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1章 山西票號

“是哪個挨千刀的散佈的謠言啊!我的銀子啊!那可是二兩銀子的利息啊!”

“我早就懷疑這些謠言的真假,只恨沒有堅信。”

“王麻子,都是你,是你讓我把銀子取出來的,你還我銀子。”

捶‘胸’頓足之聲不絕於耳,許多已經撕毀存單契約的儲戶,一個個都是後悔不已,有的暗暗心傷,有的則強行甩鍋,在大街之上公然撕‘逼’。

五天之中,那些小額存款儲戶,大約有將近一半將銀子取了出來。剩下那一半還沒有把銀子取出來的小額存款儲戶,此時都是暗道僥倖,幸好沒有排到他們,否則他們也和那些後悔不已的人們一樣,把銀子取出來了。

損失最爲慘重的還是那些大額存款儲戶,他們在闢謠公告張貼出來的前面四五天,超過九成的儲戶都進行了取款預約。

原本大筆的利息,這下一分錢都沒有了。銀子運來運去,倒是貼了比運費和人工費進去。

但是大明皇家銀行,在這次擠兌風‘波’中,卻是樹立極爲良好的口碑。並且給了儲戶極爲強烈的信心。

不少人幸災樂禍,對那些被聽信謠言的儲戶嗤笑道:“你們真是蠢啊!也不用腦子好好想想,如今宮內被燒燬的皇極殿都停工沒有繼續重修,皇上哪裡會去修十幾座宮殿。還酒池‘肉’林?你們是在茶館裡聽說書聽看多了吧!”

“是啊!而且你們也不想想,銀行有天子信譽擔保,還會少得了你們得銀子?就算是銀行虧空了,還有大明賦稅可以給你們補上。本人不才,早就想到了。和你們說了偏偏不信。”

“你個窮酸,讀了幾天書就知道在這裡胡說八道,我昨天還看到你急匆匆的跑去擠兌呢!也就是你運氣好,沒有排到罷了,現在說什麼風涼話,哼!”

七嘴八舌之間,這次擠兌風‘波’,給那些最積極參與擠兌的儲戶一個十分深刻的教訓,大明皇家銀行的信用變得極爲堅‘挺’。

“照我看,還是趕緊把銀子存回去吧!這次就純粹當是買個教訓,日後再有人散播謠言,不要聽便是了。”

“不錯,不錯,趕緊把銀子存回去。”

於是乎奇葩的事情發生了,局面瞬間逆轉了過來。那些還沒把錢取出來的儲戶一個個都不取了。

那些已經把銀子取出來的儲戶,又急匆匆的把銀子存了回去。皇家銀行各個分行的‘門’口,再次排起了長龍。

銀行工作人員叫苦不迭,真是折騰啊!

幾天高強度的工作下來,已經把他們折騰得夠嗆了。好在掌櫃們紛紛宣佈月底增加獎金,讓他們又充滿了幹勁。

前來銀行存款的那些大儲戶同樣也是絡繹不絕,都趕在一個時候了,銀行工作人員天天都要加班,而且涉及大筆錢財,容不得半點馬虎,回家之後頓時累得像死狗一般。

資金不僅開始大量回流,而且帶動了很多之前還在觀望的人羣。

皇家銀行的信用具體如何,外界並不是太清楚。所以一些人覺得把錢放在皇家銀行可能存在一定風險,所以保守起見並未將銀子存入銀行,或者只是存入了一小部分。

此次擠兌證明皇家銀行的信用無比堅‘挺’,面對存5年,每年有10%利率的好事,北直隸地區但凡手上有餘錢的人,大多都選擇將銀子存入皇家銀行。很多老財主,紛紛把藏在地下的銀子挖了出來,存入皇家銀行之中。

這年頭資本確實不像什麼二十一世紀那樣無比氾濫,但是剩餘資本還是不少的。這些資本只是平日裡比較分散,又沒有投資項目。要想高效率的錢生錢,得有‘門’路,得有生意才行。

那些手頭有剩餘資本的,自然是開始把銀子存入皇家銀行,每年10%的增長速度,十年下來就翻出一倍,而且利息還能翻利息,實際上是超過一倍的。但是這些定期存單,並不是放在那裡一直都能翻利息,定期如果是五年,那麼五年後沒有取出,超過五年的時間是不算利息的。必須帶銀行把存單結算了,再存個五年,才能繼續算利息。

大明開國兩百年,社會大動‘蕩’不多。十年時間,對於那些上了一些年紀的人來說,是有足夠耐心等待的。

而且最大的問題是,別人都把錢存入銀行,從而錢生錢了。如果他們不把錢存入銀行,那豈不是落後了?貧富差距不就慢慢拉開了?

