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

明末士人雖然多不同於經世致用的實學,可是卻往往掌握有不少清狂詩酒的技藝。陳子龍的廚藝就聞名江南,今天他親自下廚,張家玉聽說過陳子龍的手藝非常好,也想不到菜竟然燒的這般美味,其中半截清蒸鰣魚簡直鮮得沒法形容。

飯後二人繼續談論著京師劇變以後的種種情況,陳子龍聽著張家玉的描述,連連搖頭,胸中一股鬱結之氣無法抒發,又拿起琵琶,邊談邊唱道:

“歌聲歇處已斜陽,剩有殘花隔院香。無數樓臺無數草,清談霸業兩茫茫。”

“國事如此,令人感慨……”

張家玉想到清軍入城之日,範景文等忠臣義士聚集家僕入宮救駕不成,最後投井自殺的種種往事,眼睛不禁又溼潤了起來。

他不是一個怕死的人,但張家玉知道,值此腥檀滿京華的時候,有些人的責任是捨生取義,有些人的責任則是忍耐屈辱活下去,以求得來日的光復。

範家的家僕之前將一封遺書送到了張家玉府上,那是範景文對他的諄諄教誨。範景文已經是一個老人了,他需要用自己的殉國之死,用自己的鮮血激發後來人的鬥志。

張家玉還是年輕人,他需要活下去,爲驅除韃虜貢獻力量。

陳子龍又和張家玉講述了他在徐州投入李來亨麾下以後,各種各樣的新奇見聞。陳子龍口中很少提到大順的永昌天子,一直在講的都是李來亨的種種事情。

在陳子龍的口中,李來亨是一位求賢若渴、大公至誠的名將,他總是身先士卒、指揮若定,而且彷彿天授一般,往往能夠別出機樞,做出讓人完全意想不到的事情。

張家玉聽到李來亨單騎破陣,與八旗兵白刃格鬥,連殺數十騎,最後突至清軍中軍大纛之下,親手殺死曾經屠光皮島的虜酋鰲拜一段故事時,忍不住擊節讚歎道:

“碭山神捷!李侯真天降神將也!”

陳子龍又接著給張家玉講述了神將李來亨的種種戰績,除了碭山神捷以外,還有如洛陽大捷、上蔡巨捷、黃麻超捷、鷹子山奇捷、白溝河偉捷等等以少擊衆,摧枯拉朽的神仙仗。

這其中碭山神捷和白溝河偉捷,都是李來亨以少擊多,摧破百萬清軍的大戰,大順軍中因此都尊呼李來亨爲神將李隨侯。

張家玉聽得大呼過癮,連連稱讚李來亨真不愧是此方世間,獨一無二的一位頂天立地大英雄。

李來亨百萬軍中單騎救闖王、千里義送羅娘子,還有在洛陽變賣家產賑濟數十萬饑民、商洛山中觀星象預測天下局勢,甚至是早年在陝西鄉里怒斥閹黨礦監的故事,都爲陳子龍娓娓道來。

張家玉感嘆道:“天生一李隨侯,收拾天下者,必此人也。”

“隨侯的故事還有很多……元子兄,你將來定有識得隨侯手段的機會。有此人在,虜勢必不得張。”

“大順有士如此,天下大局,也許真的不至於傾覆在皇太極的手中。”

“元子兄,你在京中明察暗訪許久,現在清軍動向究竟如何?明朝大臣的人心,又究竟屬意何方?”

張家玉稍微猶豫了一下後,終於咬牙道:

“清軍封鎖宮禁,即便六部大臣,也不知道宮中情況到底如何……但是我有一條可靠的渠道,可以向三爺確保一件事情……陛下現在還活著!”

張家玉口中的陛下,當然不是大順的永昌天子李自成,也不是大清的崇德皇帝、天聰汗皇太極,更不是在西川繼承大統的太平天國皇帝朱由榔,而只能是崇禎朱由檢了。

朱由檢原來未死……

這一點其實已在陳子龍的猜測之中,大順軍中多數人也相信皇太極不至於直接殺掉崇禎。主要是李來亨認爲依照崇禎皇帝的性格,受此奇恥大辱,很可能直接自殺。

現在看來崇禎大約是被皇太極嚴密控制起來了,連自殺的機會都沒有。

“是何渠道?六部大臣都不能入宮,元子兄的哪一位朋友能夠窺得宮禁?”

“這我還不能說。”張家玉輕聲道,“這位朋友現在中輔之中,他在清軍環伺下,身份絕對不能暴露。即便是三爺你,我也還不能把他的身份透露出來。但我可以保證,此人不僅在朝廷中地位極高,而且能夠獲悉清軍一些特別機密的動態。”

“包括出兵的時間嗎?”

“不錯!”

