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

“哼,義父,這件事或許真的是啓翁不學的緣故?”

李過沉默不語,他拍了拍李來亨的手後,又對鞏焴及姜學一兩人吩咐道:“兩位大人,我從未讀過詩經,當然不知道這句話。二位先生也不必要再往外說這件事情了,如果傳到啓翁的耳中,或者是讓殿下聽到了,總歸是不好的。你們明白我的意思嗎?”

鞏焴與姜學一,這禮政府的一位尚書、一位侍郎,互相對視一眼以後,都拱手對李過拜道:“悉聽補帥之意。”

鞏焴接著擡起頭來,看向李來亨說:“早聽聞小李帥博聞廣識,今日得見,確實是盛名之下無有虛士。補帥和小李帥認爲有必要的話,我可以在面見陛下的時候,向陛下提一下荊侯之事。此爵爵號確實很不雅馴,想來以陛下與補帥的關係,只要陛下明白荊舒是懲的褒貶道理以後,一定會爲補帥重新選定一個爵號。畢竟現在登極大典還未舉行,這些封號也只是暫時草定的而已。”

李來亨走過來握住了鞏焴的手,他知道鞏尚書這樣說,那就是在李過和牛金星之間,選定了李過這一方,便笑道:“鞏尚書也是陝西人吧?我們皆是秦人,風俗相近,鄉音類同,今後還要多多走動一下才好。今後闖軍開國建政,總要文武相得益彰纔好。”

姜學一趕忙跟著說:“是極是極,小李帥,今後一定多多相互走動!”

“不……”

正當李來亨和鞏焴、姜學一兩人攀談火熱的時候,李過卻搖頭說:“算了,鞏尚書,還是像之前說的那樣,荊侯這件事就算了吧。你也不要再和殿下提這件事了,此事無甚重要,不要再向外聲張。現在明清兩軍尚有二十萬大兵垂在闖軍的頭頂,哪裡是爭論什麼侯爵封號的時候?不要再向外說了,徒惹物議。”

“這……?”

鞏焴、姜學一兩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李來亨,李來亨吸了一口氣,揮揮手道:“義父所言有道理,現在兵兇戰危,明清聯軍二十萬大軍掌握有主動權,隨時都可能打過來。我們就算說服殿下休養生息,鞏固根基,一旦明清聯軍主動襲來,還不是要大打、特打一場大會戰?主動權沒有操之我手,誰知道明天光景又會如何?這時候和啓翁發生什麼不好的爭論,也確實不是時機。”

“兩位先生,此事先擱置下去吧。我和來亨另外有些事情要談,就不奉陪了。”

“義父……”

禮政府的兩位大人一同拜首後,李過就拿起李來亨走了出去。等候在外面的方以仁見狀不明所以,李來亨對他搖了搖頭,讓方以仁先行回府,他自己和李過慢慢再談別的事情。

李過身上穿著一襲揚武藍色的布袍子,他挽住李來亨走到街上,身後連衛兵都沒有跟著了。

太原城的街道上還能看出一些肅殺的氛圍,是不是有騎著快馬的探騎和信使從大街上飛速衝過。就像李過說的那樣,皇太極的二十萬大軍正懸在闖軍的頭頂上,隨時可能攻擊過來,主動權操之於敵,闖軍即便想要深根固本,也很困難。

“你知道闖王要改名字了嗎?”李過問道。

“哦?”李來亨倒未聽說過此事,不免感到驚訝,“要改名字?是宋軍師出的主意嗎?去應那什麼十八孩兒兌上坐的讖緯?”

“不是。闖王是要把名字中最後一個成字,改成上面一個日頭、下面一個成的晟字。因爲牛金星擬定的十個避諱字裡,成字實在太常見了,避而不用會帶來很大不便。爲此經禮政府文臣們的反覆推敲,闖王就決定改名叫自晟。晟字的涵義是光明和興盛,大家都覺得寓意非常好,也比成字容易避諱。”

李來亨之前本來因爲李自成追封父祖三代,搞出十個常用字做避諱字的事情,對於近來闖軍上層的情況,感到很不樂觀。

但是聽李過這樣說,看來李自成倒是還沒有昏了頭:“這樣便於百姓生活,只是苦了闖王自己要改個名字。”

李過接著盯住李來亨,慢慢說道:“除了闖王改名字外……殿下的意思,是要求我和雙喜也改名字。”

“這又是怎麼回事?”

