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

周圍的親兵都在忙裡忙外,有的在傳遞緊急的軍情文書,有的在取出兵器盔甲。有一名侍衛雙手捧著刀劍過來,急急問道:

“大帥,府谷前線告急,清軍已有突破之勢,要不要將我們也調去前線?”

袁宗第好像沒有聽見這句話,他手上還在飛快地寫著調動其他州縣兵馬的命令文書,字跡沉穩踏實,給人以強烈的可靠感。

袁宗第連私塾都沒入過,也沒有受過什麼蒙學。但他在大順軍中聽過不少文士和刀筆吏講解經史,自己又好學上進,一般的筆墨功夫當然是信手拈來,即便是舉人秀才一流人物,大抵看到袁宗第的字跡也會覺得此人必是正途科甲出身的士人。

他久居於大順五營親權大帥的位置上,鎮之以靜的養氣功夫已經達到了很高水平。外面的紛紛擾擾都沒有打斷袁宗第自己的思考,他的每一次落筆,都意味著一條高效率的兵力調動命令,即便府谷防線已經搖搖欲墜,袁宗第估計兵力情況,也有信心在敵人突破以前,將後方兵馬調至前線。

“鎮靜一些,越是強敵至境的時候,越要像謝安一般,示以閒暇,纔不至於慌亂了軍心。”

侍衛聽不懂袁大帥這是在說些什麼話,苦笑道:

“羅汝才這王八蛋竟然叛變,咱們所有人都看走了眼啊。現在二爺在直羅被楊賊伏擊,全軍覆沒,延綏兵力已經吃緊到了極限,寧夏節度使陳之龍又趁機叛變,榆林和寧夏之間的臺堡,從鹽場堡、定邊營,到龍州城、清平堡,全讓陳之龍這個賊子攻陷了。”

陳之龍過去是明朝監軍道,他的投降大順政權本來就心懷叵測,用他自己的話來講是“借其兵權,以待天時”。清軍對府谷的攻勢連連得手以後,陳之龍就通過邊牆以外的土默特部蒙古人渠道,寫密信聯絡清軍,相約夾擊大順軍。

袁宗第終於把筆擱到一邊,他將紙舉起,輕輕吹了一口氣說:

“羅汝才生平只信奉一句話,賊不殺賊。天下間任何一人都有可能背叛大順,唯獨羅汝纔不可能。他要麼是已經死在西安,要麼就是被楊賊等人裹挾軟禁,楊賊必是詐以南陽公的名義欺詐曹營舊部。

只要此事揭穿,平曹絕非難事。”

“即便能夠平賊,我們又如何抵擋狗韃子?大哥想得太簡單了!”

袁宗道身上負傷,還扎著白布,數處還能見到透過白布顯露出來的殷殷血跡。他語帶怨氣,對袁宗第這樣一幅閒適悠遊的模樣極爲不滿。

“大哥,本來延綏就只有三萬兵馬。如今我無能,害死了一萬精兵,剩下兩萬人要防守榆林、延安這麼廣闊的區域,背後有寧夏的陳之龍偷襲,南面有曹兵切斷了我們的糧秣,東面還有八萬清軍排山倒海地殺過來,你怎麼還能坐得住?”

袁宗道唉聲嘆氣道:“我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大哥理應殺掉我,以解全軍怨氣。我只恨不能死在抗清戰場之上……否則,否則我早就自刎了。”

“哈哈!荒唐。”

袁宗第投筆一笑,說:

“延綏一帶臺堡衆多,榆林、延安都是明朝經營了二百多年的險固要塞,多少年來沒有被外敵攻破了?米脂是先帝的家鄉,桑梓百姓都知道,一旦順軍戰敗,不管是韃子還是明軍,一定會在米脂屠城,所以鄉親們都出錢出力,誓死和我們一同保衛陝北。

地利人和皆在我,現在只看天時罷了。”

“天時?什麼天時?”

袁宗第手指南方,說:

“關東援兵何時收復長安,這就是天時。天時是我們不能決定的事情,因此也不必杞人憂天。

我們以一月爲限,以榆林及延安兩座大城爲支點,堅守二城。一月以後,若援軍尚不能至陝解圍,便聚兵棄城突圍,設法轉移去山西。一月以內,若大順軍能夠攻回陝西,則裡應外合,不僅能夠轉敗爲勝,應當還可以給來勢洶洶的韃子兵一記相當程度的回馬槍。”

衆人看著袁宗第這樣一副沉穩閒適的樣子,心情也好像受到感染,有所放鬆了下來。

其實現在的局勢,袁宗第比誰瞭解得都要更爲深刻。他心知肚明延綏已經站在了懸崖邊上,二萬大順的老本精銳,稍有不慎,就將有全軍覆沒的風險。

可是袁宗第同樣也從亂局之中看到了一絲希望,不久前他調動各地前明降軍的命令,陸陸續續收到了迴應。

就連孫守法這樣和起義軍有著深仇大恨的曹文詔舊部,都率領舊部趕來榆林支援前線。當年宜君之戰孫守法以單騎擒殺擒點燈子和不沾泥等義軍豪帥,殺“賊”無數,因功被提拔爲守備,又與闖王高迎祥大戰,高迎祥棄馬入溝中而逃,孫守法也棄馬鑽入溝中追趕,最後生擒高迎祥被授爲參將,又提升爲副總兵。

翻山鷂高傑被明軍招安時,就是孫守法作爲使者往來兩營之間傳遞消息。孫鬍子和高傑多年來並肩作戰,有很深的感情,如今高傑被害於懷來,其子高元照反受到李自成的寬待,兩相對比,孫守法怎麼可能還會歸順殺害了高傑的吳三桂?

