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8章 戰爭紅利

金州關外,一片狼藉的戰場經過一番打掃,終於是恢復了整潔。敵人的屍體都被集中填埋。

鐵甲、兵器繳獲了一大堆。

更讓明軍高興的是,這次的戰功賞賜,絕對是豐厚無比。

被射殺的建奴達到了7200餘人,而那些漢奸部隊也被大量殲滅,3萬人最後回去的只剩下3000人左右。

這簡直是對遼東用兵以來,首次取得如此巨大的勝利。

更重要的是,經此一戰,金州關以南地區已經固若金湯,大量的土地都可以重新開墾,能夠開墾的土地達到將近500萬畝,這些耕地中不僅有旱地,還有水田。另外還有草場、林地等資源。

相當於東江軍和金州軍的戰功賞賜,都有著落了。

實際上一個人頭50畝的土地,相比遼闊的東北來說,根本不值一提。把這些土地分下去,還剩下不少。

不過這土地怎麼分,卻是一個問題。

因爲大多士兵手上的軍功也就十幾畝的土地,生產起來很不方便。而且士兵不可能退伍去種地,那誰去打仗。那麼這批土地開墾的成本又是誰來承擔?

這些問題很快就擺在了朱由校面前,當朱由校收到金州大捷的消息後,早已經變得淡定多了,不過心裡卻是舒坦極了。

“看來目前的戰略是非常正確的,只要堅持向遼東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野豬皮根本不足爲慮。而且經過一番調整之後,京營在野戰中足以擊潰兵力相近的建奴。此時又調撥了野戰炮過去。在開闊地形與建奴野戰是毫無問題。只是當前兵力上有所欠缺。

山地作戰方面,張炎上報稱,毛文龍的東江軍正在向山地作戰發展,不過具體效果如何,暫時還不得而知。

只要再練出一批京營,並投入到遼東戰場,收復遼河平原是問題不大的,瀋陽、遼陽都可以輕鬆收復。就是建奴一旦退入山區。毛文龍的山地部隊如果不奏效的話,那就比較頭疼了。到時候明軍收復的地盤大了,又無法在山區中剿滅建奴的話,建奴又可以見縫插針到處搶劫。

目前也只能等待時間對東江軍進行檢驗了。

土地賞賜的問題,這個自然是不能不賞,而且已經攻佔了土地,更是不能不賞,否則很傷士氣。

只是現在還沒有到可以解甲歸田的時候,土地耕種確實是個問題。孫傳庭那邊很快想了個辦法出來,對朱由校建議道:“陛下。這些田畝,完全可以讓皇家農業公司去經營。然後讓將士們以土地佔股。待退伍之時,將士們可以選擇退股,退股后皇家農業公司重新選擇一片區域的土地劃分給他們,或者是退錢給他們都可以。”

“孫愛卿這個辦法不錯,就用這個方案執行。”朱由校頓時大喜,如果讓皇家農業公司出面經營這些土地,然後按照股份進行分紅,這顯然是當前最好的辦法。這樣一來,將士們得到了賞賜,士氣就鼓舞起來了。而且等這些將士要解甲歸田的時候,再按照他們積累的土地進行退股,到時候他們的軍功積累到一定程度,幾十畝、幾百畝,甚至是幾千畝上萬畝的土地都可以練成一片。

如果現在就劃分土地,那就太零散了。日後這些將士退伍也不好經營這些土地。

再則,皇家農業公司出面的話,開墾成本的問題也解決了。成本皇家農業公司出,盈利了就分紅。

最重要的是,如果按照這個方案執行下去,最大的受益方,實際上是朱由校的皇家資本。要知道東北的土地何其多,按照建奴每個人頭50畝的賞賜力度,又能賞出去多少地?其他土地豈不是全都變成皇家農業公司的了?

兵部很快將這個方案進行了公佈,前線的將士得知這個方案後,都十分的高興。大部分士兵手上的土地都只有零星的十幾畝,自己去耕種顯然不太靠譜。可以入股皇家農業公司那自然是最好的,反正不用他們操心就能拿到分紅。日後退伍了,還可以選擇退股重新置換土地,也沒什麼損失。

經過宣傳隊一番宣傳,前世將士的士氣十分高漲。而金州關大捷,以及毛文龍突入建奴後方取得大捷,也都已經計入軍功,使得東江軍和金州軍的將士變得一點都不畏懼戰爭,反而渴望與建奴作戰。完全改變了以往明軍戰鬥**低下的問題。

幾次作戰的勝利,讓他們取得了巨大的信心。既然能打贏,加上軍功分配方式比較公平,而且基本上人人都能有一點,表現好的拿得多,沒什麼表現的起碼也能拿到一點點,總的有個極少成多的盼頭。

“只要多打幾次建奴,說不定日後我們就是地主了。而且皇上說了,這些地是我們辛苦作戰換來的,一千畝以下可以免稅呢!”

