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

河南巡撫李仙風和副將陳永福、遊擊高謙等人率領的官軍,在孟津一帶已經停留好幾天了。

本來在闖營初入河南的時候,李仙風其實就已經接到了不少情報,對李自成在熊耳山、伏牛山等豫西南地區的活躍,有了相當瞭解。

但他慣於欺上瞞下,深知無過就是有功的道理,不僅將地方上彙報的“賊情”,都壓了下來。而且還將開封的軍隊,大部分都調到豫北,藉口追剿河南本地有名的流寇“小袁營”首領袁時中,而徘徊在豫北各州縣。

直到洛陽被攻破、福王被殺害的消息驚動天下後,李仙風才知道自己捅出了多大的簍子、惹了多大的憤怒。皇上的驚怒已如雷霆將至,而河南本地與他素來有間隙的政敵巡按高名衡,更加是磨刀霍霍,準備藉著洛陽失陷的由頭,搶奪自己的烏紗帽甚至是性命。

“唉!唉!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李仙風在孟津是一日三嘆,悔不當初。他也沒料到闖軍會這麼厲害,一出手就攻破洛陽,幹出這番令中州大地天翻地覆的事業來。

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能夠率領陳永福、高謙等部官軍,儘快收復洛陽了——可是李自成是天下劇賊,闖軍又都是百戰餘生的精悍老賊,憑自己手頭這些久居內地的河南官軍,真有辦法做到嗎?

好在李仙風很快便收到了闖軍主力離開南陽,越過嵩山進攻汝州一帶的消息。他推測李自成是想攻破汝州,再攻取南陽府,將豫西南一帶的“賊佔區”連成一片。

而汝州和洛陽之間隔著嵩山,李仙風估計闖軍主力短時間內是無法趕回洛陽的,那以他手頭的官軍兵力,要收復一個空虛的洛陽,應該不成問題。

唯一的問題是,皇上爲人刻薄寡恩,就算收復洛陽,難道真能抵得上丟失洛陽、致福藩陷於賊手的罪過嗎?

“悔不當初、悔不當初啊!如今只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能撐幾天是幾天了!”

對於絕望中的李仙風來說,不要說是一根稻草了,就是一根頭髮、一根蛛絲,他都願意不惜代價,去抓一把。

“高仲平啊高仲平,大家同朝爲官,你不拉兄弟一把就算了,何苦還要推我入火海呢?”

李仙風現在最忌憚的一件事,不是留守洛陽的闖軍有多少兵力,而是自己麾下的大將陳永福到底還聽不聽話。他知道高謙和高名衡不和,應該不是隱憂。

但陳永福雖然是個老實人,很少參與河南官場的事情,可這段時間同巡按高名衡往來卻增加不少。

如果高名衡和陳永福相互勾結,故意戰敗,那自己真的是萬死不能辭罪。而且不光是自己要丟官丟命,恐怕皇上震怒之下,連家人都會受牽連!

李仙風又扼腕嘆息、捶胸頓足了一會兒,纔對自己的幕僚陳藎①說:“王臣,陳永福那邊的情況到底是怎麼樣?光靠高謙那點兵馬,要收復洛陽,我還沒有十足的把握,一定要穩住陳永福!”

陳藎表字王臣,取《詩經·大雅·文王》中“王之藎臣,無念爾祖”的用意。他是河南本地人,洛陽籍貫,崇禎七年中進士後曾做過萊陽知縣。但陳藎在萊陽做了三四年地方官後,就越發對大明官場的種種因襲風氣感到絕望,遂於十一年辭官,返回洛陽故里講學。

洛陽失陷以後,陳藎恰好在鄭州講學,避免了落入“賊巢”的危險。因爲他常在河南各州縣講學,講究實學,有經世致用、通曉兵略的美名,便被四處亂投醫的河南巡撫李仙風百般懇請,納入幕中,暫做僚屬,以襄贊收復洛陽之事。

李仙風讓陳藎去試探高謙的態度,是因爲陳藎在河南各州縣講學,交遊廣泛。現在陳永福營中一個地位重要的說客陳可新,原本因在湖廣老家時,有交通流賊的嫌疑而被治罪。他到河南求官時,就是得到陳藎的賞識和推薦,才得以做了巡按高名衡的幕僚。

現在高名衡蠢蠢欲動,就將陳可新派到副將陳永福的營中進行遊說——其意爲何,已經十分明瞭。

李仙風唯一能夠寄望的,就是陳藎可以靠他的恩情,說服陳可新放過自己一馬,最起碼也不要干擾到收復洛陽的大局吧!

這是大局啊!做大明的官,你要學會大局觀!

陳藎也感到十分無奈,他本來就是因爲不齒於官場因襲相陳的風氣,所以才辭去了萊陽知縣的官職。回到河南老家後,他一心講學,不再過問政事,可是事情還是自己找上門來,又被迫捲入巡撫和巡按的鬥爭中,也實在無奈!

