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猶豫地看著藍飛,片刻,她低頭接過錦盒,打開來看,裡邊是一枚銀指環,並不貴重,曾經他送給過她一模一樣的,作爲生日禮物,她不小心弄丟了,自己哭得一塌糊塗,藍飛哄她不用哭,自己還會補送她一枚。後來隨著各種各樣的事情接連發生,他們的距離越來越遠,這個承諾便再沒有兌現。
如今,楊貴妃都忘了這件事,而藍飛竟還記得,並特意在她生日這天來兌現諾言。楊貴妃一時情思滾涌,呼吸有幾分亂了節拍,不知說什麼好。
她擡起頭來,金鳳步搖在日光下閃動,她美麗的黑眸揉進了燦爛的日光,明亮得耀眼。眼前的人依然俊逸如初見,眉目清朗,只是更加成熟,有一種飄然世外的感覺,自從毀容後再次修復面貌,他還是能令她動容的,然而,畢竟今非昔比,她已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藍飛伸出修長的手指幫她取出銀指環戴到她蔥白的無名指上,肌膚相觸的異樣感在兩人心中都激起了漣漪。
藍飛收回了手,靜靜地望著她。楊貴妃努力壓制內心被喚起的情感,擡起頭來,瀲灩的水眸波光涌動,她深吸了口氣,極輕地:“藍飛,禮物我接受了,你真的不要再來皇宮,這很危險,我們已經是兩個世界的人,如果你有經濟上的要求,我可以補償你,但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不要擾亂我現在的生活好不好?”
藍飛深凝著她,那目光中有動容,有憐憫,有無奈,有嘆息,千種情緒交錯而過,最終他只輕輕點點頭,便閃身轉入一座巨型假山之後。楊貴妃愣了片刻,隨即跟過去看,假山之後空空如也,除了藤蘿枝葉在微風中顫抖,便再無人影,剛纔的一切好像只是一場夢,好像什麼都不曾發生過。
楊貴妃低頭看向自己的手指,那枚銀指環還在指上,陽光下,它散發出銀白的金屬光澤。
此年夏季,玄宗將宗室女榮義郡主賜婚給安祿山的大
兒子安慶宗,他們定居長安。玄宗命人帶話給安祿山,命他來長安出席兒子的婚禮,被安祿山推辭。
竹笛公子回黃山後,羅含煙依然與他分居兩室,羅含煙自己還處於悲傷的情緒中不能自拔,便也無心與竹笛公子敞開心扉談論他們的事,她只冷眼旁觀,看竹笛公子究竟打算把他們之間的關係怎麼樣。
十一月,安祿山果然在范陽起兵謀反,詐稱奉玄宗密詔率部討伐楊國忠。安祿山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各族騎兵、步兵十五萬,半夜行軍,黎明吃飯,一日前進六十里,朝中一片混亂。
玄宗大怒,殺了安祿山的大兒子安慶宗,還命榮義郡主自盡。此女何等無辜,安祿山謀反與她何干?就連她的婚姻也不是本意,是玄宗強迫的,是皇上所賜,然而她卻爲安祿山的背叛付出生命的代價。
玄宗此時才記起前丞相張九齡對侍中裴光庭說過:“亂幽州者,必此胡也?!奔窗驳撋剑瑥埦琵g真有先見之明,然而此時才醒悟當然已晚。
臨危時刻無兵可用,宮庭警衛隊都是由商販組成,不懂打仗,只得臨時開倉取出綾羅絲綢召募兵卒。高仙芝、封常清臨危受命,封常清被任命爲安西節度使兼范陽、平盧節度使,六皇子榮王爲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爲副元帥率軍東征抵抗。
中原承平日久,民不知戰,沿途各州縣一觸即潰,當地縣令或逃或降。
安祿山見河南道張貼有榜文,是懸賞購其首的,而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看到了哥哥安慶宗被殺的佈告,哭著告訴了安祿山,安祿山在戰車上震驚大哭:“我兒子有什麼罪過要殺死他!”大怒,進行了血腥報復。
此時投降的官軍擠滿大路兩邊,他命令降軍們自相砍殺,殺死了六七千人,流血如川。
叛軍到滎陽,滎陽太守崔無詖奮力抵抗,在州城失守之時殉難。安祿山殺了崔無詖後留下
武令珣守滎陽,他們駐紮在泥水罌子谷,在唐軍一觸即潰中,終於碰到了一位奮勇抵抗者。唐軍將領荔非守瑜蹲在地上射箭,射死叛軍幾百人,尚有箭射到了安祿山的戰車上,逼得安祿山繞道而行。荔非守瑜的箭射完了,他自己投河自盡。洛陽採訪使叛官蔣清燒斷了河陽橋阻止安祿山,也未能阻住。
就這樣,安祿山的叛軍勢如破竹,一路浩浩蕩蕩向洛陽挺進。
封常清所領士卒皆新召募的傭人及商販,未經訓練,沒有作戰經驗,任憑封常清久經大戰,經驗豐富,也無法領著這一羣烏合之衆與安祿山手下的精兵強將相抗。安祿山久有反心,爲此精心準備了很多年,手下武器精良,士卒多經戰事,還豢養同羅、奚、契丹降人8000爲假子,稱“曳落河”(胡語,意爲壯士),皆驍勇善戰。
如此兩方的兵力,高下立叛,封常清縱有天大的能耐,沒有可用之兵也是無法。封常清三戰敗北,佈置從苑西斷牆缺口上砍伐樹木堵塞道路,眼看阻不住安祿山進洛陽的步伐,只得逃走。
安祿山進了洛陽,殺了燒斷橋的蔣清等人。封常清帶著幾個人逃到陝郡,高仙芝率兵守衛陝郡,封常清向高仙芝提議,由於叛軍太厲害,陝郡怕守不住,不如退守潼關。
高仙芝接納他的建議,撤向潼關。去潼關的路上,怕安祿山追趕,士卒相互踐踏,死者塞滿了道路。陝郡太守竇庭芝投奔河東,安祿山追至陝郡,派崔乾祐駐守陝郡。臨汝太守韋斌向安祿山投降,弘農、濮陽、濟陽和雲中等郡相繼失陷。
在唐岌岌可危之時,尚有一介書生在奮力抵抗,那就是顏真卿。顏真卿因在朝中敢於直言,被楊國忠及黨羽視爲異己,於天寶十二年被調離出京,降爲平原太守。平原郡屬安祿山轄區,顏真卿早就發現了安祿山謀反的苗頭,早做準備,高築牆,深挖溝,多儲糧,收壯丁,悄悄做抵抗的準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