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

楊嗣昌的船隊從夔州東下的數天以前,快到黃昏時候,有一小隊官軍騎兵,共二十八人,跑得馬匹渾身汗溼,馳至襄陽南門。

襄陽因盛傳洛陽失陷,四川戰事不利,所以近幾天來城門盤查很嚴,除非持有緊急公文,驗明無誤,一概不許入城。

這一小隊騎兵立馬在吊橋外邊,由爲首的青年軍官走近城門,拿出督師行轅的公文,證明他來襄陽有緊急公幹。

守門把總將公文仔細看了一遍,明白他是督師行轅標營中的一個小軍官,官職也是把總,姓張,名定國。

但守門把總仍不放心,擡頭問道:“臺端還帶有什麼公文?”

名叫張定國的督師標營把總,露出輕蔑的神氣,拿出來一封火漆密封的火急文書,叫守門軍官看看。

守門軍官看正面,是遞交襄陽兵備道張大人的,上邊註明“急密”二字,背面中縫寫明發文的年月日,上蓋督師輔臣行轅關防。

他擡起頭來對張定國說:“請你稍候片刻,我去稟明黎大人,即便回來。”

從督師行轅來的青年軍官不高興地說:“怎麼老兄,難道我們拿的這堂堂督師行轅公文是假的麼?”

守門軍官賠笑說:“莫見怪,莫見怪。公文自然是真的,只是需要稟準黎大人以後,才能開門。”

“老兄,這是緊急文書,誤了公事,你我都吃罪不起!”

“不會誤事。不會誤事。黎大人就坐在城門樓上,我上去馬上就來?!?

楊嗣昌駐節襄陽時候,每個城門都有一位掛副將銜的將軍負責,白天就坐在城門樓上或靠近城門裡邊的宅院中辦公。

自從楊嗣昌去四川以後,因襄陽一帶數百里內軍情緩和,各城門都改爲千總駐守,惟南門比較重要,改爲遊擊將軍。

這位遊擊將軍名叫黎民安,將呈上的公文正反兩面仔細看了一遍,看不出可疑地方,但還是不敢放心,只好親自下了城樓,站在城門洞裡,將前來下公文的青年軍官叫到面前,將他渾身上下打量一眼,問道:“你是專來下這封公文麼?”

張定國恭敬地回答:“是,大人?!?

黎將軍說:“既是這樣,就請在南關飯鋪中休息等候。我這裡立刻派人將公文送進衙門。一有迴文,即便交你帶回督師行轅?!?

青年軍官暗中一驚,趕快說:“回大人,我是來襄陽火急調兵,今晚必得親自到衙門,將兵符呈繳,不能在城外等候?!?

“有兵符?”

“有,有?!鼻嗄贶姽匐S即從懷中取出一半兵符呈上。

黎將軍很熟悉督師行轅的兵符式樣,看明白這位青年軍官帶來的一半兵符不假,而且兵符是銅製的,別人在倉卒之間也無法僞造。他的臉上的神色開始鬆和了,說道:“你在吊橋外飯鋪中稍候片刻,也叫弟兄們吃茶休息。我立刻親自將公文、兵符送進道臺衙門,當面呈上。兵符勘合不誤,即請老弟帶著弟兄們進城去住。這是公事手續,不得不然?!?

青年軍官說:“既是這樣,只得從命,但請將軍大人速將公文、兵符送呈衙門?!?

說畢,行個軍禮,便轉身過吊橋去了。

過了不多一陣,黎將軍就從襄陽城內的衙門騎馬回來,差人去將等候在吊橋外的青年軍官叫到面前,說城內大人們拆看了閣部大人的火急文書,又親自勘合了兵符,準他們進城住在承天寺,等候明日一早傳見。

黎將軍隨即問道:“你帶來的是幾名弟兄?”

張定國回答道:“回大人,連卑職在內,一共二十八人。”

“一起進城吧,我這裡差人引你們到承天寺去。”

當張定國率領他的二十七名弟兄走進城門往承天寺去時,黎將軍又將他叫住,稍微避開衆人,小聲問道:“這裡謠傳四川戰局不利,真的麼?”

青年軍官說:“請大人莫信謠言。四川剿賊軍事雖不完全順利,但獻、曹二賊決難逃出四川。閣部大人正在調集人馬,繼續圍剿,不難全部殲滅。要謹防奸細在襄陽散佈謠言惑衆!”

黎將軍點頭說:“是呀,說不定有奸細暗藏在襄陽城內,專意散佈流言蜚語。前天有人勸知府王老爺要格外小心守城,王老爺還笑著說:‘張獻忠遠在四川,料想也不會從天上飛來!’我也想,擔心張獻忠來襄陽,未免也是過慮?!?

張定國笑道:“當然是過慮。即令張獻忠生了兩隻翅膀,要從四川飛到襄陽來也得十天半月!”

