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箭從他們頭頂掠過,身後隨來的林一孔鐵手一揮,抓住利箭並折斷,大吼著向著突騎施雙掌推出,一陣白氣過後,強勁的力道使得突騎施全身立即被冰包裹,凍死成了一座冰雕。死前,從未見過這陣勢的突騎施只有一個念頭閃過:又見鬼了!安祿山早已到了陣後安全處。
竹笛公子指揮己方人馬早已追殺過來,與安祿山的人激烈相戰,看到頡利正跳下馬來向羅含煙、陸安陽奔去。
竹笛公子眼眸微微上挑,忽然冷笑,刷地一粒五彩奇石從手中疾出,直打入頡利的左太陽穴,從右太陽穴飛出,他雙眼一翻,直直倒地死去。
陸安陽抱著羅含煙飛墜下馬,羅含煙空中使勁,兩人一落地便側滾至一塊巨石旁,避開周圍雜沓的馬腿。此時陸安陽伏在她的身上。
她取下陸安陽頸上繞著的桿子鞭,那裡有深嵌的鞭痕,且在汩汩流血,血流到了羅含煙的身上,她感受到了這溫熱的氣息,撲鼻而來的是濃重的血腥氣,陸安陽的氣息已越來越微弱。
羅含煙心中大慟,伸手捧住他的臉揪心地喊:“安陽哥哥,你忍一下,我給你包紮傷口。”她試圖推開他,起身爲他包紮。
陸安陽用僅剩的力量全力抱住羅含煙不撒手,微弱嘶啞地說:“別動,給我抱一會兒。含煙,我一直愛著你。我很後悔,如果當初我不是選擇那條上進的路,我們的人生就會完全不一樣,也許,我們連孩子都該有了。我死了也好,沒了痛苦,一了……百了……”他的頭猝然落下,嘴脣剛好壓上她的,沒了呼吸。
羅含煙的思維一片空白,瞪大了空洞的眼睛不知反應,眼下唯一能感覺到的便是他那冰涼血腥的脣。錐心的鈍痛一點點襲來,一點點變得強烈,隨之便是撕心裂肺地大哭:“不!安陽哥哥你不要走!”陸安陽的頭偏離開,隨即被竹笛公子提著衣領挪開。
滅頂的哀痛淹沒了羅含煙,使她沒法正常呼吸,她一身的血,一臉的淚,頭髮凌
亂,思緒混亂,痛苦是那麼真切地吞噬著她的一切感覺。陸安陽是她童年到少女時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她不再愛她,她依然對他有著血親般的親切。陸安陽走了,彷彿帶走了她的童年,撕裂了她的一部分人生。
羅含煙依然躺著,哭得喘不過氣來,藍天、樹影、人馬,一切在她眼前模糊地變幻。
竹笛公子深深地低頭凝視著她,半晌才木然開口:“含煙,我理解你的痛苦,不過我的滅國之痛痛過十倍。我經歷過,沒什麼過不去的,起來吧。”
安祿山一時之間失了自己幾員心腹,惱怒異常,再加上林一孔勇猛直前,如入無人之境,一隻鐵手無人能擋,且能放毒氣,又傷了不少人。
氣急之下,安祿山長劍一揮,大吼:“去,帶著準備好的火箭從各條上山路口放火燒山!”
手下立即有人答應,帶著早先準備好的引燃之物,領士卒分別行動。
劉青雲看出不好,策馬奔向羅含煙與竹笛公子,竹笛公子已將血人一般的羅含煙拉起。
“不好了,安祿山要放火燒山!”劉青雲著急地說。才說著,便聞人聲沸騰,黃山四處已濃煙四起,竹笛公子佈置在各處守衛的自備軍亂作一團。
正面安祿山已指揮強攻,他的人多,黃山派本來人就比他們少,此時又忙著救火,且指揮混亂,看起來危險之急。羅含煙也顧不上傷心難過,卻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只得翻身上馬,準備親自與敵人相拼。
竹笛公子面色鐵青,稍微凝思了一會兒,突然將右手拇食兩指放入口中,發出悠長的哨音。
安祿山不知他在做什麼,但根本不在意,因爲黃山派已經抵擋不住,他們背後是火,前方是敵,人人焦慮不安,自相踐踏。
羅含煙騎上馬就要衝上去,安祿山兩眼死死地盯住她,放聲大喊:“黃山派及江湖武林英雄聽著,我安祿山奉旨,只爲了羅含煙這個賤人,其他人無罪。只要羅含煙一死
,你們便可歸入官軍,受朝庭重用,莫再做無謂抵抗。”
竹笛公子拉住羅含煙,冷冷地說:“別動,他得意不了多久!”
正說著,山上混亂的人羣突然閃開一條路,一隻中原人很少見到的兇猛雄獅大吼著衝了下來,獅背上坐著一位十六七歲的垂髫少年,手握弓箭,威武雄壯。他的後背伏著一隻大獼猴,正緊緊抓著他的兩肩。
羅含煙驚呼:“小猴!”同時,空中也飛來了一隻大黑雕,與大獼猴遙相呼應。
小猴騎著雄獅衝入敵陣,一陣亂咬,當即死傷一片,安祿山再也控制不住他的軍隊,這些軍隊嚇得沒命地四散逃開,大灰也時不時躍起抓人臉目,黑雕則在空中俯衝而下,啄向敵人。
慘叫聲一片,由於沒有秩序地逃遁,人越多越亂,安祿山的軍隊自相踩踏就死傷不少,他氣急敗壞,舉劍亂砍,試圖讓周圍的人聽他的命令。
小猴舉起弓箭,對著高頭大馬上肥胖的安祿山嗖地一箭射去,他正好低頭踢身邊打算逃跑的衛兵,那箭便直入盔纓,嚇得安祿山冷汗直冒。
此時他再也顧不得自己的手下了,先就催馬狂逃。主帥一逃,士卒更是沒了主心骨,越發拼命四散逃去。
竹笛公子與劉青雲早就命人全力救火,安祿山逃遁他們也不追。
還好火勢尚未完全漫延開,所有人都就近取水,人多力量大,半天功夫,將火完全滅盡。
小猴騎著獅子帶著大灰得意洋洋地返回,大雕也飛了回來,一直在大灰的頭頂附近盤旋。
黃山派聯合天下武林此次沒有被剿滅,安祿山狼狽退兵,也不回長安覆命了,直接回范陽。他總算知道,羅含煙是不能輕易被除去的。但他目前也沒有心思全力對付羅含煙。
安祿山在朝中有楊國忠這一個大敵,他的精力都被楊國忠牽制。楊國忠屢次在玄宗面前說安祿山必反,太子也向皇上進言,說安祿山必反,但玄宗不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