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97章 修煉‘內功’

隨著北方新政各省的穩定,朱由校的小日子也變得滋潤了許多。朝廷財政在天啓十年得到了充分的改善,國有資本盈利也達到了一個非常龐大的程度。

天啓六年跑到承德避難的避暑山莊,也經過了一番建設,成了一個真正的避暑聖地了。

朱由校還在皇城裡修起了一座高爾夫球場,以及一個跑馬場,平時打打球,騎騎馬,再去劇院聽聽音樂,日子可謂十分滋潤。

“皇上,檀香山省布政使發來奏報,檀香山土司已經統一了羣島,整個羣島都被納入了朝廷的管理。並且首批三千多名移民已經到達檀香山,開始在羣島上開墾甘蔗種植園。”

上完早朝,朱由校開始批閱奏疏。隨著版圖的不斷擴大,各地的奏疏也變多了起來,每天要聽取的報告也多了。

“進度不錯,記得不要把亂七八糟的物種帶進檀香山羣島。”朱由校吩咐道。

“是,皇上。”李朝慶將聖諭記了下來。

一邊的錢興國繼續報告道:“澳洲發電,新上任的澳洲總督王進承已經到任,目前正在統籌澳洲的開發建設事宜。”

“這個王進承爲官不錯,希望他不要讓朕失望。”朱由校點了點頭,王進承是從基層提拔起來的官員,歷次考覈皆十分優秀,工作能力強,擅長統籌發展,在地方爲官的時候,地方民生髮展良好,深受地方百姓愛戴。而且王進承作風清廉,在歷次反腐調查和考覈之中皆無污點,所以被朱由校迅速的從基層提拔了上來。

作爲一名只有三十多歲的年輕官員,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加上這個王進承很有經濟發展意識。所以被朱由校派遣到了澳洲擔任總督。

王進承到任澳洲之後,很徹底的貫徹了朱由校制定的發展模式。海外殖民地環境不盡相同,制度模式實際上也是有一些差異化的。

但大體上都是執行行政和財產保護制度,並且在發展海外殖民地經濟的時候也沒有太大的限制。

澳洲也是施行新政制度,但這裡的模式又是以固有資本佔據更強大的主導地位,經濟模式也以開發資源。生產原材料爲主。

王進承組織工人修建港口和道路,開始將開發的地區開始向澳洲內陸延伸,農業上以牧業爲主,種植業以生產糧食、蔬菜,滿足澳洲移民需求爲基礎,再生產商品糧和商品棉。

礦業、牧業則是大力發展的支柱性產業。

礦業以國有資本爲主導地位,牧業則以國有資本與家庭牧場相互並存的模式進行發展。種植業也是如此,以國有資本爲主導地位,以家庭農場爲補充力量。

相當於在澳洲。是不存在民資牧場和農場的,民間商人想要投資農業是無法大規模進入的,頂多只能買一個家庭農場或者一個家庭牧場。同時在礦產開發方面,不允許一個民間資本商人同時開採兩處以上的小型礦產。

同時國有資本壟斷澳洲的金融業,以及主要的商業貿易。

在這樣的模式下,民資商人會涌現出很多,但大部分都將是小資本商人,以及數量不是太多的中等規模的資本商人。完全沒有大資本商人生存的土壤與空間。

沒有大資本商人的涌現,加上中小資本商人比較分散。在國有資本佔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澳洲根本不可能獨立出去,即便是澳洲發展出了工業體系也不行。

事實上對這些海外殖民地的產業發展還是有限制的,那就是不可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

