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

這些條款其實大多隻是給陳永??粗每?,例如最重要的河南鎮整編這一條款,顧君恩只答應他說進行整編,雖然是說“整編”,聽起來似乎比“改編”要好聽一些,似乎可以保留河南鎮的一些獨立性。

可是具體究竟如何整編,還要等陳永福完成“陣前起義”之後再談。

其實等到陳永福交出馬牧集明軍的防禦陣地以後,他又有什麼資格能夠再對抗李來亨的改編呢?到時候究竟是保留部隊、原封不動,還是打亂合編,就全憑李來亨決定了。

至於李來亨的決定,闖軍這邊早已計劃好了。只等明軍開出馬牧集的陣地,對於其軍官就會全部像左鎮的舊例一樣,全部抽調出來,先選送去隨營學堂集中受訓,一般士兵則全部打散掉以後再合併進闖軍裡面。

總之李來亨是絕不會和歷史上的李自成那樣,讓明軍降將依舊照領原部兵馬。

歷史上大順吃這些降將的虧,那可是真夠多的了!

固然陳永福在歷史上的表現比較忠誠,沒有像後來投降闖軍的唐通、姜瓖等人一樣,在清軍壓境的時候迅速叛變,殺害闖軍的文武官吏和士卒部伍,而是在太原城爲大順血戰一月,最終在固山額真葉臣調集大量紅夷炮平城以後才投降。

可李來亨也不能因此打開這樣的先例。

名義上給到陳永福的優渥條款,目的是爲了起到“千金市馬骨”的效果,爲將來明軍更多將官的投效打好鋪墊、做好基礎。

其實李來亨自己對此倒並不感冒,但這是李自成和牛金星既定的大政方針,牛金星有幾次來信強調,不許李來亨苛待降將。

他才只能做出這種各退一步的辦法來,其實以李來亨自己的想法來看,明軍將官的大量投降,雖然可以加速闖軍擴大勢力,可是不免就不分良莠地吸收進來大量未經考驗的異己分子。

在後來的歷史上,就是這些人的迅速叛亂,使得大順軍陷入到腹背夾擊、四面楚歌的境地裡。所以李來亨自己的想法,當然還是將此類武人徹底消滅乾淨,對其部屬實施完全的打散合編纔好。

至於對待袁時中的辦法,李來亨是聽取了方以仁、顧君恩等人的獻策以後,另有密謀。

陳永福對闖軍給出的寬大待遇,自然是喜不自勝??墒窃瑫r中卻聞之暴怒,他恨不得馬上一刀就把眼前的顧君恩給砍了。

但到了這種時候,任誰都明白明軍既不能戰、又不能守,也不能走,除了投降,復有何法?

袁時中自負平生武藝,驍勇過人,還想衝開陳永福等將官兵卒的阻攔,想辦法把顧君恩直接殺掉,好破壞和議。

可他沒想到,就連小袁營的士兵們此時都完全站到了闖軍和陳永福的立場上。袁時中最爲信重的兄弟袁時泰,就連他都出手阻攔,袁時中不敢置信,被站在自己身後的袁時泰扼倒在地,接著好幾名小袁營的親兵也一起撲了過來,將他們的老掌盤徹底控制在了地上。

袁時中拼命掙扎,他一邊用力想衝出去,一邊哭喊道:“我爲爾輩求得朝廷正途的一個出身,將來都可以光耀門楣,不比做一個盜賊強出百倍?即便今日爲闖賊所殺,爾等也可以垂名青史,得到朝廷的褒獎追敘,百年以後,鄉里也將流傳你們的義名,何至於此!”

到這般地步,就算是袁時中左右的親兵都對他有些無話可說了。袁時泰哀痛地看著自己大哥,含淚道:

“大哥,弟兄們起兵無非是想圖一口飽飯。就說這馬牧集裡,那麼多的官紳,你看看他們都是怎麼看待小袁營的弟兄?依舊視爲賊類罷了,我們何苦爲朝廷守孝呢!大哥,你真是昏了頭吧!”

被袁時中嚇了一跳的顧君恩,輕輕拍拍胸脯,他先看了被衆人制住的袁時中一眼,然後纔對陳永福說:

“袁將軍是忠義之人,又是大元帥的故舊之交,和闖軍兄弟到底還有一份袍澤之誼在。使君讓我將話帶到,說是若袁將軍堅決不願復歸闖營,使君也可以擔保爾我不相害,放袁時中……將袁將軍送去徐州?!?

“哈?”

陳永福、袁時中,還有袁時泰等人,聽到顧君恩新說出的這條條件,全都大吃一驚。他們心中都是同一個想法,這怎麼可能?

袁時泰這時候又覺得,莫不是李來亨昏了頭?

顧君恩則蹲到袁時中面前,對他說道:“只是能走的只有袁將軍一人,看這場面,想來小袁營的兄弟們也再沒有爲朝廷效死的打算。袁將軍即便想帶他們走,又有幾人願意跟著你離開呢?”

顧君恩這話讓袁時中只能默默低下頭,可一旁的陳永福臉色卻十分精彩。他心想的是,憑什麼袁時中就可以走???那老子幹嘛不能回徐州去?

