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

大順朝得國至正,對民間基層社會的政權組織建設空前完善,所以朝廷的自信力也空前強大,並不禁止民間的各色結社。

由於戰爭的需要,雖然收遼之役以後,滿洲人已經不再成爲迫在眉睫的一大威脅,可是河套以外的蒙古各部落,依舊時常南下入寇內地,正在漠西崛起的準噶爾諸部,更趁著東蒙古諸部權力結構的瓦解和真空大舉西進。

戰爭的威脅,始終沒有消退。

在這樣的形勢下,爲了籌措騎兵所需,朝廷已經多次發佈了允許民間養馬、鼓勵民間養馬的詔令。

同時大順軍在鞏固對河套、青海的統治以後,也於當地設立了官辦的馬場。同樣,收遼之役後順軍佔領了毛憐衛一帶,爲了避免東北地區又有像滿洲人一樣的地方強權崛起,順朝對東北的統治特別用心,毛憐牧場也得到了嚴密完善的控制。

在東北一帶,遼西、遼東併合併爲遼寧行省,設立了節度使、觀察使、採訪使、營田使等等建制,恢復了明朝以來的郡縣建制。

由於清國統治期間,曾經將大批關內百姓擄掠至遼地爲奴隸。

對於這一批百姓,順朝則根據其資源與否,授予路費盤纏,由官府組織回鄉活動。

願意留在關外繼續生活的百姓,則授予份地和房舍,使其能夠安居樂業——當然份地和民宅的來源,當然是出自於沒收清國權貴之手。

經過歷年戰亂以及難民的回鄉潮後,遼寧省的人口大爲減少,雖然不至於到十室九空的地步,但相比較萬曆鼎盛時期的形勢,人口稠密程度已經減少了數倍以上。

爲此,順朝又不得不繼續組織大規模的移民實邊活動。

此前數年間,大順主要是從河南一省遷徙人口,充實遭到清軍撤離時系統性破壞的畿輔地區。現在則又從山東一省,由官府出面組織了大規模的移民活動,一年間即移民約十餘萬百姓。

爲了讓這些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不僅多賜份地和田宅,而且還在邊牆一帶設立了大量軍屯田和屯墾農莊,以軍屯護衛邊境,防止蒙古、滿洲的殘餘部落襲擾內地。

同時在天法五年、天法六年兩年間,順軍又在東北地區繼續執行了進一步的犁廷軍事行動,大軍向西北、東北兩條邊境線出擊,過鬆花江,遠至黑龍江,大量蒐括活動於當地的蒙古、滿洲和索倫人部落,獲其部衆總計五萬餘人,刀甲威嚇後方徐徐南行。

這些被遠征軍虜回內地的東北各族部衆,此後又被安插到北京、天津和張家口附近居住,形成了一支類似明朝達官的少數民族勢力。這些部衆中的不少人,後來都參加了大順軍隊,在世祖朝的準噶爾戰爭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天法六年,劉芳亮從黑龍江凱旋迴師以後,朝廷即在遼東邊牆以外,又設立了黑龍江和吉林兩個都督府轄區,從此開啓了順朝的都督府制度。

黑龍江和吉林兩個都督府轄區,此時都直接受遼寧節度使的節制,在下級重要的行政官員則都由朝廷直接任命,不對都督負責。

都督有實權,但很難說是大是小,邊界也難以確定。

都督軍政一把抓的大權,受到來自朝廷的無數限制。朝廷和遼寧方面總是不斷進行指指點點,調整制度設計。來自朝廷的詔令層出不窮,其中許多並不符合都督府轄區的現實,但都督也只能想辦法執行。

與此同時,朝廷又對都督防備重重,謹慎把握任期,只選擇最受信任的人擔任該職,而且往往從遠離東北的南方人中挑選。

都督的職權多,範圍廣,但是由於職權邊界不明確,幾乎處處都受到其它衙門的牽制。曾擔任吉林都督的文臣劉鍾泰就曾抱怨過“關外都督一人擔關內節度、觀察、採訪、營田諸使職責任”,軍事事務、司法事務、稅收工作、處理部落問題、整備軍務都需要自己負責,然而這些工作往往和其它衙門官署有交集,並隨時需要聽從朝廷的指導。

總的來說,是權力的分散和交錯導致了都督們沒有力量進行反叛。他們必須也只能在朝廷和都督府轄區各衙門官署之間尋找平衡,充當制衡者和中介人的角色。

在順朝的歷史上,嚴格意義上來說並非沒有“叛變”的都督。這唯一一位叛變的都督,就是青丘州末代大都督,他發現青丘除了少數大城市之外都贊成獨立派軍官團主張的共和國計劃後,決定同意獨立派的主張,簽訂了獨立條約,並藉此成爲了青丘共和國制憲和政事堂會議的一員。

在此後的許多年中,這種都督府制度很快就擴張到了半個地球的範圍內,爲世祖朝的大擴張建立了制度上的保障。

在飛機、電報、蒸汽船和火車沒有發明的年代中,這種制度雖然造成了許多都督嚴重的貪污行爲,但也確保了順朝海外屬地的穩定和安寧,促成了世祖、孝宗以來的長久治世。

而伴隨著各海外都督府轄區的改革,在行省制改革過程中反而造成了大量叛亂,並最終使得順朝的海外帝國體系土崩瓦解,某種意義上來說也造就了第一次共和革命的契機,

不過那都是幾百年後的事情了!

至少在世祖一朝,都督府體制還在有條不紊地運行著,對於遼寧省和吉林、黑龍江兩都督府轄區,還有後來設立的樂浪都督府轄區的移民活動,也在快速進行中。

這場大移民活動,大大緩解了關內地區的人地矛盾,使得順初政治清明、地方安定的局面得以更爲長期地延續下去。

此外關內地區人地矛盾的緩解,對於東北地區及河套地區的土地開發及移民,也都對關內地區田價的持續性下滑造成一定影響。

田價的持續性下滑,以及廢兩改元的諸多改革,也促成了價格革命的爆發——物價上漲、土地價格長期下滑,同時也由於長年的移民實邊運動造成了僱工工資的持續性上升……

新的時代,於無形中敲響了大門。

戰爭的陰霾漸漸遠去,東方既白,道路自然導向了不同的方向。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二章 惠世揚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八章 英雄氣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二章 惠世揚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八章 英雄氣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姑县| 余江县| 宁强县| 封丘县| 大足县| 肇东市| 安塞县| 滦平县| 孝昌县| 梧州市| 浙江省| 丰城市| 葫芦岛市| 阜平县| 察隅县| 崇文区| 新竹市| 耒阳市| 拉孜县| 同心县| 揭东县| 麻城市| 石棉县| 潢川县| 东平县| 南漳县| 丰原市| 崇义县| 灵川县| 阳高县| 淳化县| 阳朔县| 青阳县| 托克托县| 日喀则市| 社旗县| 通渭县| 呼和浩特市| 平南县| 新津县| 松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