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

裴守約帶著李瑋羣和王鑨先到陝州州牧衙門休息,他在湖廣爲官已久,習慣了大順法度的嚴格,又知道晉王的爲人作風,所以一到陝州就下令撤去了衙門中多餘的怪石花草、書畫裝潢。

衙門中顯得有些淡雅冷清,裴守約親自給二人上好茶水以後,又接著爲他們介紹了這段時間來大順軍在湖廣修建的幾處規(guī)模較大、對當?shù)亟?jīng)濟有深遠影響的水利工程。

“江、漢一帶,多以坃田爲主。但自明季以來,紀綱鬆弛,朝廷無力疏浚江灣,我親眼目睹江陵、漢川一帶坃田大多有積水深二三尺至丈餘不等的情況,又或乾涸出五六分、二三分不等,長此以往,勢將民不聊生,國賦難出。

陳經(jīng)略便攜帶我們這些僚屬,親乘小舟,泛長湖,蒞監(jiān)利縣,窮究水患原委。見福田寺一帶爲江陵、監(jiān)利、潛江、沔陽四縣積水出路,故決定在福田寺興建一座石閘,使姚家湖以上積水由太馬河而達於閘,直入洪湖,由新堤石閘入江,關王廟、湯河口等處私築土牆均行拆毀。

成竹既定,就由我親自承辦福田寺石閘及附近河道疏浚工程,並加修太馬河堤,同時又在洪湖新堤建石閘一座。每年十月初先開新堤閘門,五天後再開福田寺石閘,來年三月初先閉福田寺石閘,次閉新堤閘。

這樣不以鄰爲壑,內(nèi)可以宣泄積洪,外可以防止江水盛漲向內(nèi)地暴灌。

這樣一項複雜的大工程,涉及十餘州縣,動用民夫數(shù)以萬計,規(guī)模之大是湖北在明朝時所無的,但我朝在陳經(jīng)略佈置下,僅數(shù)月就將工程完工。

而且因爲與楚北紳商合作,將湖區(qū)新田專用於種植棉花,工程完工以後又不過數(shù)月,居然就已經(jīng)賺回了工程耗費的本息。”

裴守約爲王鑨介紹的這些湖廣水利工程情況,設計之巧妙、過程之完善、工程之浩大,都完全出於王鑨的想象力之外。

王鑨完全被晉王殿下設計政權制度的奇妙思路所震驚,又爲大順軍強大的執(zhí)行效率感到驚豔,他連連承載湖廣經(jīng)略使陳藎的大才,又誇讚裴守約的實幹才華——這一番讚歎倒是完全出於他的真心了。

裴守約不爲所動,接著又介紹了大順軍在湖北一帶進行的其他水利建設。

大順政權在湖廣一帶的成功經(jīng)營,使得僅僅湖北一地,就能夠爲大順軍提供將近一千萬石的糧食收入。這絕對是一個足以使任何明朝官員感到震驚的數(shù)字,即便是明初盛時,朱元璋以十餘省之地獲得三千餘萬本色糧食收入,就感到十分滿足了。

而大順軍僅以湖北一地,居然能夠徵得約一千萬石的糧食——而且這還是在不間斷興修大規(guī)模水利工程的情況下完成的。

一般官紳傳統(tǒng)上都喜歡稱讚“輕徭薄賦”的政策,但李來亨在湖廣的作爲卻頗出於王鑨這等士人的直覺之外,屬於一種比較“反直覺”、“反常識”的做法。

他採取的“重租輕賦”政策,是取之於民而又用之於民,有類於社會民主主義所謂的高稅收、高福利政策,亦或可以稱爲是社會主義高稅收、高投資、高產(chǎn)出政策的一種模式。

如裴守約所言,湖廣儘管“兵馬繁興、所在需食”,“軍需浩繁”,賦額較重,“而我徵收於宜,農(nóng)勤歲豐,糧無逋負,予亦因是得受上賞”。他的工作因而得到“晉王褒獎,軍民首額”。

豫西地區(qū)也是河南乃至於明朝全國範圍內(nèi)的重要糧食產(chǎn)區(qū)之一,也是因此李來亨纔會專門將裴守約這個善於治水、經(jīng)營農(nóng)業(yè)的官員,從湖廣調(diào)到陝州。