“可不是,聽說東江軍有個游擊隊員,單槍匹馬提回來六個建奴的首級,已經拿到三百畝地的賞賜了。”

“游擊隊死的人也多,能有那運氣的畢竟只是少數,還是安心當我們的正規軍吧!反正建奴正面也但不過我們。”

“建奴兵力比我們多啊!”

“比人多,我們大明又是多少人啊?過兩年皇上再李練一批京營出來,還不兩下把建奴摁死啊!”

“可惜了,都是軍功啊!到時候競爭對手豈不是太多了。”

士兵們私下興奮的聊著軍功的事情,心頭都是一片火熱。對於他們這些沒有機會通過科舉出人頭地,又沒有什麼經商天賦的大頭兵來說,顯然只有靠軍功出人頭地了。

如今京營和東江軍的制度,都越來越酷似秦代的模式,都是豐厚的戰功獎勵加上嚴酷的軍法。不過僅僅只是軍隊類似。國家制度並不相同。秦代的法制模式。比較缺乏變通。地方小的時候還適合,地方大了就不行了,劉邦那些人反秦,很多都是因爲不可抗拒的原因而觸犯了律法,按律要被殺頭,那還不如干脆反了。

皇家農業公司很快就派出了大批人員,前往金州丈量土地、組織開墾、水利修繕及耕種。不過這一次皇家農業公司在遼東採取的經營方式又有不同。不再是按照每戶三十畝分給佃農耕種,而是採用僱工制進行農業生產。

遼東顯然可以建設成一個商品糧生產基地。既然是生產商品糧,那自然效率越高越好。

加上遼東經過戰亂之後已經人口銳減,那些被救出來的百姓,此時大部分已經安置到北直隸當工人去了,皇家資本旗下的各個公司,開始優先招募這些從遼東撤下來的百姓。

再加上這種僱工模式下,負責生產的工人的風險比較低,只要幹活就能拿到錢,不用考慮天災等因素。

在北直隸等地開墾荒地分給佃農,一來是開墾成本比較高。所以需要佃農的勞動力。再則目的是爲了安民,所以才把土地分下去給他們耕種。遼東的耕地很多都是隨便開墾一下就可以耕種的。加上又沒有什麼百姓需要安民了,自然不用採取之前的模式進行生產,僱工制顯然是最爲合適的。

至於管理方面的問題,這個實際上並不難。

歷來官場、國企什麼的會腐爛,都是從上面爛到下面。上面抓好了,層層往下抓。如果最上層有這個反腐敗的意識,再加上基層的舉報,很容易杜絕腐爛的問題。

最要命的就是金字塔頂端率先貪污,就會掀起國有資產瓜分浪潮。例如發生幾百萬國有企業和和幾百萬家集體企業集體倒閉,然後出現大量下崗職工。吃倒了之後還能低價買走資產,美名曰幫助國家承接負擔,甚至國家還要倒貼錢給這些人。相比之下,英國對於那些經營有問題的國有資產,態度完全是相反的,出了問題的國家資產反而不能亂甩。

朱由校的皇家資本顯然不可能出現這種現象,因爲皇家資本從一開始就屬於皇帝的私人財產。本來就是自己的,自然不需要挖自己的牆角。在他有生之年,皇家資本顯然不可能出現經營不善的問題。後面的子孫什麼的,只要腦子還算正常,也不可能出現太大問題。

皇家農業公司此時的農業生產技術,可以說是大明最爲先進的了。民間的農業生產技術已經被皇家農業公司大量吸納,而皇家科技學院則開始研究很多農業生產課題,從育種到農用工具的設計發明,都涵括了進去。

生產技術先進,加上僱工制最大程度的利用了勞動力,農忙的時候再招募一些臨時工。實在沒有臨時工,也能把軍隊調去搶收莊稼。這個時候只要不是過量生產農產品,或是遇到大規模的災害,根本不可能虧本。

按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皇家農業公司顯然會越來越龐大,到時候每年做好生產計劃,就可以規避過量生產的問題。而且一兩年過量生產是沒問題的,糧食太多可以存起來當儲備糧,第二年減少一些糧食的種植面積,多一些棉花之類的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馬上就解決問題。

天災實際上也並不可怕,天災不可能年年持續。皇家農業公司產生盈利顯然是必然的結果。

至於遼東的林地、礦產,顯然在收復之後,都將交給皇家資本進行處理。當前內帑和國庫的財政支出明顯處於一個算不清楚的混亂狀態,也分不清什麼國家和私人。所以這些資產交給皇家資本處理的時候,皇家資本甚至不用花錢。

戰爭給明軍將士帶來了紅利,同樣也給朱由校帶來了紅利。遼東的土地、森林、礦產等等,全都在向朱由校招手。

ps:??第二更到!

