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

大順開國以後,有一大批將領和軍官升官加爵,李瑋羣就是其中之一。

他原是大別山中的寨民出身,家人都因爲參與抗糧活動而被官紳所殺,因此淪爲孤兒,所幸被李來亨選入隨營學堂就讀,生活纔算好轉。

後來李瑋羣和好友洛彬,一同作爲隨營學堂首批結課的一期軍官,投入軍中。洛彬在碭山之戰時戰死,李瑋羣自己則屢經苦戰,始終奮勇爭先,僥倖未死。

白溝河之戰時他奉命前往博野通報軍情,有幸跟隨顧君恩參與了這一場壯懷激烈的守城戰,重挫清軍攻勢。

大順開國以前,李瑋羣便已經被李來亨提拔爲了掌旅。李自成稱帝時,特地爲不少將官晉級,李來亨便讓諸將都挑選合適幹練的人才,集成一份名單送去太原,李瑋羣即在名單上面,因此身爲掌旅不久,便又被提升爲了李世威麾下的一名左都尉。

大順九級軍階,權將軍、制將軍、果毅將軍、威武將軍、都尉、掌旅、部總、哨總,這八級軍階之中,都尉已經屬於中層軍官上升的頂峰,再向上一點,從左右都尉提到中軍旗鼓都尉,就算得上是大順軍中的將領之列了。

李瑋羣在崇禎十四年投奔楚闖,到如今的永昌元年,時間沒有像他所設想的那樣飛快,反而凝重的總是使人喘不過氣來。

因爲天氣已經轉暖的緣故,李瑋羣沒有在盔甲上再套一件深藍色的罩衣,而是展露出布面甲上的圓釘。

“顧司馬昨天派人過來傳信,說是咱們大帥已回真定了。”

大順軍上下,無論是高級將官,還是底層的士兵,大家都還沉浸在開國的喜悅之中。人們都帶著一種缺乏沉重感的氣氛,只有李瑋羣還記得洛彬在碭山之戰的犧牲,北方的二十萬敵人,就像是一層黑壓壓的烏雲,總是讓李瑋羣在望向北方曠野盡頭的時候,對那條地平線升起不可言喻的恐懼感來。

自從雁門之敗以後,李來亨便下令大順軍放棄保定,把順軍在北直隸的防線,從滹沱河北岸撤到了滹沱河的南岸。

當時跟隨顧君恩和李世威守在小城博野的李瑋羣,因此跟隨大軍南下。他們先是試圖駐守安平和深澤兩成,形成掎角之勢,但是後來顧君恩和參軍司的參謀們,都認爲安平和深澤位於河岸邊上,缺乏縱深,不易防守,又和毗鄰的其他友軍難以形成配合,大順軍因此又放棄了這兩座小城,更進一步南撤到了李瑋羣現在所在的深州。

深州在宋遼戰爭時,屬於靜安軍,也是宋遼兩軍激烈爭逐的要塞之一。

李瑋羣在隨營學堂上看過不少兵書,以他的目光來看,如今的大順軍與清軍對峙之形已成。清軍不僅佔據遼左,更爲重要的據有幽(北京)、雲(大同)之地,居高臨下,勢如遼軍。

雙方戰線在冀中一帶交匯,深州就位在這條戰線的中心點上。

一旦決戰爆發,深州勢必成爲萬衆矚目的焦點之一。

所以當不少官兵因爲開國改元的喜慶氣氛,漸漸處在一種不應有的輕鬆感中時,李瑋羣卻比往常更加嚴肅了起來。

他多番向駐節在真定的行軍司馬顧君恩請求,向深州調派了許多火藥、燃料還有糧食,準備做將來持久防守的必要準備。

城外的許多村民農夫,一部分被遷往南方居住,還有一部分則駕著裝運糧食、木柴和煤炭的車輛躲進了深州城裡。大概有一百多輛大車排在城門外,形成好幾條壯觀的長龍,車行不絕,人語喧闐,十分熱鬧。

爲了預防敵人的諜報和姦細,李瑋羣又嚴加戒備,嚴行盤查進出人等。爲固守深州計,他決心做好萬全的準備。

深州守軍的主帥李世威是一個有才幹,但是缺乏天分的將領。他雖然長期指揮著楚闖軍中最爲重要的銃炮標,積累了大量重炮部隊作戰的軍事經驗。

可是單純數量上軍事經驗的積累,並不能給李世威的個人稟賦造成一種天翻地覆的變化。李世威在博野之戰時表現非常不錯,可這又是基於顧君恩的幫助,雖然顧君恩只是李來亨身邊一個參戎軍機的文臣,可卻毫無疑問是順軍防守博野城時一位真正的靈魂領袖。

現在李世威的靈魂不在了,這位蕭規曹隨的將領,需要獨自承擔起防守深州城的重任來。李瑋羣因此對於主帥的表現有些擔心,他幾次去帥府拜訪李世威,知道將軍正爲著自己從威武將軍被提升爲果毅將軍一事而喜不自勝。

