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09章 緊縮銀根

一場戰爭下來,安南鄭氏集團以失敗撤退而暫時告一段落,但是戰爭並沒有結束。鄭氏集團撤軍後做好了徹底反抗的準備,大明這邊也做好了可能要全面鎮壓鄭氏集團的準備。

雙方的焦點都放在了隨後的談判之上。

大明提出的原則要求就是鄭氏集團徹底放棄軍權,整個安南的軍權都要由大明掌控。而在政治上依舊可以給鄭氏集團保留較大的利益。

放棄軍權就意味著可能要任人宰割,但鄭氏集團卻是沒有什麼更好的選擇了。他們即便負隅頑抗,顯然也抵擋不了擁有重機槍的明軍。明軍此時使用的重機槍,就好似來自科幻世界的玩意一般,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鄭氏集團對勝利不抱任何希望,能夠爭取到政治利益,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於是選擇了妥協,接受了大明的條件。

大明實際上也是在妥協,畢竟安南人目前還不習慣大明的直接統治,同時如果將鄭氏集團完全消滅掉的話,在安南一時半會找不到合適的代替勢力,分給鄭氏集團一下政治利益也是可以接受的。

在雙方的妥協之下,很快簽訂了一份條約,鄭氏集團接受了大明的各項條件,徹底放棄軍權,同時在政治上接受安南王的政令,而安南國王則是控制在大明手中的傀儡。

這份條約,史稱——《河內條約》,這份條約中重申了大明對安南的宗主國權力,以及對安南軍事的掌控權。另外條約還涉及海關貿易政策等方面,但並未要求安南賠款。

賠款雖然是放血的重要手段,並且見效速度快,不過畢竟名聲不好。以大明的工商業水平,完全沒必要通過賠款來給安南放血。

安南之變,僅僅半個月不到的時間。就被鎮壓了下來。

最讓人震撼的還是戰場上出現的重機槍,一千明軍面對十萬安南大軍。屠滅八萬之敵。

消息傳回京城的時候,軍方高層都被驚呆了。他們第一次意識到,皇帝搞出來的這玩意,妥妥的就是黑科技。

這東西能不是黑科技麼!在這個年代,簡直如同科幻世界裡弄來的武器。每分鐘理論射速600發的重機槍,而且有效射程上千米,實際殺傷距離達甚至達到1500米。這些數據在這個時代的軍人面前,確實非常科幻。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東西。

至於成本問題,這一次戰爭證明了成本不是問題。反而,這些重機槍能夠極大的節約成本。

軍隊裝備了重機槍之後,戰鬥力有飛躍性的提升,而且能夠以少勝多。基本上沒有什麼冷兵器部隊能夠在機槍火力之下戰勝明軍了。朝廷在採取軍事行動的時候,需要調動的兵力就少了。

不用投入那麼多士兵作戰,這對保存國家經濟實力來說是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上那些暴君,儘管在對外擴張上很有建樹,但他們的滅亡通常就是窮兵黷武,脫離了社會生產力的實際承受能力。脫離現實之下,老百姓自然苦不堪言,天下也就大亂了。

朱由校登記以來。大明的版圖卻是有了前所未有的擴張,擴張距離之大,遠超歷代。但朱由校卻沒有窮兵黷武,而是先大力發展經濟和生產力,再進行軍事擴張,常備的野戰軍兵力也不超過三十萬。

說白了,就是走精兵路線,發展專業化軍事。不像很多喜歡對外擴張的帝王那樣,隨手一揮就是百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出征。

真如軍事技術的長足發展。讓大明在軍事開支上反而能夠更加節省了。重機槍在河內戰場上,已經接受了戰爭的檢驗。

不論是武器本身。還是應用戰術,都顯得無懈可擊。不過軍工廠卻是從這場戰爭中獲得了一些改進的地方。那就是機槍的支架問題。

河內大捷的消息,也很快出現在了各大報紙上。

不過報道卻很模糊,只提到大明官兵以微弱的傷亡殲滅了十萬安南大軍,取得了一場完美的勝利。

至於重機槍這東西,報紙上沒有出現任何的隻言片語。

此時重機槍這個東西,還屬於大明的‘戰略級武器’名單,儘管不是高度保密,但卻也儘量避免大肆宣傳,以免什麼敵國竊取軍事技術。

這些機槍在軍隊裡是有備份了,少了一挺都要追查。同時機槍生產技術、圖紙也都是軍工廠高度保密的內容。

大勝安南爲天啓十年年底增添了不少喜慶,老百姓知道朝廷又打了勝仗,紛紛燃放鞭炮進行慶祝。

對外戰爭的勝利,如今已經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多好處。

朝廷對臺灣、南洋以及中南半島的擴張和殖民,已經爲大明帶來了大量的熱帶經濟作物產出和大量商品糧。

如今糧價、紡織品價格都趨於穩定,百姓也有足夠的收入,民生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起碼溫飽不是問題了。

