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

高謙所部在空額不計其數的河南官軍之中,也算上的是一支勁旅了。這支兵馬沒有同李仙風、陳永福的主力一起從新安附近南下,而是靠近偃師的一條路向南進攻洛陽。

他的兵力約有兩千人,整體實力上遜色於陳永福,器械裝備也沒有陳永福所部精銳。而且由於大炮多被控制在李仙風直接掌控的撫標手上,所以高謙手下火炮雖然很多,但大部分都是百子炮一類發射鐵砂、霰彈的輕炮。

只是大家都覺得,洛陽城中有大量富戶士紳做內應,應該不會圍繞城牆發生激烈的攻防戰。即使同留守洛陽的流賊交戰,可能也是收復洛陽以後的追擊,應當是以野戰爲主。

所以高謙對自己手下兵馬的情況還算滿意,他讓守備馬寶①先率部抵達了姚凹寨一帶駐守,自己則一邊寫著日記記錄行軍途中的逸聞趣事,一邊緩緩進軍。

高謙想的是既然李仙風和陳永福意見已經統一,要盡心盡力收復洛陽。那自己也沒必要同他們爭功,不管李仙風將來會不會倒臺,但陳永福一定還會是自己很長時間的同僚,處好關係總歸是有必要的。

他在官軍將領之中,算是薄有文采之輩。而且高謙有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寫日記非常勤快,他將自己跟隨李仙風北上南下以來的行軍具體內容,全部寫到日記之中,十分詳全——唯一問題,就是高謙日記中的內容,總有幾分美化。

當他信手寫下“我兵自孟津疾馳南下收復洛陽,賊以三千衆於姚凹寨拒守。豫兵守備馬寶領二百人驍勇先登,發炮殺賊甚多,賊勢力屈,大潰往偃師,我兵梟首九百級?!钡膬热葆?,卻突然接到馬寶的敵情回報,說闖賊在鄭家凹和葉溝都設有山寨,官軍久攻不下,請高謙再發後勁援兵。

“怎麼回事?馬三寶驍悍果決,他還帶有五百多人的兵馬,怎麼可能被幾個木寨擋?。柯尻柕年J賊不是總共才一千多人嗎!”

唐代有驍騎將馬三寶,因爲馬寶在高謙軍中最爲驍勇魁梧,所以豫兵也尊稱馬寶爲馬三寶,以示其勇。

馬寶所部是高謙手底下的一支精兵,實力不低於陳永福的家丁精騎,怎麼會被山寨所阻?

高謙知道馬寶這個人雖然很有將才,但爲人乖張,軍中也有人給他起綽號叫“兩張皮”,意指馬寶兩面三刀、反覆無常。

所以高謙也懷疑,是否是馬寶不願意損失太多自己的兵馬,所以不過遇到一點賊兵,就開始賣慘求援?可是再一想,他又覺得這於理不合,收復洛陽這樣一樁唾手可得的大軍功,以馬寶的爲人,怎麼可能會不去爭搶呢?

不管怎麼說,高謙也覺得自己不能總在後方優哉遊哉地走著了,寫日記的事情,只能等到戰事結束以後咯!

可惜他尚未搞清楚狀況,正在鄭家凹和葉溝一帶攻打闖軍營寨的馬寶送來的消息亦不夠具體。使得高謙沒有做足準備,就倉促南下,結果反而遭到了更大的損失。

馬寶先期南下後,先是在鄭家凹發現了闖軍修築的木寨。他最初就和陳永福、陳德父子一樣,並沒有特別重視,而是輕易帶兵攀登丘陵進行強攻,結果在闖軍木寨的壕溝、胸牆、土牆和強大的銃炮火力下敗退下來。

豫軍雖然攜帶的火炮不少,但幾乎都是以發射鐵砂和霰彈爲主的輕炮,缺乏可以摧毀木寨的重型火炮。即使臨時就地取材,製作石彈或就地鑄造鉛彈,可靠性也大成問題,而且緩不濟急,馬寶還沒反應過來,其後隊就遭到了葉溝寨闖軍的夾擊,一時支撐不住,敗退了下來。

“馬三寶!撫臺下令兩路進軍,限期克復洛陽,鄭家凹一個小小的山寨,至多一百多人的賊兵,怎麼就把你擋住了?都這樣進兵,我們如何收復洛陽,以酬聖恩?”

高謙見到馬寶所部兵馬損失頗重的情況後,也很心疼,這些人算到底,也都是自家兵馬啊。自己以前怎麼沒有發現馬寶打仗這樣無能?竟然在白給的軍功裡,摔到了陰溝中。

馬寶無奈道:“將軍,秦寇戰法和土寇大爲不同。賊巢依山傍水,處處均藏槍炮,掘有陷坑,絕非一般羣盜土寇竄擾可比!”

“且闖賊前築土牆,上開炮眼,我兵攀山越嶺仰攻,極爲困難。賊又於隘口山路陡絕處,挖掘深坑,遍埋竹籤,我兵誤陷其中,非死則殘。山麓處闖賊還修築厚土牆,我兵以炮轟之而不能塌,賊得以從容排列銃位,竭力抵拒,我軍屢有傷亡卻實在難以得手!”

