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1章 罐頭廠

京城內,在寒冬來臨之際,卻是謠言四起。

因爲這一年冬天,北直隸竟然沒有下雪。正所謂瑞雪兆豐年,冬季沒有下雪就意味著來年開春地裡沒有足夠的雪水澆灌,農業生產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有人說,這是皇帝大肆打壓東林,導致天氣反常。也有人說,這是天下大亂的徵兆。

一種看不見的恐慌情緒,在這些謠言喧囂塵上之時讓人們揮之不去。就連作爲皇帝的朱由校,同樣也感覺到了一絲焦慮。

要說天下大亂沒有徵兆,那是扯淡的。這兩年大明到處都是地震和反常氣候,對於一個農業文明來說,影響無疑是最大的。當人們因爲這些天災而吃不飽飯的時候,又有人趁機制造人禍,那麼天下大亂自然不可避免了。

不過太醫院的御醫卻是給朱由校報了一個喜訊,皇后已經成功懷孕了。這個消息讓朱由校高興了許久,來到這個時代,自己也算是成家立業了,不就得將來連子女都有了。

爲了避免歷史上的悲劇,朱由校又在紫禁城裡裡外外把制度和管理又反覆的整頓了一遍。

御膳房顯然是重中之重,當然皇后的坤寧宮裡也有廚房和廚師,不過懷孕期間皇后的伙食都將由御膳房全部負責。

禁衛森嚴的紫禁城內,御膳房是最爲嚴格的地方,同樣也是待遇最好的地方。朱由校制定了各種保險措施,將人爲下毒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皇帝看似至高無上,實際上也都是人。本質上並不能超然於人道之上,自然也會被人弄死。

弒君是不對的?

顯然不是誰都這麼認爲,所以永遠也不要以爲自己是皇帝,就覺得可以爲所欲爲。並且天下無敵了。

來到這個時代的朱由校,可謂是步步小心。不過這也讓他非常健康的活到了現在,由於每天都堅持習武鍛鍊,並且心境還算平和,也沒有縱情酒色,加上十分年輕。所以身體十分強壯,精力也無不旺盛。

皇后懷孕對於朝堂之上那些想要把朱由校弄死的野心家來說,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東林黨的野心家都清楚,皇帝一天不死,他們就一天沒有翻身之日。但是弄死了皇帝,還有一個年幼的皇子,必然還是皇后說的算。

要是換做一個無知婦人,倒也無所謂了。可是當今皇后顯然不是什麼無知婦人,很多政務實際上都是皇后帶著後宮兩位皇妃一起處理。在處理政務上已經越來越輕車熟駕。?內閣大部分政務都是後宮批的。只有那些真正的大事,才送到皇帝手上做主。

所以那些想要通過謀害皇帝而重新翻身的東林黨勢力,皇后顯然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畢竟他們是文官集團,不可能發動武裝政變。那麼政變過程中,一切表面上看去都要合法才行。

皇帝死了,皇后一旦生了個太子出來,而太子又年幼,那麼皇后必然成爲名正言順的監護人。

所以張嫣肚子裡的孩子一旦成功出世。東林黨那些野心家想要翻身的希望就幾乎破滅了。

張嫣肚子裡的孩子,也存在穩定政權的重大意義。因此朱由校將宮內管理再度加強。爲了防止宮內人員被收買,朱由校再度提高了太監宮女的待遇,與此同時也加強監管和懲處措施。

一味的增加待遇,而不加強監管,那是沒有什麼效果的。反而會讓那些太監宮女驕奢起來,甚至可能騎到主子頭上。畢竟萬事萬物從來都是物極必反。提升了待遇自然也要加強監管和懲處力度。

宮內各個部門經過不斷的人事調整之後,一切都變得井井有條起來。資源分配變得更加公平,太監宮女平日裡就算是處於最底層的崗位,也不用爲衣食發愁。生老病死各種福利都一條龍由皇家全部包圓了。

