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

鄭森挽著洪士鯤的手,走入畫舫的小室裡面,好幾名美豔絕倫的少女正在吹奏樂器,室內陳列精緻,案板上則放滿了珍饈和美酒。

香氣瀰漫,讓聞習慣了江北血腥味的洪士鯤很不習慣,他打了一個噴嚏以後,纔對鄭森說道:

“大木,你知道我此行所爲的目的吧?”

鄭森本來還想和洪士鯤“只談風月,不談國事”,沒有想到這個經歷了豫東淮徐種種驚變的史可法幕僚,已經和當年同自己在南安縣學讀書時,氣質完全不同了。

洪士鯤雷厲風行地直點主題,鄭森無法,只好做了下來,命畫舫上的奴僕和龜公收拾酒水,回道:

“史公是南京衆望所歸的一位天人,留都名流早等著史公回來了……”

洪士鯤直接打斷鄭森的話頭,徑直問道:“天下紛亂,北方戰事已到了千鈞一髮的時候。現在虜與寇相持不下,正是朝廷中興的大好機會,就不要說些敷衍話語,我們直接來談吧。大木,令尊意見如何,究竟屬意潞藩,還是屬意福藩?”

鄭森確實想不到洪士鯤的變化這麼大,他愣了一會後,終於換了一副表情,皺起眉頭沉聲道:

“我若說家父無所屬意,化鵬兄相信不相信呢?”

“這怎麼可能?”洪士鯤根本不信鄭森所言,“潞王監國,福王總戎,現在天子生死不明,誰能先臨機定策,搶先一步擁立某藩繼承大統,那就是定策元勳。定策是目下南都最重要的一樁大事,令尊擁福建一省之地,富比王公,鄭鴻逵鄭總兵又在江南,怎麼可能沒有屬意的對象呢?大木,不要同我再打機鋒了吧?如今天下都糜爛成什麼樣子了!”

鄭森不懂洪士鯤爲什麼剛進到畫舫裡,就好像揣著一股很大的火氣。

可鄭森自己也很無奈,他苦笑說:“不瞞化鵬兄,弟之所言,並無半句虛假。家父……家父在潞藩和福藩之間始終猶豫不決,而且他覺得陛下的兇危大事,還沒有確定,這時候如果就急著策立新帝,很容易就觸到陛下的黴頭上面。”

洪士鯤不敢置信,鄭森的父親鄭芝龍是東南梟雄、海上霸主,現在幾乎獨霸福建一省,無論財力、軍力,其實都遠遠在高謙、黃得功、劉良佐三鎮,還有馬士英、黃鳴俊這兩位督撫大臣之上。

以鄭芝龍的能力和膽魄,怎麼可能到現在還在猶豫不決,不光是沒有下定決心到底是支持福王好,還是支持潞王好,居然連對崇禎是生是死,都還沒下定論!

崇禎究竟是生是死,在南北消息斷絕的現在,那不就只是南都巨頭們的一句話而已嗎?

鄭芝龍怎麼會昏聵老邁到這樣的地步?

鄭森也知道,要讓洪士鯤這樣有膽魄的志士相信,曾經讓大明朝的東南海洋爲之頭疼的梟雄鄭芝龍早就不在了,是一件多難的事情。

現在的鄭芝龍,只是一個被財富、被土地、被祿位,消磨了筋骨和鬥志的普通富家翁。

當然,鄭氏的“富”依舊驚人,鄭氏在東南,特別是福建的權勢,更加達到了獨霸的地步。

但是鄭芝龍早就不是那個敢於中流擊楫、博浪一擊的豪傑梟雄了,鄭森最知道他的父親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鄭芝龍在潞王和福王之間猶豫不決,原因很簡單,就是怕站錯隊。鄭芝龍心裡擔心崇禎還活著,所以不敢參與定策之事,也無非是怕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鄭芝龍作爲南都方面事實上的最強者,居然還不如一個從徐州帶著幾千潰兵逃亡的高謙。

曾經的海上梟雄,現在只是一個希望安穩度過晚年的田舍老人罷了。

在鄭芝龍的心中,或許只有更多的田宅,纔是一件令人安心的事情。

“化鵬兄,”鄭森嘆完氣,又向洪士鯤問道,“史公到底打的是什麼打算?高鎮臺駐軍浦口,究竟兵力幾何?史公又能否駕馭高鎮臺?南都君子,都欲引高鎮爲援,好擁立潞藩。福藩方面,據我所聞,自從馬瑤草被錢宗伯等人趕走以後,鳳陽和滁州方面,就全部傾斜到福藩這一邊去了。”

洪士鯤大驚道:“馬瑤草何時到的南京?被錢謙益趕走,又是怎麼一回事?”

馬士英字瑤草,馬瑤草便是鳳陽總督馬士英。

鄭森搖搖頭,他對南都君子趕走馬士英的這一件舊事,也很感無奈。

“擁戴潞藩,是南京君子的一致意見,他們舉出福藩有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讀書、干預有司七不可立的理由。本來鳳陽總督馬士英也持此議,可是馬瑤草爲了參與定策一事,專程到浦口會晤留都六部大臣,要與留都君子們結盟。我亦未曾想到,錢宗伯等人居然說馬瑤草只是地方總督,無權召集中樞部務大臣討論定策國事……竟然就把馬瑤草趕回鳳陽了。”

洪士鯤連連搖頭,難以相信,南京君子這是怎麼想的?居然硬生生把掌握兵權的馬士英推到了福王那邊。

“劉良佐和馬瑤草關係素來密切,二人同氣連枝。既然馬瑤草被錢宗伯趕走了,想必劉良佐也站到了福藩的一邊?”

