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3章 逐盡東林

中央集權對於一個君主來說,實際上非常重要的。

朱由校將漢皇黨高層全部傳召到乾清宮召開御前會議,就是商議中央集權的問題。但在中央軍集權之前,漢皇黨必須要能靠得住,所以必須成立明確的黨綱和執政理念。才能使得漢皇黨全面將其他黨派官員排斥掉之後,不會產生新的黨爭。

於是朱由校拿出了一個詳細的黨綱,交給現場的漢皇黨高層傳閱。

黨綱一:漢皇黨代表的是大漢民族的利益,並團結在以民族利益爲代表的大明皇帝周圍,黨內人員應嚴格執行上級命令。

黨綱二:我黨應做好社會保障,使得每個守法公民都能正常生活。應盡一切力量避免官逼民反。並努力消除階級貧富差距,使國家財富分配更爲公平。

黨綱三:我黨應時刻以‘國民富強、穩定’爲政策目標,努力發展民生、教育、經濟、軍事。

黨綱四:我黨以推翻損害國家與人民利益的官僚資本利益集團爲當前主要鬥爭運動,爭取使大明百姓全面‘奔小康’,建成小康社會。

黨綱四:我黨官員、軍官在職期間應徹底與商業劃分界限,經商家庭不得出任朝廷官職。

黨綱五:我黨絕不容忍任何形式的貪瀆腐敗行爲。

黨綱六:……

衆人看完這個黨綱,朱由校隨即問道:“諸位愛卿以爲如何?”

沈潅率先表態道:“臣以爲執行這份黨綱乃是利國利民之舉,並可使我漢皇黨成爲組織嚴密的政黨,應當施行下去。”

“臣附議。”

“臣附議。”

現場的大臣們紛紛表態贊同,他們身爲漢皇黨的高層黨員,必然是要贊同這份黨綱的。

拒絕即代表著退黨,退黨則意味著政治生涯的終結。

皇帝用黨綱來構建出的新秩序和規則,這也是接下來的大勢所在,任何違逆這個大勢的人都將被碾壓過去。

朱由校要在整個官場推行這樣的秩序和規則,阻力可以說是非常大的。但是他在漢皇黨內推行這樣的規則,卻是輕而易舉的。

這是一個迂迴策略。顯在漢皇黨內部形成新規則。然後再用漢皇黨將其他黨派官員從朝堂上剔除,從而達到平息黨爭,並建立一個同一秩序和規則的目的。

現場的漢皇黨高層都表態之後,這份詳細的黨綱正式通過。

根據黨綱規定。任何地區黨員超過5人都必須成立黨委會,超過10人將配備一名書記,並進行財務登記等等。

可以說漢皇黨的黨綱和組織形式,很多都是借鑑後世的某黨。某黨作爲世界上最成功、行政效率最高的黨派,不是沒道理的。

朱由校作爲一個皇帝。自然不可能去借鑑西方人的什麼民主共和制。他需要的是集權,自然是後世某黨的制度最爲適合。

至於皇家資本財團,朱由校也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皇家財團如果最後發展成爲皇室的私有財產,也許並皇室之福。正所謂禍福相依,錢多有時候是會燙手的。錢這個東西多到一定程度,就是一個數字而已。

所以朱由校正在思考,是不是要將皇家資本變成國有資本。把那企業變成國有企業,然後直接用國家機器去壟斷那些暴利行業。

不過眼下還是先進行中央集權,搞出一個高效率的行政團隊出來。

隨著黨綱的通過。漢皇黨開始了全面接管中央行政前的最後調整階段。所有漢皇黨內的官員,但凡家中有經商的,要麼停止經商、出售商業資產,以繼續保留官職。要麼辭官保留黨籍繼續經商。