足則讓、不足則爭。充足的物質生活條件,讓宮內的太監宮女們在日常中的衝突也少了很多。也讓這些太監宮女不那麼容易被宮外勢力所收買。

同時朱由校在宮內的改革措施,也讓太監宮女們有了很大的安全感。如今宮內的太監宮女犯了錯,全部都是交給宮內的糾察小組審理。而且到底有沒有犯錯,也不是宮中的那些貴人說的算。

這也避免了宮內的貴人不能依照自己的喜怒對太監宮女生殺予奪,生死不再是主子說的算,而是皇帝制定的規矩。當然宮內歷代賓妃畢竟是貴人,安排在她們身邊伺候的太監宮女如果讓她們不滿意,也是有處理措施的。

服務態度怎麼樣,做事是否積極。每個月都有評分的,評分好的給予獎勵,評分差的則沒有獎勵,並且會被調到其他崗位去做事。

宮內各個部門的太監宮女,每個月都有評分。

同時宮內還會對那些真善美的事蹟進行通報表揚,並且給予額外獎勵,以鼓勵那些熱愛奉獻的行爲。而對於那些有損皇家利益的行爲,或者不符合道德的行爲,則進行批評和處罰。

處罰措施視情節輕重而定,從罰俸到流放不一而足,不過卻很少動用酷刑。也算是一種輕刑罰的制度,不過輕刑罰不意味著失去了威懾力。流放寒苦之地等等,並不比酷刑的威懾力要小多少。

同時宮內施行八小時工作制,同時在皇城中還修建了供太監宮女居住的新宿舍、宅子,居住環境都很舒適。同時朱由校還在皇城內修建了圖書館、公園、澡堂、茶館、餐館、劇院、百貨商場等等設施。

當然皇城內居住這太監和宮女,關乎紫禁城的安全。所以這些商業性的場所,不是民間資本能進來經營的。皇城內的這些商業場所全部都是皇家財團開設的,所有僱員都要經過審查才能進入皇城工作,所有進入皇城的物品也都要檢查,違禁品不能帶入其中。

皇城內的太監、宮女如今收入都比較高。每個月皇家發給他們的俸祿,最低都有八塊銀元。同時還有很多高官、勳貴也都住在皇城,這些人也都是高收入羣體。所以皇城內的商業活動收益也高,自然是皇家財團給包辦了。競爭當然還是要有的,皇家財團內並不缺乏良性競爭。

在這些管理措施下,宮內的太監宮女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對皇家的忠誠度也直線飆升,歸屬感也非常強。

特別是對於皇帝,他們更是無比擁戴,因爲皇帝讓他們過上了好日子,可以一生衣食無憂。生病、年邁都有皇家給他們買單,解決了他們的憂慮。他們只需要每天做好本職工作,肯爲皇家熱愛奉獻就有出頭之日。

皇帝一旦完蛋了,他們的好日子估計就過到頭了,他們自然擁戴朱由校。

而且一個人解決了生活的壓力之後。通常都會思考自己是不是該做點有意義的事,產生更高層次的追求,於是在朱由校的引導下,三寶太監就成爲了每一個產生志向的太監的學習目標。

正所謂人窮志短,以前宮內太監宮女貧富差距極大,底層太監、宮女日子苦哈哈的,上層的太監也是從下面爬上來的,也怕摔下去。全部都削減了腦袋想著如何討好主子。如何在競爭中上位。注意力都放在了這些方面,自然導致宮內的太監宮內風氣雜亂。

如今有了各種保障。而且如今宮內想要上位也不再是討好主子就可以的,還需要有本事才行。注意力自然也就不用放在勾心鬥角之中,而是通過爲皇家認真服務,並且在各自崗位中學習、創造來實現更加的人生價值。

紫禁城和皇城,此時被朱由校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那些想要謀害皇帝的奸邪之徒也很難找到機會。更是難以謀害還未出生的皇子。

