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

大名城的淪陷,正如顧君恩爲袁宗第所做的辯護那樣,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大名城所處的不利位置而造成的。

但從另外一方面來考量,多爾袞高明的用兵手腕,也是使得大名城這樣快就被清軍攻陷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這點來看,李來亨所認爲的“多爾袞遠遠不如皇太極,不足爲懼”的觀點,幾乎是要站不住腳了。

清軍十餘萬大軍分佈在冀中南一帶,首尾相連戰線佈陣長達數百里,如此赫赫神威,如此規模浩大的用兵,是努爾哈赤與皇太極也沒有真正駕馭過的超大規模戰略作戰。

這一次大清南征,總計使用兵力將近三十萬,浩瀚如星海的士卒、繁雜如茂林的刀槍,陣陣如雲、列列似長河流淌的隊伍。他們由北至南,由西至東,擺開了向大順軍、向中原全面進攻的態勢,多鐸、吳三桂在西,阿濟格在動,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在中,採取一個向心姿態的攻勢,全力以赴往中原方向進行戰略規模的大突擊。

多爾袞駐節在廣平,他那皇父攝政王的儀仗架勢派頭十足,站立在包衣奴才們清理過、又用黃土掩埋填充了一遍的平地上,揹負雙手,遠望南方,目光凝神,威嚴處如顯露著深思熟慮,智謀深沉的神態。

“比較敵我的實力,無論就哪一方面而言,我們都佔有絕對的優勢,兵員的數量、作戰的戰法和士氣,流賊不如我們,尤其是滿洲大兵的勇猛無雙、烏真哈超的精良火器,更完全是我們大清所獨有。

一切軍需補給,如糧秣銀兩等,我們也比流賊豐富十倍。燕京形勝之地、關中流賊之根基,也完全控制在我們的手中。一切之條件,皆操之在我,我欲如何,即可如何。時機到了,中原自然會墜入大清的懷抱中。”

多爾袞信心十足,他的顧盼雄姿,好像將天下間的豪傑之士都不放在眼中。但這樣一支龐大雄稀的軍隊,試問,又有誰能夠阻擋得了呢?

“五百年前,黃河不能阻擋大金的鐵騎南下滅宋。今天,黃河同樣不能阻擋大清的鐵騎席捲南下擊滅流寇。

寇往何處逃?今將無處遁逃!”

多爾袞自問自答,他策馬馳入小丘之下,列隊兩旁的滿洲甲士皆山呼萬歲,就像是他們曾經對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一般的呼喚。

三代人,二十年之功,終於將畢其功於一役。

而這一役,又將操於多爾袞一人之手,對任何一個滿洲人來說,這種歷史的重擔和歷史的選擇,都是一份無上的榮光。

多羅貝勒博和託已經率領正藍旗的旗兵攻下了魏縣,從此出發,直到漳水,清軍前線一片平坦,正利於鐵騎馳騁縱橫。何況視野還這樣開闊,可以讓紅夷大炮充分發揮它們攻堅克難的威力,給闖孽流寇一個極深刻的教訓。

多爾袞下達了他的敕令:

“以多羅貝勒博和託拔大名城,以尚可喜督烏真哈超兵進屯元城,待大將軍神炮悉數抵達以後,立即攻城;

另以承澤郡王碩塞、貝勒博洛督兵自館陶南下,先拔冠縣,而後抄擊漳水之南,掠其野,盡奪闖孽糧秣輜重,以爲我軍需之用。”

奉命主攻大名城的將領是貝勒博和託與智順王尚可喜。

博和託久經戰陣,曾經多次和李來亨交手,博野之役清軍損兵折將,喪失八旗精銳數以千計,只有博和託幾乎完整地將本部兵力潰圍突出戰場。他年紀雖然尚輕,但沙場經驗已經十分老道,而且與攝政王關係親密,在鬥垮豪格的一場內鬥中立下了重要功勳,因此躋身爲睿黨的核心人物之一。

智順王尚可喜則是一員老而彌堅的善戰將領,他是東江軍中少有的攻城專家。礦徒出身的尚可喜,當然精通土木作業。多爾袞啓用尚可喜負責大名攻堅的任務,就是要在闖孽殘部面前展現出清軍攻城火力的可怕來。

一大羣剃光前額的炮手賣力地推動炮車,這些炮手幾乎都是漢人,可他們已經完全滿足於清軍對於遼人的特別優待,並不覺得自己在清軍的體制裡有什麼不好。

即便是受到歧視,他們也感到現在的生活比過去在明軍時,更爲舒適和安定。

尚可喜沉住了氣,他和孔有德、耿仲明都參與了出賣肅親王豪格的一場政治鬥爭。但是尚可喜在這之中行動最不積極,他雖然投降了清朝,已經做了一個不爲人齒的漢奸和叛徒。

但尚可喜還是有一套自己的道德觀,在他看來,自己既然已經做了“貳臣”,那麼就更加不應該反覆無常,繼續在三臣、四臣的不歸路上走下去。

他矢志要爲大清朝效忠,絕不再重演過去做叛徒的那一項舊行徑。尚可喜以這種“孤忠”和“名節”自詡,實在不啻於一個讓人笑掉大牙的荒謬之言,可在智順王自己看來,他是浪子回頭,並且今後還將矢志不渝,又有何錯呢?