海外殖民地可以修建公路、鐵路,乃至大量一些工廠。但是卻不可能讓這些海外殖民地發展機械製造業等核心產業。

相當於不可能出現完整的工業體系,一離開本土的支持。這些殖民地的工業就玩不轉。

像蒸汽機制造產業,都是放在關內。

臺灣和南洋等地在天啓十年也出現了蒸汽機,這些蒸汽機主要被應用於糧食加工和榨糖。

生產效率的調高,創造了可觀的利潤。

這個年代最吃香的還是辦工廠,因爲商品還沒有氾濫到一定的程度。製造業屬於尖端產業,利潤很高。

蒸汽機這種玩意,目前是辦廠神器,使用了蒸汽機就意味著賺錢。對於蒸汽機的控制也是非常嚴格的,只要是運出本土的蒸汽機,都是要經過嚴格審批和最終覈實的。

民資根本沒有辦法將蒸汽機運出本土,只有國企才能把蒸汽機運到各個海外殖民地,並且一旦進入某個行政區域都是要進行登記的,也不能以報廢的名義運出這些地區。

對異族的技術封鎖,可謂是嚴格無比。

新政地區的工業革命可謂是進展得轟轟烈烈,工廠開始在各省工業區大量開辦。

蒸汽機這種玩意,已經是瞞不住了。

各大報紙上紛紛出現了蒸汽機的報道,越來越多的中小資本商人購買了蒸汽機,把各自的工廠辦了起來。

一時間新政省份的輕重工業迅速發展,其中重工業是國有資本大幅度壟斷的行業。而輕工業方面,除了個別大宗商品之外,其他都是那些中小資本商人瓜分了市場。

江南那些工廠主們在天啓十年紛紛申請自願納稅,確實是繞開了地方貿易壁壘,將商品賣到了北方市場。

只不過沒高興多久,隨著北方中小資本商人紛紛購買了蒸汽機,將生產設備鳥槍換大炮,那些江南工廠主的商品也逐漸在北方市場失去了競爭力,市場份額開始縮減。

這下可把那些江南工廠主羨慕得不要不要的,他們想買蒸汽機都買不到,這玩意不是有錢就能買得到的。他們買不到,那是因爲江南地區不屬於新政省份。

很多江南工廠主、作坊主都開始盼著新政改革的降臨,已經成功的被朱由校制定的政策給分化出來了。

不過江南等地畢竟還是那些大資本商人佔據主導地位,所以反對改革的聲音依舊強烈。

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不過朝廷卻遲遲不擴大改革規模,天啓十年一整年,江南的那些中小資本商人都沒能盼到新政改革的降臨。

如今朝廷顯然在幾年之內,是不可能擴大改革範圍了。畢竟國有資本要消化的地盤和市場太大了。

整個北方各省市場都還沒有完全消化,同時還在不斷的對外擴張、開發,說白了就是有些吃撐著了。面對一大堆的肥肉卻是吃不動了,再吃下去容易把自己給噎死。

而且剛完成了大規模的北方行政改革之後,行政系統也需要時間穩定下來,不至於忙中出錯。

等行政制度完全穩定下來了,下面的官員徹底熟悉了新政流程,同時漢皇黨做好人才儲備,到時候再增加改革範圍那就比較容易了。

最重要的還是鐵路網絡的鋪設,只要在新政各省建設出鐵路網絡,就可以在資本上對南方那些大資本商人形成絕對性的碾壓。

到時候南方那些大資本商人。在國有資本面前將毫無還手之力。

這個時候,是修煉內功的階段,把內功修煉好了,什麼都不用怕了。朱由校也開始不斷的優化內部人員結構。

林文策被提拔爲了鴻臚寺少卿,相當於是被提拔成了‘外交部部長’的職位,主要負責大明的外交政策施行。

同時朱由校也將一些外交權力移交給了鴻臚寺,碰上一些緊急外交事件,鴻臚寺可以做出決斷。按照當前制定的外交政策大原則進行處理便可。若是比較大的事情,例如改變對某個國家的外交策略。則需要通過內閣,再由內閣拿出方案送到皇帝那裡批紅。

這一年戶部尚書郭允厚年邁請辭,朱由校也同意了,讓郭允厚風光退休,然後把蔣德璟提拔到了戶部尚書的位置上,相當於是財政部長。負責統籌大明財政。經過這些年的鍛鍊,蔣德璟也能勝任這個職位。

朝堂之上,隨著幾個‘年輕’官員的提拔,少壯派開始崛起。朱由校喜歡提拔那些年輕官員,這些官員一旦提拔起來。就能爲朝廷打工很久。而他則是少壯派的領頭羊。

漢皇黨依舊在不斷的吸納黨員,同時趁著這幾年不用擴大改革範圍的時間,朱由校不斷的在做黨內建設工作,漢皇黨的規章制度逐漸完善,大到原則,小到工作流程,制度在不斷的完善。

黨風黨紀也是重要的‘內功’項目,這是核心競爭力啊!核心不能爛,一爛就無藥可救。

四權分立的制度也正式確定了下來,所謂四權就是: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金權。

朱由校施行的四權分立與後世的制度與三權分立很不相同,首先是內閣擁有行政權和立法權,行政權和立法權不分家,類似後世歐洲一些國家的制度。

另外司法權與金權獨立於內閣之外,司法權被朱由校分離了出來,下面的法院系統獨立存在,不受內閣管理,而是由朱由校直接管理,管理方法也比較簡單,由皇帝確定三司高級官員任命。

