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

顧君恩也很猶豫。

李來亨雖然在真定城裡留下了精明強幹、膽大心細的陳永福,還有足足二萬餘人的守軍。可是他也和劉芳亮將真定城裡大部分的騎兵抽調一空,使得清軍大隊兵馬逼近真定的時候,城內守軍嚴重缺乏趁敵立足未穩進行反突擊的力量。

皇太極來勢浩浩蕩蕩,聲稱將兵百萬,顧君恩當然知道敵人的兵力絕沒有宣稱得這樣誇張,可從種種跡象來看,清軍戰兵亦有十餘萬之譜。

不管是百萬大軍,還是十多萬戰兵,都不是真定城二萬守軍所能抗衡的力量。

現在的真定,要怎麼辦呢?

城內的氛圍有些肅殺,但多數人還抱持信心。因爲大家都知道李自成同樣率領著一支近於十萬人的順軍主力,早就從太原出發,估計不長的一段時間後,就會衝出井陘關,抵達北直隸。

只要這支大軍衝出太行山,清軍就絕沒有什麼更多的暇餘來圍攻真定了。

相反,真定守軍卻可以和李自成的親統大軍裡應外合,夾擊敵人。

陳永福因此堅持己見,認爲順軍的佈置十分得當。雖然現在真定守軍已經削弱至了兩萬人,但真定是府城,城池堅固森嚴,陳永福接管防務以後,又備極加固城防,早就化全城爲壘塞,勢如金湯,清軍短時間內是沒有絲毫可能危及城防的。

他信心滿滿,和兒子陳德一天間好幾次親自到城頭上巡防,全無畏懼之意。對於顧君恩過分的憂慮,陳永福則爲之寬解道:

“陛下英明,早已統十萬大兵出太原。短則一日,多則二日,我軍兵馬必將出關。顧司馬,你想深州城不過一座小城,守軍兵力又不過我們的半數,一樣抵擋住清軍好幾天的猛攻。

現在清軍先攻深州不克,士氣已經衰竭,攻城器械、精銳兵馬,想必也都死傷不少。

真定城又比深州堅固得多,我們所做的防備,應該也比深州森嚴許多。我現在只怕皇太極不肯放手來圍攻真定,否則若清軍真的敢於孤注一擲猛攻真定,咱們只需堅守一日或兩日時間,陛下正可以統率十萬大軍,出井陘口側擊清軍。

若真如此,則天下大勢,可定矣。”

陳永福是一名慣於守城的資深將領,他的防守戰經驗比之博野保衛戰的功臣顧君恩,還要豐富許多。陳永福的寬解,多少安慰了顧君恩有些動搖的內心。

可是總有一種陰霾旋繞在顧君恩的頭上,使他感到事情絕不像是陳永福說得這樣簡單。

“皇太極亦戎狄之中有數的狡酋,陳將軍明白的道理,爲什麼皇太極會想不明白呢?雖然真定守軍已經被削弱許多,可二萬守軍加上一座備極加固的真定城,也不是十萬清軍幾天就能攻破的。

真定之無虞,這一點沒有什麼可說的。但是皇太極會看不明白這一點嗎?隨侯過去常說當今天下,最高明的軍事家,無過於皇太極此酋。以皇太極過去歷戰鬆錦的手腕來看,他怎麼會將十幾萬清軍,輕易置於這樣脆弱的地位中?”

陳永福其實也對這一點頗有疑惑,但他行伍出身,對於暫時想不透的問題,更喜歡選擇直接擱置下來。畢竟加強城防,防禦清軍攻城,纔是李來亨交給陳永福的重任,至於城外的其他事情,陳永福一時想不明白,也就放棄了繼續深思下去的打算。

只有顧君恩始終糾結在這件事上,因爲清軍抵達真定附近以後,好像只顧得上製造起漫天煙塵威嚇守軍,而遲遲沒有發起攻城的行動。所以顧君恩乾脆回到帥府行轅裡,參軍司的參謀們全都在這裡對著地圖苦思冥想。

許都和曹本榮看到顧君恩回來以後,立即將筆放下,起身相迎。顧君恩心情不知爲何略顯煩躁,他揮揮手錶示此時不必虛禮,接著又和二人瞭解了一下參軍司對於清軍動向的預判情況,可是終究感覺還不能解開心中的疑惑。

曹本榮同樣疑惑於此:“虜酋攻深州,是爲了調走隨侯和磁侯的援軍,好削弱真定守軍。可是真定守軍即便遭到削弱,尚有二萬人,清軍短時間還是一樣攻不下來啊。”

顧君恩坐到椅子上,他張望著帥府行轅的天花板,思考著皇太極行動的奧秘所在,向參謀們發問道:

“皇太極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曹本榮回答說:“圍深州以攻真定,圍真定以攻井陘。井陘是晉趙孔道,他的最終目的應該是攻克井陘,堵住太原援兵吧?”