孫守法駐守營壘時,也有一些清軍的使者和官紳中的奸細,用爵位和金銀爲誘餌,想要招撫孫鬍子。但他不爲所動,反將來使和姦細全部捉拿,押送榆林處死,秦人人心可用,於此可見。

當大敵壓境的時候,並不是所有降軍降將都會一窩蜂的背叛大順,充當狗韃子的急先鋒,以襲擊順軍同袍或者獻上自己的汛地爲首要任務。

袁宗第心中感謝多爾袞做出的決策,如果不是睿酋帶著吳三桂一起進攻陝西,或許這些老秦軍們,還不會像現在的孫守法那樣積極幫助大順保衛延安。

吳三桂在懷來宴會上謀殺孫傳庭等人的做法,實在過於卑鄙和無恥。他濫殺無辜,幾乎把孫傳庭麾下的秦軍將佐一股腦全部屠殺乾淨,這些秦軍將佐誰無家人在關中、誰無舊部在邊軍?

懷來事變的影響是如此惡劣和深遠,吳三桂鼠目寸光,貪圖一時之利,實際上卻已經將陝西三邊邊軍的人心徹底推向了大順一方。

袁宗第振袖起身,慨然道:“吳三桂以陰謀詭計暗殺孫傳庭,已經不容於秦人。清軍派吳三桂入關,這就好像項羽以三秦王鎮壓關中,是將自絕於陝西父老。秦軍之中稍有人心者,誰能復爲懷來兇手的走狗呢?”

他讓手下親兵將自己寫好的兵力調動文書一一派發下去,又鼓勵大家不要爲表面上的壓力所困惑,敵人看似來勢洶洶,可是大順軍的潛實力其實連他們這些自己人都還沒有完全意識到。

很快就有延安來人衝進帥府之中,袁宗道認識此人:此人名叫王永強,原是明朝延安府守軍將領,歸誠大順以後至今已做到威武將軍位置。

王永強是陝西吳堡縣人,亦是老秦軍出身。他的老家吳堡處在黃河邊上,這時候已經遭到清軍的猛烈攻擊,當地守軍數量不多,可是居民大多都主動上城牆和順軍同生共死,併力堅守,所以城防至今還未出現任何大的危機。

王永強也帶著一支兵馬趕來增援前線,不過他要說的卻是另外一件事情。

“大帥!我有十萬火急的軍情將要上報!”

袁宗第不動聲色,先爲王永強倒茶以後,才說:“王將軍坐下來喝杯茶,慢慢說,不要著急。”

王永強卻火急火燎說:“大帥大帥,我老弟王永鎮在董學禮麾下任都尉,他有重要軍情送來!”

“咦?”

袁宗第略略吃驚,董學禮原是明朝寧夏花馬池副將,歸誠大順以後先任威武將軍,後來因爲招降部將有功,李自成已有打算提拔董學禮爲寧夏果毅將軍,只是因爲大軍出關,這件事情就先擱置了下來。

但是就袁宗第所知,之前寧夏節度使陳之龍叛變,就是得到了董學禮的鼎力支持。董學禮以兵力脅迫寧夏文武官吏,全部跟隨陳之龍叛離大順,才使得寧夏一鎮之地,處處烽火,徹底糜爛,不可補救。

袁宗第沉住氣,決定先不去質問王永強弟弟跟隨董學禮一起叛變的事情,而是問道:“董學禮已經叛變,你弟弟在他軍中傳來軍情,是否是關係董學禮所部的內情秘聞?”

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六章 營田使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八章 著佃交糧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十六章 五軍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五章 礦徒軍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六十章 反對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茍活於世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
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六章 營田使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八章 著佃交糧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十六章 五軍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五章 礦徒軍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六十章 反對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茍活於世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南县| 汽车| 大新县| 独山县| 漳浦县| 石台县| 墨玉县| 西吉县| 浮梁县| 隆德县| 五大连池市| 泽州县| 宾阳县| 唐山市| 岳阳县| 清水县| 嘉定区| 宁远县| 策勒县| 将乐县| 宜宾县| 富川| 甘南县| 神农架林区| 曲周县| 和林格尔县| 宜阳县| 宣汉县| 射洪县| 六枝特区| 琼结县| 景洪市| 中宁县| 百色市| 额济纳旗| 高清| 通化市| 科技| 琼结县| 兖州市| 昌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