刑部不再製定法律,而是主管各級法院,主管刑罰、收押。大理寺則是明王朝的最高法院,都察院負責監察反腐。

上升到一定層次的案件,則進行三司會審。同時設立了軍事法庭,專門審判犯罪軍人。

金權則是由國有資本財團掌控,有一個獨立的運轉系統,屬於各權之中獨立性最高的一個系統。只受到內閣立法約束,例如出臺一個政策,國企除了納稅之外,是上繳20%還是30%的紅利作爲國家財政,都是內閣立法確定。

國有資本財團掌控金權的方式就是佔據市場主導地位,通過圍剿、吸納民間大資本商人的方式,將能夠形成規模的資本約束起來,不讓這些資本瘋狂滲透政治、顛覆政權。

一個國企一把手,實際上也和一個縣令之類的官員差不多,也有一個自己能夠說得上話的‘小王國’,所以一個國企老總的地位,已經不比什麼縣令、知州要差了,有的甚至更加滋潤。

這些國企老總們也是監察反腐的重點防控對象,貪污起來那就不得了了。即便不貪污,通過勾結民間資本商人,進行利益輸送都是很大的問題。不過反腐也比較容易,在嚴格的反腐制度下,能弄到錢也算是他們的本事。

而且當前這些國企老總的去留,都是看他們能否服衆,能否將國企經營好。經營不好的滾蛋,不能服衆的也滾蛋。

經營不好國企,那就是無能。國企畢竟是壟斷性的,在市場壟斷的前提下還賺不到錢,不是無能是什麼?就算是很清廉,那也是尸位素餐。

不能服衆必然是以權謀私,服衆的最好方式就是兩袖清風、一心爲公,以身作則之下,自然能夠服衆。普通的國企員工就像是一面鏡子,能很好的把妖魔鬼怪照出來。

只要確保帶頭的國企老總沒有問題,再給予較大的權力,下面的管理層也就不敢亂搞。

最容易發生腐敗的就是這些國企,裡面的門門道道很多,特別是時間久了,就如同放羊一般,一羣熟悉環境的山羊一出羊圈就喜歡到處亂跑,而還不熟悉環境的山羊總是很謹慎。

當前朝廷在修煉‘內功’,反腐比較嚴厲。而且各國企成立時間也不算很長,有的還是剛剛成立,所以貪腐現象還不是那麼嚴重。

即便是出現貪腐,實際上也不可能動搖國有企業的根基。那些國企官員又不能公然把贓款拿出來花銷,貪污多了只會暴露,要麼跑路要麼被抓。如今大明擁有東亞地區的霸權地位,那些官員想要出逃也沒什麼地方可以跑的。

四權分立之下,朱由校這個皇帝倒不是那麼累了,很多政務在各部門按照原則處理便可。只有涉及制度變化,以及高層人員變動、國家政策和軍事方面,需要皇帝親自過問。(。)

