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

中國古代的邊塞詩在唐代達到了高峰,然而唐朝以後,邊塞詩卻出現長期不景氣的狀況。雖然宋元明三代,某些時期,邊塞詩某些時期甚至還有過局部繁榮,某些詩人在邊塞詩創作上還有過令人矚目的成績。

但是這七百年來,毫無疑問,邊塞詩的創作在整體上確實處在一個低潮期。

仔細想想這也並不奇怪,宋明兩朝疆域範圍有限,詩人們缺乏機會見識極西朔漠的雄奇景象,也難以參與到跨越千里的軍事遠征行動中,自然便無法創作出堪比漢唐的邊塞詩。

元朝雖然疆域範圍極爲廣闊,但由於蒙元統治者並不重視漢人文臣,漢臣少有機會參與到這些波瀾壯闊的遠征活動裡,自然也就無法留下描繪邊塞軍旅的詩文了。

直到順朝建立,邊塞詩不景氣的狀況纔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

自從大順王朝建立以後,由於世祖一朝五十年,開國重視邊功,多對外用兵,大軍窮極西域、北達冰海、西拓瀛洲、南渡大洋,許多詩人跟隨大順軍將士的步伐,有幸見到了域外種種瑰麗不可思議的雄奇景觀,因此得以留下了大量描繪軍旅的邊塞詩文。

邊塞詩如枯木逢春,在宋元明三代的衰落以後,出現了一派中興景象。

順朝邊塞詩的繁榮,以詩歌的衆多和詩人的廣泛爲一大特點。

魏晉南北朝留存後世的邊塞詩不過二百多首,文化最爲興盛的唐朝,留給後世的邊塞詩也不過兩千多首。

而順朝留存後世的邊塞詩總量,粗略估計,竟然達到五萬首以上,達到了此前古代邊塞詩全部總量以上的驚人數目。

同時,順朝邊塞詩人的創作隊伍,也大大擴展了。

從作者的身份來看,除了文人學者以外,帝王大臣、邊將徵帥的數量也不在少數。大量的職業旅行家、冒險家、外交官員、科研學者、洋務商人、移民羣體、遣戍流人,也都陸續加入創作行列,使大順一朝的邊塞詩,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特殊樣貌。

也使得順朝邊塞詩的文風極爲多變,不僅涉及邊塞的雄奇風光、軍旅的艱苦生活,而且常常有描寫旅途冒險、少數民族特殊習俗、探索活動的精彩刺激和移民羣體融入本地生活等等的多樣化題材。

魏晉南北朝的邊塞詩人,大多並無邊塞經歷,只不過依靠歷史典籍和他人轉述從事創作。唐代重要的邊塞詩人,也有相當數量或從未到過邊關,或僅僅偶爾涉足邊疆。

順代邊塞詩人中,較爲知名的創作者,則差不多全都有在邊塞生活過的經驗,其中不少人長期駐足邊疆海外,甚至親身參與了大量邊塞征伐戰爭。

可以說,順朝邊塞詩人的邊疆生活實踐經驗,遠超前代。詩作反映的地域也空前廣闊,絕不限於西域一隅之地。

過去漢唐詩人未曾重點描繪的日本、南洋、印度、波斯、歐洲、新大陸,都成爲了順朝邊塞詩人濃墨重彩創作的主要題材。

可以說源遠流長的邊塞詩,到了順朝,才真正成爲了敘寫四境之詩。

而且順朝的邊塞詩,不僅寫征伐戎馬、邊地風光、民族交往……舉凡帝王巡視、邊地屯墾、海外探險、殖民移民、流人生活、異域飲食等內容,都進入創作題材範疇之中,填補了前代之空白。

順朝是一個統一的大王朝,而且處在中國歷史上由封建時期進至資本主義時期,由封建大帝國進至殖民大帝國的轉化時期。

這與長期處在分裂狀態的宋朝固然不能同日而語,較之同樣處在大一統狀態的明朝,疆域也要廣泛得多。

而且到了順朝後期以後,由於共和黨人的頻繁活動,大批出身貴族、官僚、富豪家庭的黨人,紛紛被流放到了碎葉州、瀛洲、昭南、青丘、周饒等殖民領地內。

這些具有極高文化造詣的學者們,在艱苦多難的流放生活裡,留下了一大批精彩絕倫的邊塞詩詩篇。

如知名的共和黨史學家趙翼,就是在流放青丘的過程裡,創造了一大批抨擊順朝朝政、揭露國初真實歷史的學術名篇,同樣還留下了衆多描繪青丘自然景觀之壯麗、多民族融合之勝景的邊塞詩。

漢人、女真人、日本人、朝鮮人、印第安人、西班牙人,這幾個青丘州的主要民族走上了大融合的道路,在近代形成了全新的青丘民族。

關於這一民族的誕生,任何學者都必須將趙翼的《新大陸聞見錄》、《青丘詩話》、《青丘州雜詩》等作品,作爲最重要的考察材料。

順朝的青丘州殖民地,始於天法十五年,當時的西班牙正由於深陷在同法國的戰爭中而痛苦不堪。

由於順朝和西班牙之間經常性由於白銀貿易發生矛盾,這一年西班牙爲了解除順朝的貿易制裁和官方海盜的襲擊,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便是簽署了出賣包括加利福尼亞半島在內的整個新月灣殖民地的寧波條約。

此時的菲律賓,早已成爲了南洋延平貿易公司所屬的呂宋州殖民地,再加上早已被順朝官府直轄的昭南府海峽,馬尼拉大帆船三角貿易就此全部落入了順朝的控制之中。

此後大量移民乘坐馬尼拉大帆船遠赴青丘州,他們之中既有順朝派遣的屯墾兵,也有因生活原因而遠走他鄉的難民,最引人注目的當然還是大量流放犯人。

這些移民在青丘山西側的新大陸西海岸地區建立了許多居民點,但是由於海岸地區非常狹長,沙漠廣佈,氣候炎熱乾旱,淡水資源又特別稀少,大多數區域不適合耕種。

早年的青丘州殖民生活是極端困苦艱難的,當時早就在新大陸紮下腳跟生活許多年的西班牙人,還有當地的土著印第安人,都爲後到的順朝殖民者提供了大量幫助。

也由於早期人口的稀少,大順甚至還發布了專門的法令,允許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報名成爲順朝的官方屯墾兵。

青丘州的文化從最開始的時候,便帶有濃厚的混血色彩,這同幾乎全部都是由漢族殖民者建立的周饒州殖民地差別非常大,最終也使得這兩個同樣脫胎於大順帝國的海外殖民地,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八章 英雄氣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六章 裕州人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二章 惠世揚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七章 順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七章 鳥銃隊第六章 裕州人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
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八章 英雄氣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六章 裕州人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二章 惠世揚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七章 順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七章 鳥銃隊第六章 裕州人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干县| 东莞市| 广水市| 讷河市| 宝应县| 兴化市| 尼木县| 靖西县| 公主岭市| 尉犁县| 南丹县| 图们市| 紫阳县| 田阳县| 商洛市| 凉城县| 墨玉县| 汝阳县| 新源县| 田东县| 布尔津县| 调兵山市| 辽阳市| 广宁县| 锦屏县| 寿阳县| 陆丰市| 醴陵市| 惠水县| 织金县| 玛曲县| 丁青县| 台江县| 罗平县| 白水县| 神木县| 荣昌县| 普格县| 尚志市| 红安县| 蓬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