這筆賬一算,到皇家銀行存錢的人就更多了。

就算是那些做生意的商人,也開始將流動資金存入大明皇家銀行,雖然不定期的存款只有3%的年利率,但這無疑給他們多了3%的盈利。不過這些商家把錢存入皇家銀行也造成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結算貨款的時候,一些商家開始拖拖拉拉。不過大多數商人,還是比較看重信譽。

這些流動資金,對於皇家銀行也很有用處。例如定期存款的銀子,可以‘抽’調去用一到五年,相當去期間只要不發生擠兌,就不需要準備多少銀根。

而這些流動資金,就充當了銀根。並且還能將這些流動資金‘抽’調一部分,用於皇家資本的商業運作。例如濟民糧行,對資金需求比較大,但是資金迴流的速度,實際上也並不算慢。這些流動資金貸款給濟民糧行是非常良好的選擇。

投資回報比較慢的,算是皇莊的土地投資。基本上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回本,所以需要用到定期存款的資金。

對於這些做生意的商人來說,唯一不方便的就是,皇家銀行當前的業務範圍僅限於北直隸,如果跨省做生意就不是那麼方便了。

實際上這一問題,很快也得到了解決。不久之後,皇家銀行也推出了銀票業務,這些銀票推出後,有幾家山西票號開始接受大明皇家銀行的銀票,並且和皇家銀行達成了合作協議,雙方銀票開始通用。

這些山西票號,隨後也推出了存款利率。但是他們的存款利率,五年存期只有8%,比皇家銀行低了2%。

這些陝西票號吸納了存款之後,便將這些銀子存入皇家銀行,從而賺取到了2%的利率差。

於是這些錢莊,就變成了類似後世的擔保公司,或者說是清末民國時期作爲洋行補充力量的本土錢莊。說白了,就是給銀行打下手,從而獲得利益。

相比後世銀行向擔保公司拆借資金會給與報酬,此時皇家銀行因爲缺少競爭,沒有其他銀行開出存款利率,所以對於這些錢莊的資金並不給於拆借報酬,也不需要拆借。但是因爲利率差的存在,錢莊依舊可以獲得利益。

面對這些來歷不明的大筆資金,皇家銀行爲了防止再次被人擠兌,一開始是完全拒絕接收的。

後來經過一番談判,這些山西票號簽下了協議,皇家銀行這纔將接收了這些資金。

協議規定,這些山西票號所吸納的資金存入大明皇家銀行,存期未到之前惡意毀約,不僅得不到利息,還必須承擔10%的罰金。

如何纔算惡意毀約?例如其錢莊經營狀況良好的時候毀約,就是惡意毀約。如果該錢莊發生擠兌,不得不毀約,則不算惡意毀約。

此次之外,協議還規定雙方通用銀票。同時與銀行合作的山西票號,必須使用銀元進行業務結算。

使用銀元結算,相當於這些山西票號,免費給皇家銀行的鑄幣廠收集白銀。畢竟要使用銀元結算,總得先有銀元。那就把銀子運到皇家銀行,然後換取銀元。皇家銀行拿到了銀子,就能運到鑄幣廠鑄造成銀元。

隨著第一家山西票號與皇家銀行達成合作協議,其他山西票號一看無法將皇家銀行擠兌倒閉,也紛紛選擇和皇家銀行合作。

這樣的協議無疑是雙贏的結果,皇家銀行甚至不需要開設太多的分行,就能將其他省份的資金吸納上來,而且不需要付出多少成本。

山西票號則由此換取到了一定的生存空間,如果不合作的話,大明皇家銀行遲早要把分行開遍全國,到時候如果皇家銀行對錢莊進行抵制,他們就沒有足夠的生存空間了。

當然,這種錢莊如果沒有政策打擊,是永遠不可能消失的。就如後世,依舊存在諸多擔保公司。只是後世的擔保公司,生存環境相比這年頭的錢莊來說惡劣了許多。那些擔保公司必須開出比銀行高出許多倍的利率,才能吸納到資金。而且這些擔保公司極易倒閉,一旦經濟發生問題,貸出去的錢收不回來,就會發生擠兌。通常情況下,擔保公司的老闆都會卷錢跑路,或者光棍無比的要錢沒有,愛判幾年就判幾年。

後世的錢莊,更多的是帶有一種半官方‘性’質,以及高利貸‘性’質。而這年頭的錢莊,生存環境就好得多了,可以把生意做得更長久。

楊國瑞把合作方案報告給朱由校的時候,朱由校不由愣了片刻,隨後笑道:“楊愛卿做得不錯,朕倒是把山西票號的用處給忘了。”