由於人口衆(zhòng)多,資源分佈不均的關係,陝州一帶的水利條件和湖廣恰好相反,旱災遠過於澇災。

李瑋羣和王鑨到達陝州的時候,就恰逢裴守約正在協(xié)調(diào)資源,準備修渠引水。

很快王鑨就見到了被裴守約召集到州城的許多本地士紳,其中也有一些人是和王鑨有過詩文往來的中州本土文士。

他們看到王鑨穿著大順藍色官服的模樣,顯然都頗感吃驚。有的人露出不屑不齒的神色,有的人則十分羨豔,還有的人緊皺著眉頭,好像是在浮想聯(lián)翩。

陝州因高建城,所以城中鑿井取水十分困難,即便得水,水味也多鹹鹵,所以修渠引水被裴守約認爲是解決本地灌溉問題的首要辦法。

陝州本有廣濟渠,隋朝時便由蘇威開鑿,初名爲利人渠,後來唐代的長孫操引水入城,方有廣濟渠之名。

不過廣濟渠到了明末,早已淤塞嚴重。裴守約召集這些地方搢紳首領到州城來,就是爲了商議疏浚廣濟渠的事情。

不過裴守約沒有打算徵求這些搢紳的意見,他自己到陝州以後,早已找了不少老百姓瞭解情況,做好了全盤計劃。

裴守約通過對州人的明察暗訪,直接就將工程所需要的工作量和花費,寫成一本比較詳細的小冊子,公之於衆(zhòng)。

小冊子裡還標明瞭整個工程的用時,具體要在什麼時節(jié)開工,如何解決渠身崩塌的問題,要怎麼樣在河渠附近栽草植樹保護河渠等等非常具體的內(nèi)容。

王鑨爲裴守約卓越的實幹才華所驚豔,忍不住叫嚷道:

“安民復農(nóng),治世之才,舍斯人而復誰!”

不少搢紳傳閱了工程小冊子以後,也感到這一計劃的可行性極高。但他們又擔心清軍在黃河以北虎視眈眈,本地正逢秋收時節(jié),大順真的有餘力在這時候開始工程嗎?

對此,裴守約又是自信滿滿請出另外一人。

李瑋羣看到這位熟人後很吃了一驚:“易道三先生?”

易道三是湖廣有名的文人之一,他的堂兄弟易道暹更是海內(nèi)知名的文章之士。易道暹很早就在白旺麾下任職,如今白旺已經(jīng)封侯,又擔任戶政府尚書和營田院總裁這樣的重要官職,易道暹便在營田院中充任主事。

至於易道三,他因爲犯過一些默許湖北搢紳反對李來亨的錯誤,自知在大順軍中沒有仕途可言,便跟著老朋友、湖北首富耿應衢經(jīng)商。他重點經(jīng)營建材買賣,陳藎在湖廣大興水利的時候,易道三便由老友耿應衢推薦,幫忙承擔了不少工程的管理和施工。

李瑋羣驚訝地問道:“易先生竟然沒有做官了嗎!”

的確,按照此時時人的觀念來看,就算仕途再怎麼艱難,官員的社會地位也要遠遠超過商人。何況易道三又是著名文人,他跑去經(jīng)商,簡直等於是自甘墮落。

易道三爲此苦笑道:

“晉王爲人雷厲風行,我朝官場與明朝有極大不同,清廉肅正異常……這動不動就殺頭的,誰人敢於貪墨?

而自打白公推行營田新法以後,所謂耕讀傳家的古訓眼看是不行了。田愈多,反愈不能以田利爲生。

我家中人丁如此多,既然不敢保證自己清廉,不敢冒著殺頭的風險去做官,經(jīng)營田產(chǎn)又不足以養(yǎng)家餬口,就只好跟著耿掌櫃做買賣啦。”

李瑋羣拍掌笑道:“原來如此,這倒是被晉王殿下所爲難嘞。”

易道三趕緊說:“不敢!不敢!萬萬不敢。李將軍休要害我。”

王鑨看著眼前的這一切景象,心中對晉王李來亨、對大順政權的好奇心,自然是越來越強。

他突然想到一句話:

這,就是新朝雅政嗎?

的確是和前朝有極大的不同之處呀!

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zhèn)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tǒng)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yún)橋南岸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七章 九江之戰(zhàn)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六章 營田使第六十章 反對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三章 經(jīng)略隨州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五十七章 燧發(fā)槍成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九十六章 聯(lián)軍末路(一)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五章 礦徒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八章 世祖回鄉(xiāng)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
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zhèn)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tǒng)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yún)橋南岸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七章 九江之戰(zhàn)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六章 營田使第六十章 反對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三章 經(jīng)略隨州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五十七章 燧發(fā)槍成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九十六章 聯(lián)軍末路(一)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五章 礦徒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八章 世祖回鄉(xiāng)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市| 海安县| 高州市| 竹北市| 伊吾县| 丁青县| 台前县| 类乌齐县| 江孜县| 鱼台县| 无极县| 中卫市| 昌邑市| 陇南市| 青浦区| 海宁市| 重庆市| 城市| 彰化县| 耿马| 抚宁县| 航空| 洛隆县| 义马市| 南靖县| 盘锦市| 香港| 固原市| 丹凤县| 佛山市| 天镇县| 峨边| 吉隆县| 万载县| 临沧市| 卓资县| 沙湾县| 漾濞| 方正县| 鲁山县| 信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