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0章 農業稅改革

隨著漢皇黨全面佔據朝堂,改革這兩個字眼已經成爲了如今朝堂之上的主旋律,沒有誰能夠阻礙接下來的改革。

就改革進度上,朱由校和沈潅已經有了具體的章程。

“先北後南,先東後西、循序漸進”就是這場改革的總綱,因爲從改革所需要具備的‘行政、資本、道路、糧食’四大要素來考慮,北方行政改革更加容易,資本也位於北方,北方百姓的抗災能力也相對較弱,所以是北方先改革。

東部相比西部,又有交通上的優勢,畢竟是靠近沿海,可以通過海運的方式大幅度的降低運輸成本,使得商品糧可以輸入,商品可以輸出。

根據這個總綱,山東就成爲了下一個將要被納入新政區域的省份。

“國有財團在山東這些年也有較大的發展,其中以礦業、農業、道路上的投資較大,要在山東改革的話,還是比較容易的。只不過山東地區有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孔氏家族手中持有的土地過多,如果用新政來約束孔氏家族,說不定會鬧出點事情來。”沈潅對朱由校說道。

“孔氏家族世代而祿,自當思報君恩。若是不願支持朝廷,那便留之無用,朝廷自可另立孔氏傳人。”朱由校已經做好了壯士斷腕的準備,?孔氏家族不同意新政也要同意新政,那就從孔氏家族中選個什麼旁系子弟出來繼續充當招牌的作用。

“陛下三思。”沈潅有些猶豫,身爲讀書人,他自然知道孔氏家族在天下讀書人間的影響力。

“朕已有考量,即便動了孔氏家族會有動亂,也亂不到根本的根本,只要新政地區保持穩定,即便天下讀書人皆反,亦有何懼?”朱由校決然道,話語中已經有了強大的底氣。

沈潅轉念一想,頓時也有了決心。

皇帝的底氣顯然不是高傲自大而產生的。而是新政地區的軍民的支持而形成的。以朝廷如今在新政地區的改革成果,即便天下大亂也亂不到北直隸和東北地區。只要守住這個根基,什麼叛亂剿滅不了?

實際上孔氏只是一個招牌,只要皇帝不砸掉這個招牌。而是換個新的招牌上來,天下讀書人也不至於造反,頂多是對朝廷有所非議。

“陛下聖明。”沈潅最終還是選擇了支持。

“說到底,還是要徹底改革農業稅的問題,既然我們對新政地區的控制力已經今非昔比。是時候徹底改革農業稅了。”朱由校說道:“如此一來,我們也無需去理會孔氏家族,他們若是上串下跳,再拿他們開刀。內閣拿出一個方案出來,從今以後新政地區不論官員還是士子或亦權貴,擁有土地者皆需繳納農業稅,土地持有越多者,稅額越高。”

“陛下,皇族俸祿也是急需改革的,這是臣擬出的改革方案。”沈潅這時候拿出了一個奏摺呈交給了朱由校。

朱由校接過奏章看了起來。這個皇族俸祿改革方案,即是將當前皇族俸祿定額,相隔四代的皇族,日後成員再有所增加則不再發放俸祿。

“再加一條,相隔四代皇族成員,許其從事工、農、商。”朱由校看完之後說道,皇族成員不得從事士農工商這個規定,如今已經處於半崩潰的狀態。實際上那些和旁系的皇族成員根本沒多少俸祿,還時常被拖欠,已經開始從事工農商的活動了。

確實是時候減少一下皇族俸祿方面的開支了。如今皇族人口不斷繁衍,對國家財政的消耗太恐怖了。原本就不多的農業稅,已經有很多都消耗在了這些皇族成員身上。

……

當人們以爲皇帝跑到承德去避暑,應該會消停一段時間的時候。然而沒過多久,《農業稅改革法》就正式出臺了,並且在新政地區全面施行。

相比之前的農業稅改革,這次是更加徹底的。

《農業稅改革法》規定,擁有土地不足30畝者免除農業稅,30畝~50畝收取5%農業稅。50畝以上至300畝者。收取10%農業稅,300畝以上至500畝者,收取12%農業稅,500畝以上~1000畝收取15%農業稅,1000畝以上至5000畝收取18%農業稅,5000畝以上~1萬畝者收取21%農業稅,1萬畝以上者,收取24%農業稅。同時規定軍功所獲耕地,農業稅封頂爲10%,傳嗣則不做封頂。

農業公司的稅收則是恆定的,不論規模大小,都是10%。

並且再次修改了《佃租法案》,將佃租最高額度限制爲15%,同時‘北直隸農業公司’的佃租也遵照法案施行,佃租下降了一半。

當新法案頒佈後,當天北直隸農業公司的股價大幅度下挫,投資者紛紛拋售股票,股價直接蒸發了一大半。自從北直隸農業公司上市銷售後,皇家資本已經陸續抽離了。此時股價下挫,改組爲國有資本的皇家資本又殺了回去。