只不過時代在發展,新的不均衡正在被不斷的創造出來,未來的基本生存權也不再是溫飽問題。

很多百姓則通過海外商業、殖民、開發活動而發了財。

這次河內大捷,讓更多商人跑到安南經商去了。此次安南之變,朝廷很快就把鄭氏集團打退,並且又迅速簽訂了《河內條約》,非常有利的保障了大明工商人員在安南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安南局勢在戰後發現了非常明顯的改變,首先是大明真正的掌控了安南的軍政大權,安南行政系統完全淪爲大明統治安南的傀儡。

鄭氏集團通過放棄軍權的方式,很快成爲了大明統治安南的走狗,從而分享到統治利益。即便日後大明把這個傀儡政權一腳踢開,鄭氏集團也不會出現什麼太大的危機,起碼人生安全是沒問題的,這個結果讓被嚇破膽的鄭氏集團能夠接受。

安南政權成爲傀儡之後。貿易範圍再度擴大,關稅直接被調整到了一個非常低的水平。

對於安南的財政支出,大明也有了規劃的權力。

通常歐美國家對一個國家進行經濟殖民的時候。就是忽悠這些國家建設大量非民用設施,這些設施通常都是一些只供統治者享受的。而且利潤空間又很大。從而把貸款什麼的花個精光。

朱由校則感覺這樣沒什麼必要,而是讓安南政府在教育上加大支出,發展教育確實是好事。但教育項目上,卻是漢化教育。

相當於安南政府出錢幫大明對安南百姓進行進一步的漢化教育,然後時機成熟之後,大明吞併安南就很容易了。

海關稅率正常多少就是多少,只看各種商品進出口需求問題來調整關稅高低,也不用在這方面全面壓低安南進口關稅。不過操縱關稅是肯定需要的。大明的很多商品都需要大量涌入越南。

在安南王國徹底淪爲大明傀儡之後,鋼鐵製品、紡織品徹底打入了安南整個市場。而安南的伐木業、礦業、農業等產業都在大明資本的投資下快速發展。

安南百姓在大量的資本投資下倒是還能生存,畢竟工作崗位是不用發愁的,就是髒活累活更多一些,同時在酬勞上完全沒辦法和大明的百姓相比。另外安南王國的稅收方面,也可以用來調節安南百姓的收入。

這就是一場掠奪和壓榨,通過掠奪安南,讓安南人多做點事,產出多一點,大明賺取的利益就更多。並且可以用這些利益來安撫內部矛盾,也就是把內部矛盾轉移爲了外部矛盾。

只不過大明是一個大國,朝廷與國有資本在海外賺取到的利潤。是不可能直接給百姓花錢,讓老百姓可以懶惰不做事的。這些錢主要就是用在建設上,特別是補貼經濟落後省份的建設。

安南百姓對於對於這場戰敗,感覺十分泄氣。不過接下來簽訂的《河內條約》倒是沒有引起多大的公憤,條約一沒要賠款,二沒有割地要求。

加上鄭氏集團徹底被大明收編,成爲了維持安南統治的走狗,隨即安南被迅速平定了下來。

這年頭的安南倒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國家,南邊還有一個占城國。高棉的國土面積也比後世大得多,後世的金邊地區如今還屬於高棉所有。

相比安南的時局動盪。占城、高棉這部分地區卻是顯得非常穩定,占城與高棉政權都比較聽話。對於推行漢文化也沒有太大的牴觸,比較的知足和有一些自知之明,大明也分配了一定的利益給他們。