張家玉點頭說:“吳三桂和洪承疇都已經離開京師了,原本住在成國公家中的極爲清軍貝勒王爺,也已經出城。宮中那一位告訴我的情況是,皇太極早在兩天前就不在北京了……陛下亦不在!”

陳子龍大吃一驚:“皇太極竟然是要挾持崇禎皇帝御駕親征嗎!”

“這我不能肯定。或許皇太極也是擔心清軍傾巢而出以後,如果將陛下留在北京,那麼朝廷忠臣義士趁機發難,他的後路很可能不保,所以纔將陛下帶走,既可以用來招降邊軍將領,也可以作爲人質。”

“皇太極手段狡詐非常……這些消息極爲重要,沒想到清軍南下的時間這樣早、動作這樣快,大順軍未必做好了嚴防死守的準備。我必須把這些消息傳回真定!”

陳子龍決心已定,即便自己犧牲,死在清軍控制的北京城裡,他也必須把這幾條情報帶出去。

自從他潛伏到北京以後,在京師首善之地裡見到的種種情形,滿城的辮子兵自不必說,清軍強行驅逐小半個北京城的無數民家,霸佔大量民宅供八旗兵居住,這都算小事。

據張家玉所言,清軍在懷來宴上暗殺孫傳庭以後,甚至還下令要求關寧軍和秦軍官兵,全部剃頭留辮,“以辨忠奸”。只是因爲秦軍官兵多次騷動甚至譁變,皇太極鑑於大順軍還有十幾萬軍隊佈置在山西和北直隸的中部,清軍實力有限,必須借用明朝官軍的力量,才能夠消滅最主要的敵人大順軍。

在這樣的情況下,皇太極才收回成命,允許明軍士兵繼續留髮。但是等到清軍進入北京城後,皇太極控制崇禎皇帝以後,又一次認爲大局在握,有意令北京市民剃髮,這一次命令還未正式下達,就因爲消息提前傳出,畿輔附近數股明軍突然突圍南下投奔了駐紮在真定的李來亨,還有一些地方民衆揭竿而起,給了皇太極很大震動。

皇太極見到清軍畢竟只是以詐變的手段控制了北京朝廷,論絕對實力,還不足以制服天下。他知道自己操之過急,這才以崇禎皇帝的名義下傳詔書,聲稱前日要求剃髮,僅限於軍中,又稱即便軍中官兵,不列入東師八旗名額中的官兵,還是照舊束髮,悉從其便。

但陳子龍和張家玉都明白,這只是因爲實力對比上,清軍還沒有掌握絕對的優勢。

皇太極還顧及著大順軍的兵力,一旦皇太極在華北的決戰中取得勝利,剃頭之事……勢必會波及天下。

張家玉想到了洪承疇的那剃得乾乾淨淨的光頭,陳子龍則想到了他在徐州附近見到的許多萬人坑,特別是被屠戮一空、化爲廢墟白地的兗州府。

兩人心中,同時升起一股可怕的寒意。

張家玉最後握住陳子龍的手,推心置腹道:“三爺……江南雖然尚在,可依我看來,福藩和潞藩相爭,江南廣大富庶,勁兵卻連千數都無,不足以爲中興之本。桂王繼統於西川,借獻忠之兵自保一方可以,可進取根本無力。

現在天下局勢其實已經非常明瞭,無非順清相持角力,誰能勝負,誰就能席捲天下。我雖不屬貴軍,可是要在順與明兩者之間擇其一而要之,則順亦中國之人,我豈有舍中國而就外夷的道理?

所謂夷狄之有君,不若中夏之無也!

此時大順欲爭取天下人心,則如範景文和周鳳翔這些死於王事的殉難忠臣,亟需爲明恤贈之,此又不惟爲明恤贈,而是爲大順恤贈,爭取人心;

除範景文、周鳳翔以外,劉宗周、黃道周等天下士林領袖,大順也亟需爲明隆禮之,這同樣不惟是爲明朝隆禮之,而是爲大順樹立隆禮天下士人的聲譽。

殷人從周,天下多少人願學孔子?當此多方多士,尚在危疑驚異的時候,再沒有將明朝舊城旌而別之,刻書傳佈四方更好的辦法了。”

陳子龍明白張家玉的用意:“得一仁人以收拾天下之心,勝卻精兵十萬可知也!”

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
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源县| 莱西市| 山丹县| 扶绥县| 政和县| 聊城市| 马山县| 齐河县| 南溪县| 肥城市| 邹平县| 香港 | 阿拉善左旗| 遂昌县| 泗洪县| 沙坪坝区| 浠水县| 徐州市| 博白县| 广西| 铜鼓县| 永昌县| 南平市| 东莞市| 马尔康县| 天等县| 静安区| 平昌县| 上林县| 武冈市| 乌拉特中旗| 荆门市| 确山县| 遂平县| 绥滨县| 广德县| 宿松县| 化德县| 桑日县| 如东县| 荥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