山西票號和銀行,在當前確實是可以起到補充作用的。

至於這些山西票號背後的一些無良晉商,日後依舊是該打擊的打擊。但也不是所有山西票號的老闆,都從事走‘私’生意。

第208章 盧象升出場第284章 中央集權第314章 官場大換血第4010章 大殺器第314章 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第50章 鐵匠皇帝第184章 教訓建奴水師第96章 擼的就是你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184章 教訓建奴水師第61章 全是算計第47章 衰弱的北方經濟第261章 罐頭廠第380章 美洲貿易航線第88章 謠言四起第202章 瘋狂的蒙古人第324章 進攻西域第225章 朝鮮政變第267章 開發北海道第224章 野望中南半島第102章 強烈反響第91章 山西票號第29章 皇帝大婚第53章 又見官商勾結第420章 屠殺一般的戰鬥第152章 規劃工業區第259章 移民遼東第198章 持續的動作第114章 血流成河第175章 騎兵衝鋒第452章 印度佈局第408章 河內絞肉機第314章 官場大換血第80章 樂不思蜀第352章 無聊的朱由檢第269章 大明開埠第82章 遊擊進行時(一)第117章 海運優勢第357章 勒緊的套索第94章 良性競爭第101章 大明日報第404章 水泥公司第284章 中央集權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247章 戰局失控第13章 瀋陽不保第12章 最賺錢的行業第199章 處以極刑第319章 商業殖民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220章 又是鉅額軍費第345章 大明電報公司第14章 皇家軍工廠第98章 失敗的讓步第349章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第284章 中央集權第287章 慌得要死的西班牙人第27章 佈局遼東第362章 佔領河內第245章 林丹汗在行動第174章 白蓮教造反第422章 大敗蒙古第241章 穩定西南第129章 俸祿改革第377章 介入中亞第220章 又是鉅額軍費第310章 打擊海盜第208章 盧象升出場昨天章節重複抱歉解決方案第252章 野戰炮發威第84章 遊擊進行時(三)第243章 紙彈、刺刀、膛線第229章 海上交鋒第258章 生產兵團第358章 教訓德川幕府第200章 徹底被封鎖的建奴第86章 李可灼自盡第59章 腰桿硬了第124章 百業興盛第41章 漢皇黨成立第104章 驛站隱患第383章 蒙古人的生意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205章 噁心死建奴的戰略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354章 生產力大爆發第110章 黃河決口第119章 蜂窩煤風潮第286章 持續擴張第88章 謠言四起第312章 黃金部隊在行動第192章 提議結盟第125章 還是缺銀子第375章 重建貿易壁壘第166章 瘋狗出籠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117章 海運優勢第51章 抓捕東林黨第67章 毛文龍開鎮東江
第208章 盧象升出場第284章 中央集權第314章 官場大換血第4010章 大殺器第314章 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第50章 鐵匠皇帝第184章 教訓建奴水師第96章 擼的就是你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184章 教訓建奴水師第61章 全是算計第47章 衰弱的北方經濟第261章 罐頭廠第380章 美洲貿易航線第88章 謠言四起第202章 瘋狂的蒙古人第324章 進攻西域第225章 朝鮮政變第267章 開發北海道第224章 野望中南半島第102章 強烈反響第91章 山西票號第29章 皇帝大婚第53章 又見官商勾結第420章 屠殺一般的戰鬥第152章 規劃工業區第259章 移民遼東第198章 持續的動作第114章 血流成河第175章 騎兵衝鋒第452章 印度佈局第408章 河內絞肉機第314章 官場大換血第80章 樂不思蜀第352章 無聊的朱由檢第269章 大明開埠第82章 遊擊進行時(一)第117章 海運優勢第357章 勒緊的套索第94章 良性競爭第101章 大明日報第404章 水泥公司第284章 中央集權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247章 戰局失控第13章 瀋陽不保第12章 最賺錢的行業第199章 處以極刑第319章 商業殖民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220章 又是鉅額軍費第345章 大明電報公司第14章 皇家軍工廠第98章 失敗的讓步第349章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第284章 中央集權第287章 慌得要死的西班牙人第27章 佈局遼東第362章 佔領河內第245章 林丹汗在行動第174章 白蓮教造反第422章 大敗蒙古第241章 穩定西南第129章 俸祿改革第377章 介入中亞第220章 又是鉅額軍費第310章 打擊海盜第208章 盧象升出場昨天章節重複抱歉解決方案第252章 野戰炮發威第84章 遊擊進行時(三)第243章 紙彈、刺刀、膛線第229章 海上交鋒第258章 生產兵團第358章 教訓德川幕府第200章 徹底被封鎖的建奴第86章 李可灼自盡第59章 腰桿硬了第124章 百業興盛第41章 漢皇黨成立第104章 驛站隱患第383章 蒙古人的生意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205章 噁心死建奴的戰略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354章 生產力大爆發第110章 黃河決口第119章 蜂窩煤風潮第286章 持續擴張第88章 謠言四起第312章 黃金部隊在行動第192章 提議結盟第125章 還是缺銀子第375章 重建貿易壁壘第166章 瘋狗出籠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117章 海運優勢第51章 抓捕東林黨第67章 毛文龍開鎮東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县| 东城区| 竹北市| 昭苏县| 布尔津县| 云阳县| 海伦市| 普宁市| 肇庆市| 贵定县| 马公市| 舒兰市| 宜丰县| 浦北县| 梅州市| 栾川县| 库伦旗| 囊谦县| 利津县| 道孚县| 阜南县| 裕民县| 开平市| 宝清县| 新乡县| 敦煌市| 谷城县| 鸡东县| 玉山县| 平舆县| 大竹县| 彭水| 呼伦贝尔市| 柞水县| 大丰市| 庆城县| 白沙| 泾源县| 阳春市| 电白县| 金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