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

光中元年,正月三日。

西風烈烈,戰馬嘶鳴,長空驚燕慘叫,亂鴉飛舞。

潼關以西是一派狼煙四起,戰火熊熊的場面,除了長安一隅之地外,吳三桂帶領著三萬多名義藩軍隊四面鎮壓抗清義軍和大順軍的野戰部隊。在長槍與短戟的搏殺聲裡,在火銃與大炮的轟鳴聲中,到處是人喊馬嘶,刀槍崩裂,飛矢如雨,血流如注,炮彈橫飛,屍橫遍野的景象。

⊕тTk án ⊕C 〇

清軍的大規模南下攻略,還沒有完全展開。但吳三桂已經先一步在陝西發動了進攻,義藩軍隊的屠刀已經殺死了成千上萬抵制剃髮令的平民百姓,以此勉強穩固了吳三桂對關中一帶的統治,清兵好像潮水一般涌入被重新攻破的首陽關,鞏昌府重新淪喪清軍之手。

米剌印率領一支精幹的大順軍從洮州出發,遠道來援鞏昌,他勉力接濟了不少難民和義軍殘部,安置這些效忠於明朝而難逃吳三桂屠刀的可憐人,前往大順軍的轄區避難。

米剌印遠遠望著首陽關的方向,無限悲痛地罵道:

“東賊殘害關西,此仇我西人必報之而後快。”

米剌印知道僅僅以自己手頭上的兵力,保存洮州作爲襲擾清軍後方的基地,已經十分困難,想要主動出擊,取得更大戰功,實在過於艱難。

秦州、隴西等地的抗清義軍,在永昌元年的最後一個月中,相繼遭到吳三桂的血腥鎮壓。到光中元年的正月,吳三桂又平定了鞏昌一府,雖然在甘肅一帶還存在大量抗清義軍割據自雄,不過在清軍認爲最重要的陝西,只剩下洮州和岷州的米剌印一枝獨秀了。

吳三桂平定叛亂的過程,當然尤爲血腥。清軍肆虐關中大地,使得飽受天災和戰火荼毒的陝西百姓,又遭到了一次更爲可怕的厄運。

當掠奪與殺戮挑起了久在邊關的蠻橫士兵們的獸性,他們沿途無惡不作,奸**女,屠戮老弱,剃髮令給了關寧軍藉口,他們是擁護北明朝廷的王師,是推行“胡服騎射”新政的改革先鋒,邊軍士兵們好像瘋狂的牛氓一樣,它們緊緊地盯住關中所剩不多的一分元氣,肆意飽餐。

而那些喪失了人性的軍官們,更是放任士兵們胡作非爲,他們以掠奪財物與宮女爲賞賜,鼓動那些發了瘋的士兵們“收復”被流賊佔據的“失地”。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米剌印的眼前是飛越而過的羣山萬嶺,他知道自己暫時是無能爲力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晉王啊晉王,你何時方能動手滅亡東虜種類呢?

一行大雁從空中劃過,滔滔的黃河水從潼關城邊上繞城而過,雄偉的秦嶺山脈橫陳而過,深壑險谷比比皆是。

羅戴恩、趙應元和馬進忠率兵駐守在潼關,潼關的地勢的確是極險要的,過去這座關城曾有“關門扼九州,飛鳥不能逾”的讚譽。

可是到了熱兵器時代,到了重型火銃和紅夷大炮縱橫天下的時代,潼關的險要地勢就反而成爲了壓制守軍射界和視野的一種劣勢。

易守難攻的潼關,在熱兵器時代,實際上是典型的易攻難守。

若說潼關以西的關中大地,此時在吳三桂的屠刀下,正被血腥之氣所籠罩。那麼在潼關以東的河南,由於大順軍的治理和營莊制的初步推廣,中州大地的民氣正在得到急速的恢復。

馬進忠剛剛帶著一批來自洛陽的援軍抵達潼關東面,他和駐守陝州的威武將軍李瑋羣在靈寶匯合。

深冬的風此刻卻也不急不緩,村莊旁的枝丫都被沉甸甸的雪花壓住,顯示出瑞雪兆豐年的好兆頭。

遠處黃河與渭水交匯在一起,兩條大河的彙集,使得浮冰破碎。馬進忠站在黃河這側遠眺寬闊遼遠的河面,能夠看到從西面而來的渭水翻卷著波濤後,平靜地涌入黃河的懷抱,之後血脈相融,一同向東奔去。