鄭森點了點頭:“的確如此。”

“荒唐、荒唐!”洪士鯤大嘆道,“南京諸臣荒唐……那黃得功,還有浙撫黃鳴俊的意見又是如何?”

鄭森將目光從畫舫的小窗投到了秦淮河水面上,望著南京精華所在的十里秦淮,這位鄭氏的貴公子,眉間也難免升起片片陰霾:

“黃撫臺同我家相同,大局未定,並不參與爭立之事。至於黃得功鎮,他在安慶要屏障南京上游,如今九江已失,黃得功鎮正在抵禦闖賊的步步緊逼,自保上尚且困難,當然也就無力顧及南京定策爭立的事情。”

“這樣說來……潞藩有東林、復社君子的支持,史公可以盡力說服高鎮參與策立潞王。福藩則有馬瑤草和劉良佐的支持。我們兩家兵力士馬,差距不大,形勢僵持,局面還很不明朗啊。”

鄭森爲洪士鯤倒了一杯酒後,略過這件事情不再多言,反而問道:

“化鵬兄,你一路南下,所見所聞,江北、中原,現在到底是如何面貌?闖賊、東虜,又各是如何?”

鄭森的問題,讓洪士鯤重新想起了北方的人間煉獄,還有他在徐州和豫東見到的寇、虜之可怕。

洪士鯤心有餘悸道:“東虜鐵馬如龍,勁兵如虎,數千兵旦夕間即將徐州數萬精兵,摧枯拉朽,一舉消滅。兵勢之盛,古之匈奴、突厥、契丹,萬萬不能相比。”

“闖賊呢?”

“闖逆人多勢衆,我雖未曾親見,但道路皆傳聞闖賊兵過百萬,到處裹挾土棍亂民。野戰時即驅民前陣,另以老賊精騎隱於兩翼;攻城時則以饑民填壕溝,蟻附破城。”

“闖賊的兵力,只不過是這樣嗎?”

洪士鯤的回答令鄭森表情微微變化,他有些不太相信。過了一會兒,鄭森突然靠近洪士鯤,極小聲地說:

“化鵬兄,你知道我家常做買賣的事情吧?”

洪士鯤當然知道鄭芝龍是海盜……是海商出身的事情,只是不懂鄭森現在說這個事情,是有何意思。

鄭森故作神秘道:“昨年贛勇盤踞九江以前,常有楚中行商到江南販賣古玩、珠貝,又從松江等地採購大量棉布。我家也有和楚商做過些生意,後來贛勇斷了九江這條道後,生意又少了些。可是近來九江爲闖賊盤踞以後,江右買賣居然又重新興旺起來,而且我見到有許多便宜的藍色棉布自楚中賣到江南。”

洪士鯤越聽越覺得心驚:“楚商?怕不是楚寇吧!”

現在“流賊”猖獗,商家既怕“賊兵”,也怕官兵。一且遭遇,不但貨物被劫,血本無歸,甚且連自身性命都要賠上,所以一般商人都只敢在產地附近交貨。非有十足把握,不敢長途販運。

只有和各地官紳,還有鄉寨流賊,都擁有特別可靠的關係,纔可能在現在這種年月裡,做起異地販貨的買賣。

所以鄭森這樣一說,洪士鯤馬上就明白了,看來這些往來留都的楚商,絕對和盤踞湖廣的闖賊,有著深層的關係:

“既然大木知道這件事情,爲何不讓官府出兵,將這些楚寇拿下?”

“嘿嘿嘿?爲何?這些楚商和留都君子們關係匪淺,有些商行不光是有東林君子們的股本在,甚至還有的乾脆就是復社中人自己的產業。這樣的關係,怎麼可能派兵拿下?”

洪士鯤痛心疾首道:“局勢敗壞至此,人心瓦解,中興事尚能何爲?”

鄭森卻笑道:“哼,化鵬兄,我倒覺得這是一個有意思的渠道。現在闖賊和東虜在北方相持,勝負未知,天下未定。自古江左南渡者,從來沒有隻據有吳越之地而能穩固的。從九江向上,武穴、武昌、嶽州、襄陽,長江上游,全部都在闖賊手中。

我們正應該藉著這條渠道,探探闖賊的底細。若有機會,就一定要組織兵馬,恢復荊襄。這樣全據長江天險,進可以北伐中原,退也自保於江東。”

洪士鯤這才明白,鄭森表面上是一副浪蕩登徒子的模樣,其實依舊和數年前同窗時一樣,還是一個胸懷天下的志士,他終於問道最後一個問題:

“大木,你又支持誰呢?”

鄭森站起身來,走出畫舫,非常堅定地說道:“我現在支持史公!”

現在支持史可法嗎……

那麼將來呢?

洪士鯤如此想道。

“化鵬,下雨了。”

“嗯……那我就回史公那裡覆命了。”

“暴雨將至,天下解體,南都只是長江裡的一葉扁舟,將來何去何從,誰又知道呢?”

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八章 英雄氣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十八章 祝捷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九十章 首都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
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八章 英雄氣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十八章 祝捷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九十章 首都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河市| 襄城县| 霍山县| 平罗县| 宁明县| 武强县| 襄汾县| 济源市| 高尔夫| 临清市| 屏东县| 乌拉特中旗| 左云县| 安阳市| 河北省| 齐河县| 濮阳市| 东明县| 福贡县| 临潭县| 客服| 乃东县| 玉田县| 石家庄市| 庄河市| 无极县| 深州市| 城固县| 和政县| 广东省| 习水县| 卢氏县| 辽中县| 德江县| 新兴县| 广饶县| 伊宁县| 廊坊市| 盈江县| 涟源市| 扎鲁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