不想選的話,可以直接退黨。當退當和官途走到盡頭毫無區別。

官員與商人分離,這是漢皇黨的核心政策,主要就是爲了避免官員進行非法利益輸送。

當然要想避免非法利益輸送,緊靠官員及其家人不經商還是不夠的,可以變通的方式也多,但起碼情況會好得多。另外後續還需要監管。

漢皇黨很快就完成了內部調整,而一場朝中的清洗活動也迅速展開。

天啓五年四月初五這天早朝,在有意的策劃之下,早朝上再次變成了菜市場。吵吵鬧鬧的吵了一個上午,到了正午的時候依舊沒解決幾個朝政問題。於是朱由校藉機發怒,坐在龍椅上大拍桌案。

“如此吵吵鬧鬧,不務正業,爲黨爭而黨爭,以朕看來是時候來一次京查了。沈愛卿。京查事宜就由內閣負責吧!”朱由校藉機發揮,下面一羣東林黨官員聽都心裡拔涼拔涼的。

“陛下聖明,臣定當安排妥當,絕不讓那些尸位素餐之人,繼續徒耗朝廷俸祿。”沈潅躬身慷慨激昂的揚聲道。

尸位素餐?

一些官員聽了頓時臉色一變,這樣的名義都打出來了,他們彷彿已經預料到了自己要面臨的結果了。

他們的預感顯然沒有任何的錯誤,散朝過後內閣隨即確定了這次京查的主持人選,以及京查小組的人員。

京查小組以極快的速度就成立了,京城官場頓時產生了一次‘大地震’。那些和漢皇黨不對付的東林黨官員,以及一些經常反對各種有利國家時政的無黨派官員,這次都被列入了整治目標。

京查小組將這些人全部都列入了辭退名單,抓到了把柄的直接削官去職。沒抓到把柄的,要麼以年邁多病爲理由,要麼直接以一個尸位素餐、無所作爲當做理由,然後去職。

去職和削官是兩碼事,削官是剝奪功名,直接貶爲草民。去職則是剝奪職務,但保留功名。

被削官意味著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而被去職的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但是這些被去職的官員要想東山再起,基本上都要等皇帝一命嗚呼之後。

可是如今皇帝年紀輕輕,又沒有縱慾享受,還在堅持習武,而習練的武術也不是那種會透支生命的外家功夫。

要想皇帝早亡,基本上是不他可能的。除非給皇帝吃點什麼紅丸。不過如今皇帝對於修仙問道興趣缺乏,要忽悠皇帝吃紅丸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短短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朝堂之上被削官、去職的官員就多達將近上百人,簡直又是一次大清洗。

像什麼圓嘟嘟。這次也直接躺槍了。

圓嘟嘟自從遼東軍被遣散之後,就被調到了京城擔任了一個閒職。這傢伙是東林黨官員韓爌的門生,韓爌在朱由校剛登基那會還是內閣次輔。

要說能力,圓嘟嘟還是有些能力的,否則在遼東任職的時候。也不會受到孫承宗的提拔。

但圓嘟嘟東林黨的身份,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麼他在崇禎登基之後那麼坑了,什麼三年平遼都喊出來了,這無非就是東林黨人爲了搞錢,讓他忽悠皇帝罷了。崇禎年間東林黨的貪污,也正是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程度,簡直就是肆無忌憚。

毛文龍被圓嘟嘟砍了,無非就是毛文龍的存在不符合東林黨的利益。甚至很可能是東林黨一些官員被建奴給收買了,才做出的決定。圓嘟嘟實際上只是東林黨掃平利益阻礙的執行者罷了。