顧君恩又問道:“堵住太原援兵,爲的又是什麼呢?”

“堵住太原援兵,清軍自然可以慢慢放手盡破深州、真定一線了啊。”

“啊!”

曹本榮的回答波瀾不驚,許都則突然大叫一聲,他好像想到了什麼出奇的事情。然後趕緊衝過來,緊緊抓住顧君恩的雙肩,驚道:

“司馬你還記得嗎!臥子從北京送來的密信!”

“密信?”顧君恩也想起了此事,因爲陳子龍在明朝士人中人脈廣泛,所以便作爲紅隊的一枚棋子潛入京師,重新聯絡起他那些不滿於東虜霸佔北京的老朋友,爲大順送來了不少秘辛情報。

“陳子龍送回的密信……你是說北京倉糧已經告急,連八旗兵都在食用陳米的那件事情嗎?”

許都先點了一下頭,接著又突然快速搖頭說:“是……但是還有一件事!”

“是什麼?”

“臥子說的京師流言!說皇太極已經病入膏肓,隨時有暴斃之憂!”

顧君恩嘖了一下,回道:“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大抵是京師百姓街巷流言罷了,難道你認爲皇太極會突然病死,清軍就自己撤回去嗎?”

許都神情嚴肅回答說:“如果是真的呢?如果皇太極真的將要病死,他或許就不滿足於堵住井陘口,擊破真定和深州的守軍這一點點小目標。

畢竟太行八陘,井陘關雖然是一條捷徑。可是清軍即便堵住井陘口,陛下也可以繞道,從南面的黃榆關一帶馳援真定,結果不過是多花費一些時日而已。皇太極難道有把握這些時間他就能把直隸順軍掃蕩一空?

那未免也太託大了吧!

顧司馬,如果臥子所說的京師流言屬實。皇太極命不久矣,他若真如隨侯所言,有志於天下。那便一定不會滿足於區區的真定、深州幾城幾地而已。所圖甚大的話,現在天下之重、天下之大,便莫過於陛下親統的這一支大軍了。

我看皇太極不會攻真定!”

顧君恩聽了這幾句話,以他的急智當然瞬間就明白了過來。皇太極不攻真定?他要直接衝去井陘關和李自成決戰!

不,不對。雖然顧君恩還不能確定清軍現在兵馬到底有多少人,但無疑兵力極多,井陘一帶地勢狹窄,不便於清軍兵力展開,並不是理想的決戰場所。

這時候陳永福的兒子陳德突然帶著幾名衛兵衝入帥府,他從一堆參謀中擠了過來,急急道:“清軍好像要開始圍城了!我們聯絡井陘一帶的探馬、信使全被清軍截殺,東虜擺開架勢,看來確實是要在真定城下打上一場了。”

陳德說話間頗爲興奮,他跟著父帥陳永福投奔大順軍以後,還沒有立下過多少戰功。現在清軍要攻打真定,是自陷死地,真定城堅固,他只要跟著父帥守好真定,估計一兩天後李自成趕到,大順軍裡應外合,肯定能夠取得一場空前的大捷。

到時候不僅陳永福可能從伯爵身爲侯爵,自己可能也將有封爵之賞。

只是顧君恩和許都兩人均大感吃驚,許都有些不敢相信地說:“東虜已經攻城?”

陳德答道:“千真萬確,東虜已經開始圍城了!”

顧君恩和許都兩人相顧無言,皇太極的病情難道惡化得比他們想象的更加厲害?

用兵竟然不高明到了這樣的地步。

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九十章 首都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三章 林貓貓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
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九十章 首都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三章 林貓貓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川省| 前郭尔| 德令哈市| 林甸县| 汽车| 噶尔县| 广德县| 阳城县| 山东省| 朝阳区| 郓城县| 昆明市| 平山县| 桐柏县| 新丰县| 娱乐| 长海县| 武威市| 鞍山市| 清镇市| 共和县| 库尔勒市| 原平市| 额济纳旗| 曲阜市| 沙河市| 邯郸市| 鹤庆县| 资源县| 巴青县| 驻马店市| 方山县| 阜宁县| 油尖旺区| 贵德县| 皮山县| 北海市| 平遥县| 临沧市| 逊克县| 宝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