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

“江南?這……”

馬寶轉頭看向許都,許都則笑而不語,江南尚在明朝的統治之下,雖然崇禎已死,可是清軍又在北京擁立了崇禎皇帝的太子朱慈烺爲同治帝。

這消息早已昭告天下,南都的潞王和福王,雖然都知道同治帝其實已經淪爲了清軍的傀儡,可是他們二王黨爭,史可法、馬士英、錢謙益、黃鳴俊等南都文臣,黃得功、高謙、劉良佐、鄭鴻逵等南方武將,都各自支持一王,重新展開黨爭。

南都爭鬥正是如火如荼的時候,即便他們明知道同治帝是東虜傀儡,亦不得不對北京僞廷表現出友好的態度。

無論是潞藩一派,還是福藩一派,都正在準備遣使北京,希圖說服清軍,讓同治皇帝承認潞王或福王節制江南的權力。

一桃殺三士,不過如此了。

所以馬寶一聽李建泰等人居然還想去江南,臉色馬上就變得很難看了。陳子龍和張家玉冒著生命危險,將他們三個人營救出來,他們居然不思驅逐韃虜,只想著跑去金陵享福黨爭嗎?

高起潛看馬寶臉色不對,慌忙解釋道:

“大王、大王,我們不是這個意思……!大王,督師的意思是,我們假道貴軍前去南都後,必將一掃南都留守小朝廷的烏煙瘴氣,向江東士人示以華夷大義,使其能夠聯寇……聯順平虜!”

李建泰也趕緊應和稱是,說:“對對,我輩去往江南,是爲了掃除南都一派黨爭之氛,絕不會與貴軍爲難?!?

李建泰、高起潛、劉澤清三個人,現在手無一兵一卒,即便順軍放他們前往江南,馬寶也十分懷疑,以此三人區區之力,怎麼可能一下子就扭轉江南明廷如今的政治氛圍?

要知道大順軍控制著江南的湖廣上游,河南和山東又與江北接壤,對南都已經形成夾擊之勢,南方那些明朝的文武官僚,即便是出於保障自己一塊享樂小天地的緣故,也自然傾向於和東虜聯合對付大順。

許都卻爲馬寶解釋說:

“壁帥對江南士林瞭解不深……潞藩、福藩兩派,豈乃真心聯虜?不過無名目耳。只需李督師南下金陵,爲其送去先帝衣帶遺詔,擁潞或擁福稱帝,江南士人爲從龍功計,必就此絕交於虜廷?!?

經過許都的解釋以後,馬寶這才明白過來。的確,現在江南的明朝殘餘勢力現在一定程度上聽取北京僞廷的號令,並不是他們真的親近東虜,而是因爲潞王、福王兩派爭鬥,都在設法獲取同治帝名義上的支持。

可是如果李建泰等人能夠證明崇禎帝是爲東虜挾持、同治帝只是東虜傀儡,並且拿出類似衣帶詔的東西,擁立潞王或者福王中的一人稱帝。

那麼此藩稱帝以後,勢必絕交於北京朝廷,形成北京僞廷、大順、西明以外的又一新勢力。

許都笑道:“東虜一桃殺三士,我則以三士入金陵,必能使江南絕交虜廷,爲我大順削除一後患之憂?!?

李建泰本人尚有一定的操守,高起潛則是除了自己的大宦官身份外,已經毫無資本可言,所以二人此時都不再多言,只等著馬寶的決定。

但劉澤清還坐著東山再起的軍閥美夢,他又和馬寶套起多年前的老交情,大言不慚道:

“城壁予我兵五千,使我揮軍南下,取江南如拾芥而已。”

馬寶噗嗤笑了一聲,說:“劉總兵是欲爲明臣,是欲爲順臣?”

劉澤清坦然自若道:“方今天下,明朝失其鹿,誰家會用人,誰家國運便盛,我自爲誰家臣。”

劉澤清的妙語讓馬寶禁不住擊掌大笑,李建泰、高起潛二人則感到分外的尷尬,許都也是似笑非笑地盯著劉澤清看,唯獨劉澤清自己一人依舊一副豪闊慷慨的模樣。

“許招討,我雖然也做過明朝的武官,但對江南士林瞭解太少。你是浙江人,和陳子龍他們這些士林中的巨擎都是至交好友,我當然相信你的判斷。

既然你已決定,我絕無反對。三人之事,即按你的辦法敲定?!?

