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49章 穩(wěn)紮穩(wěn)打

天啓三年八月十五,這天是爲中秋佳節(jié),收復瀋陽、遼陽的捷報已經(jīng)傳了回來,更是讓這個節(jié)日變得喜慶起來。

而一大早,一羣文武大臣就進了午門,來到了皇極殿。

皇帝主動找他們上早朝,次數(shù)還真是不多。目前皇帝能三天上一次早朝都已經(jīng)算是勤勉了。之前甚至有過大半個月才上一次早朝的先例。

消息靈通的已經(jīng)知道,明軍在遼東收復了遼河平原。

誰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最核心的東西,還是利益。

遼河平原收復之後,那是幾千萬畝的耕地,儘管遼東比較寒苦,但耕地卻是極好的。同時還有大量的皮毛、藥材、木材等東西產出。

過去遼東沒有被建奴攻佔的時候,可是朝中大臣的一顆搖錢樹,每年通過各種斂財?shù)氖侄危軓倪|東弄到不少銀子。

到了辰時,隨著太監(jiān)高喧一聲:“皇上駕到。”

朱由校來到了皇極殿,文武百官照例叩拜。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朱由校坐在龍椅上,精神看起來十分良好。眉宇之間還有一種欣喜之色,一些官員一番察言觀色之後,得出了皇帝心情大好的結論。

朱由校的心情自然是極好,遼河平原的收復,讓建奴失去了發(fā)展生產的地盤,其他的地區(qū)都沒什麼開發(fā),更沒什麼漢民,建奴根本沒什麼生產力。

“昨日朕收到捷報,朝廷官兵已經(jīng)收復了瀋陽和遼陽等大部分地區(qū),建奴已經(jīng)全軍撤往鐵嶺。如今瀋陽與遼陽收復了,朕想聽聽衆(zhòng)位愛卿的意見,朝廷該如何恢復行政。”朱由校對衆(zhòng)位朝臣說道。

“啓稟陛下,臣以爲朝廷應當選拔官吏,重新恢復遼東州縣,並從關內遷移百姓前往遼東墾種,只需數(shù)年過後。朝廷便可有賦稅徵收上來,屆時便可大大改善財政。”有官員立即跳出來建議道。

朱由校只是點了點頭,卻沒有附和,而是對其他官員問道:“衆(zhòng)位愛卿可還有什麼主張?”

這個時候王紹徽站了出來。對朱由校稟報道:“啓稟陛下,臣以爲遼河地區(qū)雖已收復,然此次收復遼河過程中,建奴主力並未殲滅。若是貿然向遼河地區(qū)移民墾種,那麼豈不是又給了建奴可趁之機?屆時建奴只需捲土重來。在遼河地區(qū)再行擄掠一番,此患恐怕難消。”

“荒唐,荒謬,朝廷三十萬大軍雲(yún)集遼東,還會怕建奴前來擄掠?”

“建奴不過是區(qū)區(qū)疥癬之疾,只若前線官兵用命,又何懼之有。”

“移民墾種方爲正道,若無百姓支撐,前線官兵如何作戰(zhàn)。”

王紹徽剛說完,就遭到了一羣東林黨的大肆抨擊。這些東林黨都想讓朝廷儘快恢復遼東行政,趕緊多移民點百姓過去。

這樣才最符合他們的利益,而不是像之前收復遼東半島一樣,是把資產賣給那些企業(yè)去開發(fā),那樣一來他們根本得不到半點的利益。倒是漢皇黨,從中能得到不少的利益。因爲漢皇黨就是皇家財團的整治代言人。

但是他們東林黨,卻和皇家財團沒有半點利益關係。而且遼東半島那樣的開發(fā)模式,官員很難從老百姓身上收刮到什麼民脂民膏。畢竟那些資源都在那些企業(yè)手上進行開發(fā),盤剝那些企業(yè)不再他們的權力範圍,那是稅務局的事情。剩下一羣工人。也沒什麼盤剝的理由。