“昨日殿下將我和雙喜一同叫入宮中,依殿下的意思,我這邊是因爲過這個字寓意不好,所以乾脆趁著登極大典和封爵的機會,改一個寓意更好的名字……殿下已經訂好了一個衣錦還鄉的錦字。雙喜那邊,則是因爲雙喜這個名字按啓翁所說,太俗氣了一些,怎麼說呢,就是不太雅馴。啓翁就說乾脆一起把雙喜的名字也改了,殿下就訂了一個鼐字,意思是大鼎。”

李來亨瞇起眼睛說:“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士用一鼎。不知道雙喜哥,這個鼐字將是幾鼎?”

這件事情實在頗爲微妙,李來亨知道歷史上闖軍中確實有不少人因爲避諱改了名字,像谷可成就改名叫了谷英。

但是很顯然,李過改名叫李錦,還有李雙喜改名叫李鼐。

這兩件事情,都和避諱無關。

如果硬要聯繫起來的話,結合李自成改名叫李自晟這點來看。李過的過和李雙喜的雙喜,也都算常用字,如果他們中的某一個人將來繼承闖軍政權,那爲了避免因爲避諱造成的不方便,改名確實也是應有之意。

只是現在李自成同時幫李過和李雙喜兩人同時改名,而且改的李錦和李鼐兩個名字,寓意都頗好,就讓人感覺不好猜度李自成究竟用心何在。

“錦字倒是比鼐字要常用不少……不知道殿下到底是什麼意思?”

李過搖頭道:“我只是把這些事情和你說說罷了,你也不要想太多。現在頭等大事,不是登極大典,也不是封爵封官,而是皇太極的二十萬大軍。羽檄爭馳,闖軍的天下難道真的三分有其二嗎?我看還不見得。千里之路,剛剛開始,我不想闖軍內部因爲一些無意義的事情,橫生枝節,削弱了我們自己的力量。

所以我今天和你談這些事情,是要來亨你明白一點。對目下的闖軍來說,我們在北方的力量本來就弱於明清聯軍,那就更加不能因爲橫生枝節而削弱了自己的實力。團結……現在最重要的是維護闖軍的團結。

我去過襄陽,也去過荊州,我是見過你在湖廣的種種佈置和制度。將來一旦有事,或許闖軍的未來就要依託在你的那些佈置上面……所以我更要讓你明白這一點,必須維護闖軍的團結,否則爭奪天下一定是無從談起。”

李來亨苦笑道:“義父,我們又何嘗挑起過什麼橫生枝節呢?從頭到尾,還不是啓翁一個人剃頭擔子一頭熱,編排什麼牛黨、李黨之說,沒有黨爭,也要製造黨爭嗎?我近來聽樂山說,現在啓翁又和宋企郊、鞏焴這些人鬧得很僵,弄成了什麼秦黨、豫黨,還有進士黨和舉人黨的分別。

咱們闖軍還沒有正式開國,啓翁就搞出這樣的幺蛾子來。我看將來就算橫生枝節,十有八九也是出在他們那一邊的。”

“什麼他們那一邊,我們這一邊的。闖軍上下一體,分什麼哪一邊?來亨,你不要太擔心啓翁。啓翁是文人,手中無兵,影響不到戰局的。而且他兒子牛銓不是現在在湖廣做襄陽府府尹嗎?你透過這層關係,也設法勸勸啓翁。”

“啓翁無兵,玉峰叔、雙喜哥,他們手上的兵力可不少呀……”

李來亨還想再說些什麼,他們兩人便遠遠看到大街的遠處,李自成的黃龍纛正在慢慢靠近過來。隨即一羣排列整齊的騎兵護衛著身穿天藍箭衣、張著小黃蓋的李自成緩步走來。

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八章 熊耳山第九章 牛相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九章 高家寨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二章 白土崗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十八章 祝捷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九章 高家寨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
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八章 熊耳山第九章 牛相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九章 高家寨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二章 白土崗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十八章 祝捷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九章 高家寨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庆县| 莱阳市| 宜川县| 工布江达县| 手机| 仙居县| 隆尧县| 宁都县| 喜德县| 稷山县| 新建县| 湘潭市| 靖远县| 和平区| 镇平县| 丹江口市| 乐山市| 深水埗区| 桐城市| 龙南县| 靖江市| 凤山市| 崇文区| 巍山| 宁波市| 迁安市| 瑞安市| 富川| 莱州市| 邵阳县| 新和县| 浪卡子县| 宜兰县| 张掖市| 德保县| 株洲市| 沙洋县| 尉犁县| 呼和浩特市| 镇原县| 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