因爲投資者對北直隸農業公司失去信心,畢竟交稅之後,回報率僅爲5%了,這股票太過雞肋。

隨著國有資本大量回購股票,控股很快又上升到了90%以上,只有一部分投資者不願意拋售。

接著國有資本又太高股價,剩下的投資者終於是逐漸動搖,紛紛拋售股票,國有資本對北直隸農業公司的控股上升到了98%的程度,北直隸農業公司隨即變成了一家比較徹底的國有企業。

接著北直隸農業公司又向佃農們推出了一個‘土地認購’政策,以每畝5元的價格向佃農出售土地。

相當於農戶們可以認購,也可以不認購。願意認購的就認購自己當前耕種的土地。

願意認購的,日後只需要繳納5%的農業稅,不用再繳納15%的佃租。不願意認購的,可以繼續耕種,繼續繳納15%的佃租。

認購土地的佃農可以獲得低息貸款,年利率爲3%。這個利率確實比較低的了,隨著日後紙幣發行量的增長,適當的通膨是必須產生的,百姓收入提高的同時,農產品價格也是會提升的,這些農戶的收入也會隨之增長。

這個政策出臺後,農戶認購熱情還是很高的,當然也有一些農戶不願意認購土地,認爲15%的佃租已經很好了,這比過去還要低一半。

這些不認購的農戶,日後手上的錢自然會比那些認購土地的農戶要多,生活也會更好一些。那那些認購了土地的農民,卻是獲得了產權,土地可以傳給子子孫孫。

買不買地,看觀念問題,並不強求。

於是那些願意認購土地的佃農們歡天喜地,那些不願意認購土地的農戶也不受影響,並且隨著佃租的下降,同樣也是歡天喜地。

而《農業稅改革法案》的出臺,則在新政地區造成了一定的風波,那些權貴們的反對聲音很大,因爲這個法案把他們也納入了農業稅徵收羣體。反倒是新政地區的官員們,對這個法案沒什麼意見。

或者說是有意見也不敢說,畢竟當前新政地區的官場已經漢皇黨給牢牢掌控,同時又是採取高薪養廉的政策,官員交點農業稅也不是過不下去。何況很多官員還不是北直隸地區的人,土地很都不在北直隸和東北地區,這把火也燒不到他們身上。

但是不管那些權貴如何反對,他們手上壓根就沒有軍權了。隨著朱由校在軍事上的高度集權,以及對衛所、邊軍的裁撤,這些權貴手上的軍權大部分都已經被剝離,少部分沒被剝離的,戰鬥力也非常渣。

他們沒有軍權,也無法煽動百姓鬧事,不管如何反對都沒什麼卵用。特別是東廠和錦衣衛抓了幾個上躥下跳到處鬧騰的權貴之後,其他權貴紛紛緘口。

新政地區的地方官府接到朝廷的農業稅改革精神,紛紛召開了會議,然後開始在管理區域內全面丈量土地。

經過改革的新政地區,官方公務員數量增加,同時增加了鄉鎮級行政機構,又擁有了警察、武警,還能請求守備部隊增援。

在這次丈量土地中,行政改革上的好處就馬上凸顯了出來。要是以前的官府,要想在一個州縣內完成土地丈量,還不知道要搞到什麼時候,因爲人手首先就不夠。

公務員增加,以及鄉鎮政府的出現,丈量土地的任務被迅速執行了下去。

一是丈量土地,二是明確產權,官方不再承認白契的合法性,任何土地交易都必須在報備官方簽訂契約才能生效。

同時各省就當地情況,對土地可以進行折算。

例如北直隸地區的沙地,三畝折一畝。例如黑龍江地區的土地,因爲氣候太冷,只能種植產量不高的大豆等農作物,則是五畝折一畝。

折算必須報備朝廷,朝廷會派人複查,暗箱操作者嚴懲。

而徵收農業稅也恢復了直接徵收貨幣的方式,畢竟如今新政地區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是比較順暢的。不像當初張居正施行一條鞭法的時候,大明很多地區還是農村自然經濟模式。

而如今新政地區,農村自然經濟已經大部分被商品經濟取代,並且隨著紙幣的發行,以及銅錢發行量的增多,農業生產者手上是有足夠的貨幣用於交稅的。而土地擁有量低於30畝的農民則可以享有免稅政策,這就更不會導致因爲貨幣流通量不足,導致商人壓低農產品價格。(。)