這也不難理解,爲什麼後來崇禎憤怒的把圓嘟嘟給砍了。因爲圓嘟嘟幫了建奴大忙。後來滿清又爲了凸顯崇禎的愚蠢,大肆稱讚圓嘟嘟也不足爲奇。

如今在朱由校看來,這圓嘟嘟就是個禍害。

正好這次漢皇黨對東林黨的朝中勢力進行徹底的清洗,乾脆讓袁崇煥這傢伙和其他東林黨官員一起捲鋪蓋滾蛋,省的看見了鬧心。

這次清洗活動,對於東林黨的打擊非常巨大,整個京城的東林黨短短半個月就被清洗得所剩無幾。只有個別還能踏實做事的東林黨官員被保留了下來,例如徐光啓就是其中一個。

不過讓朱由校感覺甚是鬧心的是,沒過多久徐光啓就上了一道辭官奏摺。朱由校接到這封奏章後有點鬱悶,這次針對東林黨的清洗根本沒有波及到徐光啓。也不知他受了什麼刺激。

於是朱由校乾脆到皇家科技學院走了一趟。徐光啓見到皇帝,一番行禮過後,朱由校對他問道:“愛卿近來可是有什麼不順心的地方?”

“有勞陛下親自前來關慰,臣只是近來年事已高、老眼昏花。想回鄉養老。”徐光啓言語中明顯有些推搪的意思,朱由校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徐光啓要辭官,很明顯是不認同他逐盡東林黨的做法。這個時候再多說實際上也已經無益了,因爲政治觀念這種東西,並非是三言兩語就能夠改變的。要說利益,朱由校不是沒有給徐光啓利益。

所以徐光啓的辭官。並非是利益上的問題,那麼必然就是觀念上的問題了。以徐光啓這樣的歲數,他的政治觀念已經固定了,朱由校也不認爲他能輕易的扭轉。

若要想強行挽留,倒也沒什麼問題。

不過朱由校看徐光啓確實年紀也大了,回去養老也是一個比較正當的理由。

“愛卿既然想回鄉養老,那就回去吧!”朱由校嘆了口氣,同意了讓徐光啓辭官。

“謝陛下恩準。”徐光啓躬身答謝。

朱由校隨即也沒什麼心思待在科技學院,很快就起駕回宮了。回宮之後,便讓人正式批準了徐光啓的辭官請求。

同時讓司禮監起草了一份封賞方案。

徐光啓辭官當天,朱由校下旨封徐光啓爲國柱,讓徐光啓風風光光的辭官返鄉,國柱是大明文勳從一品。僅次於左國柱和右國柱。

大明有文勳十級、武勳十二級。

朱由校此時已經放棄了恢復什麼子爵、男爵的想法,這些爵位恢復了也不可能給封地。

而大明已有的文勳、武勳制度實際上就比較適用的制度,不過這個制度還需要改革一下。朱由校決定再搞一個‘民勳’出來,用來頒發給爲大明做出貢獻的工人、農民、商人、科學家等等羣體。

同時再改革一下各級別功勳的福利待遇。(。)