當然是不是皇子誰也說不準,也可能是個小公主。不過張嫣只要生了兒子就是明王朝未來的繼承人。

因爲良妃、純妃生的皇子算庶出,而皇后所生爲嫡子。所以不論朱由校三個女人哪個先生兒子,都是皇后所生的是皇太子。

名分在還沒出生前就定下了,這也避免了後宮出現太多勾心鬥角。

儘管皇后懷孕了。不過朱由校依舊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去處理政務,內閣本身就是讓皇帝偷懶用的。

加上年末沒什麼軍務,朱由校還是比較空閒的。所以沒過多久朱由校又忙活了起來,又是成立漁業公司,又是成立罐頭廠什麼的。

罐頭這種商品被朱由校搞了出來,實際上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的商品,只要進行殺菌、密封就可以生產出罐頭。

材料無非就是玻璃品,密封蓋子。

然後把處理好的蔬菜、水果、肉類放到蒸鍋裡殺菌,再把蓋子擰緊。冷卻之後,如果蓋子會下陷,則證明其密封良好,是一個成功的罐頭。如果蓋子突起,則正面密封不好,外部空氣可以進入,從而變質。

另外皇家鋼鐵公司在天啓三年也冶煉也出了馬口鐵,同樣也能用馬口鐵來製作罐頭。

技術摸索非常快速,幾個月就下來就有了成熟的技術,於是一個大型罐頭廠在朱由校的關注下成立了。

罐頭廠自然是很有市場的,這年頭可沒有反季節蔬菜、水果,肉類長途販運也不方便保存,只能醃製、曬乾之類的。所以罐頭在全國各省還是比較有市場的,不過消費主力也就是那些比較富裕的羣體。

就如同後世的人們一樣,普通百姓對罐頭食品實際上並不是太感興趣。一來是罐頭比新鮮的同類農產品要貴,如果有同類新鮮農產品可供選擇,爲什麼要買罐頭?

所以消費罐頭的主要羣體,還是中產階級。在老百姓普遍都不富裕的情況下,顯然不會有人大規模的消費罐頭食品。

民間消費實際上也並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罐頭可以很好的保存食物,可以爲軍隊提供方便的軍糧。同時還可以爲遠洋航海提供後勤保障,讓船員不會因爲長期在海上生活而吃不上蔬菜,從而患上敗血癥。

敗血癥這種東西對中國航海來說實際上也不是問題,因爲中國古代就沒有被敗血癥困擾過,因爲中國有豆芽。而且中醫對於敗血癥這種病癥在中醫面前並不是什麼頑疾。

不過吃豆芽畢竟不方便,而且食譜單一。罐頭則是一個調劑口味的好東西,當然吃多了也會膩味,但總比沒得吃要好。

軍隊和水手平時能吃上新鮮蔬菜、肉類的時候自然是吃新鮮的,士兵也就是在上戰場或者執行任務的時候才吃罐頭。

另外罐頭也讓大明能更方便的從海外獲得大量的漁產。如果要去北海道和阿拉斯加捕撈漁產,不可能全部運一堆鹹魚和魚乾回來吧!儘管這些東西有市場,但多了就賣不上價錢的。

北海道漁場可是世界第一大漁場,有大量的魚羣可以捕撈。阿拉斯加還有大量的鮭魚,這些鮭魚同樣也能從北海道漁場捕獲,這些鮭魚就是在北海道漁場和阿拉斯加區域活動。

阿拉斯加地區光是捕撈鮭魚,一年就能捕撈到十萬噸以上。十萬噸就相當於是一百萬石糧食的重量,而魚肉中的蛋白質遠要比穀物高得多。一個沒有攝入肉食的勞動力,對穀物的食量是非常恐怖的,因爲他們需要用穀物去轉換蛋白質。如果有攝入肉類和油,對穀物的消耗就會大大減少,基本上可以減少一半的飯量。