另外就是人口並不是那麼多,而耕地資源卻很豐富,大明商品的大量涌入,則催生了這些中南半島的商品大米種植業。

此時朱由校則在京城忙著來年的財政預算,天啓十一年年底,大明的財政收入上升到了7.8億。

經過前幾年的快速發展,此時大明的經濟發展速度開始放慢速度,快速的發展會到來很多問題,因此繼續採取激進的經濟發展政策已經不太可取,經濟容易過熱,百姓也很容易跟不上節奏。

對於天啓十二年的發展,朱由校決定繼續放緩速度,這種速度的放緩,主要是在民間貸款的發放上,開始執行半緊縮的政策。而在紙幣的發行上,只確保市場不會出現通貨緊縮。但是在電報、道路、造船、水利設施這些重大項目上,依舊採取大規模建設政策。

這些年經濟能夠發展得那麼迅速,和銀行不斷的向民資放貸是有關係的。但是這樣的刺激政策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泡沫會被越吹越大,貧富差距的拉開速度也會加大。

銀行收縮銀根,減少民資貸款發放業務,給經濟降溫成爲了天啓十二年的基本論調,當然也不可能一下就一毛錢都不放出來了。

大明如今在朱由校的改革下,走的是社會主義新道路模式,和資本國家的產業收割是不一樣的。

資本主義國家的財團收割資本的時候,經常就是銀行瘋狂放貸,又突然一分錢不放出去,然後開始他們的饕餮盛宴,大量收割優良資產。屆時大量企業倒閉,大量工人失業,搞得民不聊生。

大明這種制度,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保證國家宏觀穩定,構建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即便是經濟不好,也要讓百姓獲得基本的生存養分,就是在調整階段,日子沒之前那麼好過一點,但也不至於活不下去。

實際上普通百姓的富裕,不是靠經濟繁榮時期的偏財,而是靠努力工作所得的正財。所以國家要讓普通百姓富裕,實際上也不是太難的事情,只要商品產能足夠,再提高工人待遇,做好財富分配,工人就能富裕起來。

因此新社會主義模式的國家,經濟調整的陣痛對於普通人民來說只是暫時的,反倒能讓浮躁的風氣沉澱下來,而且沉澱下來之後,新一輪的財富分配模式就會來臨。

登基了十幾年,朱由校一直在刺激經濟,效果確實是非常不錯的。但是社會風氣卻依舊是好壞參半,一方面是朝廷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對外戰爭的不斷勝利,以及吏治的改革,改善了朝廷的話語權和公信力。但是工商業的發展,一批人率先富裕起來了,但很多工人卻還剛進入城鎮,貧富差距太大了,拜金主義的問題開始加劇,社會風氣已經出現了墮落的趨勢。

所以朱由校和一羣朝廷大員商議了一番之後,決定對民資商人收割一波。把那些投機取巧的民資淘汰出局,並讓民資商人的日子過得緊縮一些,從而減少社會矛盾。同時通過加大建設規模的方式,確保普通工人得以生存的養分,讓國家保持基本的穩定。

天生而無有不殺之理,經濟刺激過後的收割是必然的。天啓十二年,刺激經濟的局面已經不可能繼續維持下去,拖得越久問題越大,所以朱由校也急著儘快緊縮對民間商人的銀行放貸。

經過這些年的刺激,商品產能是出來,接下來就是財富分配的進一步調整的問題了,同時也是下調發展節奏,讓普通老百姓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