或者說是否大規(guī)模移民遼東,也關乎著體制的爭鬥。

那些東林黨並不想看到北直隸的制度繼續(xù)擴散,從而損害他們的利益,或是損害他們的階級利益。

北直隸徵收商稅以來。傳統(tǒng)的大商人基本上都被淘汰。生存下來的都是皇家財團的商人,這對於他們背後代表的江南資本階級,以及士族階級來說是完全沒有好處的。

這時候沈潅跳了出來,說道:“臣以爲王大人所言有理,遼河地區(qū)雖已收復,建奴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此時貿然移民遼東。只會讓建奴有機可趁,同時還是在拿老百姓的性命做賭注。既然有人認爲建奴也不足爲慮,那也沒必要急著遷移百姓前往遼東墾種。這遷移的費用誰來出啊?”

一羣東林黨神色一愕,千言萬語,都沒這個錢來得有說服力啊!

朱由校點頭附和道:“愛卿所言甚是啊!這遷移百姓的經(jīng)費誰來出呢?現(xiàn)在朝廷的財政可都是有預算的,一旦出現(xiàn)財政赤字,可就不好了。”

“陛下聖明,朝廷既經(jīng)費不足,遷移百姓墾種遼東之事便再推延些時日,正好也不給建奴可趁之機。”

漢皇黨紛紛附和,很快基本論調就出來了。

那就是暫時不向遼河地區(qū)移民,而是等遼東局勢徹底穩(wěn)定之後再說。

這個論調實際上就是朱由校想要的,此時收復了遼河平原,對於大明來說確實是好事。但這個好事的背後,卻隱藏著很大的風險。

那就是明軍將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野豬皮也開始在遼河平原上大打游擊,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進行搶劫怎麼辦?

到時候野豬皮又帶領著這個強盜團伙搶劫到了物資,他們內部又穩(wěn)固了。再來回的消耗個幾年,大明的國力一直被這樣牽扯在遼東進行消耗,如何面對接下來的天災人禍?

只要大明暫時不向遼河平原大量移民,野豬皮就搶無可搶。到時候只能來搶明軍的軍用物資,可現(xiàn)在的明軍是野豬皮能搶得了的嗎?就算是讓他們搶到些東西,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不可。

“當然,儘管暫時不向遼河地區(qū)移民,但瀋陽和遼陽這些城池的行政還是可以先鋪設起來。吏部選些官員派過去吧!”朱由校對王紹徽吩咐道。

“臣遵旨。”王紹徽躬身領旨。

這次早朝朱由校又再一次順利的達到了目的,他沒有給野豬皮留下任何死灰復燃的機會。

而遼河平原在很多官員眼裡,確實就是一塊肥肉。

實際上在朱由校眼裡,遼河平原確實也是一塊肥肉,皇家財團註定要吞下遼河平原的資源。

同時整個東北也是朱由校眼中的肥肉,儘管小冰河時期東北的冬天冷得有些嚇人,但並非不能進行生產開發(fā)。大不了在東北種植一些生長週期較短的農作物,例如大豆。還有東北的礦產、森林,都是大明需要的資源。

即將到來的小冰河,將導致大量的天災。

在天災面前,只要擴大人均資源總量,再調配清楚就完全能夠撐過去。拿下整個東北,是勢在必行的。

早朝過後的朱由校,回宮和皇后她們過中秋去了。

而在前線的官兵,則在後勤補給中領取到了朱由校讓人送去的月餅,這是很早就準備的了。

這些月餅發(fā)到各級官兵手上,各級官兵紛紛感動得一塌糊塗,在教導員的帶領下,紛紛宣示誓死報效皇恩。

孫承宗和孫傳庭則收到了從京師快馬發(fā)來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遼東總督孫承宗、金洲鎮(zhèn)總督孫傳庭,收復遼河疆域有功,特賜二人麒麟服各一件,黃金千兩。加封孫承宗太傅之銜,孫傳庭太子少師之銜。另前線軍情瞬息萬變,爲適應戰(zhàn)情,著令成立‘遼東指揮部’,孫承宗擔任指揮部司令,孫傳庭擔任指揮部副司令。遼東鎮(zhèn)、金洲鎮(zhèn)、東江鎮(zhèn)皆歸遼東指揮部指揮。”