李瑋羣多番進言,的確讓李世威逐漸加強了對深州防務的重視和佈置,可並沒有從本質上改變李世威身上那一重有些令李瑋羣看不過眼的輕鬆氣氛。

雖然李來亨已經將不少重炮調往他城協防,但深州城裡的大炮數量,還是比左右兩翼的晉州和武強爲多。經過多番的兵力調動和補充以後,深州守軍的兵力已經從五千餘人,增加到了近萬人的程度,士馬也算精強,大順軍士兵們的風貌和精神,多數時候都是昂揚向上的,何況現在李自成稱帝,人心沸騰,自然更加顯得熾熱。

李瑋羣走到城頭上,他親手撫摸著質地堅實的大炮,爲自己過分的緊張感和神經質感到錯愕。或許李世威的那種表現纔是真正的大將氣度,他想著自己畢竟還太年輕,在壓力面前缺乏足夠的從容,對於加強城防的士兵們總是提著過分的要求,真是該改一改啊。

“都尉,今天要撤入城中的百姓,已經到齊了,大車已全數入城。”

親兵過來將收攏百姓的情況通報給李瑋羣后,他有些吃驚:“比平日快了許多。”

“是快了一些,大概是因爲百姓們本已經撤得差不多了吧?”

“嗯……等等,我去看一看。”

李瑋羣心中突然產生一絲擔憂,他立即帶著親兵下了城牆,急奔至城門處清點大車數量。

清軍和大順軍沿河滹沱河對峙,已經有了一段時間。近來清軍兵馬在滹沱河北岸調動越發頻繁的事情,李瑋羣也非常注意,他自己估計,由於清軍的活動,撤出百姓的事情,應該是越往後效率越不及一開始的時候高。

現在提前完成任務,便讓李瑋羣升起了一絲疑慮。

不過他的猜測其實也不一定準確,或許是百姓顧慮到清軍探騎活動越發頻繁的危險,所以也傾向於儘快南撤。

因此李瑋羣又親自找到剛剛撤進深州城裡的百姓詢問情況,得到的情況卻讓李瑋羣更爲驚疑:

清軍的活動,似乎平靜了許多。

“立即去帥府,把消息帶給果帥。清軍探騎活動大量減少,則其大軍南下一定已經迫在眉睫。大戰將及於深州了!”

本來大順軍中,過去只有曾經擔任制將軍的五營主帥田見秀、李過、李來亨、劉芳亮、袁宗第等人被稱爲某某帥。不過開國建號以後,五位主帥皆封侯爵、晉爲權將軍,軍中已經減少了稱呼他們爲權帥的頻率,而多直接以爵號或君侯稱呼。

權將軍以下,由於制將軍一級數量已經增加不少,所以大順軍中的“制帥”就增加了起來。原本只稱將軍,而不稱帥的果毅將軍一級,也有不少人開始用起了“果帥”的稱呼。

“調動守兵,召集銃手、炮手,搬運火藥箭矢,不得有失。”

李瑋羣一面派人通知李世威,一面又加強城防。他擔心是自己過度敏感,所以還立即派出一隊夜不收騎兵,出城北上探查滹沱河北岸清軍的具體動向。

滹沱河從真定流到晉州附近的時候,分爲南北兩條支河,深州處在滹沱河北流和南流之間。相比較之前大順軍放棄的安平、饒陽二城,深州更加靠近滹沱河的南流,所以大順軍並非沿滹沱河北流沿岸處處佈防。

清軍從滹沱河北流渡河的話,困難並不會太大,關鍵在於雙方在南流附近的戰鬥情況如何,這才決定著北岸清軍最終能否渡過滹沱。

“都尉……!”

城頭上突然有士兵指著遠方的地平線大叫了起來,李瑋羣也急忙擡頭望去。華北大平原空曠無險阻,一眼望去,就可以直抵遠方的地平線處,北面一切情形景貌都落在了李瑋羣的視野之中。

此時正是初夏,奔流滔滔的滹沱河河水東向注入大海,淡色的水面上映照著如林的旗幟,層層疊疊、恍恍惚惚。

清軍大隊鐵騎已經驟然出現在了地平線上,東虜的軍列是如此漫長,在曠野之上也望不到盡頭。李瑋羣知道那距離深州尚很遙遠,卻也不禁爲敵軍、爲皇太極帶來的這一支龐大軍隊,產生了可怕的心悸感。

遠方的敵人像是泰山的陰影,或者連綿的烏雲,如果配上戰馬的嘶鳴聲,李瑋羣覺得數不清兵馬數量的清軍,更像是亡命襲來的羣鴉。

羣鴉正在鳴叫,戰馬奔騰,大地和深州城都將發出哀鳴!

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十八章 後西明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十章 李寨主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四章 小徽柔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
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十八章 後西明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十章 李寨主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四章 小徽柔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蓝田县| 襄汾县| 成安县| 东山县| 象山县| 喀喇| 高要市| 德安县| 扶余县| 梓潼县| 满洲里市| 昌黎县| 清远市| 赤峰市| 五原县| 宁波市| 绥德县| 张北县| 新建县| 仁布县| 彰化市| 介休市| 广丰县| 阜南县| 四川省| 民乐县| 高清| 潞城市| 四平市| 尚志市| 仙居县| 通城县| 玉田县| 商都县| 象山县| 杭锦旗| 东乌珠穆沁旗| 郓城县| 昆明市| 乐亭县|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