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

劉國能自從在崇禎十一年,受五省軍務督理熊文燦招撫以後,一向小心聽從左良玉和其他文官督師撫臣的約束,毫無二心。

這段時間裡,他確實做好了朝廷“忠臣孝子”的本分,不僅幫左良玉招降了老兄弟射塌天李萬慶,還屢立戰功,由守備升爲副將。更在瑪瑙山一戰中,爲左良玉大破張獻忠,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可即便如此,他依舊不能得到葉縣士紳的信任。知縣當他是一個首鼠兩端的跋扈之將,本縣士紳更將他當成一個很不可靠的“賊輩”。

當闖賊還在南召縣的時候,劉國能就一再勸說葉縣和舞陽縣的士紳捐供糧餉,以使得他能出兵搜剿。可這幫人全都吝嗇至極,不僅不幫忙供給糧餉,反而和知縣相勾結,貪墨了很大一筆本屬劉國能所部兵丁的餉銀。

連劉國能的部下都十分氣憤,他們聽說李萬慶率軍在北舞渡大開殺戒,重刑處置了十多家商號後,餉銀糧草的供應便十分補充了。便一致懇請劉國能也下令,讓大兵在葉縣洗城,將這班狗眼看人低的士紳好好整治一番,還怕糧草沒有著落、還怕知縣剋扣餉銀嗎?

可是劉國能自從招安以後,再不復一點過去的草莽膽氣。劉國能處處擔心別人還將他當成一介“流寇”,因此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小心翼翼,謹遵法度,對士紳文人也倍加優容。

劉國能知道左鎮的名聲很差,所以他在葉縣治軍更加嚴明,絕不讓士兵騷擾士紳。只有幾次劉國能所部官兵實在忍飢挨餓到受不了了,才把縣外幾處沒有紳戶大族的村莊劫掠一遍。

“老掌盤讀書真是讀暈了頭,當初闖賊勢弱的時候,這班士紳不肯供一束草、一石,讓我們出兵剿賊。眼下闖賊攻破裕州,兵強馬壯的時候,他們又不讓我們堅守縣城,非要我們冒險出城野戰。”

“老掌盤聽任這些大戶擺佈,我們兄弟遲早要葬送虎口啊!”

劉國能手下的官兵全都是滿肚子怨氣,他們不像劉國能一樣可以靠“忠君愛國”四個字的精神能量支撐自己,而是滿心仇恨葉縣士紳的無恥無賴。

劉國能也知道大家心中的不滿是因何而來,他不像李萬慶那樣粗暴,直接用武力彈壓軍中的不同意見。

只是同左右的親信軍官,嘆道:“我身爲王臣,爲了忠君愛國四個字,雖死無憾。可是兄弟們未必有這個覺悟,我也不能因一己功名之私,帶著大夥往死路上走。”

劉國能的家丁低聲勸說道:“掌家,我們在瑪瑙山狠狠殺過張獻忠一次,和西營結下大仇。但我們和闖營既沒有舊仇,也沒有新恨,同他們講一講,我想是可以避免一場血戰的。”

劉國能搖頭說道:“你們說的什麼傻話呀,嗨!自從我劉國能歸順朝廷,已經成爲王臣,跟他們車行車路,馬行馬路,各行其是,涇渭分明。談何講一講?我們只能用刀劍講一講了!”

軍官苦著一張臉,繼續勸說道:“我們的兄弟裡很有不少人同闖軍沾親帶故,一定要到刀兵相見的地步嗎?何況今日,咱們不論是兵力還是地勢,都並不佔上風呀!”

“唉!”劉國能長嘆一口氣,他不打不罵,只是沉聲說道,“今天只有死戰,別無他途。我劉國能甘願以身殉國,做大明的忠臣,流芳百世。你們如果不打算跟隨我,大可以向闖賊投降,我想他們看在大家的鄉情份上,也不會太過爲難你們。”

劉國能左右的親信軍官們互相看了幾眼,大家都苦笑道:“掌家或對我們有救命之恩,或同我們有生死之義。既然掌家決定死忠於朝廷,我們也都願意隨掌家一條路走到黑。”

一名騎馬跟隨大軍的文人聞言眼眶溼潤,他是左良玉派到劉國能軍中做幕僚書記的一名秀才,此時深爲劉國能全軍上下的團結和義氣所折服,感嘆道:“仗義每多屠狗輩,將軍之衆雖曾爲賊,可願意爲朝廷而死的忠義之心,卻遠勝葉縣士紳啊。”

劉國能身後的幾名軍官聽秀才強調“屠狗輩”和“曾經爲賊”,知道他是好言誇讚,可心裡還是很不舒服,冷冷哼道:“我們不是爲朝廷捐軀,只是爲掌家效死而已。”

“好了!闖賊就在前面不遠處,所有人都備好兵甲,準備死戰吧!”