“壁帥,三人之事,還是小事。三人來魯,所乘戰船,方是大事?!?

許都說到這裡的時候,馬寶其實也已經想到了。既然陳子龍和張家玉能夠說服蘇觀生,讓他用天津衛水師幫大順軍救人,那是否說明策動蘇觀生歸誠大順也有了可能性呢?

不過許都很快就說道:

“蘇觀生是明朝純臣,他和張家玉雖然既是同鄉,又是故舊,二人之間一切事情都能夠開誠佈公的坦誠以對??梢舱且虼耍瑥埣矣駥懶沤o我,說蘇觀生絕無半點歸誠大順軍的意向?!?

“那你所言戰船之事……?”

“事情是這樣的:

自東虜據有幽燕以來,明廷舊臣人心多因之震駭。之前,東虜假以崇禎帝名義號令羣臣,而獲鹿大戰以後,崇禎歸天,雖然東虜又擁立了太子朱慈烺稱帝,可是其傀儡之意,已經是毫不掩飾,北京諸臣,但凡尚有人心熱血者,就沒有幾個人好打算繼續爲虜廷賣命了。

蘇觀生與駐在遼南海島上的明朝援剿東北水師總兵官黃蜚,已經商定,準備以水師戰船,將遼南、登萊大小諸島上不願受虜廷統治的軍民,全數遷往江南。

但是即便從萊州出發,浮海前往江南,也是路途遙遠。沿途糧秣耗費,更加會是鉅額開支,絕非蘇觀生和黃蜚二人之力能夠承受的。”

“所以蘇觀生幫我們救人,只是爲了讓大順軍助其逃去江南?”

許都輕笑道:“壁帥所說是其一,但只如此的話,我還不會說此事將影響到天下大局?!?

“其二又是什麼?”

“其二便是吳橋賊!三叛王如今盤踞登州,登萊各島也悉數被孔有德控制。蘇觀生和黃蜚欲往江南,中途就必須闖過登州海外各島嶼,他們都擔心三叛王兵勢強大,一旦被孔有德發覺異動,水師戰船又要運載大量軍民百姓,行動不便,很可能在海上全軍覆沒。

所以蘇觀生幫我們救人……所爲不止是將來在南都朝廷中多出李督師等人爲奧援,爲的還是聯手大順軍,奪取登萊各島,爲其打開南下金陵的海路。”

其實蘇觀生雖然是一個頗有才具的文臣,但他並不怎麼熟悉戎事,戰略眼光也比較有限。明廷之中,像蘇觀生這樣有足夠操守,卻缺乏足夠能力的官員,佔據了朝廷中相當一部分人。

真正爲蘇觀生和黃蜚制訂出這套“聯順破孔”計劃的人,其實是到現在爲止,依舊冒著生命危險潛伏在北京的張家玉。

“宇霖與將軍欲中興王室,首要之著,必移遼南、登萊之兵於南都,以恢江表。中原根本自在江南,江南既定,財賦漸充,根本已固,然後使一軍出淮西經營汴洛,使一軍溯江而上掃清湖廣,則高皇帝定鼎金陵,大兵北指之勢已成,庚申帝遁歸漠北,此已事之成效也。

今王師欲往江南,亟先下登萊、破吳橋賊,別無反顧支綴。此則必聯順方能圖之,滅此吳橋賊後,我得以完固根本,養精蓄銳,恢楚恢江,克復京闕,天心既轉,人謀允臧。”

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八章 著佃交糧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三章 林貓貓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
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八章 著佃交糧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三章 林貓貓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港 | 延吉市| 绥江县| 古交市| 海南省| 北安市| 定边县| 响水县| 邵阳市| 城口县| 武功县| 贡山| 崇文区| 阿克苏市| 应城市| 濉溪县| 永安市| 宜阳县| 岚皋县| 开封市| 阿拉善左旗| 武宁县| 正定县| 连山| 临沭县| 五常市| 桐柏县| 承德市| 平南县| 微博| 屏东县| 左权县| 四子王旗| 北碚区| 阿勒泰市| 卫辉市| 右玉县| 隆尧县| 阜平县| 西林县| 赤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