黃河、渭水交匯,黃河水渾濁無比,渭水則泛著清澈的藍光,它們在交匯後,淡淡的藍色沒有流出多遠就被黃河同化。

馬進忠長期活動在陝西和河南,他現在雖然纔剛剛被提拔爲大順軍的威武將軍,軍階和李瑋羣相同,但畢竟是一位見多識廣的義軍豪帥和明軍降將,早看過許多比眼前更爲壯麗的景色,因此還覺得無甚可觀。

不過李瑋羣是隨州人,他自小生長在大別山中,還是第一次見到黃河與渭水交融,大河衝碎浮冰的勝景,忍不住大呼道:

“兩河相會,連河上封凍的冰面都被衝碎。黃河的有容乃大,我今見之。”

跟隨在李瑋羣和馬進忠兩位大順軍威武將軍身邊的,是陝州州牧裴守約和靈寶縣縣令王鑨。裴守約裹著一件厚厚的棉衣,但還是忍不住直噴熱氣,他也是南方人,不大習慣河南的冬天。

河南孟津籍貫的王鑨,倒是不以爲意。王鑨指著那些讓河水平靜安然流過的河道堤壩,敬佩地說:

“這些堤壩中有許多都是正堂在這兩個月中,帶著陝州百姓加緊趕築而成。河道堤壩的設計,主要就是防備浮冰破壞大堤,其次則是爲了預防開春後的凌汛。

卑職是河南人,知道河南百姓多年來受困於水患,以黃河爲大難之題,更深知在黃河邊上趕築堤壩是多麼困難的事情。

更何況不過兩個月的時間!正堂實乃大才?!?

正堂本來指的是官府辦公的大廳,不過到明末時,知府、知州、知縣都開始以正堂爲尊稱。本來明朝對知州的尊稱,主要是用的州牧,不過現在大順改知州爲州牧,自然尊稱便只剩下正堂一個了。

裴守約矜持地笑了笑,他到任陝州以後,掘水井、修水渠,又趕築河堤。如此多的任務,卻僅在兩個月內完成,而且還沒有影響到軍隊的徵發調配,不得不說在行政治才上,確實是出類拔萃的。

不過考慮到營莊制初步推行以後,大順政權獲得的資源汲取能力,再加上新朝初期的朝氣,大順政權的地方牧民官,能夠做出遠超明季的政績,實在沒有什麼奇怪可言。

裴守約只是節制地說:“潼關,南障秦嶺,北阻黃河,既是關西的東大門,也是中原通往西北的門戶。九曲黃河在潼關這裡激轉而過,我帶領本地軍民百姓,趕築了一道堤壩,也相當於是增添了一道長牆,多少能夠在治水的同時,起到一點抗敵御虜的作用?!?

馬進忠聽著王鑨和裴守約兩人互相吹捧著,好似又看到了明季以來文臣亂象的一點影子。不過就算是十分討厭文官的馬進忠,也得承認,在操守和能力上,大順的文官不管是真的資質品性更好,還是被新朝的體制法度所約束,的確表現得較明季亂臣們更好。

李瑋羣則突然下了馬,他蹲下身子,將一邊耳朵貼在了地面上,傾聽著遠方的聲音,最後臉色有點難看地說:

“地動……潼關可能發生戰事了?!?

裴守約聞言,神情倒是相當冷靜,他帶著文吏們組織民夫們卸下軍隊押運的大批軍資糧秣,勸說李瑋羣和馬進忠:

“輜重大可以先留在靈寶,若真是有虜兵東叩潼關,二將軍當帶上所有騾馬,急速趕去潼關迎敵?!?

李瑋羣和馬進忠對視一眼後,不約而同地點了頭。馬進忠更拍胸脯說:“放寬心,老子跑路的速度從來不慢。”

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四章 小徽柔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九章 牛相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六章 裕州人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茍活於世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
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四章 小徽柔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九章 牛相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六章 裕州人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茍活於世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民市| 从化市| 松原市| 水城县| 古浪县| 西和县| 稻城县| 三台县| 松滋市| 乌拉特后旗| 大同市| 华池县| 宁国市| 沁阳市| 奇台县| 句容市| 清河县| 嘉义市| 恩平市| 萍乡市| 堆龙德庆县| 清镇市| 高尔夫| 海门市| 菏泽市| 巫溪县| 富民县| 北宁市| 修文县| 黔东| 丹江口市| 甘泉县| 丹寨县| 盐津县| 虎林市| 乐安县| 房山区| 南汇区| 伊川县| 吴忠市| 云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