第84章 遊擊進行時(三)第225章 朝鮮政變第404章 水泥公司第303章 千年王八精橫空出世第149章 北方改革措施第121章 明朝版豬肉漲價事件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141章 進擊的野豬皮第91章 山西票號第174章 白蓮教造反第101章 大明日報第65章 東林地震第168章 胰子生意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405章 緊急軍情第287章 慌得要死的西班牙人第84章 遊擊進行時(三)第230章 切斷日本貿易航線第227章 干預朝鮮(二)第113章 取死之道?第408章 河內絞肉機第385章 日本內戰又起第405章 緊急軍情第152章 規劃工業區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43章 武裝京營第103章 時代潮流就是要BB第244章 崛起的皇家財團第351章 大明糧油儲備集團第350章 秘而不宣第349章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第390章 工人暴動第454章 工業化進程第185章 皇莊的豐收年第99章 完善經濟結構第172章 官法如爐第274章 御駕親征第58章 鉅貪現身第452章 印度佈局第70章 鉅額軍費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397章 修煉‘內功’第64章 三才伏法第150章 三省總督第271章 殖民呂宋第210章 人才涌現第15章 官商勾結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210章 人才涌現第235章 被鑿穿的尊嚴第39章 敲打李進忠第154章 花錢如流水第189章 荷蘭人來了第354章 生產力大爆發第307章 開發澳洲第266章 皇權號下水第21章 皇家農業公司第417章 驚人的變化第129章 俸祿改革第31章 壟斷意第155章 戶籍改革第80章 樂不思蜀第309章 持續擴張的國有資本第220章 又是鉅額軍費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100章 小小蜂窩煤的商機第236章 建奴撤軍第124章 百業興盛第216章 談判條件第240章 手搖式畜力收割機第160章 完善的皇莊第236章 建奴撤軍第65章 東林地震第189章 荷蘭人來了第135章 紅嘴堡大捷第338章 有刺客第302章 荷蘭人被嚇跑了第210章 人才涌現第262章 漁業法案第168章 胰子生意第250章 大戰來臨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216章 談判條件第2章 傀儡皇帝第214章 完虐荷蘭人第188章 引爆經濟第159章 壓榨勞動力第356章 煎熬的江南財閥第418章 親征蒙古第192章 提議結盟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47章 衰弱的北方經濟第135章 紅嘴堡大捷第360章 德川幕府服軟第152章 規劃工業區第12章 最賺錢的行業第297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286章 持續擴張第349章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第132章 建奴快瘋了
第84章 遊擊進行時(三)第225章 朝鮮政變第404章 水泥公司第303章 千年王八精橫空出世第149章 北方改革措施第121章 明朝版豬肉漲價事件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141章 進擊的野豬皮第91章 山西票號第174章 白蓮教造反第101章 大明日報第65章 東林地震第168章 胰子生意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405章 緊急軍情第287章 慌得要死的西班牙人第84章 遊擊進行時(三)第230章 切斷日本貿易航線第227章 干預朝鮮(二)第113章 取死之道?第408章 河內絞肉機第385章 日本內戰又起第405章 緊急軍情第152章 規劃工業區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43章 武裝京營第103章 時代潮流就是要BB第244章 崛起的皇家財團第351章 大明糧油儲備集團第350章 秘而不宣第349章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第390章 工人暴動第454章 工業化進程第185章 皇莊的豐收年第99章 完善經濟結構第172章 官法如爐第274章 御駕親征第58章 鉅貪現身第452章 印度佈局第70章 鉅額軍費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397章 修煉‘內功’第64章 三才伏法第150章 三省總督第271章 殖民呂宋第210章 人才涌現第15章 官商勾結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210章 人才涌現第235章 被鑿穿的尊嚴第39章 敲打李進忠第154章 花錢如流水第189章 荷蘭人來了第354章 生產力大爆發第307章 開發澳洲第266章 皇權號下水第21章 皇家農業公司第417章 驚人的變化第129章 俸祿改革第31章 壟斷意第155章 戶籍改革第80章 樂不思蜀第309章 持續擴張的國有資本第220章 又是鉅額軍費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100章 小小蜂窩煤的商機第236章 建奴撤軍第124章 百業興盛第216章 談判條件第240章 手搖式畜力收割機第160章 完善的皇莊第236章 建奴撤軍第65章 東林地震第189章 荷蘭人來了第135章 紅嘴堡大捷第338章 有刺客第302章 荷蘭人被嚇跑了第210章 人才涌現第262章 漁業法案第168章 胰子生意第250章 大戰來臨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216章 談判條件第2章 傀儡皇帝第214章 完虐荷蘭人第188章 引爆經濟第159章 壓榨勞動力第356章 煎熬的江南財閥第418章 親征蒙古第192章 提議結盟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47章 衰弱的北方經濟第135章 紅嘴堡大捷第360章 德川幕府服軟第152章 規劃工業區第12章 最賺錢的行業第297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286章 持續擴張第349章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第132章 建奴快瘋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坻区| 丹巴县| 南丹县| 许昌县| 西宁市| 康乐县| 乳山市| 厦门市| 兴安县| 仁寿县| 东乡族自治县| 鄯善县| 衡南县| 玉溪市| 正蓝旗| 惠东县| 盐城市| 丰县| 历史| 广饶县| 黑龙江省| 秦皇岛市| 闽侯县| 昌邑市| 年辖:市辖区| 洛阳市| 昌黎县| 手游| 潜山县| 叶城县| 甘洛县| 洛阳市| 鄂托克旗| 大理市| 龙井市| 广灵县| 巴彦县| 鲁甸县| 赞皇县| 大田县| 六枝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