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安邦彥作亂,圍困貴陽長達十個月,而且後面又數(shù)次圍困貴陽。貴陽被圍困的十個月裡,因爲缺乏糧食,出現(xiàn)了人吃人的慘狀。
這次只被圍困了一個多月,城內(nèi)的糧食倒還夠用,沒有出現(xiàn)那樣的慘狀。貴陽之圍一解,局勢只能算是初步平穩(wěn)下來。
這次土司叛亂,依舊沒有徹底鎮(zhèn)壓。
安邦彥和其他土官在貴陽城下大敗,便潰退到了山中。山中山高林密,村寨星散,安邦彥要玩躲貓貓的話,官軍還真得話費一番功夫才能解決。
秦良玉俘虜了三萬土司兵後,追擊了將近半個月,卻是屢次撲空。叛軍四散隱蔽到山林之內(nèi),官軍一時間拿這些叛軍也沒什麼辦法,於是只能上奏請示你朝廷。
朱由校在京城收到奏報,立即召開了一次統(tǒng)帥部會議。
“看來朕想要把這些叛亂土司部族內(nèi)遷三千里是沒辦法了。”朱由校有些鬱悶的對衆(zhòng)人說道。
“陛下,內(nèi)遷確實不太妥當。一來如今我大明不似古時,有大片未墾殖的土地。那些叛亂部族內(nèi)遷之後不好安置。二來,三千里也太遠了一些。”孫傳庭說道。
“朕也是被氣的,說了氣話。如今叛亂土司負隅頑抗,諸位以爲當如何解決爲好?”朱由校問道。
這時候盧象升出列對朱由校建議道:“微臣以爲,若是解一時之患,則此時派人安撫,分化瓦解即可,則安邦彥此賊必亡。若陛下要一勞永逸,則應趁此機會,將這些土司徹底蕩平。撤銷地方土司,設州府進行管理。”
“那如何蕩平這些叛亂土司?”朱由校心下一動,顯然是時候進行一定程度的改土歸流了。
改土歸流的政策。實際上在明代後期就在搞,只是規(guī)模不大。通常都是土司叛亂被鎮(zhèn)壓之後。纔會做出的處罰措施。
“貴州山林密佈,煙瘴遍地。叛軍散入山林確實難以對付,但是官軍可以封鎖道路,焚燒村寨,分區(qū)清理。則叛軍所部必將被逐步削弱,最後難以支撐。”
對付那些不服教化的部族,掃蕩政策顯然纔是硬道理。要說這些叛亂的土司,在行政上大明根本就未曾插手。地方管理都是這些土司說的算了。所以說叛亂和官府壓迫是沒有絲毫關(guān)係的,可是他們依舊叛亂了。
那些土司也像是一羣白眼狼,一旦力量壯大了就想要裂土立國。
“這樣的方略,就是耗時較長,必須做好長遠的準備。非是一年半載就可平定的。”盧象升繼續(xù)說道。
“孫愛卿怎麼看?”朱由校對孫傳庭問道。
“兩個方案各有優(yōu)略,只在於如何取捨。若是財政上還能支撐,後者更爲妥當。若是財政無力支撐,則前者更爲適用。”孫傳庭評價道。
朱由校思考片刻,突然問道:“朕聽說安南那邊分裂成南北兩個小政權(quán),就是不知這兩個小政權(quán)軍力如何。”
“這個……”
統(tǒng)帥部內(nèi)衆(zhòng)人頓時一片啞然。他們對安南的情況顯然不是很瞭解。
“這樣吧!立即從貴州、廣西、雲(yún)南招募士兵,再組建三個步兵師,成立南方軍區(qū)。組建之後投入貴州作戰(zhàn)。同時命令秦良玉先封鎖山林,待三個步兵師組建完成之後,再對叛亂土司進行全面圍剿。”朱由校決定道,頓了頓繼續(xù)說道:“再派人去探查一下安南的情況。”
“陛下是想進攻安南?”孫傳庭問道。
“不錯,當初安南乃是我大明領(lǐng)土,後來又行叛亂之舉,這才分裂了出去。既然要剿滅貴州叛亂土司,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成立一支戰(zhàn)力強悍的新軍,但若是隻爲剿滅這些叛軍就成立一支新軍。實在不劃算啊!總得找個添頭。”朱由校笑道。
“陛下聖明。”孫傳庭顯然是有些瞭解朱由校的尿性了,這皇帝把打仗當成一項賺錢的買賣來做。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不過這種模式也有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不會空耗國力。
安南顯然也是倒了血黴了。貴州土司叛亂竟然被皇帝給盯上了,安南如今就算是軍力比較強,可終究就是一個彈丸小國。以新軍的大量先進火器,安南顯然不可能擋得住明軍的進攻。
此時貴州叛亂的土司就像是牛皮鮮,一時半會是解決不了的。如果用衛(wèi)所兵進剿,損耗肯定比較大。秦良玉的白桿兵,主要還是用於坐鎮(zhèn)四川,充當救火隊。既然貴州土司叛亂暫時被鎮(zhèn)壓了下去,也不宜長期留在貴州作戰(zhàn)。
最好的辦法,還是成立一支新軍。
但是新軍用來對付這些叛亂土司,戰(zhàn)爭紅利顯然不大,成本難以收回。不過安南顯然就是一個不錯的目標,此時的安南,還沒有後世越南的版圖那麼大,南部高棉地區(qū)還沒有被越南吞併,同時這個時候的越南分裂成了南北兩個政權(quán),正是隨便可以拿捏的軟柿子。
攻佔了越南,還可以繼續(xù)攻其他地區(qū)。
實際上整個中南半島上的國家都被朱由校給盯上了,大明不是缺糧食嗎?中南半島在這個年頭絕對就是一個超級糧倉。
畢竟這年頭的小冰河時期,氣溫下降反倒對赤道附近的熱帶區(qū)域有利。那裡的物產(chǎn)絲毫不受影響,水稻一年可以種植三季。
中南半島首先地盤足夠大,肥沃的土地足夠多,很多地區(qū)都是平原水網(wǎng),非常適合種植水稻,而中南半島的土著顯然對這些土地的開發(fā)還非常低,大片肥沃的土地還處於未開發(fā)的階段。
只要把中南半島攻佔下來,有需要的話,開闢個幾億畝的稻田都沒問題,到時候多少人養(yǎng)不活?
中南半島的那些土著國家,顯然也是更好欺負的。
不過北方士兵不一定能適應中南半島的氣候和水土,所以從中央軍抽調(diào)兵力去南方作戰(zhàn)雖然也行,但還是會有所不適應,從南方募兵,然後進攻中南半島各國,纔是比較靠譜的。
如今大明內(nèi)部矛盾重重,朱由校只能把內(nèi)部矛盾變成外部矛盾,來一招禍水東引。通過擴張的方式,擴大資源總量,平息內(nèi)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