“撫臺,溫故態度圓滑,我也不好把握。目下河南形勢危殆,旱情越發嚴重,流民一日多過一日。是災情大於賊情,治災優於治賊。我聞賊衆不過數千,邑人所謂十數萬云云,多繫裹挾之衆。一旦災情平息,裹挾之衆皆我豫省土人,必各回其鄉,則賊勢自破矣。”

“嗨呀,王臣你這是書生迂腐之見!眼下的問題就是在於無錢無糧啊,皇上不撥錢糧,我怎麼做到你說的事情?無錢不能濟軍,無糧不能救災,不能濟軍則賊勢日益猖獗,不能救災那饑民自然也是有增無減呀。”

陳藎嘆嘆氣,說:“就算皇上不撥錢糧,難道河南沒有錢糧嗎?福藩身死賊手,王府億萬金錢還不是盡歸於闖賊?河南尚有數家親藩,任何一家,拿出百萬錢糧都不成問題,撫臺何必擔憂無錢無糧呢?”

李巡撫無奈地看著陳藎反問道:“你是洛陽本地人,你不瞭解藩王們的脾氣作風嗎?萬曆三二十二年的楚藩劫槓案,兩個王府宗室就趕公然搶奪助工貢銀。湖廣巡撫趙可懷提訊這兩名宗室時,竟然被他們當堂脫下刑枷,活活打死。這還不是藩王,只是王府宗室而已!誰敢同藩王要錢?”

“撫臺……罷了,陳可新的事情交給我吧,我會好好勸他,絕不使得撫、按爭執,影響到剿賊的大局。”

其實陳藎心中明白,如果完全依照大明法度,要收拾這些身懷億萬金錢的宗室並不難。他們誰家沒有干涉地方、巧取豪奪甚至私蓄家僕、門客的?這些做法,放到成祖、宣宗的時候,哪一樁不是除國之罪?

只是大部分官員都抱著得過且過、無罪便是有功的心態,任誰也不敢觸犯崇禎皇帝的逆鱗。

誰不知道前不久輔臣薛國觀,因爲財用困難的緣故,向崇禎皇帝提出了同勳貴百官借款的主意?

崇禎答應薛國觀,向羣僚百官借款的事情由輔臣負責辦理,向宗室勳戚借款的事情則由皇帝自己親手辦理。恰好武清侯李國瑞薄待庶兄李國臣,李國臣氣憤不過,就給崇禎上密摺揭了武清侯的小金庫,說要把自己應得而被武清侯霸佔的四十萬兩拿出來資助國家作爲軍費。

崇禎因此向武清侯借款四十萬兩,可武清侯裝模作用,玩命哭窮,自己拆毀房屋,到處販賣傢俱器物,惹得皇帝震怒,最後驚懼而死。

可是武清侯死後,崇禎皇帝又不能自安,居然把已經拿到的四十萬兩全部還給武清侯的兒子不說,自己還貼進去一筆錢。

可憐的薛國觀反而因此被皇帝嫉恨,認爲是他出的主意導致皇帝逼死自家親戚(武清侯是外戚),反而將薛國觀治罪抄家。

這就是爲崇禎皇帝盡心辦事的下場!

就算你有頭腦、有辦法從百官羣僚手上弄到錢,可一等到崇禎皇帝覺得這影響到自己“聖君”的賢名後,你自己就將成爲皇帝泄憤的對象。

人家是卸磨殺驢,皇上卻是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末了還要馬兒自己貢獻馬肉。

陳藎也只能大搖其頭,他少年時也曾說過大話“願爲誠意伯”,可朝廷卻沒有自己一身所學的用武之地。

=========================

①陳藎,崇禎七年進士,洛陽人士,不少書目記載他曾擔任過滎陽知縣。不過明朝本地人是無法在本省做知縣的,根據《洛陽縣選舉志》的記錄來看,滎陽知縣應爲萊陽知縣之誤。

他應當早在崇禎十五年前加入闖軍,是較早加入闖軍的高級知識分子之一(進士功名,而且做過知縣,社會地位遠高於牛金星)。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李自成稱帝分封爵位時,陳藎是唯一一個文官而封伯爵的人物——這是連牛金星和宋獻策都未獲得的殊榮。

陳藎是應擔任大順政權的揚武州防禦使時,因彈壓士紳叛亂有功而受封京山伯的。

但普遍認爲大順政權採用“右武”制度,文官受到同級武官節制,陳藎作爲文官的揚武州防禦使,是如何立下足以封伯爵的軍功,爵位不僅高於牛金星、宋獻策,而且還高於許多陝北出身的老將,由於資料匱乏,暫時尚不清楚原因。

但其人具備文武兼資的卓越才幹,是明末大順政權中一個被忽視的人物,應當不錯。

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一百章 東方既白,大順中興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十二章 鰲拜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九章 高家寨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
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一百章 東方既白,大順中興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十二章 鰲拜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九章 高家寨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鄄城县| 手游| 天峨县| 察隅县| 德昌县| 宁强县| 洛隆县| 涪陵区| 沅陵县| 邯郸县| 明溪县| 包头市| 清涧县| 江源县| 工布江达县| 华容县| 乌鲁木齐市| 洛阳市| 贞丰县| 南溪县| 仁怀市| 镇赉县| 黑龙江省| 福清市| 夏津县| 西峡县| 浦县| 壤塘县| 黔江区| 民权县| 宜兴市| 金华市| 三门县| 精河县| 咸阳市| 甘洛县| 盐池县| 尼木县| 布拖县| 普洱| 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