而且鮭魚肉質好,可以製作出價值較高的罐頭運回大明銷售。

而北海道漁場,則有大量的鯨魚、海豚、鱈魚、鯡魚、秋刀魚、沙丁魚,則可以醃製起來運回大明銷售。

西方人的工業革命,正是依靠著芬蘭漁場大量的鱈魚提供的大量廉價鱈魚,那些鱈魚被醃製成鹹魚幹之後爲英國人提供了大量的精力充沛的勞動力,使這些勞動力脫離土地,投入到了工業革命之中。

北海道漁場這個年頭還沒有經過開發,一年捕撈個一百萬噸的漁產都問題不大。只要有足夠的漁船和漁民。

漁業不僅可以獲得魚肉,還可以獲得魚油、魚粉,魚粉可以用來當做精飼料使用,甚至是魚骨都可以用來當化肥使用。

這些資源豐富的漁場,主要是勞動效率比較高,一個漁民一年的捕撈量,就創造出養活幾百人的食物。

人顯然不是問題,大明不缺的就是人口。移民在國家機器的主導下也變得非常簡單,就算是沒人願意去,大不了強制性移民一批吃不飽飯的百姓到北海道去。問題還是船,還有足夠的漁船。

那些小漁船製造起來非常簡單,但是這年頭的科技水平,一般都是要有一個‘工廠船’攜帶一羣小漁船出去,小漁船下海捕撈魚羣,裝滿後立即返回大船,在大船上進行醃製。

大船裝滿後再返回陸地,在魚汛來臨的時候反覆如此。休漁期的時候,這些大船就可以把醃製的魚乾運回大明。

可以說船就是糧食啊!

爲什麼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前是海權時代?就因爲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前,生產力還比較有限,船是最主要的資源運輸方式。至於火車,確實也能運輸,而且也比較有效率,但火車的成本比船運要高。

