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

因爲李來亨手上的總預備隊始終不動,大順軍在各個戰場的兵力都處於劣勢。

在潼關方面,因爲高一功從洛陽已經趕到了潼關前線,兵力的劣勢情況稍稍有所緩解;在太原,形勢已經屬於比較危急的情況,因爲濟爾哈朗不計傷亡代價的猛攻,守軍形勢並不好;在河北,更不用說了,劉體純雖然得到一部分地方衛軍的增援,可是地方衛軍的戰鬥力當然不能同大順五軍的野戰軍相比,而且總兵力比起多爾袞的南征主力還是相差很大。

只有在山東方面,谷可成帶著殿前軍佈防的山東一線,順軍和清軍的兵力差距非常小。

殿前軍是由過去闖軍最強的中營改編而來,雖然田牛之變以後,李來亨把中營裡不少的核心骨幹抽調到了殿中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殿前軍依舊是大順五軍裡相對比較強大的一支野戰軍。

現在山東的節度使是由武官郭升臨時充任,這是因爲山東境內已經成爲了一個大兵營、大戰場,到處都是蜂起活躍的親順綠林武裝。所以比起文官來講,還是由郭升這樣的武將擔任節度使比較合適。

另外山東招討使許都做的也非常好,可以說山東境內親順武裝可以發展到今天這樣如火如荼的地步,甚至可以說起到了大順一支野戰軍泰半的效果和作用,大部分的功勞都在許都身上。

也是因爲這些親順武裝的活動,所以由英王阿濟格指揮的清軍東路軍雖然兵力不少,但積極主動的作戰行動卻很少。阿濟格大部分精力都被到處冒出來的義軍武裝牽制住了,這些親順武裝時不時地從不知道什麼地方跑出來,到處截殺清軍的糧船、輜重和小股兵馬,讓阿濟格焦頭爛額,費盡心思進行鎮壓。

不過清軍在山東也不是沒有任何進展的,磁州、大名淪陷以後,多爾袞命令輔國公滿達海帶領一支偏師從大名東進,包圍了東昌。

東昌府的守將是中營出身的殿前軍第七師制將軍任繼榮,守軍兵力總數大約是八千人左右,再加上東昌府各地分佈的許多義軍武裝。其實任繼榮手頭掌握的兵力並不弱了,只是他沒有預料到大名那樣快就淪陷了,因此只顧著防禦北面的阿濟格,完全沒有預料到清軍會有一支部隊從西側突然殺出。

任繼榮雖然是中營戰將,但他在闖軍中的資歷其實並不深,還是在先帝李自成崇禎十四年破洛陽的時候,任繼榮才因爲帶來洛陽守軍迎接闖軍的功勞,得到老萬歲的重用。

所以任繼榮加入闖營,其實也只有三年的時間。這還不及李來亨在大順軍已有四年多時間地資歷深,任繼榮能這樣得到李自成的信用,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因爲他很早就勸降了當時在南陽做明軍守備的哥哥任光榮投奔闖軍。

