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

右翼戰場其實並未如後世順朝官方史書上,所描述的戰鬥那般激烈。宿衛騎士只是輕輕一衝,江南兵戰死者至多千數而已,明軍大部是陸續崩潰逃走的。

約有一萬多人逃回呂梁洪陣地附近,想要奪船南下返回金陵。但是由於劉澤清已經先一步帶著山東鎮,裹挾了南明水師逃走,等到這些潰兵衝到呂梁洪附近時,只勉強奪到了幾十條民船而已,根本不堪大軍南逃之用。

剩下二三萬兵馬,已經丟盔棄甲,連逃走的膽氣都無,直接在徐州城下向隨後追到右翼的郝搖旗和許都投降。

許都是浙江金華府人,這次南明北伐,因爲按照計劃本來是準備由弘光皇帝御駕親征,因此軍中頗多江南士人官員,很是不乏許都的故舊老友。

在許都親自出面招降之下,大部分和他或者是通過復社、幾社產生聯繫的朋友,或者乾脆只是和他有過幾面之緣,亦或者只是聽過許都名字的東南士人,在生與死之間,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投降大順。

在這點上,這些東林、復社的君子們,行事倒比馬士英果決許多。

再怎麼說,大順軍和異族爲主的清軍完全不同。投降大順,無非是易一姓之社稷而已,對於江南士人來說,既然順軍中已有了許都、陳子龍、方以智、張家玉這些先例,那麼他們再作馮婦,就完全沒有任何輿論和心理上的壓力。

投降也就投降罷!

像黃得功和夏允彝這樣負隅抵抗,堅持不肯投降的人,在南明大軍中,已算最後少數。

許都和夏允彝的私交,在這些東南文人中算是特別熟稔深厚的了,絕非普通泛泛之交。因此許都實在不願意下令大順軍對勇衛營最後的陣地發起總攻,他不願意自己十分欣賞的老朋友夏允彝血濺沙場,因此想方設法進行招降。

然而夏允彝對於老朋友許都,只做了一個簡單的回答。他在黃得功的軍中,寫好了留給兒子夏完淳的家書,又寫下了一封留給自己朋友們的遺書——遺書裡還請求許都、陳子龍等老朋友,在新朝平定江南以後,能夠照顧一下自己的遺世之子。

許都明白,夏允彝對於大順軍並不存在不留餘地的惡感。所以夏允彝將兒子夏完淳託付給了立場敵對的自己,只是夏允彝自己以名節忠義自詡,又身處戰場之上,絕不能接受直接投降的結果。

黃得功亦是如此。

黃得功堅持不投降,率部負隅頑抗,這主要是因爲黃得功是崇禎皇帝親手提拔起來的將領之一。他自認爲深受皇恩,不能辜負先皇的知遇之情,因此才堅決抵抗。

黃得功和夏允彝一樣,於理,同大順軍並沒有不共戴天的地方,只是於情,以名節自許的他們無法接受屈膝投降的結果。

許都痛苦地搖搖頭,他很想直接下令麾下大軍,將包圍網放開一個缺口,也放黃得功和夏允彝一條生路。

但他身爲大順朝廷的山東招討使,身爲順軍的重要將領,又不能因爲一己私情而任性妄爲。

就在許都無可奈何,左右爲難時,黃得功的副將馬得功等人卻率領一百多名士兵,將勇衛營設置的木柵欄全部劈開,出陣投降。

接著更多勇衛營士兵見狀,全都棄陣地而出,將武器丟到順軍軍前,在許都面前跪倒成一片,主動投降。

不過分秒之間,黃得功和夏允彝身旁就只剩下了十多名家丁護衛。黃得功身爲百戰餘生的一軍主帥,到了最後地步,連自己麾下的大部分家丁和親兵都控制不住,他百般呼喊勸阻,也遏止不住剩餘士兵的投降浪潮。

夏允彝向黃得功苦笑數聲,終於把塞在懷中準備留給兒子夏完淳的家書取了出來,無奈道:

“事敗如此,江南豈能茍安?海內大一統不久矣!侯爺,算了吧?”

