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章 六尚

第六章

中國古代女官的稱呼,最早的記載始於《周禮·天官》。

“周制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其內(nèi)則九嬪,世婦,女御,女祝,女史供宮中之職,外又有典婦功,典絲,典枲掌女工之事;內(nèi)有司服、縫人掌王后之服,外又有染人、追師、屨人供服飾之物。皆統(tǒng)於天官冢宰。”

在外廷,“天子立六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聽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九嬪以下既是嬪妾,也是各方面的女官。

世婦掌祭祀、賓客、喪紀;帥女宮滌溉;女御掌御敘王之燕寢,以歲時獻女功,又是各種儀式中世婦的助手;女祝掌後宮祭祀、鑄詞以及有關鬼神之事;女史掌王后之禮職,是王后內(nèi)治的輔助和秘書。低等的還有在宦官領導下的女酒,女漿,女鹽等。

秦漢時存在女官制度,但史書記載不詳,一般是存而不論的。參酌周禮,女官制度自然承襲。

北魏孝文帝時,女官秩序與外官相對。最高領導人內(nèi)司,官比尚書令。其次是作司、大監(jiān)、女侍中,官比二品。監(jiān)、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女書史、書女、小書女,官比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官比四品。青衣、女酒女餉、女食、奚官女奴,官比五品。

唐宋時,六尚,六司,六典,遞相統(tǒng)攝,後來又直接改爲改爲六尚局管二十四司,形成定製。

明代女官規(guī)制以洪武后期最爲完善,其機構設置爲“六局一司”,下轄二十四司及彤史共二十五個分支機構,女官總數(shù)約300人。分別掌管著內(nèi)宮的禮儀、戒令、寶璽、圖籍、財帛、羽仗及衣食供給等諸多宮廷事務。

所以內(nèi)廷女官制度並非李自成、李過和李來亨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而是歷史上古來有之的東西。明朝女官多稱爲尚宮,順軍士卒護送江南的備選女官北上開封時,自然都以尚宮稱呼林貓貓等人。

女官制度的最盛時期,便在隋唐時。

從隋文帝開始,隨著宮廷生活的日益規(guī)模化,大批的妃嬪和貴族生活品質(zhì)越來越被強調(diào),爲了便於管理,內(nèi)廷仿照前朝,開始設置六局,並由女官擔任,即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每個職位有三人,職位低下,相當於從九品。直到隋煬帝時代大加擴充,依照外朝官職,設置了二十四司,並將當時前朝隸屬於外廷門下的殿內(nèi)局,擴建爲殿內(nèi)省,用於統(tǒng)轄六局女官。

到了唐朝,發(fā)展到了鼎盛時期,唐代的女官,最高的職位可以坐到正三品,譬如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兒,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權傾朝野,不下於宰相大臣。

到明代時,理學進一步發(fā)展,朱元璋爲了遏制女官的勢力,才大改了唐宋的六尚二十四司制度,將最高女官等級定爲正四品,並廢除了六尚總管一職。

當然,朱元璋對於太監(jiān)製度也是如此,同樣將最高等級定爲正四品而已。

只不過從朱棣開始,明朝歷代皇帝就對這項“祖宗法度”不斷進行破壞。明朝的皇權雖然強大,但只有朱元璋那種精力超級旺盛的強人,才能將所有皇權握於一君掌中。

明朝多數(shù)皇帝,不論是出於制衡文官武將的考慮,亦或者是出於掌握皇權的考慮,都不得不配置閹宦作爲自己的分身與皇權的延伸。

既然大順的太祖李自成已經(jīng)宣佈徹底廢除了太監(jiān)製度,使這一項不人道的體制埋葬歷史之中。李過也好,李來亨也好,都認爲沒有違反、破壞“大順祖制”的必要——

即便一些新晉的朝廷官員,百般聲言宦官制度如何不可廢除。但是隻要有人搬出太祖遺訓來,在大順立國未久、太祖屍骨未寒的局面下,任何反對順太祖遺訓的做法都是不可接受的。

既然太監(jiān)製度已經(jīng)徹底不復存在,那麼不管如今開封的朝官們有多麼反對李來亨復辟唐代女官體制的做法,也很難提出有力的反對意見。

李來亨給出的選擇,只有兩個:第一個便是違逆太祖遺訓,復辟太監(jiān)製度;第二個便是復辟盛唐時的女官制度,以彌補十二監(jiān)的缺失。

要知道順朝初代平章政事牛金星,他在田牛之變後雖然自殺,但李來亨只是宣佈牛金星由於獲鹿之戰(zhàn)順軍大敗,憂慮病死而已。牛金星的兒子牛銓,也還擔任著河南節(jié)度使的要職,牛金星的許多門生故吏,依舊在順朝六政府內(nèi)佔據(jù)要津。

牛相親手撰寫的《永昌儀注》中,可是寫明瞭:“一切條記官制、補服、朝見儀節(jié),以及各官往來禮柬之類,悉遵唐制”。

雖然順朝三聖,沒有任何一人曾說過李自成家族或者李來亨家族,同歷史上存在的李唐皇族存在有什麼血緣聯(lián)繫。

但在大順統(tǒng)治區(qū)的民間內(nèi),還有大部分新任的順朝文官武將內(nèi)部,認爲三聖皆系李唐之後的觀點,其實已經(jīng)成爲了一種共同的潛規(guī)則認識。