高謙卻還是不信,他等自己的主力兵馬接近鄭家凹和葉溝一線後,便又強令損失慘重的馬寶所部爲先鋒,以自己的中軍主力爲後勁,重新進攻這幾處的山寨。

可是闖軍依靠有利地形和堅固的木寨,令高謙主力撲上以後,也久久不能取得突破。其實鄭家凹和葉溝兩處營盤,守軍分別只有一百多人,但如此彈丸之敵,高謙也只能爲之感嘆“即彈丸小寨,久而益堅,其攻拔之難,亦不在名城之下”!

其實馬寶實在不能算怯懦,他在鄭家凹和葉溝,兩次帶領家丁親自攀登仰攻,爲闖軍流失流彈擊傷三四處,手底下的五百兵馬,更是傷亡近百人之多。但他還猶有幾分膽氣,能掌握住部隊,繼續進行對兩處木寨進行圍攻。

只是高謙卻被這兩個小營寨惹得極爲惱火,在久攻不下的情況下,高謙便決定先行集中兵力,將地形更爲簡單易攻的葉溝寨攻破再說。

可闖軍除了分配在山寨中的一些幾百兵力外,主力就正潛伏在丘陵地中,高謙的主力剛一行動,郝搖旗、張皮綆掌握的騎兵部隊就同時行動了起來。

而鄭家凹的守軍,也竭力抵拒,趁著官軍圍攻兵力減弱且部隊調動的機會,守在寨中的郭君鎮立即組織兵馬出寨突襲。

馬寶驍悍而有膽氣,在遭到闖軍逆襲的情況下,立即下馬組織步戰截擊??墒怯伸端牟筷犜谇耙浑A段的圍攻中傷亡很大,士氣更被闖軍的各種花樣招數影響得極爲低落,友軍又大多在調動轉移之中,即使以馬寶之悍勇,也再無法掌握住自己的部隊,迅速被郭君鎮擊潰一角。

在此情況下,正帶主力兵馬轉往葉溝寨一帶集中兵力進行強攻的高謙,聞訊又不得不重新掉頭,準備調撥部分兵力,回援鄭家凹。

可是在敵前,如此反覆地調動部隊、重新配置兵力,簡直是將自己的脖子頂到了闖軍的刀刃之下!

=======================

①馬寶是明末清初時期的一位傑出軍事家,但他資歷較淺,直到三藩之變時才真正嶄露頭角,成爲吳三桂大周政權的頂樑柱,在永興一戰中創造了李定國衡州大捷、鄭成功廈門大捷以來所未有的輝煌勝利,殲滅以滿洲人爲主的上萬八旗大軍,擊殺都統、護軍統領以下高級將領數十人,尤其是給予八旗軍隊號稱最精銳的前鋒營以殲滅性的打擊。

當然,馬寶往往被關注明清歷史的人所忽略,也是由於他前半生的表現並不出彩。

他參與大順軍後,地位很低,沒有什麼表現。直到因投降清軍後,又隨李成棟反正後,才因爲躋身李成棟的“東勳”集團而嶄露頭角,但也不過是一個同“東勳”大部分人相同的反覆無常之小丑。

直到李成棟敗亡後,馬寶同大順軍餘部劉希堯合流,在粵西北獨立抗清,漸漸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華。

並在李定國進入湖南後,配合李定國在粵西北、湘南一帶取得大量勝利,錢澄之甚至記載敬謹親王尼堪就是被馬寶親手斬殺。

此後一直到南明覆滅爲止,馬寶都作爲李定國的副將,展現出了獨當一面的軍事才華。南明覆滅後他率部投降吳三桂,三藩之變後,馬寶即作爲吳周政權的重要大將,數次殲滅清軍,甚至取得了永興大捷這樣盡殲清軍一個戰略兵團的勝利。

可惜老邁的吳三桂無法利用馬寶取得的戰役勝利,吳周政權還是漸漸覆滅,馬寶則爲保全部衆而慷慨赴死,向清軍投降,被押解至京,凌遲處死。

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二章 顧炎武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七章 順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三章 林貓貓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一章 李公子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
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二章 顧炎武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七章 順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三章 林貓貓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一章 李公子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迈县| 滨海县| 黄陵县| 南安市| 邵东县| 潜山县| 台湾省| 临湘市| 尼木县| 会理县| 闽清县| 乌兰浩特市| 岳阳市| 门源| 荃湾区| 渝中区| 永兴县| 盐山县| 大荔县| 罗平县| 松阳县| 茶陵县| 礼泉县| 华安县| 崇信县| 双城市| 平谷区| 肥东县| 通州市| 馆陶县| 阿鲁科尔沁旗| 文登市| 沙坪坝区| 宁夏| 右玉县| 秦安县| 中阳县| 东光县| 漳州市| 开江县| 西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