黃得功手臂在明軍大崩潰時,被亂兵所傷,現在用布帶吊著胳臂。他臉色如灰,再不復過往跋扈驍狠的神態,唉聲嘆氣一頓之後,只好將腰刀扔到地上,一屁股癱坐了下去。

許都算是鬆了一口氣,他不用對自己的老朋友下殺手,夏允彝的投降,又能帶動另外一大批江南士紳文人的投降,看來天下大定不久了!

除了這些人以外,還有史可法。

史可法在江南聲望最高,而且他又是許都、陳子龍、方以智三人的老幕主。許都對史可法心懷尊敬,但經過在大順軍中的歷練以後,許都又能對史可法的能力看得十分清楚,知道史相公終究只是一介書生。

史可法是和鄭鴻逵一起被俘虜的,鄭鴻逵有些倒黴,他其實在鄭森的提醒下,早就察覺到了劉澤清的圖謀。而且鄭家控制有很多水師船隻,想要逃回南京問題並不大。

但鄭鴻逵獲悉劉澤清準備“轉進”的消息以後,第一反應是先找史可法商量這件事情。史可法自然極力勸說鄭鴻逵不要跟著劉澤清逃走,勸他留在徐州城下,再觀望一會兒局勢再說。

結果這一觀望,就將鄭鴻逵丟進了順軍的大獄裡——那是李來亨專門爲清軍、明軍高級將相官員設置的牢房,是由開封一處名爲功德林的寺廟改建而成。

鄭鴻逵本來還想帶領身邊親兵突圍而走,但史可法又勸說他:

“大順軍幾十萬兵馬已經包圍彭城,將軍欲走,欲往何處走?如何能走!突圍之中,誰能知將軍姓名身份?任一兵卒流矢亂箭,即可殺害將軍。

與其無名死於亂陣之中,不若待順兵到此以後,示我等身份以後,再從容就義。”

鄭鴻逵對史可法的建議,只感到了一陣深深的受侮辱感。他當即就下令剩下的士兵們全部丟下武器,還命令自己心腹的兩個家丁把史可法五花大綁起來,免得他自殺,接著就派人亮起明軍總兵大旗,向順軍將領郝搖旗洽談投降事宜。

留在呂梁洪的鄭森則被劉澤清的山東鎮裹挾,已經離開徐州一路南下逃竄。鄭森心知徐州的數萬南明軍隊南逃全軍覆沒的命運,他只好對叔父鄭鴻逵在心中暗歎一聲抱歉,便出面依靠鄭家嫡長子繼承人的身份,說服鄭家水師戰船們協助劉澤清逃亡江南。

這一場宏大的明軍北伐之旅,終於在鬧劇聲中收得了最後的倉皇北顧。

李來亨駐足呂梁山北側,他放眼眺望山腳下無數匍匐投降的明軍將士,心中一嘆:

洪武功業遺澤,至今絕矣!

李來亨收回瞭望向南方的目光,他的眼睛重新看向北方——

多爾袞,孤等候你多時了!

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四章 女官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二十一章 貍奴新生活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二十六章 歲入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
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四章 女官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二十一章 貍奴新生活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二十六章 歲入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青县| 镇安县| 庆元县| 兴文县| 长乐市| 昔阳县| 乌兰察布市| 故城县| 隆昌县| 新巴尔虎左旗| 岑巩县| 连云港市| 黎城县| 清水县| 进贤县| 东源县| 客服| 如皋市| 泸溪县| 洞头县| 瑞金市| 汝南县| 中方县| 延安市| 台东市| 新绛县| 金平| 高碑店市| 郎溪县| 屯昌县| 韩城市| 张家界市| 西峡县| 巴林右旗| 宣汉县| 彭州市| 应城市| 台前县| 翁牛特旗| 彩票| 揭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