將軍微笑著點點頭,望著這一小隊騎兵往承天寺方向走去。

一線新月已經落去,夜色更濃。

張獻忠率領一支一千五百人的騎兵,正在從宜城去襄陽的大道上疾馳。離襄陽城不到十里遠了,他忽然命令隊伍在山腳下停止休息。

因爲已經看見襄陽南門城頭上邊的燈火,每個將士都心中興奮,又不免有點擔心,怕萬一不能成功,會將已經進入襄陽城內的弟兄賠光。但是獻忠的軍紀很嚴,並沒人小聲談話。將交三更時候,獻忠大聲吩咐“上馬!”這一支騎兵立刻站好隊,向襄陽南門奔去。

轉眼之間,承天寺附近火光突起,接著是襄王府端禮門附近起火,隨後文昌門內火光也起。

街上人聲鼎沸,有人狂呼道臺衙門的標營譁變。守南門的遊擊將軍黎民安率領少數親兵準備彈壓,剛在南門內街心上馬,黃昏時進城來住在承天寺的二十幾名騎兵衝到。

黎民安還沒有弄明白是怎麼回事,措手不及,被爲首的張定國一刀砍死,倒下馬去。

轉眼之間,這一小隊騎兵逼著沒有來得及逃走的守門官兵將城門大開,放下吊橋。張獻忠揮軍入城,分兵佔領各門,同時派人在全城傳呼:“百姓不必驚慌,官兵投降者一概不殺!”

在襄陽城內只經過零星戰鬥,官軍大部分投降,少數在混亂中縋城逃散。襄陽城有幾十條街巷,許多大小衙門,就這樣沒有經過大的戰鬥就給張獻忠佔領了。

張獻忠進入文昌門後,首先馳往楊嗣昌在襄陽留守的督師行轅,派兵佔領了行轅左邊的軍資倉庫,然後策馬往襄王府去。到了端禮門前邊,迎面遇見養子張可望從王府出來,弟兄們推擁著一個鬚髮盡白的高個兒老人。

張獻忠見到襄王已經被拿下,並讓張可望派兵嚴密看守襄王王府,不許閒雜人出進。襄王本人則被張獻忠自己帶走刑審。

等大家都到鄖、襄道衙門的時候,八大王的另兩個養子張定國和張文秀已經守在那裡了。

張定國到他的面前立定,笑著說:“稟父帥,孩兒已經將事情辦完啦?!?

張獻忠笑著罵道:“龜兒子,你乾的真好!進城時沒遇到困難吧?”

“還好,比孩兒原來想的要容易一些。多虧咱們在路上遇見楊嗣昌差來襄陽調兵的使者,奪了他的兵符,要是單憑官軍的旗幟、號衣和咱們假造的那封公文,賺進城會多點周折?!?

張快活地哈哈大笑,隨即從椅子上站起來,拍著定國的肩膀說,“好小子,不愧是西營八大王的養子!你明白麼?頂重要的不是官軍的旗幟號衣,也不是公文和兵符,是你膽大心細,神色自然,使守城門的大小王八蛋看不出一點兒破綻,不能不信!”

原本在瑪瑙山之役的慘敗中,被官軍俘虜下獄的西營軍師潘獨鰲及張獻忠的幾位妻妾,此時也被張定國和張文秀營救了出來。

大家都到王府殿中吃飯,張獻忠給潘獨鰲斟了滿杯酒祝賀他平安無恙。潘獨鰲也回敬獻忠,祝賀大捷。陪坐的衆親將一同乾杯。

八大王快活地向大家問:“你們猜猜,楊嗣昌下一步會走什麼棋?”

衆人說猜不準,反正他沒有什麼好棋可走,大概會被崇禎逮京問罪,落得熊文燦那樣下場。張獻忠又望著潘獨鰲:“老潘,你說?”

剛剛被釋放出來的潘獨鰲笑著說:“據我看,楊嗣昌已經智盡力竭,連陷兩座名城,失陷兩處親藩,必將走自盡一途?!?

西營衆人還不知道闖營攻破洛陽的事情,張獻忠聞之愕然道:“啊?你說清楚!”

“我被關在襄陽城中時,已聽許多人討論了,李自成確實攻破了洛陽,殺了福王。如今又失了襄陽,襄王也將成大帥的刀下鬼。崇禎豈能輕饒他?即令崇禎有意活他,朝廷中門戶之爭一向很兇,平時他就是衆矢之的,豈不乘機羣起攻擊,將他置於死地而後快?”

“洛陽的消息可是真的?”

潘獨鰲點頭說:“昨日我在獄中聽說,襄陽道、府兩衙門已差人探明是千真萬確。”

張獻忠罵道:“他媽的,老子在路上聽到謠傳,還想著不一定真。瞧瞧,氣人不氣人?咱們又遲了一步,果然給自成搶在前頭啦!”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一章 李公子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二章 惠世揚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著大順走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三章 林貓貓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六章 六尚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七章 順兵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一章 李公子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二章 惠世揚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著大順走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三章 林貓貓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六章 六尚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七章 順兵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林市| 紫云| 东乌珠穆沁旗| 遵义县| 汝城县| 建阳市| 伊宁市| 濮阳市| 苏尼特右旗| 米林县| 芜湖县| 行唐县| 古田县| 广州市| 五寨县| 蕲春县| 松桃| 卫辉市| 永仁县| 吴堡县| 涿州市| 平凉市| 江源县| 瓦房店市| 吉安县| 张家港市| 南靖县| 萝北县| 柘城县| 辉县市| 绍兴市| 霸州市| 双城市| 读书| 丹凤县| 会泽县| 宁蒗| 溆浦县| 本溪| 小金县| 夏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