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

營莊制的核心就在於分離土地的所有權、經營權和生產權,孫可望的做法是在保留士紳地主階層對田產所有權的情況下,剝奪他們經營土地的權力,而改派大西軍的管莊代爲“管理”,而原本的佃農則繼續耕作。

地主在營莊制中只能拿到大西軍規定的一個較低的分成比例,實際的土地經營權落入管莊之手,主要收入則由大西軍政權和佃農分潤。

地主階層在營莊制裡利益受損,但也保留了一定的固定田息收入,只是投資土地的回報率大幅度下降——如果這種制度可以長期推行下去,那麼投資土地就會變得無利可圖,地主階層勢必將手中的固定田息收入投資到工商業進行再生產,促進社會總生產的全面進步。

若營莊制能夠發展成熟,那麼只擁有土地所有權和分紅全力、而沒有土地經營權的士紳地主就可能發展成股東的形態,而直接負責經營土地的管莊就可能變成類似於職業經理人的形態。

土地將由專業人士經營,生產效率得到提高,而投資土地無利可圖的士紳也會轉而把手上的閒錢,投資到其他資本回報率更高的工商行業裡。

只是這些設想雖然很美好,但歷史上以孫可望在行政管理上的天縱奇才,也難以長期維持營莊制,而不得不一步步妥協,由營莊制到屯田制,再到李定國主政時期徹底的清田馳禁。

營莊制最後還是破產了。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大西軍能夠維持通過軍事管制維持數年的營莊制,已經很厲害了。在缺乏足夠數量行政幹部的情況下,大西軍只能用軍人來擔任經營土地的管莊,也難以遏制管莊以權謀私、轉化成新地主的過程。

說到底,還是幹部不足啊!

孫可望搞營莊制,是一個縣安排兩千五百人的兵力和三倍於此的家屬,以這樣強大的軍事力量壓制士紳階層,結果維持數年後還是破產。

而李來亨現在手頭全部兵力也不過五千人而已,怎麼搞得起來?

“唉,我也是走一步看一步,闖軍現在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夾袋裡實在沒人啊!”

李來亨搖頭不止,闖軍裡頭識字的人總共纔多少?而真正算得上文化人的,在前標軍裡幾乎是只有方以仁一個人。

所以李來亨先推行著佃交糧政策,也是希圖於在這個過渡性政策、過渡性時期裡,慢慢培養出足夠數量和質量的行政幹部來。

孫可望是營莊制、屯田制、清田馳禁,一步步妥協最後徹底放棄了對土地制度的改革。

那李來亨的想法,就是反其道而行,先從著佃交糧、承認現狀開始,後面慢慢計口授田、免賦均田,當控制區擴大到更大範圍後,就可以推行營莊制用軟刀子讓士紳階層徹底臣服了。

所以哪怕著佃交糧存在種種不足,作爲一種過渡性的政策,還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李來亨的這一番分析,著實令白旺大開眼界。白旺本身在闖軍諸將裡,算是較少數在行政管理方面比較有興趣和經驗,又具備不少自己想法的人物。後世歷史裡他留守襄陽,經略荊襄四府,做出了不小的成績來。

白旺雖然過去自己也思考過一些關於均田免賦的具體政策問題,他也同牛金星等人對此花費了不少時間進行過討論,但都遠遠沒有達到李來亨現在這樣步步明晰的藍圖程度。

免賦均田,這一句讓闖軍在中原攪起驚天駭浪的政治宣言,這座令商洛殘兵在短短幾年內就膨脹到可以挑戰大明帝國的神主牌位。

它似乎已經不再是虛言,而成爲了一種真真切切、具體存在的實物。

白旺似乎可以看到,從隨州城的十字大街向外延伸出去,每一條道路通往的方向,在那些溪水流淌而過的稻田裡,在那些麥浪飄揚的土地中,在最深沉、最廣袤的黃土內,將會迸發出怎樣一股讓人爲之震顫的偉力。

只有白鳩鶴並沒有立即被李來亨設想出來的偉大藍圖所打動,他對一些具體問題依舊感到猶疑,問道:“敢問節帥,那麼新開墾出來的荒田呢?節帥對自耕農和新開墾出來的荒田,要按照什麼樣標準來徵租或徵賦?”