第346章 被拆掉的東江軍第157章 視察皇莊第189章 荷蘭人來了第185章 皇莊的豐收年第292章 高舉屠刀,嚴打掃黑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190章 厲兵秣馬第309章 持續擴張的國有資本第309章 持續擴張的國有資本第57章 皇帝還是強盜第41章 漢皇黨成立第103章 時代潮流就是要BB第454章 工業化進程第37章 準備下手第180章 拉下神壇第15章 官商勾結第191章 出使蒙古第71章 辛酉京查第262章 漁業法案第34章 收買人心第326章 揮師北麓第140章 野望河套第319章 商業殖民第295章 預算第173章 私鹽禁絕第174章 白蓮教造反第256章 後金滅亡第355章 天量投資第299章 終極版東亞模式第274章 御駕親征第259章 移民遼東第32章 朝野譁然第176章 不堪一擊第295章 預算第122章 反腐打黑第92章 皇莊第二期建設工程第405章 緊急軍情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18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66章 賣隊友第4010章 大殺器第125章 還是缺銀子第168章 胰子生意第268章 移民進行時第35章 研發燧發槍第94章 良性競爭第405章 緊急軍情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234章 血戰耀州第38章 逮捕王安第319章 商業殖民第235章 被鑿穿的尊嚴第200章 徹底被封鎖的建奴第327章 滅準噶爾第2章 傀儡皇帝第367章 一個強盜團伙的形成第11章 再次出宮第324章 進攻西域第310章 打擊海盜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402章 海外殖民利益第410章 實幹成就夢想第358章 教訓德川幕府第323章 火熱的拍賣會第241章 穩定西南第68章 二十萬石第65章 東林地震第455章 暗流涌動第384章 完美的財政翻身仗第384章 完美的財政翻身仗第365章 統一的市場第29章 皇帝大婚第179章 會師充州第148章 戰爭紅利第321章 天啓七年財政預算第247章 戰局失控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269章 大明開埠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1章 我是朱由校?第220章 又是鉅額軍費第182章 宗教對策第322章 形勢大好第314章 官場大換血第408章 河內絞肉機第188章 引爆經濟第320章 忙裡偷閒第252章 野戰炮發威第336章 瓜分戰爭紅利第297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242章 天羅地網第242章 天羅地網第349章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234章 血戰耀州第456章 謀反密報第209章 發現寶藏第262章 漁業法案
第346章 被拆掉的東江軍第157章 視察皇莊第189章 荷蘭人來了第185章 皇莊的豐收年第292章 高舉屠刀,嚴打掃黑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190章 厲兵秣馬第309章 持續擴張的國有資本第309章 持續擴張的國有資本第57章 皇帝還是強盜第41章 漢皇黨成立第103章 時代潮流就是要BB第454章 工業化進程第37章 準備下手第180章 拉下神壇第15章 官商勾結第191章 出使蒙古第71章 辛酉京查第262章 漁業法案第34章 收買人心第326章 揮師北麓第140章 野望河套第319章 商業殖民第295章 預算第173章 私鹽禁絕第174章 白蓮教造反第256章 後金滅亡第355章 天量投資第299章 終極版東亞模式第274章 御駕親征第259章 移民遼東第32章 朝野譁然第176章 不堪一擊第295章 預算第122章 反腐打黑第92章 皇莊第二期建設工程第405章 緊急軍情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18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66章 賣隊友第4010章 大殺器第125章 還是缺銀子第168章 胰子生意第268章 移民進行時第35章 研發燧發槍第94章 良性競爭第405章 緊急軍情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234章 血戰耀州第38章 逮捕王安第319章 商業殖民第235章 被鑿穿的尊嚴第200章 徹底被封鎖的建奴第327章 滅準噶爾第2章 傀儡皇帝第367章 一個強盜團伙的形成第11章 再次出宮第324章 進攻西域第310章 打擊海盜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402章 海外殖民利益第410章 實幹成就夢想第358章 教訓德川幕府第323章 火熱的拍賣會第241章 穩定西南第68章 二十萬石第65章 東林地震第455章 暗流涌動第384章 完美的財政翻身仗第384章 完美的財政翻身仗第365章 統一的市場第29章 皇帝大婚第179章 會師充州第148章 戰爭紅利第321章 天啓七年財政預算第247章 戰局失控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269章 大明開埠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1章 我是朱由校?第220章 又是鉅額軍費第182章 宗教對策第322章 形勢大好第314章 官場大換血第408章 河內絞肉機第188章 引爆經濟第320章 忙裡偷閒第252章 野戰炮發威第336章 瓜分戰爭紅利第297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242章 天羅地網第242章 天羅地網第349章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234章 血戰耀州第456章 謀反密報第209章 發現寶藏第262章 漁業法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锦市| 鄢陵县| 怀安县| 德保县| 孝昌县| 崇礼县| 榕江县| 尖扎县| 安康市| 华容县| 宁远县| 运城市| 玛纳斯县| 青铜峡市| 太康县| 左贡县| 泽库县| 龙岩市| 合山市| 石柱| 赤壁市| 会理县| 郁南县| 盐源县| 云安县| 泸水县| 鹿泉市| 德安县| 常宁市| 措美县| 商水县| 轮台县| 漾濞| 桑植县| 宣汉县| 大丰市| 吉木乃县| 合水县| 塔城市| 乡宁县| 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