“臣孫承宗(孫傳庭)叩謝皇恩。”孫承宗與孫傳庭二人接下聖旨,這道聖旨也意味著遼東明軍從分散走向了統(tǒng)一的作戰(zhàn)和指揮。

隨即太監(jiān)又分別給孫承宗和孫傳庭傳遞了一封朱由校的信件,主要是交代作戰(zhàn)方面的事情。

朱由校在信中交代孫承宗和孫傳庭謹慎進兵,以保存己方有生力量、殺傷敵方有生力量爲主要作戰(zhàn)思路。

信中的內容並不是指揮前線要採取什麼戰(zhàn)術去打,而是向孫承宗和孫傳庭表達了明帝國的需求。

此時的需求,就是穩(wěn)定。

一個王朝的滅亡,通常都是在動盪中導致的。要想穩(wěn)定,明軍就不能損兵折將。

孫承宗和孫傳庭看過信件之後,當即給朱由校回了一封信,讓傳旨太監(jiān)帶回去。君臣之間這樣的信件往來還是比較頻繁的,這顯然是一個比較不錯的習慣。軍臣之間保持溝通,雙方闡述好自己要幹什麼,想得到什麼目標的意圖,也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誤會和猜忌。

“此次進兵,穩(wěn)爲上策。”孫承宗對皇帝的意見也是很認同的,他與孫傳庭已經(jīng)基本推測出了野豬皮很可能在這次明軍進攻鐵嶺的過程中發(fā)動一次大反撲。

八月十五,明軍在瀋陽過了中秋。

翌日,孫承宗與孫傳庭在中軍點將,瀋陽二十萬明軍當日開拔向北,向鐵嶺方向徐徐推進。

沒有猜錯的是,野豬皮確實打算髮動一波反撲。在明軍向鐵嶺發(fā)動進攻的路上,建奴的斥候是一撥接一撥的出現(xiàn)在明軍周圍,與明軍斥候殺得難解難分。

雙方還未交戰(zhàn),偵察與反偵察只見的較量就開始激烈進行。(。)

