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

郭升的建言讓李來亨提高了對明軍、清軍動向的戒備,他決心加快動作,比原定提前數(shù)日前往保定和劉芳亮匯合。

宋獻策和劉汝魁對李來亨雷厲風行的做法都很感吃驚,因爲他們纔來到德州沒多長時間,本打算同李來亨一起先進攻河間府,再由河間府轉(zhuǎn)往保定。

可是李來亨這時候顧及到嚴寒天氣對瘟疫情況的削弱,他想到聚集在京畿附近的大量明、清軍隊,總覺得有些不安。所以決定先不去管河間府,而是帶著屯守在德州的兵馬,直接途徑闖軍已經(jīng)控制的真定府,用最快的速度趕去保定。

劉汝魁對此十分反對,他從張洪和郭升那裡聽到李來亨臨時做出的決定以後,對李來亨繞開他和宋獻策,直接改變整個行軍方案的做法非常不滿,徑直跑到了李來亨的臨時行轅,要找他討要一個說法。

可當劉汝魁趕到行轅的時候,他才發(fā)現(xiàn)原本到處都是參軍司人員的行轅,現(xiàn)在已經(jīng)零落一空,成了個空屋子。直到劉汝魁找了半天,撞見還未離開的顧君恩時,才知道李來亨居然沒有和他們說一聲,就已經(jīng)讓馬寶帶著一支先頭部隊出發(fā)了,很多參軍司的人也跟著走了。

“少虎帥怎麼能這樣做?也不和我們說一聲!”

顧君恩對劉汝魁的大吼大叫,只是無奈地聳聳肩。李來亨向來是威福自用之人,你們當真是第一天認識他不得?

不過考慮到劉汝魁並非楚闖嫡系,而是劉芳亮的部下,所以顧君恩還是解釋說:

“使君是考慮到畿輔敵兵甚多,目下因天氣轉(zhuǎn)冷,瘟疫消退,說不定孫傳庭會鋌而走險,來一個雪夜襲蔡州。劉帥在保定兵力尚不雄厚,如果遭到孫傳庭的偷襲就很被動了。”

這個解釋稍稍化解了劉汝魁的一些不滿,但他還是不大高興地問:“可是東路軍攻取河間府,這是闖軍早已定好的計劃。少虎帥幹嘛要走真定呢?真定此前已被我們左營拿下了,從這一條路北上有什麼意思?”

顧君恩苦笑一下,他知道李來亨對東虜一直懷有十分莫名的謹慎戒備,之所以這麼急著要趕去保定,甚至先行放下了攻取河間府的任務,大概也是因爲清兵還在京畿附近的緣故。

不過顧君恩當然不會直接這樣告訴劉汝魁,他只是說:“孫傳庭手上是明軍最後一副家當,誰也不知道他會幹出什麼事情來。使君就是太擔心劉帥的安危,才這樣急呼呼的。不過嘛,等到大軍到保定匯合以後,再分兵拿下河間府,也花費不了什麼功夫的。”

劉汝魁皺著眉頭,顯然對顧君恩的解釋並不滿意。但他在顧君恩這裡碰了亂釘子以後,於德州城裡又沒有找到李來亨的人,沒有辦法,才只好返回軍營調(diào)動兵馬,準備跟著湖廣闖軍一起趕赴保定。

除了劉汝魁以外,宋獻策同樣對李來亨的倉促出兵趕到十分吃驚。不過和劉汝魁不一樣,他先一步在德州的北城門堵到了李來亨,找他問清了緣由。

李來亨神色沉重,他其實對宋獻策找不出什麼特別好的理由來做解釋,只是心中一股強烈的不安感促使他想要儘快北上。

宋獻策對此著實感到奇怪,問道:“少虎帥,孫傳庭喪敗之軍,固守京畿都很困難,豈有餘力南下威脅到劉帥?何況東虜還有兩支大軍在北京附近,孫傳庭怎麼敢輕易離開京城南下呢?”

宋獻策的話,突然解開了李來亨的疑惑,幫他找到了心中不安感的來源。

李來亨咬住嘴脣,指著北方說:“是我疏忽了。明軍除了孫傳庭的三萬秦兵以外,在畿輔一帶還有劉澤清、唐通、高第、吳三桂等許多部隊。我們之前考慮的是明軍要戒備東虜,又要留兵防守北京,所以抽不出力量南下威脅到我們。可是……”

宋獻策滿臉奇怪,對李來亨的緊張大感不解,說:

“難道少虎帥是認爲崇禎將棄北京於不顧,帶著畿輔所有大軍南下?這對崇禎來說確實一條出路,如果他有破釜沉舟的膽量,拋棄京師,卷軍南下,一直衝到南京去,未嘗沒有半分的希望。只是我料崇禎計不出此,一旦他真做出這種荒唐至極的打法,那些官軍將領肯定會先把崇禎抓起來投獻闖營來。”

“不……如果崇禎與東虜議和呢?”

宋獻策“啊”了一聲,臉色也慎重了起來。他想了想後一拍手道:“若崇禎與東虜議和,省卻留兵戒備清軍和守關壘的需要,或許真可以短時間內(nèi)拼湊一支六七萬人,甚至再多一些的軍隊南下!”