第210章 人才涌現第412章 進攻印度第403章 第二代新軍第171章 民心似鐵第426章 改革前夕第107章 學院補貼第235章 節節敗退的葉爾羌第378章 佔領夏威夷第313章 衍聖公的黑刀子第248章 收復瀋陽第136章 反腐法案第42章 大清洗、大換血第274章 御駕親征第123章 往死裡黑第180章 拉下神壇第295章 預算第56章 天家蠻橫第218章 開發臺灣第142章 攻城準備第380章 美洲貿易航線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180章 拉下神壇第106章 野戰炮第117章 海運優勢84章 沒分段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327章 滅準噶爾第314章 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第350章 秘而不宣第45章 投資鹽業第71章 辛酉京查第183章 北上海上航線第382章 莊家通吃第235章 被鑿穿的尊嚴第81章 遊擊準備第103章 時代潮流就是要BB第152章 規劃工業區第86章 李可灼自盡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313章 衍聖公的黑刀子第178章 七進七出第167章 翻盤點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182章 宗教對策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456章 機槍發威第267章 開發北海道第146章 重炮轟擊第167章 翻盤點第264章 查抄鹽商第250章 大戰來臨第382章 莊家通吃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34章 收買人心第14章 皇家軍工廠第375章 重建貿易壁壘第293章 整頓政策第36章 君臣翻臉第224章 野望中南半島第344章 蒙古局勢變化第97章 躁動的大明底層第399章 鐵路時代第119章 蜂窩煤風潮第296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170章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第129章 俸祿改革第53章 又見官商勾結第63章 銀子在哪?第45章 投資鹽業第63章 銀子在哪?第209章 發現寶藏第397章 修煉‘內功’111章 排版沒分段第303章 千年王八精橫空出世第391章 士紳一體納稅第4010章 大殺器第314章 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第339章 福王反了第255章 一戰功成第106章 野戰炮第343章 叛亂平息第267章 開發北海道第255章 一戰功成第373章 對待印第安政策第284章 中央集權第122章 反腐打黑第256章 後金滅亡第239章 開發模式第125章 還是缺銀子第324章 進攻西域第192章 提議結盟第38章 逮捕王安第314章 官場大換血第309章 持續擴張的國有資本第49章 脫硫難題第39章 敲打李進忠第317章 撞到槍口上的葉爾羌汗國第149章 北方改革措施
第210章 人才涌現第412章 進攻印度第403章 第二代新軍第171章 民心似鐵第426章 改革前夕第107章 學院補貼第235章 節節敗退的葉爾羌第378章 佔領夏威夷第313章 衍聖公的黑刀子第248章 收復瀋陽第136章 反腐法案第42章 大清洗、大換血第274章 御駕親征第123章 往死裡黑第180章 拉下神壇第295章 預算第56章 天家蠻橫第218章 開發臺灣第142章 攻城準備第380章 美洲貿易航線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180章 拉下神壇第106章 野戰炮第117章 海運優勢84章 沒分段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327章 滅準噶爾第314章 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第350章 秘而不宣第45章 投資鹽業第71章 辛酉京查第183章 北上海上航線第382章 莊家通吃第235章 被鑿穿的尊嚴第81章 遊擊準備第103章 時代潮流就是要BB第152章 規劃工業區第86章 李可灼自盡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313章 衍聖公的黑刀子第178章 七進七出第167章 翻盤點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182章 宗教對策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456章 機槍發威第267章 開發北海道第146章 重炮轟擊第167章 翻盤點第264章 查抄鹽商第250章 大戰來臨第382章 莊家通吃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34章 收買人心第14章 皇家軍工廠第375章 重建貿易壁壘第293章 整頓政策第36章 君臣翻臉第224章 野望中南半島第344章 蒙古局勢變化第97章 躁動的大明底層第399章 鐵路時代第119章 蜂窩煤風潮第296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170章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第129章 俸祿改革第53章 又見官商勾結第63章 銀子在哪?第45章 投資鹽業第63章 銀子在哪?第209章 發現寶藏第397章 修煉‘內功’111章 排版沒分段第303章 千年王八精橫空出世第391章 士紳一體納稅第4010章 大殺器第314章 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第339章 福王反了第255章 一戰功成第106章 野戰炮第343章 叛亂平息第267章 開發北海道第255章 一戰功成第373章 對待印第安政策第284章 中央集權第122章 反腐打黑第256章 後金滅亡第239章 開發模式第125章 還是缺銀子第324章 進攻西域第192章 提議結盟第38章 逮捕王安第314章 官場大換血第309章 持續擴張的國有資本第49章 脫硫難題第39章 敲打李進忠第317章 撞到槍口上的葉爾羌汗國第149章 北方改革措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松县| 高碑店市| 海伦市| 海南省| 新化县| 晋宁县| 泰来县| 道孚县| 哈尔滨市| 天峻县| 潼南县| 临海市| 孝义市| 林西县| 闵行区| 关岭| 巧家县| 嘉峪关市| 察哈| 庄浪县| 深圳市| 南靖县| 屯门区| 宁化县| 库车县| 玉龙| 南木林县| 柯坪县| 荥经县| 台州市| 岳池县| 泗水县| 肥城市| 长寿区| 上虞市| 大港区| 基隆市| 天津市| 曲沃县| 石狮市| 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