船可以造得非常大,這是火車比不上的。

此時朱由校顯然要更大、更快的船,以及更大規模的造船業。

第303章 千年王八精橫空出世第204章 二十萬中央軍第25章 遼東兵敗第15章 官商勾結第185章 皇莊的豐收年第88章 謠言四起第59章 腰桿硬了第361章 攻略安南第174章 白蓮教造反第344章 蒙古局勢變化第98章 失敗的讓步第384章 完美的財政翻身仗昨天章節重複抱歉解決方案第402章 海外殖民利益第193章 心動的林丹汗第264章 查抄鹽商第148章 戰爭紅利第400章 蒸汽輪船第167章 翻盤點第244章 崛起的皇家財團第110章 黃河決口第326章 揮師北麓第281章 廠衛的白色恐怖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318章 戰爭準備第10章 天子親軍第212章 統帥部會議第196章 做夢都要笑醒的節奏第281章 廠衛的白色恐怖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404章 水泥公司第8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372章 新規格,新標準第1章 我是朱由校?第196章 做夢都要笑醒的節奏第259章 移民遼東第407章 鐵絲網第67章 毛文龍開鎮東江第184章 教訓建奴水師第397章 修煉‘內功’第168章 胰子生意第235章 被鑿穿的尊嚴第400章 蒸汽輪船第3章 帝師孫承宗第69章 不計血本第397章 修煉‘內功’第181章 竟然賺了第128章 大洗牌第195章 震驚蒙古人的裝備質量第359章 電報普及第63章 銀子在哪?第450章 湖廣改革阻力第148章 戰爭紅利第63章 銀子在哪?第105章 熊臭嘴重出江湖第247章 戰局失控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426章 改革前夕第382章 莊家通吃第320章 忙裡偷閒第78章 多管齊下第84章 遊擊進行時(三)第100章 小小蜂窩煤的商機第215章 告別初哥第91章 山西票號第395章 反對的聲音第220章 又是鉅額軍費第203章 發明毛衣第130章 雙劍合璧第324章 進攻西域第153章 整編邊軍第63章 銀子在哪?第151章 北直隸工商管理條例第203章 發明毛衣第180章 拉下神壇第403章 第二代新軍第254章 無情擊潰第248章 改革準備第252章 野戰炮發威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33章 天啓方陣第259章 移民遼東第24章 等待契機第411章 技術成功井噴第242章 天羅地網第294章 開源計劃第45章 投資鹽業第243章 紙彈、刺刀、膛線第78章 多管齊下第408章 河內絞肉機第231章 通商日本第395章 反對的聲音第245章 林丹汗在行動第292章 高舉屠刀,嚴打掃黑第179章 會師充州第37章 準備下手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161章 管理變動111章 排版沒分段
第303章 千年王八精橫空出世第204章 二十萬中央軍第25章 遼東兵敗第15章 官商勾結第185章 皇莊的豐收年第88章 謠言四起第59章 腰桿硬了第361章 攻略安南第174章 白蓮教造反第344章 蒙古局勢變化第98章 失敗的讓步第384章 完美的財政翻身仗昨天章節重複抱歉解決方案第402章 海外殖民利益第193章 心動的林丹汗第264章 查抄鹽商第148章 戰爭紅利第400章 蒸汽輪船第167章 翻盤點第244章 崛起的皇家財團第110章 黃河決口第326章 揮師北麓第281章 廠衛的白色恐怖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318章 戰爭準備第10章 天子親軍第212章 統帥部會議第196章 做夢都要笑醒的節奏第281章 廠衛的白色恐怖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404章 水泥公司第8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372章 新規格,新標準第1章 我是朱由校?第196章 做夢都要笑醒的節奏第259章 移民遼東第407章 鐵絲網第67章 毛文龍開鎮東江第184章 教訓建奴水師第397章 修煉‘內功’第168章 胰子生意第235章 被鑿穿的尊嚴第400章 蒸汽輪船第3章 帝師孫承宗第69章 不計血本第397章 修煉‘內功’第181章 竟然賺了第128章 大洗牌第195章 震驚蒙古人的裝備質量第359章 電報普及第63章 銀子在哪?第450章 湖廣改革阻力第148章 戰爭紅利第63章 銀子在哪?第105章 熊臭嘴重出江湖第247章 戰局失控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426章 改革前夕第382章 莊家通吃第320章 忙裡偷閒第78章 多管齊下第84章 遊擊進行時(三)第100章 小小蜂窩煤的商機第215章 告別初哥第91章 山西票號第395章 反對的聲音第220章 又是鉅額軍費第203章 發明毛衣第130章 雙劍合璧第324章 進攻西域第153章 整編邊軍第63章 銀子在哪?第151章 北直隸工商管理條例第203章 發明毛衣第180章 拉下神壇第403章 第二代新軍第254章 無情擊潰第248章 改革準備第252章 野戰炮發威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33章 天啓方陣第259章 移民遼東第24章 等待契機第411章 技術成功井噴第242章 天羅地網第294章 開源計劃第45章 投資鹽業第243章 紙彈、刺刀、膛線第78章 多管齊下第408章 河內絞肉機第231章 通商日本第395章 反對的聲音第245章 林丹汗在行動第292章 高舉屠刀,嚴打掃黑第179章 會師充州第37章 準備下手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161章 管理變動111章 排版沒分段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江县| 礼泉县| 铁岭市| 霍州市| 荃湾区| 吴旗县| 宁远县| 璧山县| 分宜县| 黄冈市| 东丰县| 高密市| 秀山| 丰城市| 石景山区| 兰考县| 镇沅| 威海市| 黔西县| 西乡县| 新民市| 仁寿县| 南通市| 安义县| 松溪县| 井冈山市| 临夏县| 株洲市| 永嘉县| 阿拉善盟| 滦平县| 河南省| 贵南县| 潜江市| 巩义市| 大宁县| 藁城市| 万荣县| 内丘县| 林州市| 舞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