劉國能看大軍行軍過半,已經逐漸接近保店,知道闖賊就在前面不遠處了。他收拾好自己的情緒,開始排兵佈陣、調遣兵力:“南岸的老李現在是什麼情況?”

有探馬回答道:“李將軍已遵令行軍,全軍緊貼河岸往西走,絕不給流賊輕易渡河南向的機會。”

劉國能將馬鞭一揚,在空中發出啪的一聲,對親軍說道:“這股闖賊是由劉芳亮統率,他是我的老朋友了,亦是賊中一兇,非常輩可比。以劉芳亮的洞見眼光,我想他也不會幹出敵前半渡的傻事來。”

親兵夾馬跟進,問道:“那我們接下來要怎麼準備,要攻還是要守?”

劉國能環顧河岸一圈,他收起長吁短嘆以後,整個人氣質驟然一變,彷彿一隻機敏謹慎的獵豹般,目光狠辣,回答說:“河岸平坦空曠,利攻不利守,誰先進攻,抓住戰局的主動權,誰的優勢就更大!”

劉國能身後的親兵們不像他一樣鬥志滿滿,全都憂心滿面:“我們兵力少於流賊,主動進攻的話,一旦陷於賊陣,恐怕就很難再潰圍而出了。”

劉國能搖搖頭,他指著河流南岸說道:“李萬慶在南岸策應,劉芳亮不是一個蠻幹之人,一定會分兵戒備,我們兵力上的劣勢並不大。何況流賊雖然攻破洛陽,甲兵器械爲之一新,但是比之官軍銃炮、盔甲之整然,一定還有不足。我們發揮甲兵堅利的優勢,以堂堂之陣應敵,只要不中埋伏,一定能夠斬獲大勝。”

諸將相顧回眸,見到衆人全是士氣不高,垂頭喪氣的模樣,心中隱隱然升起強烈的不安感。可是劉國能素來撫軍甚嚴,大家又都敬佩他的爲人,即便赴湯蹈火也不要一條道走到黑,事到如今,還怕什麼呢?

所有人一起點了點頭,抱拳答道:“願爲掌盤先鋒效死!”

劉國能看著緩緩流動的河流,心中滿是惆悵,他知道這一戰兇多吉少,但是也堅信自己效忠朝廷,必將留得後世美名。

他回首望向這數千人的軍隊,看著兄弟們一張張熟悉的面孔,也只能狠下心來:爲了洗脫自己的賊名,只有讓兄弟們一起做出犧牲了!

“若葉縣的官紳巨室,初時能支持我搜剿南召縣,後時亦可以同意我堅守縣城,局面何至於此!”

劉國能抓起長矛,槍指前方,高聲吶喊道:“皇上是君,我們是臣,君臣之義,彷彿父子。子爲父死,將何所恨?臣爲君死,義所不辭!”

他身後的兄弟們都互相看了看,大家一起苦笑道:“掌盤願意爲朝廷效死,我們願意爲掌盤效死,有何所恨?”

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八章 熊耳山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九十章 首都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六十章 反對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一章 李公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七章 左鎮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四章 女官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六章 裕州人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六章 裕州人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
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八章 熊耳山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九十章 首都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六十章 反對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一章 李公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七章 左鎮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四章 女官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六章 裕州人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六章 裕州人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南| 鞍山市| 绵竹市| 永善县| 侯马市| 长寿区| 福鼎市| 容城县| 桂阳县| 遵化市| 安溪县| 镇远县| 邮箱| 襄城县| 礼泉县| 满城县| 大安市| 金乡县| 广安市| 桃园市| 青州市| 静安区| 天峨县| 盐源县| 莎车县| 依兰县| 溧阳市| 延庆县| 水城县| 梅州市| 永城市| 武汉市| 西乌珠穆沁旗| 榕江县| 恩施市| 惠安县| 泽普县| 柘城县| 三亚市| 乐平市| 苗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