白鳩鶴這個問題是問道了著佃交糧的死穴裡,這個過渡性的政策,畢竟不是萬全之法。

在著佃交糧的體制中,佃農獲利最多,但對自耕農而言,利益就不多了,而對於自備開墾工具和資源的中產以上自耕農,積極性就更低了。

李來亨點頭說道:“是這樣的,對於自有土地、自行耕種的自耕農,就真正按照免賦三年的政策,免除其全部的賦、租,這樣我們確實在收糧上會吃些虧,但也可以在士紳手上彌補回來一些。”

他接著說:“而新開墾出來的土地,這方面就是老白營田使的工作。營田使就負責招引流民、饑民,爲他們發給耕牛、農具、種子,開墾荒地。新開出來的田地皆歸闖軍所有,但我們不再向他們徵收原來田賦的部分,而只徵收原本地租的部分,開荒者只要交租三年,田地即歸開荒者所有。”

白鳩鶴先點頭然後再搖頭,說:“自有田地的小戶主既免賦,又不需要交租。那麼所有人肯定都要想方設法,聲稱自己是自有田地的小戶主,以此謀求逃租。這樣我們一樣還是得派人進行管理,不然難道要指望所有佃農照規交租嗎?節帥也在地裡刨過食吧,想來不會不明白一般百姓的心理想法。”

“嗯……”

白鳩鶴所言很有道理,可說是直指著佃交糧的最大缺點。

在這種體制下,李來亨等於把闖軍自身變成了一個不需要交稅的超級大地主,在維護自耕農利益、減少佃農負擔的情況下,也會將原本地主和佃戶之間、官府和自耕農之間的矛盾全部轉移到自身上面。

所以歸根結底,著佃交糧只能是一種過渡期的辦法。

不過即便是更爲完善的營田制,當孫可望用管莊剝奪士紳的土地經營權以後,同樣會使得原本地主和佃農之間的矛盾,轉嫁到管莊和佃農身上。

世間並沒有完善的制度,李來亨也不打算追求什麼一勞永逸、萬世不變的祖宗家法。

關鍵是扛過現在的官軍、扛過將來的滿清!

“對,鶴爺說的這一點我和樂山都考慮過。但畢竟我們手上的籌碼有限,不可能追求盡善盡美——老白作爲營田使,就要設法處理好自耕農和佃戶爭田的問題,對於佃戶有可能的冒認田產、自報自耕以逃租,也要派人進行監督。”

李來亨手中的馬鞭在空中輕輕一甩,他口中無奈嘆道:“還是夾袋中人才太少呀!”

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九章 牛相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四章 於大忠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八章 熊耳山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六章 裕州人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八章 熊耳山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六十章 反對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八章 熊耳山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三章 林貓貓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
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九章 牛相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四章 於大忠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八章 熊耳山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六章 裕州人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八章 熊耳山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六十章 反對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八章 熊耳山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三章 林貓貓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盛区| 合肥市| 大方县| 岳普湖县| 北宁市| 定兴县| 龙陵县| 永安市| 佛教| 洪湖市| 遂昌县| 内乡县| 水富县| 泽普县| 梁山县| 大新县| 叙永县| 资兴市| 浦北县| 临西县| 北安市| 东阿县| 阳江市| 江口县| 聂拉木县| 海兴县| 太原市| 剑川县| 邵东县| 合山市| 沾化县| 启东市| 垣曲县| 宝应县| 花莲市| 永仁县| 辽阳县| 秭归县| 墨江| 儋州市| 托克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