰說的清楚。

那些反對繼續發展工業的奏疏,很快就石沉大海,毫無反應。

此時大明發展工業,已經產生了一些環境問題。例如大量燃燒煤炭,導致一些城鎮空氣質量變差,而且到處都是黑灰,在那些鋼鐵冶煉集中的地方。天空甚至都變得有些灰濛濛的。

污染更大的是那些化工廠,還有煉焦活動,同樣造成了污染。

“先污染後治理嘛!”

朱由校作爲穿越者,對此表示淡定。工業化進程他是見識過的,所以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人都有經驗。

所以對於污染現象,還是比較淡定的。

而對於污染較大的煉焦和化工,也開始成立技術研究項目,希望通過提高生產技術來減少污染。

至於燒煤問題,那就一時半會解決不了了,不過這年頭的工業規模也沒那麼大。

至於採礦問題。儘管會破壞地脈,但大明不用把全部礦產都放在本土開採。海外殖民地那麼多,可以把礦業分包到海外殖民地去,以及那些落後國家去。

畢竟那些落後國家要購買大明的商品。首先他們要有錢。財富是通過勞動創造出來的,如果沒有勞動者,即便是再強大的搶劫犯也搶劫不到東西。所以那些落後國家必然是要發展一些產業,生產出一些產品來與大明交換商品,那麼礦業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向外分包產業。

擴大外部礦產進口,減少本土礦產開採規模。這是日後肯定要施行的政策,只是當前船隻運輸能力有限,這個模式還不是那麼好施行。

鐵路修建計劃開始有條不紊的展開,鋼軌和枕木生產起來並沒有什麼技術難度。歐洲人一開始修建鐵路的時候,還是用炒鋼法的技術來製造鐵路軌道,炒鋼法需要人工用錘子不斷的敲擊鋼鐵,早期歐洲人十幾萬公里的鐵路都是用這種技術生產出的鋼軌。

但如今大明有平爐鍊鋼技術,可以直接得到鋼水,生產鋼軌並不不需要那麼麻煩。

枕木產能也容易形成,東北、南洋這些地區那麼多的森林資源,生產點枕木不成問題。

鐵路的鋪設方面實際上成本也沒那麼高,畢竟北方地形比較平坦,不需要打什麼隧道,也不需要面臨那麼多複雜的地形。

鐵路可以先鋪設,火車製造方面肯定是跟得上的。

大明鐵路總局隨之成立,鐵路路線測繪,工程投資等等問題逐漸展開,鐵路總局是一個100%國有資本控股的國企,當然作爲皇帝,朱由校有5%的股份。國有資本只要佔據著主導地位,皇帝就是真正的帝國首富。不論是財富還是權力,都處於金字塔巔峰。但是天塌下來,也是高個子頂著。

局部鐵路的建設已經率先展開,主要的企業也就是那些國有鋼鐵公司,用來運輸煤炭和礦石的。

鐵路總局投資的第一條確定下來的鐵路線路是‘京津鐵路’,作爲權力中心,這裡也將成爲鐵路網絡的核心。

京津鐵路修建完成之後,運入天津港的貨物就能夠方便的運往京師,京師的很多資源,也能方便的運往港口裝船。

隨著北方公路網絡的陸續修通,各地也開始需要新的建設項目來拉動就業,電報和鐵路這方面的技術進步,頓時成爲了拉動經濟的新動力。

當前大明的經濟自然不可能如同後世那樣發展迅速,因爲後世的中國是將大量西方人的技術引進,從而產生龐大的需求,才能發展得那麼迅速。而這個時代的大明,已經成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沒辦法從外部引進先進技術,只能靠自己研發。

不過因爲朱由校的存在,新技術涌現速度比較快,所以經濟發展速度還是非常不錯的。

同時因爲改革,大量人口離開農村進入城鎮,基本的資源配置還未完成,這也拉動了經濟發展。

所以剛改革這幾年,新政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雖然沒有後世中國那麼誇張,但也比較快速了。

新政改革實際上所產生的效果,並沒有消化完全,基本的資源配置並沒有徹底完成。

一個離開土地的農民,要找到穩定的工作,還要購買房屋、各種生活用品等等,這些需求並沒有完全滿足。有些農民纔剛剛離開農村進入城鎮,還需要一段適應時間。

而且並不是每個農民工都能在城鎮裡面混出頭,後世中國這些農民工還能返回農村,農村起碼有幾畝地可以維持基本生存。而如今的大明的土地是私有制的,在城鎮裡混不開的農民工是回不去農村的,在農村他們依舊身無立錐之地。

貧民窟就是這麼產生的。

此時大明自然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貧民窟,好在朱由校出臺了各種保障措施,加上反腐效果不錯,這些保障措施基本上都實施了下去。而且吃不飽飯可以找民政局,總不可能餓死人,基本生存權還是有所保障的。

當然這些貧民窟內的貧民也不是全然沒有出路,他們的子女在受教育方面還是能夠保障上完義務教育。同時這些貧民可以選擇移民海外,只要願意做事,混個溫飽總的是不成問題。而且海外資源豐富,若是有點頭腦和運氣,很容易白手起家。