第249章 蒙古戰爭落幕第244章 崛起的皇家財團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353章 對外貿易格局大結局第190章 厲兵秣馬第367章 一個強盜團伙的形成第351章 大明糧油儲備集團第357章 勒緊的套索第255章 一戰功成第262章 漁業法案第84章 遊擊進行時(三)第169章 稽查私鹽第9章 肅清隱患第317章 撞到槍口上的葉爾羌汗國昨天章節重複抱歉解決方案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300章 農業稅改革第235章 節節敗退的葉爾羌第135章 紅嘴堡大捷第278章 以蒙制蒙第346章 被拆掉的東江軍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139章 暴跳如雷第117章 海運優勢第8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283章 逐盡東林第17章 正規騎兵第219章 人口壓力第110章 黃河決口第149章 北方改革措施第407章 鐵絲網第326章 揮師北麓第193章 心動的林丹汗第322章 形勢大好第377章 介入中亞第192章 提議結盟第352章 無聊的朱由檢第119章 蜂窩煤風潮第335章 掃平西域第143章 火炮顯威第197章 被一網打盡的走私商人第152章 規劃工業區第249章 蒙古戰爭落幕第289章 救災、移民第4章 鏡子裡的商機第394章 戰略調整第20章 動機不純第294章 開源計劃第76章 和皇帝做生意第30章 整頓京營第305章 多事之秋第354章 生產力大爆發第265章 這波不虧第77章 奢崇明要造反?第48章 建造高爐第171章 民心似鐵第61章 全是算計第107章 學院補貼第402章 海外殖民利益第400章 蒸汽輪船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68章 二十萬石第395章 反對的聲音第331章 忽悠成功第89章 擠兌風波(一)第236章 建奴撤軍第405章 緊急軍情第235章 被鑿穿的尊嚴第110章 黃河決口第71章 辛酉京查第365章 統一的市場第261章 罐頭廠第209章 發現寶藏第399章 鐵路時代第146章 重炮轟擊第300章 農業稅改革第139章 暴跳如雷第34章 收買人心第158章 抗旱神器第207章 新的天梯第65章 東林地震第137章 入賬千萬第313章 衍聖公的黑刀子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281章 廠衛的白色恐怖第368章 穩坐釣魚臺第271章 殖民呂宋第362章 佔領河內第174章 白蓮教造反第101章 大明日報第95章 定時炸彈第247章 戰局失控第366章 繁榮的北方市場第313章 衍聖公的黑刀子第332章 裂土而治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229章 海上交鋒第197章 被一網打盡的走私商人
第249章 蒙古戰爭落幕第244章 崛起的皇家財團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353章 對外貿易格局大結局第190章 厲兵秣馬第367章 一個強盜團伙的形成第351章 大明糧油儲備集團第357章 勒緊的套索第255章 一戰功成第262章 漁業法案第84章 遊擊進行時(三)第169章 稽查私鹽第9章 肅清隱患第317章 撞到槍口上的葉爾羌汗國昨天章節重複抱歉解決方案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300章 農業稅改革第235章 節節敗退的葉爾羌第135章 紅嘴堡大捷第278章 以蒙制蒙第346章 被拆掉的東江軍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139章 暴跳如雷第117章 海運優勢第8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283章 逐盡東林第17章 正規騎兵第219章 人口壓力第110章 黃河決口第149章 北方改革措施第407章 鐵絲網第326章 揮師北麓第193章 心動的林丹汗第322章 形勢大好第377章 介入中亞第192章 提議結盟第352章 無聊的朱由檢第119章 蜂窩煤風潮第335章 掃平西域第143章 火炮顯威第197章 被一網打盡的走私商人第152章 規劃工業區第249章 蒙古戰爭落幕第289章 救災、移民第4章 鏡子裡的商機第394章 戰略調整第20章 動機不純第294章 開源計劃第76章 和皇帝做生意第30章 整頓京營第305章 多事之秋第354章 生產力大爆發第265章 這波不虧第77章 奢崇明要造反?第48章 建造高爐第171章 民心似鐵第61章 全是算計第107章 學院補貼第402章 海外殖民利益第400章 蒸汽輪船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68章 二十萬石第395章 反對的聲音第331章 忽悠成功第89章 擠兌風波(一)第236章 建奴撤軍第405章 緊急軍情第235章 被鑿穿的尊嚴第110章 黃河決口第71章 辛酉京查第365章 統一的市場第261章 罐頭廠第209章 發現寶藏第399章 鐵路時代第146章 重炮轟擊第300章 農業稅改革第139章 暴跳如雷第34章 收買人心第158章 抗旱神器第207章 新的天梯第65章 東林地震第137章 入賬千萬第313章 衍聖公的黑刀子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281章 廠衛的白色恐怖第368章 穩坐釣魚臺第271章 殖民呂宋第362章 佔領河內第174章 白蓮教造反第101章 大明日報第95章 定時炸彈第247章 戰局失控第366章 繁榮的北方市場第313章 衍聖公的黑刀子第332章 裂土而治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229章 海上交鋒第197章 被一網打盡的走私商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布尔津县| 曲水县| 治多县| 饶河县| 昌乐县| 肥西县| 紫金县| 台北市| 新和县| 肥西县| 兴业县| 栖霞市| 什邡市| 清苑县| 花垣县| 安新县| 龙州县| 高清| 方山县| 镶黄旗| 绥中县| 理塘县| 隆昌县| 南郑县| 南雄市| 鄯善县| 望都县| 安顺市| 灵石县| 从江县| 珲春市| 广灵县| 乌拉特中旗| 金溪县| 衡阳县| 枝江市| 潢川县| 湘潭市| 闸北区| 宁明县| 象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