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

三月底的荊襄一帶,連綿的陰雨加上倒春寒,使得氣溫驟降。郭君鎮的身上雖然披著一件厚絨布斗篷,又穿戴蓑衣,但還是感到一陣接著一陣的寒意,他收緊衣服,也不能將全部寒冷擋住。

連主帥都如此,其他將士就更不必說了。所有將士,人人都緊攥著手掌,或者將雙手捂在嘴前,呼出一兩口熱氣來溫暖手心。

“左良玉居然沒有派兵協防承天府?他這是已經不把崇禎皇帝和朱家宗王放在眼中了呀。承天府是皇家陵寢的所在,去年大元帥用奇兵突襲承天府,就調動了傅宗龍來送死,老左倒是不再上同一個當。”

高一功的副將路應標對左鎮的用兵,頗感驚奇。承天是帝陵所在,闖軍大張旗鼓的來進攻,左良玉絕對沒有察覺不到的可能性,可他居然不率軍協防,儼然是不把朝廷法度放在眼中了。

“哈啾!”

暮春的一陣冷風吹過,郭君鎮忍不住打了一個哈啾。闖軍從安陸出發,未經激戰,就連續攻佔京山和竟陵兩大遮蔽承天帝陵的要地,兵馬連日行軍,郭君鎮也就顧不上儀表,一副不修邊幅的樣子,直接拿蓑衣抹了把鼻子。

他用食指在路應標面前劃了個圈,提醒高一功手下這位頗有方面才幹的副手道:

“左鎮打糧,下手越來越狠。如今河南又多爲大元帥分兵佔據,朝廷的政令要從漢中一帶迂迴傳遞,才能送來襄陽。如此拖延時日,天高皇帝遠,即便左良玉坐視承天帝陵被我們拿下,崇禎皇帝又能如何處置他呢?”

和路應標同爲高一功副將的馮養珠,雖然在兵馬指揮、軍陣衝殺方面不及路應標善戰,但他城府較深,想的也比較遠。聽過郭君鎮分析的兩句後,馬上就接口道:

“不要說埋葬死人的帝陵了,近來闖軍橫掃豫楚,剛剛纔在蘄州處決了荊王,也未嘗見到朝廷如何處罰左鎮。左良玉如今是聽調不聽宣,分明藩鎮之勢,恐怕他是漸漸有了據地稱王的野心。”

諸將談論間,春雨又下得更大一點,飄灑的雨水經風一舞,便形成一層朦朦朧朧的煙霧。雨霧瀰漫,像是要遮掩著什麼一般,馮養珠心中漸漸升起不安感來,他向兩位主帥高一功和郭君鎮,勸說道:

“既然左兵沒有爲我們所調動,那左良玉的大軍主力會去哪裡?總不至於就在襄陽蹲著吧!”

“嗯……”

高一功和郭君鎮均點點頭,但他們成竹在胸,並不擔憂這一點。

“風雨不大,我們儘快動身吧。”高一功將右手從蓑衣之下伸了出來,零零落落的春雨滴到了他的手背上,映成點點斑斑。

路應標和馮養珠聽到這話,都吃了一驚。

動身?

“將軍,要往何處動身。”

“襄陽是堅城,何況左良玉一定會吸取當年被張獻忠偷襲襄陽的教訓,留兵防守。此時我們去襄陽,並無甚意義。”

高一功雙手合十,輕輕拍了兩下。這名英武的青年將領,在斗笠的陰影下,顯露出堅毅的神采來,他的遠見雖然不及李來亨、智謀也不及方以仁,在用兵指揮上可能也要弱於郭君鎮,可高一功在部衆中的信義和威望,卻足以令人折服。

只要高一功下達命令,他部下之衆,必然會不惜一切代價,爲他效死不渝。

“現在回安陸是緩不濟急,我們直接向北走,從京山縣翻過大洪山。插入隨州和棗陽之間,切斷左鎮退回襄陽的歸路!”

這句話不僅讓路應標和馮養珠兩位副將(準確說他們兩人現在都是指揮一個步兵標的威武將軍),也讓周圍的中軍都尉們,全都爲之失色。

大家臉上或者帶著驚訝,或者帶著不解,紛紛問道:

“承天近在眼前,左良玉又不派兵協防,止有數千分守兵防守而已。幹什麼要放棄眼前的承天府,費大勁兒翻過大洪山,回隨州去?”

