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

蘇鬆省科場舞弊案的爆發,使得科考改革被又一次提上日程。

本來順朝的科舉考試內容,和前朝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差別。主要是改八股爲策論,削減了六經的內容,而增加了對史書內容的考覈比重。

但是這也就導致了判卷的時候,主考官的主觀傾向對於舉子們試卷最後的分數結果,影響較之八股文時代大得多。

八股文畢竟是一種在行文邏輯上做出了明確要求的文體,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這是特別標準、特別規範、特別合理的議論文敘述邏輯。

作爲一種考試文體,八股文有它特有的優勢,就是高度形式化。這個可以和唐宋科舉中的詩賦做一下比較。

北宋前期,關於科舉考試一直有爭議。其中爭議的一個焦點問題就是要不要用詩賦取士。

當時的許多官員都認爲詩賦這種考覈類型的意義不大,朝廷用這種沒用的東西來考試是選拔不出來人才的。所以後來熙寧科舉改革的時候就罷詩賦了。

但現在來看,這種看法其實比較片面了。詩賦雖然與實際政治沒關係,但是卻符合了標準化考試的一個重要要求,就是有客觀的評價標準。

同樣是寫詩,但是你的詩如果出韻了,那你的分就低了。

這是高度形式化文體的一個優點,它可以提供明確的判卷標準。

因爲內容的好壞高低實際上很難有個客觀的標準,如果在知識、見識等方面不是相差太大的話,那分高分低就和判卷者的個人喜好關係很密切了。八股文的情況也與之類似,就是高度形式化的外在文體特徵可以提供客觀的評判標準。

真要細究起來,其實策論也存在紙上談兵的情況,對選拔人才的用處未必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改革作用。

要說最客觀的,那可能還是帖經,就是填空題。但是這種考試方式的缺點就是區分度太低,畢竟考試範圍有限,大家都能背下來,在考試中拉不開差距,起不到選拔的目的。而八股文顯然在形式、內容上都比帖經要有更高的區分度。

八股文比現在大順推行的策論,其實在公平性上反而是好一些。

最近爆發的蘇鬆省科場舞弊案,就是舉子和主考官相互勾結,利用策論考試標準化評判較難的制度缺陷,上下其手,使得水平較差的考生得以中舉,甚至進一步參加到更高級的考試中,連朝廷選拔進士的考試都受到影響。

其惡劣的影響何止於一省的範圍,這才最終導致了還幾名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員人頭落地,弄得東南數省均是人心惶惶。

所以現在順朝科舉考試的內容,在這次科舉舞弊案以後,就又回到了標準化的發展方向。

雖然考試的主要項目還是策論,考試參考的主要教材還是諸子和二十四史而非四書五經,這中間存在一個史學、子學地位上升,經學地位下降的趨勢,可以說在這點上,順朝是做到了復古唐朝,摒棄了宋代以來重視經學的做法。

但是策論的整個行文邏輯、書寫規範被大大強化了,原本允許考生自由發揮的內容,也被大大受限了。

對這點,李來亨也暫時沒有太好的辦法,畢竟八股文流行數百年,當然不是沒有什麼制度性優勢的。

現在新的策論考試,想要從各個方面完全取代八股,還是很困難的。

到後來李來亨乾脆又授意吏政府和禮政府,將唐朝時的明法、明書、明算等考試科目恢復起來。

唐代科舉考試年年舉行,所考科目主要有六科,即進士、明經、秀才、明法、明書、明算。

這其中進士、明經、秀才三科考的是四書五經和詩詞歌賦的創作,也是後來宋明科舉考試內容的原型。

明法、明書、明算三科,考的則是刑名錢穀之術。

由於晚唐以後官和吏兩個階層的分流,刑名錢穀之術成爲了被吏階層壟斷的知識技能,一般的官員反而並不掌握了。

而且由於唐朝時的明法、明書、明算三科,即便考中以後,也只能從九品下做起,仕途起點特別不低,以後升遷時也不可能比得過考中進士科的人。

所以一般水平較高、天賦較好的人,是少有將精力投注在明法、明算這種刑名錢穀“小術”上面的。

即便是現在的大順,也主要是在鄉官學校中讓一些前朝的胥吏教刑名錢穀的課程。可是鄉官學校的畢業生,大多也只是去做縣級的營田使、司法推官一類的低級職務。

這和考中舉人、進士以後,可以直接從縣令級別做起,仕途起點差的簡直不止十萬八千里了。

不過順朝用鄉官學校培養基層的行政官吏,至少還是比明朝的時候放任胥吏近親繁殖、世襲更替,把握地方的行政大權要好。

鄉官學校培養出來的官吏,一方面是出身清白,另一方面也是他們的上升渠道雖然比不過科甲正途出身的士人,可也比過去的胥吏要好,是有機會升遷到三品以上高級官員的。

這樣鄉官們就不會因爲一輩子仕途只能停留在基層,所以就貪贓玩法,毫不在乎前程地將手頭一點小小的權力使用到極限。

鄉官畢竟要考慮到將來升官到朝廷中樞的時候,萬一被政敵翻出了過往的黑歷史等等原因,所以一般在基層辦理行政事務時顧慮較多,貪贓玩法的行爲就比前朝的胥吏少多了。

現在李來亨的意思就是提高鄉官學校的地位,畢竟過去順朝設立鄉官學校,主要是基層官員人手實在過度不足,屬於臨時性的措施,並非長期之政。

天子有意將鄉官學校考覈的幾項內容,如算學、地理、圖畫、刑名、辯詞等等“小術”也列入科舉考試的範疇之中。

這個小道消息不脛而走,立即便引發了大批國子監學生的抗議。他們甚至不顧生死,圍堵宮門,也要斷絕朝廷實行這種科舉改革的新措施。

畢竟過去八股文換成策論,經學換成史學,對大部分士人來說,只是增加了一點點適應的難度,花上幾個月時間進行突擊培訓就能掌握。

而且策論改革,對於所有考生都是公平的,而且起點和基礎都一樣,接下來誰掌握得快,還是要看天賦。

可現在於科舉中增添刑名錢穀的考試內容,這些全新的東西,可沒有經學換成史學那麼容易適應。

更何況無論是鄉官學校的畢業生,還是前朝的胥吏,甚至一些地方上的師爺訟師們,他們在刑名錢穀方面的知識基礎,都比士人們好太多了!

這樣的考試,豈非完全沒有公平可言?

更豈非是要將國朝的士林,完全拱手讓與一羣毫無廉恥道德、絲毫不通春秋大義的胥吏小人之手?

這是亡國之道啊!

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九十章 首都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茍活於世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
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九十章 首都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茍活於世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岑巩县| 商水县| 鄂托克前旗| 远安县| 宁阳县| 长治市| 格尔木市| 青河县| 高青县| 雅江县| 迁西县| 定日县| 永春县| 宜良县| 札达县| 长丰县| 乳源| 恩平市| 汉沽区| 修水县| 黄龙县| 安泽县| 扎鲁特旗| 中山市| 兴文县| 嘉黎县| 保定市| 霍山县| 东乡县| 中卫市| 黎城县| 安平县| 杂多县| 西吉县| 山阳县| 乐陵市| 武平县| 呼玛县| 孟村| 磴口县| 新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