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

陳藎接著帶隨行官員們到蛇山西頭,下了馬,站在瀕臨大江的黃鶴磯上。這裡,龜山和蛇山東西對峙,鎖住大江,逼得江水向東北奔流如箭。陣陣微風西來,江濤拍打著突出江心的黃鶴礬,澎湃作聲,銀色浪花四處飛濺。

文武官員們都吹捧說:“湖廣山川險固,控扼南北,晉王殿下以使相坐鎮武昌,亦是彰隆使相地位之重。”

陳藎不爲所動,他是湖廣經略使的官職,按照明朝的體制來說,經略使就等同於總督一職。明朝以來本就沒有了唐宋時使相的說法,何況即便還有,那使相也應該用來尊稱督師閣部,而不是區區一個總督。

湖廣三鎮太平日久,將近兩年的安定時間,的確是多多少少讓這些楚闖官員耳濡目染明朝習氣,形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慣。

但是陳藎能力才具很強,他在性格上又不同於方以仁的老謀深算和顧君恩的急智激烈,而是爲人和藹,能容人、能包物,對待他人親和可愛,又不至於因此耽誤大事。

陳藎溫和地笑了笑,沒有訓斥這些官員的溜鬚拍馬。他接著看到長江水師船隊的帆布,已經出現在了天際線上,就指著江水說:

“我們的水師制將軍終於從九江趕回來了,先將水師船隊安置到鸚鵡洲附近,命官兵上岸休整吃飯。待揚武州、江陵、黃岡等地民兵到齊以後,我們就移師岳陽,掃蕩吳兵。”

陳藎是要首先聚集距離武昌和嶽州最近的幾個州縣民兵兵力,對於較遠地方的民兵,他認爲動員較爲困難,而且緩不濟急,所以並不強催,只命各個地方州縣的官吏按照常規穩妥行事。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陳藎的行事風格相對穩健。李來亨選擇他坐鎮湖廣後方大本營,也正是看中這一點,希望能夠起到鎮之以靜的作用。

就結果來說,還是十分不錯的。

十來只大船停靠在武昌城外的碼頭上,陳藎帶著衆多官員親自去迎接劉希堯的大駕光臨。只見最前邊的一隻船上,一百名親兵將士列隊肅立。第二隻船上是劉希堯押運來的一批江西明朝官吏俘虜。

第三隻船特別大,和長江水師一般的內河小型戰船相比,大了好幾倍。船上旌旗獵獵,這是劉希堯自己的坐艦,一羣盔甲整齊的武將和親兵,簇擁著劉希堯下了船。

緊跟在大船後面的是四隻大小裝飾都一樣的船,船上乘坐的都是扈從親兵,也是旗幟鮮明,刀槍耀眼。再後面又是四隻大船,分別載著戰馬和大炮,同樣是威風凜凜。

再往後就是規模浩大的長江水師船隊了,震耳欲聾的禮炮聲跟著火光一閃,“隆隆”地掠過江面,撞擊在龜山上,又從龜山另一頭髮出迴響。

同爲革左五營最後的存餘,劉希堯和資望較低、身段靈活柔軟的藺養成不同,他的資歷幾乎不在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之下,而且相對來說也是一員驍勇善戰的悍將,如今卻只在小輩分的李來亨麾下充任一員水師制將軍。

從資格上來說,劉希堯當然會有一些落差感。

但他責任心很重,接到陳藎的求援調令以後,馬上就從江西晝夜鼓帆,奔回武昌。船隊沿途絲毫不做停歇,日夜間行,這才以驚人的速度趕了回來。

甚至連武昌附近近在咫尺的江陵、黃岡等地民兵,都還沒有完全被徵集過來,劉希堯就已經率部抵達。

如此雷厲風行的動作,讓陳藎很感欣慰:

“制帥援楚之急,將讓何騰蛟一嘗投水之痛了。”

劉希堯肅立叉手說:“陳經略,皇上以楚地託付我等,老營家眷多在武昌,事關大順江山社稷,絲毫不能有失。我接到調令以後,留兵卒千人置江西先佔州縣,其餘八千舟師精兵皆已聽調至楚。”

陳藎欣慰點頭:“大順兵將調動如臂使指,此楚之所以勝吳處。”

大順軍將領兵馬調動如臂使指,當然不僅僅是因爲他們效忠李自成、李過、李來亨三代領袖。如此前田牛之變的時候,李過、李來亨父子顯然就調動不了不屬本系統的中營老兵。

但李來亨對湖廣諸部的調動靈活,則是建立在體制優勢上面。

湖廣各州縣皆設有招練使,楚闖諸將不許私自募兵入伍,而是一概由各級招練使募兵以後進行統一的軍事訓練,而後再將接受了初步軍事訓練的新兵按照各級將領的需要,編入其部隊。