可接著顧君恩的話卻又讓陳永福的臉色更爲難看了,顧君恩是對袁時中說話,但其實也同樣是在暗示著陳永福:

“袁將軍一人可走,小袁營則一人不能走。袁將軍一人可走,歸德、馬牧集則一人皆不能走。大元帥和使君開恩,不願意殺掉闖軍的老朋友,袁將軍自己好自爲之吧!”

袁時中從未浸染過明朝的官場,對顧君恩這話聽得完全不明白??申愑栏s是聽得明明白白,放袁時中走,卻不讓他帶走小袁營任何一個士兵,這倒在情理之中,畢竟李來亨也不會傻到把抓到手的敵人全都放走那種地步,可聽顧君恩這話,李來亨分明是有陰謀啊。

歸德和馬牧集一人皆不能走,現在馬牧集這裡除了河南鎮和小袁營以外還有什麼人呢?

還有的就是一大批河南的官紳啊,其中甚至還有侯恂的親兒子侯方域!

袁時中一人逃回徐州,這些官紳,還有侯恂的兒子侯方域卻被他留在闖軍的手中。那麼以這樣的情況來看,袁時中即便逃回徐州,又能夠有什麼好果子吃呢?

他手上失去了兵力,一點籌碼都沒有,以陳永福對明廷官場傾軋的侵染來看,其結果只能是不死於闖軍之手則死於朝廷之手啊。

李來亨這一手……

就有點髒了。

袁時中到底是闖軍曾經的老盟友,他不願意讓闖軍沾染上排斥異己、殘殺友軍的惡名,畢竟現在李自成和羅汝才的關係還很微妙,闖軍還沒有真正做到完全消化掉曹營。

在這個節骨點上,袁時中命運的結局,就將成爲一根重要的標桿。

將一個沒有任何實力的袁時中放回徐州,對李來亨而言損失不大。

但只要袁時中死於官場的傾軋之中,那麼首先小袁營的餘部,一定就會從此誓死效忠於闖軍,不復再有叛離的風險;其次就是對於羅汝才和曹營諸將,將起到一個極好的廣告效果,讓他們看一看叛逃去明廷的結果會是怎麼樣。

當然,最深一點的原因,李來亨自不會向顧君恩透露過來。

在原本的歷史上,當崇禎十五年這次清軍入寇的時候,袁時中曾經在海州包圍住一股韃子,救出大量難民。

當時的袁時中雖然已經脫離闖軍,但並沒有接受朝廷的招撫,依舊是一股武裝叛亂的農民起義軍??僧敵η遘娭荒堋爸T官免送”的時候,袁時中卻積極作戰,在海州打敗東虜,保護了許多百姓。

想到這點,李來亨終究不願意讓那個“冥頑不靈”的袁時中死在自己的手下。

袁時中對這個結果,倒也算是有劫後餘生之感。至於袁時泰等人,則全部心情複雜,袁時中是一個深孚威望的領袖,可他迷信朝廷的做法又確實讓小袁營的兄弟們極爲失望。

現在闖軍答應不殺袁時中,而將他放歸徐州,對袁時泰等人來說,也算是打消掉了最後一層投降的心理顧慮。

從此以後,他也不算欠大哥什麼了。

衆人慢慢鬆開手來,把袁時中放了起來。他站起身,抖了抖自己的衣衫,然後又看了袁時泰一眼,想說些什麼,可終究無言相對。

陳永福則找到機會,湊近到顧君恩耳邊,小聲問道:“不知道使者將要如何處置馬牧集裡的官紳?”

顧君恩眉毛一挑,對陳永福的機敏產生別樣想法,他微微一笑說:“王臣早在信件裡和陳將軍說過了吧?湖廣闖軍一旦破城,對於被逮士紳,都會組織公審大會進行審判,絕不放過土豪劣紳,也儘量不會枉殺一人,陳將軍對此是可以放心的?!?

陳永福早就從陳藎寫來的信裡瞭解過李來亨這項政策,他聽顧君恩如此回答以後,馬上面露喜色,繼而又用複雜的眼神瞟了袁時中一眼,然後悄聲道:

“我在歸德駐軍甚久,對本地士紳的惡行瞭若指掌,只要李使君有需要,我一定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對了,歸德士紳以侯氏爲最著,侯氏之紈絝惡少又以侯方域此人爲最劣,他曾唆使過歸德府團練以攤派軍需的名義,逼死了一百多戶百姓,我有大量罪證在手,不知道有沒有用處?”

顧君恩哈哈一笑說:“陳將軍真是聰明人!觀點正確,做法正確!”

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四章 小徽柔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
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四章 小徽柔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司法| 景谷| 庆阳市| 汤原县| 仁寿县| 望城县| 武强县| 广灵县| 武夷山市| 信阳市| 娱乐| 班玛县| 台北市| 绥棱县| 巨野县| 九台市| 双柏县| 泰安市| 阜宁县| 汉源县| 嘉禾县| 诸暨市| 佛学| 凤台县| SHOW| 宁远县| 岢岚县| 黔江区| 师宗县| 平乐县| 乐平市| 新建县| 新巴尔虎右旗| 锡林郭勒盟| 南昌市| 沛县| 涟水县| 灌云县| 英山县| 息烽县| 廊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