智順王藩下兵馬也以礦徒老卒爲主,他們中多數人都是經驗豐富、技藝高超的炮手,而且非常擅長挖掘地道、構築土木工事。

這和大順軍裡的苗裡琛所部非常類似,苗裡琛也是礦徒出身。礦工的紀律性一般要高於農民、流民,是非常好的兵源,所以他們訓練成軍隊以後,一般而言,戰鬥力也是比較高的。

尚可喜沒有騎馬,他步行踩踏在雪地裡。爲了抵禦嚴寒,清軍士兵都已經穿上了厚重的棉衣,有身份和地位的將領則多數穿著貂裘,不過尚可喜爲了表現和士卒同甘共苦,沒有穿錦衣貂裘,只是穿著比普通士兵稍厚些的棉衣而已。

沉重的炮車從雪地上慢慢碾了過去,淡棕色的木質車輪嘎吱嘎吱發著聲響,不堪重負的雪地被壓出一道道車轍。兩名炮手從後方合手推著炮車前進,但地上有些雪水融化後又結成冰,一不小心便讓士兵腳下倒滑摔在一旁,失去平衡的炮車哐的一聲陷在左側的轍痕裡面。

“走!”

騎馬從炮隊邊上經過的滿洲大兵神情兇悍,一手揮著鞭子抽人,一手抓著寶劍,呵斥這些漢兵:

“搬炮、搬炮,不要擋著路。”

滿洲人的漢話講得實在不好,炮手們暈著頭聽了半天才慢慢聽明白是一個什麼意思。智順王的藩下兵地位當然不能同真正滿洲大兵相比,他們都帶著些恐懼,畏畏縮縮地退後幾步,然後才用力將陷在雪地中的炮車推了出去。

尚可喜看著這一幕情景,非常不悅。他因爲雪地鬆軟,還是左一步右一步歪斜地走了過去,攔在那打人的滿洲兵前面,沉聲說:

“軍紀何在?這是哪一旗的旗兵?都統呢!怎麼軍紀壞成這個樣子!”

那滿洲兵一下子遭到漢人的痛斥,自覺很掛不住面子。但他也知道尚可喜是攝政王欽點的前線指揮官之一,實在不好發作,頓時便進退維谷起來,一張臉氣憤地通紅,又憋不出半句話來,直到貝勒爺博和託趕了過來勸解,才把事情平息。

博和託對尚可喜的剛直不阿有些吃驚:

“王爺時時不忘約束軍紀是不錯,但那人是富察氏的……王爺今後還是請小心些。”

尚可喜低哼道:“我是效忠兩宮皇帝和攝政王,關什麼富察氏怎麼一回事?貝勒爺,如今攝政王大舉南征,將近三十萬的大軍裡,漢兵已經在半數以上。滿洲人如此凌虐苛待漢兵,諸王貝勒是打算坐棄中原江山了嗎?”

博和託笑道:“王爺深明大義,我非常佩服。”

多羅貝勒將自己的佩劍解開,遞給尚可喜說:“咱們今後將是一路軍馬,不知道要合手打多少場仗。王爺是漢人,我是滿洲人,但攝政王用政恢弘,未來一定是滿漢一家。這是我阿瑪交給我的佩劍,今天送給王爺,攻打大名的戰事,還要多多拜託藩下的烏真哈超了。”

尚可喜接過這把阿巴泰所使用的寶劍,他摸了摸劍鞘,又想到當年阿巴泰在遼東殺害了不知道多少自己的親戚族人,今天自己卻要和阿巴泰的兒子並肩作戰——這到底該怪誰?

尚可喜嘆了一口氣:

“我是一個應死未死之人,航海歸誠以來,先帝待我恩養之厚,下半輩子合該爲大清賣命。”

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三章 龍鳳廟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二章 惠世揚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六章 裕州人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九章 高家寨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九章 牛相
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三章 龍鳳廟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二章 惠世揚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六章 裕州人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九章 高家寨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九章 牛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桑植县| 裕民县| 鹿邑县| 贞丰县| 汉中市| 雷州市| 阿拉善右旗| 宁河县| 加查县| 肇源县| 天水市| 乳山市| 犍为县| 昔阳县| 遂平县| 通辽市| 巫溪县| 深泽县| 南平市| 广宗县| 武功县| 集安市| 徐水县| 大埔区| 泌阳县| 湘潭县| 个旧市| 广州市| 蒲城县| 思南县| 远安县| 志丹县| 巨鹿县| 天门市| 化德县| 达日县| 霍城县| 苍溪县| 荣成市| 海城市| 麟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