所以在順朝,雖然從徐州大捷以後直到現(xiàn)在,能夠讓文官們安穩(wěn)在朝堂上恢復前明作風互相攻擊的時間不多。但不少諫議大夫和直指使——也就是明朝的科道官們——已經(jīng)迅速掌握清楚了語言上的技巧,一般而言,若是監(jiān)國殿下透露出想要改革某項法令舊制的時候,只要搬出唐代時的先例,必能使殿下大爲滿意。

在順朝,恢復盛唐很快就成爲了一種政治上絕對的正確立場。

其正確性,不亞於明朝的主戰(zhàn)、清流之風。

但聰明的官員,都應該和方太師學習學習。唐制很正確,可監(jiān)國的意旨更爲正確。

例如《唐六典》中明確規(guī)定,後宮妃嬪屬於女官的一部分,宮女也同樣屬於女官的一部分。

可從監(jiān)國殿下曾經(jīng)幾次下令旨要求,地方進獻甄選女官時,不得以相貌爲甄選標準。最初還有些前明降官以爲這是殿下在沽名釣譽,於是暗中進獻大批相貌秀美豔麗絕倫的少女入宮,結果全被降職一品。

大家這才弄明白,監(jiān)國竟然是真的要用女官,徹底取代宦官的十二監(jiān)機構。

監(jiān)國不僅將光中天子和太后宮中的嬪妃,和一般女官區(qū)分出來。而且就連宮女,無論是管理宮中日常事務的宮女,還是有官職和身份地位的高級宮人,都不不屬於內(nèi)廷女官之列。

一般有官職的宮女,皆改稱宮官。

明朝原有的,而被大順繼承來的女官,就都被改爲了宮官。

在李來亨的規(guī)劃中,今後女官是將要徹底取代太監(jiān)製度,所以不少高級女官的權勢地位,也勢必就像明朝中後期的那些權閹一樣,走到一個極高的地位。

爲了防止這些高級女官與外廷的串聯(lián)勾結——徹底防止是絕無可能的,但既然李來亨是準備用女官集團作爲一種制衡文官、武將、勳貴的工具,便至少要在制度層面,增加女官和其他官員集團合流的可能性。

同樣,爲了避免後宮干政造成的混亂,也必須在制度上徹底隔離後宮與內(nèi)廷。必須保證,順朝的皇帝們,絕不能以後宮妃嬪出任女官,也絕不能將女官們納入後宮之中。

林貓貓回到屋中,晚間夜幕已經(jīng)降臨。她閉上眼睛,也想起了在金陵參加甄選考試的時候,龍衣衛(wèi)金陵鎮(zhèn)撫司的那位李大人曾經(jīng)說過的話。

“通過甄選以後,你們所有人的名字就將永遠從各自的族譜之中消失,從此與原先的一切宗族脫離關係。”

林貓貓尚未婚嫁便已喪父,福建民風保守,以她這樣的條件若回鄉(xiāng)聽從宗族安排嫁給他人,本來就很難獲得名列族譜的資格。

所以對林貓貓這種孤兒,還有其他一些宗族人丁興盛的少女而言,剝奪她們的宗族關係,並不像剝奪一個男子的宗族關係那樣不可接受。

林貓貓用被子矇住了自己的頭,忍不住笑了起來:

“鄉(xiāng)里宗族本就面目可憎,即便運氣好嫁與一個好人家,死後入族譜也不過是入夫家的族譜。真不若聽鎮(zhèn)撫司那位主事大人的話,入宮做一個女官,將來名字是一定會留在宮中典冊之中。”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五十四章 賀鎮(zhèn)精騎(一)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zhàn)(五)第八十章 鄉(xiāng)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nèi)戰(zhàn)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zhàn)第二十七章 血戰(zhàn)無名山(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六十章 戰(zhàn)雲(yún)陰霾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四章 於大忠第七章 九江之戰(zhàn)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二十三章 授節(jié)鉞於晉王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一章 太原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茍活於世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zhèn)第三十章 清鮮戰(zhàn)爭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九章 高家寨第六十七章 青羊?qū)m之變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五十四章 賀鎮(zhèn)精騎(一)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zhàn)(五)第八十章 鄉(xiāng)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nèi)戰(zhàn)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zhàn)第二十七章 血戰(zhàn)無名山(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六十章 戰(zhàn)雲(yún)陰霾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四章 於大忠第七章 九江之戰(zhàn)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二十三章 授節(jié)鉞於晉王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一章 太原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茍活於世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zhèn)第三十章 清鮮戰(zhàn)爭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九章 高家寨第六十七章 青羊?qū)m之變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首市| 彩票| 长海县| 许昌市| 鄂州市| 淄博市| 深泽县| 甘肃省| 谷城县| 裕民县| 瓮安县| 安阳县| 中西区| 蓬莱市| 盈江县| 桦南县| 华宁县| 开化县| 金沙县| 容城县| 金秀| 武夷山市| 吐鲁番市| 林口县| 宁国市| 高密市| 蕲春县| 贵定县| 巴南区| 伊川县| 肥城市| 扶风县| 庆城县| 谢通门县| 淳化县| 四子王旗| 建德市| 武乡县| 任丘市| 敦煌市| 云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