這種中層軍官加入闖軍,在崇禎十四年的時候來說,還是比較稀罕的。所以老萬歲才一再提拔任繼榮,也是要將他作爲千金馬骨來吸引人才,並不是說任繼榮的才幹就特別突出。

此外中營因爲長期被田見秀和張鼐把持的緣故,對於李來亨帶來的種種軍事技術革新,也不像劉芳亮的左營和李過的後營那樣積極接受。

現在中營雖然已經被改編爲殿前軍了,但是使用的戰法基本上還是闖軍的老一套,並沒有像殿左軍、殿右軍和殿後軍那樣由李來亨親自整編,改革編制和技戰術。

論驍勇善戰,中營兵馬當然還是非常驍勇的,可只靠驍勇就能打敗清軍嗎?這恐怕未必。

谷可成空降到殿前軍做權將軍,他雖然以前是劉宗敏的副將,和中營老人大多比較熟悉,可是畢竟跟著李來亨走了很長時間,重新執掌中營老兄弟們,控制力也沒有來得特別高。

現在谷可成又要兼任山東經略使一職,在大順朝,經略使等同於明朝的總督,要總管山東境內甚至是淮北一帶的絕大多數軍務、政務。如此谷哥就更騰不出手來整頓中營兵馬了。

整體來說,黨守素的第五師因爲是從張鼐率領的宿衛鐵騎改編而來,戰鬥力本來就居中營之冠,還是可以和八旗軍掰掰手腕的。馬寶的第六師就不用說了,這和殿右軍裡李破虜指揮的第十六師一樣,都是楚闖嫡系,軍事戰法和技戰術都比較新銳,馬寶又是李來亨手下屈指可數的一員名將,戰鬥力自然不用多說。

任繼榮的第七師因此成爲了山東順軍野戰主力中最弱的一環,第七師的部隊兵員主要是整編了田見秀的舊部。實力還是比較可觀的,但是士氣就相對比較差,而且戰法都很老舊,也缺乏堅守名城重鎮的防禦戰經驗。

谷可成命任繼榮守東昌,本來就是考慮到東昌不處於清軍的主攻方向,而且面對阿濟格從濟南發起的攻勢,東昌守軍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也很容易撤退到兗州府邸,利用兗、徐一帶密佈的湖泊抵禦滿洲鐵騎的威力。

現在時間已經到了光中元年的二月份,徐、兗一帶的部分湖泊已經冰雪消融,能夠用來阻擋敵人攻勢。

東昌府中府城聊城其實沒有府城北面的臨清州重要,臨清州是大運河上的重要節點,之前就已經被清軍攻佔。清軍又沒有沿著大運河南下的意向,所以任繼榮自己也認爲清軍攻擊聊城的可能性比較低,因此放鬆了警惕。

結果大名突然淪陷,多爾袞不失時機地派出博洛和滿達海兩名滿洲名將,從側翼突襲了聊城。

博洛也是阿巴泰的兒子,他是博和託的親兄弟,還在獲鹿大戰中親手射死了李自成,算得上是目前來講大順軍最想斬殺的滿洲戰犯之一。

但也得承認,剛剛被多爾袞晉封爲端重郡王的博洛是此時滿洲新生代宗室裡最傑出的人物之一。博洛的軍事才華和他兄弟博和託相近,突襲聊城的一戰打的極爲出色,博洛和滿達海是從冠縣出發的,他們只用了不足一晝夜的時間,就渡過了舊黃河的河道,出現在了聊城的側翼。

此時東昌府境內的各路義軍武裝還沒有被任繼榮召集起來,甚至連本來應該聚集在聊城的八千大順野戰軍,也有很大一部分人馬被分散在了博平縣一帶。

任繼榮的注意力全部用在了提防阿濟格上面,他似乎完全沒有想到清軍會從另外一個正相反的方向殺出來。

來自中營的老弟兄們作戰極爲勇敢,他們的戰法雖然已經落了伍,可是驍悍的武藝依舊可以冠絕大順軍中。只是任繼榮的疏忽浪費了中營老兵們的英勇,而且守軍數量相比較清軍實在太少,僅僅有五千人左右,清軍數量則至少上萬。

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十章 李寨主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茍活於世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二章 惠世揚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四章 女官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八章 著佃交糧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
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十章 李寨主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茍活於世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二章 惠世揚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四章 女官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八章 著佃交糧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泰县| 商都县| 隆回县| 石柱| 镇平县| 鲁山县| 泊头市| 离岛区| 新田县| 佛学| 敦煌市| 绥滨县| 青神县| 临沂市| 九寨沟县| 河东区| 芜湖县| 津市市| 齐河县| 镇坪县| 莎车县| 南皮县| 抚宁县| 潼南县| 双江| 扎赉特旗| 定安县| 扎赉特旗| 大石桥市| 甘谷县| 康马县| 灵台县| 伊吾县| 申扎县| 龙胜| 乡城县| 扎鲁特旗| 麻江县| 德昌县| 巴马| 九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