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141章 進擊的野豬皮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222章 圈錢利器第251章 刺刀亮相第108章 優厚待遇第223章 貴陽解圍第182章 宗教對策第171章 民心似鐵第399章 鐵路時代第215章 告別初哥第37章 準備下手第266章 皇權號下水第4010章 大殺器第390章 工人暴動第456章 謀反密報第77章 奢崇明要造反?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216章 談判條件第286章 持續擴張第361章 攻略安南第270章 臺南海戰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230章 切斷日本貿易航線第117章 海運優勢第426章 改革前夕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409章 緊縮銀根第150章 三省總督第357章 勒緊的套索第8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400章 蒸汽輪船第259章 移民遼東第126章 工人炸鍋第128章 大洗牌第420章 屠殺一般的戰鬥第188章 引爆經濟第180章 拉下神壇第407章 鐵絲網第216章 談判條件第366章 繁榮的北方市場第451章 長江以北皆新政第372章 新規格,新標準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241章 穩定西南第43章 武裝京營第391章 士紳一體納稅第27章 佈局遼東第213章 毒打荷蘭殖民者第322章 形勢大好第135章 紅嘴堡大捷第233章 慘敗的鑲白旗第362章 佔領河內上架感言第155章 戶籍改革第197章 被一網打盡的走私商人第456章 謀反密報第125章 還是缺銀子第391章 士紳一體納稅第46章 壟斷的暴利第147章 異想天開的野豬皮第332章 裂土而治第386章 肢解日本戰略第88章 謠言四起第309章 持續擴張的國有資本第204章 二十萬中央軍第110章 誰更倒黴?第183章 北上海上航線第320章 忙裡偷閒第75章 大受歡迎第408章 河內絞肉機第121章 明朝版豬肉漲價事件第285章 帝國與文明第249章 穩紮穩打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203章 發明毛衣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452章 印度佈局第174章 白蓮教造反第276章 這只是老天的一場玩笑第314章 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第310章 打擊海盜第218章 開發臺灣第8章 整頓內廷第393章 火車第85章 閹黨來襲第354章 生產力大爆發第50章 鐵匠皇帝第391章 士紳一體納稅第154章 花錢如流水第419章 蒙軍主力出動第220章 又是鉅額軍費第79章 欽定皇后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26章 皇帝挖坑第331章 忽悠成功第315章 秋收與電報第271章 殖民呂宋第40章 撥亂反正第101章 大明日報
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141章 進擊的野豬皮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222章 圈錢利器第251章 刺刀亮相第108章 優厚待遇第223章 貴陽解圍第182章 宗教對策第171章 民心似鐵第399章 鐵路時代第215章 告別初哥第37章 準備下手第266章 皇權號下水第4010章 大殺器第390章 工人暴動第456章 謀反密報第77章 奢崇明要造反?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216章 談判條件第286章 持續擴張第361章 攻略安南第270章 臺南海戰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230章 切斷日本貿易航線第117章 海運優勢第426章 改革前夕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409章 緊縮銀根第150章 三省總督第357章 勒緊的套索第8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400章 蒸汽輪船第259章 移民遼東第126章 工人炸鍋第128章 大洗牌第420章 屠殺一般的戰鬥第188章 引爆經濟第180章 拉下神壇第407章 鐵絲網第216章 談判條件第366章 繁榮的北方市場第451章 長江以北皆新政第372章 新規格,新標準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241章 穩定西南第43章 武裝京營第391章 士紳一體納稅第27章 佈局遼東第213章 毒打荷蘭殖民者第322章 形勢大好第135章 紅嘴堡大捷第233章 慘敗的鑲白旗第362章 佔領河內上架感言第155章 戶籍改革第197章 被一網打盡的走私商人第456章 謀反密報第125章 還是缺銀子第391章 士紳一體納稅第46章 壟斷的暴利第147章 異想天開的野豬皮第332章 裂土而治第386章 肢解日本戰略第88章 謠言四起第309章 持續擴張的國有資本第204章 二十萬中央軍第110章 誰更倒黴?第183章 北上海上航線第320章 忙裡偷閒第75章 大受歡迎第408章 河內絞肉機第121章 明朝版豬肉漲價事件第285章 帝國與文明第249章 穩紮穩打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203章 發明毛衣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452章 印度佈局第174章 白蓮教造反第276章 這只是老天的一場玩笑第314章 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第310章 打擊海盜第218章 開發臺灣第8章 整頓內廷第393章 火車第85章 閹黨來襲第354章 生產力大爆發第50章 鐵匠皇帝第391章 士紳一體納稅第154章 花錢如流水第419章 蒙軍主力出動第220章 又是鉅額軍費第79章 欽定皇后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26章 皇帝挖坑第331章 忽悠成功第315章 秋收與電報第271章 殖民呂宋第40章 撥亂反正第101章 大明日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宁| 鱼台县| 大理市| 陵水| 应城市| 杂多县| 佛教| 乌鲁木齐县| 南召县| 武邑县| 东港市| 册亨县| 监利县| 兰考县| 庄河市| 惠水县| 河池市| 牟定县| 淄博市| 洛浦县| 通城县| 阳城县| 长丰县| 清新县| 江西省| 台山市| 和平区| 南阳市| 余干县| 太谷县| 巴楚县| 辽源市| 阿瓦提县| 洞头县| 宁波市| 佛学| 渝中区| 龙陵县| 洛阳市| 江陵县| 盱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