第1章 我是朱由校?第374章 又當裁判第216章 談判條件第291章 土著對待政策第384章 完美的財政翻身仗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xiàn)第372章 新規(guī)格,新標準第44章 投資建議第293章 整頓政策第297章 天啓通寶發(fā)行第51章 抓捕東林黨第205章 噁心死建奴的戰(zhàn)略第184章 教訓建奴水師第300章 農業(yè)稅改革第178章 七進七出第367章 一個強盜團伙的形成第65章 東林地震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294章 開源計劃第20章 動機不純第199章 處以極刑第189章 荷蘭人來了第296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65章 東林地震第318章 戰(zhàn)爭準備第391章 士紳一體納稅第102章 強烈反響第349章 工業(yè)革命即將來臨第112章 慘遭爆菊第68章 二十萬石第57章 皇帝還是強盜第378章 佔領夏威夷第244章 崛起的皇家財團第175章 騎兵衝鋒第56章 天家蠻橫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9章 肅清隱患第235章 被鑿穿的尊嚴第174章 白蓮教造反第290章 開省呂宋第140章 野望河套第366章 繁榮的北方市場第125章 還是缺銀子第94章 良性競爭第89章 擠兌風波(一)第32章 朝野譁然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294章 開源計劃第182章 宗教對策第256章 後金滅亡第32章 朝野譁然第48章 建造高爐第265章 這波不虧第70章 鉅額軍費第158章 抗旱神器第337章 福王的異常第269章 大明開埠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40章 撥亂反正第136章 反腐法案第456章 謀反密報第355章 天量投資第132章 建奴快瘋了第356章 煎熬的江南財閥第53章 又見官商勾結第371章 己巳京查第380章 美洲貿易航線第95章 定時炸彈第278章 以蒙制蒙第322章 形勢大好第326章 揮師北麓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91章 山西票號第120章 增加就業(yè)第389章 攫取貴金屬第375章 重建貿易壁壘第297章 天啓通寶發(fā)行第243章 紙彈、刺刀、膛線第118章 漕運改革第360章 德川幕府服軟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59章 腰桿硬了第86章 李可灼自盡第140章 野望河套第166章 瘋狗出籠第215章 告別初哥第229章 海上交鋒第278章 以蒙制蒙第119章 蜂窩煤風潮第309章 持續(xù)擴張的國有資本第314章 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第268章 移民進行時第115章 徹底崩潰第123章 往死裡黑第152章 規(guī)劃工業(yè)區(qū)第419章 蒙軍主力出動第213章 毒打荷蘭殖民者第194章 將蒙古拖入商品經(jīng)濟第77章 奢崇明要造反?
第1章 我是朱由校?第374章 又當裁判第216章 談判條件第291章 土著對待政策第384章 完美的財政翻身仗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xiàn)第372章 新規(guī)格,新標準第44章 投資建議第293章 整頓政策第297章 天啓通寶發(fā)行第51章 抓捕東林黨第205章 噁心死建奴的戰(zhàn)略第184章 教訓建奴水師第300章 農業(yè)稅改革第178章 七進七出第367章 一個強盜團伙的形成第65章 東林地震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294章 開源計劃第20章 動機不純第199章 處以極刑第189章 荷蘭人來了第296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65章 東林地震第318章 戰(zhàn)爭準備第391章 士紳一體納稅第102章 強烈反響第349章 工業(yè)革命即將來臨第112章 慘遭爆菊第68章 二十萬石第57章 皇帝還是強盜第378章 佔領夏威夷第244章 崛起的皇家財團第175章 騎兵衝鋒第56章 天家蠻橫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9章 肅清隱患第235章 被鑿穿的尊嚴第174章 白蓮教造反第290章 開省呂宋第140章 野望河套第366章 繁榮的北方市場第125章 還是缺銀子第94章 良性競爭第89章 擠兌風波(一)第32章 朝野譁然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294章 開源計劃第182章 宗教對策第256章 後金滅亡第32章 朝野譁然第48章 建造高爐第265章 這波不虧第70章 鉅額軍費第158章 抗旱神器第337章 福王的異常第269章 大明開埠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40章 撥亂反正第136章 反腐法案第456章 謀反密報第355章 天量投資第132章 建奴快瘋了第356章 煎熬的江南財閥第53章 又見官商勾結第371章 己巳京查第380章 美洲貿易航線第95章 定時炸彈第278章 以蒙制蒙第322章 形勢大好第326章 揮師北麓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91章 山西票號第120章 增加就業(yè)第389章 攫取貴金屬第375章 重建貿易壁壘第297章 天啓通寶發(fā)行第243章 紙彈、刺刀、膛線第118章 漕運改革第360章 德川幕府服軟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59章 腰桿硬了第86章 李可灼自盡第140章 野望河套第166章 瘋狗出籠第215章 告別初哥第229章 海上交鋒第278章 以蒙制蒙第119章 蜂窩煤風潮第309章 持續(xù)擴張的國有資本第314章 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第268章 移民進行時第115章 徹底崩潰第123章 往死裡黑第152章 規(guī)劃工業(yè)區(qū)第419章 蒙軍主力出動第213章 毒打荷蘭殖民者第194章 將蒙古拖入商品經(jīng)濟第77章 奢崇明要造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磴口县| 思茅市| 雷州市| 建宁县| 华池县| 屯留县| 德安县| 宜都市| 新津县| 隆昌县| 白河县| 定兴县| 都江堰市| 彩票| 吴旗县| 台山市| 平乡县| 辰溪县| 左权县| 遂宁市| 南岸区| 山阴县| 衡阳县| 闽侯县| 莱州市| 城口县| 广平县| 台中市| 怀集县| 富裕县| 阿拉善盟| 玛多县| 南木林县| 陵水| 屯留县| 皮山县| 丽水市| 巩留县| 砚山县| 罗甸县| 山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