大洪山古稱綠林山,是新莽時期綠林軍的發祥地,所謂“光武中興,兆於綠林”,同響馬出身的闖軍,倒算是有淵源的地方。

畢竟“綠林好漢”這個詞,也是來源於此。

大洪山橫亙在德安府、承天府和襄陽府之間,溝壑縱橫、林海茫茫,號稱是“楚北天空第一峰”。山脈西側屬於朝廷控制區,山脈東側則爲李來亨的勢力範圍,大洪山居荊豫要衝,漢襄咽喉,地位緊要,但倉促之間,又是春雨連綿的時節,想要迅速翻越過去,也非易事。

高一功突然決定翻越大洪山北上,確實讓衆將都感到有些爲難。這倒不是他們害怕翻越大洪山的艱苦困難,而是此時既沒有掌握左鎮主力的動向,又不知道隨州闖軍的情況,冒然北返,破壞了節帥佈置的大局怎麼辦?

可郭君鎮卻安然地爲衆人解惑說:

“我們兵進承天府調動左良玉來救,這是節帥制訂的剿左上策。可是左良玉這般狡猾的人精,又怎麼會重蹈傅宗龍的覆轍,輕易上當?”

路應標終於明白,看來節帥另有佈置,他皺著眉頭問道:“既然這是上策,那節帥還另外佈置有中策、下策嗎?”

因爲下著雨,天空的顏色呈現一片深灰,看起來和黑夜沒有多大的分別。郭君鎮弓把和刀柄上都纏著一圈防滑的粗布,此時也都被雨水打溼,他捏著溼漉漉的布帶,擠出一點雨水來,接著甩甩手,把這些雨滴全都甩到了地上。

闖軍的將士們只有少數人發出一些嘈嘈切切的雜語聲,大部分的士兵都維持著整齊的隊列和肅穆的靜默。李來亨制訂的“行營立斬軍令六條”,已經產生了很大的作用,闖軍紀律本來就較一般官軍和義軍都要好得多,再經嚴厲法度的約束,更顯不凡。

郭君鎮愛撫地拍了拍戰馬的脖子,然後對諸將分說道:

“這是顧君恩爲節帥贊畫的奇謀,你們知道顧君恩這個人嗎?”

馮養珠平素就比較關注李來亨對各級僚屬的任命情況,消息比較靈通,知道顧君恩就是最近因爲獻“開科萬言書”而受到李來亨訓斥,但又因爲確實有那麼幾分才華,終被任爲提點學政的一個生員。

可是顧君恩這樣一個負責學政、負責選拔人才的官員,怎麼會參與到闖軍大戰略的核心決策裡面?

馮養珠心有疑惑,但並未直接問出,他隱約看出郭君鎮面下暗含不滿,所以就不再多話。

果然,郭君鎮隨即就批評這個“狂悖”的顧君恩道:

“顧君恩這個人有點才華,就是未免太眼中無人,有點太狂妄了。他說的奇謀,其實早在我胸中謀劃已久,你們說顧君恩一個學政,怎麼能突兀向節帥上書,參贊建言軍機大事?”

這件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自從李來亨成功安撫西營、牽制丁啓睿以後,便回到安陸,日日忙於訓練兵馬、籌措糧餉,明眼人都可以看出闖軍和左鎮的一場決戰即將來臨。而顧君恩雖然因萬言書一事,得授學政,可他是個自負狂妄之人,不甘心於區區學政一職,便仔細蒐集材料、調查左良玉的動向。然後就自作主張,在給李來亨呈遞第一次“節府試”考試結果的時候,突然遞上一份詳全的“剿左”計劃。

這份“剿左”計劃,又恰好同郭君鎮胸中草擬的方略類似。郭君鎮讓人搶先一著“截胡”,自然心中不快,對這個“狂悖”的佞幸之徒顧君恩大生惡感。

唯獨高一功想到郭君鎮平素的待人處事,又想到郭君鎮自己也是一貫的眼高於頂、自負不凡,便苦笑兩聲,心中感嘆李來亨左右的腹心之人,怎麼都有些奇怪的小毛病。

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著大順走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八章 熊耳山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八章 英雄氣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九章 牛相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七章 左鎮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六十九章 貍奴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
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著大順走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八章 熊耳山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八章 英雄氣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九章 牛相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七章 左鎮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六十九章 貍奴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西市| 穆棱市| 凤城市| 滁州市| 新乐市| 施甸县| 余庆县| 呈贡县| 曲麻莱县| 甘孜县| 泽州县| 南京市| 清原| 嫩江县| 吉林省| 岫岩| 鸡东县| 汤阴县| 宁蒗| 甘南县| 呼伦贝尔市| 太白县| 丰都县| 通海县| 化州市| 南雄市| 民丰县| 巴青县| 海丰县| 开原市| 大洼县| 克什克腾旗| 镇雄县| 抚顺市| 会泽县| 高阳县| 叶城县| 长顺县| 资源县| 湖州市| 贵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