因爲擺脫貧民窟的機會比較多,所以如今新政地區的城鎮,貧民窟規模都不算是很大。

第194章 將蒙古拖入商品經濟第390章 工人暴動第82章 遊擊進行時(一)第268章 移民進行時第114章 血流成河第89章 擠兌風波(一)第290章 開省呂宋第371章 己巳京查第159章 壓榨勞動力第305章 多事之秋第11章 再次出宮第318章 戰爭準備第196章 做夢都要笑醒的節奏第344章 蒙古局勢變化第34章 收買人心第95章 定時炸彈第283章 逐盡東林第222章 圈錢利器第143章 火炮顯威第65章 東林地震第209章 發現寶藏84章 沒分段第345章 大明電報公司第34章 收買人心第124章 百業興盛第49章 脫硫難題第112章 慘遭爆菊第345章 大明電報公司第279章 甲子條約第201章 不識相的葉爾羌汗國第131章 運轉的內閣第55章 明朝版新農村第166章 瘋狗出籠第218章 開發臺灣第226章 干預朝鮮(一)第64章 三才伏法第315章 秋收與電報第22章 投資前景第54章 以暴制暴第213章 毒打荷蘭殖民者第423章 大掃蕩第423章 大掃蕩第331章 忽悠成功第261章 罐頭廠第317章 撞到槍口上的葉爾羌汗國第262章 漁業法案第105章 熊臭嘴重出江湖第386章 肢解日本戰略第201章 不識相的葉爾羌汗國第145章 金州絞肉機第269章 大明開埠第395章 反對的聲音第212章 統帥部會議第376章 榜樣的作用第47章 衰弱的北方經濟第176章 不堪一擊第310章 打擊海盜第143章 火炮顯威第173章 私鹽禁絕第46章 壟斷的暴利第231章 通商日本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419章 蒙軍主力出動第152章 規劃工業區第24章 等待契機第127章 沈潅的野望第9章 肅清隱患第138章 修路計劃第142章 攻城準備第426章 改革前夕第342章 徹底清算第285章 帝國與文明第142章 攻城準備第2章 傀儡皇帝第122章 反腐打黑第15章 官商勾結第101章 大明日報第350章 秘而不宣第303章 千年王八精橫空出世第121章 明朝版豬肉漲價事件第332章 裂土而治第271章 殖民呂宋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248章 改革準備第397章 修煉‘內功’第48章 建造高爐第412章 進攻印度第190章 厲兵秣馬第104章 驛站隱患第99章 完善經濟結構第62章 錦衣衛來啦!第53章 又見官商勾結第18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28章 糧食訂單第207章 新的天梯第22章 投資前景第61章 全是算計第214章 完虐荷蘭人
第194章 將蒙古拖入商品經濟第390章 工人暴動第82章 遊擊進行時(一)第268章 移民進行時第114章 血流成河第89章 擠兌風波(一)第290章 開省呂宋第371章 己巳京查第159章 壓榨勞動力第305章 多事之秋第11章 再次出宮第318章 戰爭準備第196章 做夢都要笑醒的節奏第344章 蒙古局勢變化第34章 收買人心第95章 定時炸彈第283章 逐盡東林第222章 圈錢利器第143章 火炮顯威第65章 東林地震第209章 發現寶藏84章 沒分段第345章 大明電報公司第34章 收買人心第124章 百業興盛第49章 脫硫難題第112章 慘遭爆菊第345章 大明電報公司第279章 甲子條約第201章 不識相的葉爾羌汗國第131章 運轉的內閣第55章 明朝版新農村第166章 瘋狗出籠第218章 開發臺灣第226章 干預朝鮮(一)第64章 三才伏法第315章 秋收與電報第22章 投資前景第54章 以暴制暴第213章 毒打荷蘭殖民者第423章 大掃蕩第423章 大掃蕩第331章 忽悠成功第261章 罐頭廠第317章 撞到槍口上的葉爾羌汗國第262章 漁業法案第105章 熊臭嘴重出江湖第386章 肢解日本戰略第201章 不識相的葉爾羌汗國第145章 金州絞肉機第269章 大明開埠第395章 反對的聲音第212章 統帥部會議第376章 榜樣的作用第47章 衰弱的北方經濟第176章 不堪一擊第310章 打擊海盜第143章 火炮顯威第173章 私鹽禁絕第46章 壟斷的暴利第231章 通商日本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419章 蒙軍主力出動第152章 規劃工業區第24章 等待契機第127章 沈潅的野望第9章 肅清隱患第138章 修路計劃第142章 攻城準備第426章 改革前夕第342章 徹底清算第285章 帝國與文明第142章 攻城準備第2章 傀儡皇帝第122章 反腐打黑第15章 官商勾結第101章 大明日報第350章 秘而不宣第303章 千年王八精橫空出世第121章 明朝版豬肉漲價事件第332章 裂土而治第271章 殖民呂宋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248章 改革準備第397章 修煉‘內功’第48章 建造高爐第412章 進攻印度第190章 厲兵秣馬第104章 驛站隱患第99章 完善經濟結構第62章 錦衣衛來啦!第53章 又見官商勾結第18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28章 糧食訂單第207章 新的天梯第22章 投資前景第61章 全是算計第214章 完虐荷蘭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慈溪市| 哈巴河县| 邢台县| 灯塔市| 沧州市| 西昌市| 五台县| 田东县| 东平县| 保亭| 海丰县| 唐海县| 青海省| 平山县| 监利县| 桃园县| 漠河县| 孝感市| 壤塘县| 绥芬河市| 叙永县| 马公市| 正定县| 东港市| 稷山县| 上饶县| 天长市| 如皋市| 黄冈市| 长垣县| 烟台市| 惠州市| 汤阴县| 同江市| 盐源县| 乐至县| 洞口县| 沛县| 襄垣县| 西宁市| 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