再加上楚闖完全掐住了各級部隊的後勤渠道,所以諸將兵馬調動如臂使指,也就毫不奇怪了。

陳藎與劉希堯從鸚鵡洲上把臂乘船返回武昌,爲了安定楚中人心,陳藎還命劉希堯調動舟師,上至金口、下到武穴,在武昌周圍巡視一週,向本地士紳展現大順軍的武力。

不過這一點上陳藎其實是多慮了,畢竟李來亨經營湖廣已有二年以上,基礎越發鞏固深厚。本地士紳在兩年前,或許還因爲營田制的改革而感到利益受損。可是現在楚中搢紳要麼已經通過科舉考試擔任順朝官吏,或者是通過公私合營在工商業上牟取巨利,亦或者是積極從戎、參與軍事行動,已經成爲開國勳貴。

因此,何騰蛟之北上,雖然打出了大明中興弘光皇帝的萬歲牌位,但實際上並沒有能夠吸引到任何楚中搢紳爲之嚮導呼應。

大順在湖廣統治的日益穩固,由此也可見一斑。

接著陳藎等到江陵、黃岡民兵陸續抵達以後,便命劉希堯率領水陸兵馬一萬四千人,同樣是水陸兼行並進,從武昌南下嶽州,過岳陽口,直抵新牆,與何騰蛟、章曠指揮的北伐“江南兵”一戰。

大順軍一萬四千兵力,比較明軍三萬餘人兵馬,數量不及其一半,而且其中超過一半還是劉希堯統帥的水師,剩下一半則是臨時拼湊的湖廣民兵而已。

但劉希堯還沒到嶽州的時候,就已經收到前線送來的不少軍情,知道“江南兵”雖然來勢洶洶、聲勢浩大,但是其實各部之間互不統屬。何騰蛟爲了避免“軍閥”坐大,刻意使得各支兵馬相互牽制,造成了多頭並進、不能互相支援的局面。

而且“江南兵”大部分是新募兵,戰鬥力很成問題,軍紀也非常壞。進軍途中擾民有術,不斷襲掠在大順治理下已經恢復勃勃生機的村莊地區,所以行軍速度也非常慢。

劉希堯在自己的坐艦上俯瞰煙波浩渺的洞庭湖,長江水師魚貫衝過岳陽口,片片白帆好似浮雲連綿,戰船上搭載的大順軍戰士都是藍色箭衣、紅纓氈帽,南方冬天微冷潮溼的西風吹過,紅纓飄動得像是火焰的海洋洶涌彭拜。

劉希堯雙手搭在戰艦欄桿上,拍桿道:

“今日天氣晴朗波浪高,吳兵北犯,害我楚民、毀我楚田、奉我楚村,諸將當振作甲葉,整戈以對!”

戰船上的士兵們都將火銃和弓弩刀劍高高舉起,齊聲歡呼道:

“隨君侯破江南賊!”

人聲鼎沸,壯懷激烈,至此爲止,大明朝的三百年正統之威,自朱元璋驅逐韃虜而有功於中華的三百年恩威福德,終於完全煙消雲散。

大明的神聖和威嚴,早已不復存在。

在順軍將士的眼中,何騰蛟的這支兵馬甚至連官軍都已經不是,而只是“江南賊”而已。

“大順今日弔民伐罪,舟師南下,恢剿江南土賊,諸將當奮勇一戰,以報聖上、朝廷恩養之厚。”

如今的大順軍,纔是朝廷,纔是正統,纔是官軍。

以順擊逆,以正統討伐賊寇,自然是摧枯拉朽,百戰不殆。

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七章 鳥銃隊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四章 小徽柔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六十章 反對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九章 牛相第一章 太原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
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七章 鳥銃隊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四章 小徽柔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六十章 反對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九章 牛相第一章 太原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理塘县| 子洲县| 济南市| 深水埗区| 滨海县| 河间市| 乌审旗| 华蓥市| 晋江市| 华亭县| 工布江达县| 阿拉善左旗| 南宫市| 青神县| 耒阳市| 枝江市| 庆安县| 惠安县| 昭平县| 东乌| 彭山县| 青海省| 丽江市| 城步| 龙南县| 贵州省| 易门县| 阳原县| 东乌珠穆沁旗| 太保市| 兴义市| 拜城县| 秦皇岛市| 舟山市| 逊克县| 兴安盟| 吉木萨尔县| 江陵县| 新巴尔虎右旗| 东丽区| 上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