“對!我之前想的是崇禎做事拖沓,即便有議和的想法,短時間內(nèi)肯定也談不妥。而且畿輔瘟疫橫行,即便談妥了,官兵也不敢頂著瘟疫出兵作戰(zhàn)。可之前郭升的一席話讓我感到形勢已經(jīng)變化了。”

騎馬走在李來亨旁邊的方以仁,接著給宋獻策解釋說:

“府主的想法是這樣的,第一,闖軍佔領山東以後,漕運斷絕,過了這麼長時間,估計京師和邊軍的存糧已經(jīng)很危險了。崇禎過去做事確實很拖沓,可現(xiàn)在沒有漕糧,用不了多長時間京師朝野軍民豈非都要餓死?這一點就會逼得崇禎不能不雷厲風行起來。”

“第二點自然就是天氣轉(zhuǎn)冷,瘟疫消退了。之前畿輔大疫,闖軍也好、明軍也好,誰先出兵,誰就可能因爲受到瘟疫的影響遭到慘重的損失。所以畿輔兩邊,雖然敵我皆屯兵數(shù)萬,可短時間內(nèi)肯定不會發(fā)生戰(zhàn)事。現(xiàn)在情況變了,時間和形勢也就一下子緊迫了起來。”

宋獻策這才明白了李來亨急於出兵的用意,如李來亨所言,劉芳亮位於保定的一支孤軍確實十分危險了。

劉芳亮的左營,原先有二三萬人,一路北伐又收編了不少明軍降兵。但是劉芳亮派了劉汝魁這支部隊來德州,就削弱了自己的兵力,宋獻策估計劉芳亮就算在保定有所擴軍,實力最多也就二到三萬人。

如果崇禎短時間內(nèi)辦好了議和之事,抽調(diào)大部分明軍南下,是可能派出六七萬大軍的——甚至還可能更多,如果把大部分關寧軍都調(diào)走的話,七八萬也有可能。

雖說現(xiàn)在闖軍士氣旺盛,明軍軍心又在瓦解邊緣。可要是孫傳庭督率一支人數(shù)在劉芳亮三倍以上的大軍,對保定的左營,確實是會馬上構(gòu)成極大危險。

宋獻策這下就完全明白了李來亨著急在什麼地方,他看湖廣闖軍這樣急促出兵,可是郝?lián)u旗、馬寶、張皮綆幾個人指揮的部隊,依舊部伍整齊、隊列森然,突然對李來亨的實力又有了新的看法。

李來亨將山東大部分的機動兵力都帶往了保定方向,包括了郝?lián)u旗、張皮綆、馬寶、李世威等經(jīng)歷過碭山之戰(zhàn)的精兵強將。

他心中的不安感正在慢慢攀升起來,只希望崇禎依舊是那麼拖沓,並沒有像自己設想的最糟糕情況那樣,在漕糧被斷的絕境裡爆發(fā)出超越往常的行動力來吧?

在德州和保定之間的道路上,由於這一片地區(qū),此前已多爲劉芳亮攻取,每處縣城左營還放置了或一二百、或三四百的兵力分守駐防,所以李來亨北上毫無阻礙,行軍速度極快。

從後面追趕上來的劉汝魁,看到湖廣闖軍的行軍隊列時,見到排列整齊的軍旗,制式、顏色一致的軍服時,內(nèi)心中的震動是很難用言語描述出來的。

河北的地形是幾乎沒有什麼山嶺和丘陵的平原,雖然也有河流,但總體而言可以說並沒有太多的地理隔阻存在。

一望無際的平原,已經(jīng)鋪蓋滿了銀色的雪花。白茫茫的大地上,是像海洋、像天空一樣涌動的闖軍隊伍。

劉汝魁遠遠望著,突然感覺這樣整齊雄渾的行軍隊伍,似乎是將天空和海洋畫在了一張白紙上,顯得很不真實。

直到他看到立在李來亨身旁的宋獻策時,才抓緊了戰(zhàn)馬的繮繩,感到這確實就是李自成麾下的一支嫡系部隊。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茍活於世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三章 李天下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一章 太原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五章 礦徒軍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quán)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zhèn)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六章 裕州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六章 六尚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zhàn)局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二十六章 血戰(zhàn)無名山(上)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zhàn)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zhàn)(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六章 六尚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茍活於世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三章 李天下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一章 太原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五章 礦徒軍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quán)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zhèn)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六章 裕州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六章 六尚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zhàn)局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二十六章 血戰(zhàn)無名山(上)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zhàn)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zhàn)(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六章 六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荔县| 诏安县| 三台县| 马尔康县| 河北省| 高尔夫| 福清市| 陵川县| 翼城县| 赫章县| 巫溪县| 安丘市| 江华| 沐川县| 顺平县| 聂拉木县| 武平县| 宁城县| 洮南市| 松潘县| 玉田县| 民丰县| 平江县| 高雄市| 泰州市| 元朗区| 威宁| 缙云县| 咸宁市| 吉隆县| 神池县| 大港区| 高碑店市| 锦州市| 四川省| 麻城市| 荥经县| 大姚县| 景宁| 正阳县| 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