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

“清軍動了!”

同在城牆上觀察清軍動向的參軍司參謀曹本榮驚呼出聲,許都被他吸引,同樣將目光投向城下。

東虜?shù)拇_有了大動作,原本因爲調走數(shù)萬軍隊,已經單薄許多的圍城軍列,居然又涌動了起來。有好幾支兵馬向後穿行而過,各自收起旗幟,撤出到了戰(zhàn)場的外圍,他們好像是偃旗息鼓,一副士氣低落的樣子,不知道是要乾脆北撤,還是轉向另外的其他戰(zhàn)場。

位於清軍圍城戰(zhàn)線前端的兩座御帳,這時候也有了一點動靜。原本那些被部署在御帳周圍的精銳甲騎,也被抽調走了許多人馬,御帳的防禦頓時減弱許多,那兩尊被衆(zhòng)星捧月在御帳之前的御座,這時候也因爲親衛(wèi)的減少,被清軍撤回御帳之中。

許都皺起眉頭,對清軍的動向感到疑惑和不解。陳永福則兩手按在城牆之上,他的眼珠正在快速運動著,兩眼仔細觀察著清軍這第二次的大規(guī)模調兵,隨後突然驚叫道:

“東虜是往西調動了!”

他這句話說完以後,臉色便漲紅了起來。兩手揮舞,頗顯興奮道:“必是陛下大兵已出井陘口!東虜看來是抽調圍城兵馬去迎敵了!”

陳永福的兒子陳德頂盔摜甲在一旁,此戰(zhàn)他在陳永福的督促之下,也算得上沉穩(wěn)耐勞,一直在城牆上巡防作戰(zhàn),沒有絲毫的鬆懈。陳德一身甲衣上滿是灰塵和硝煙,聽到大順軍援兵很可能已經逼近真定戰(zhàn)場的消息後,頓時放心許多,靠在城牆上鬆氣道:

“真定城無憂了……”

包括曹本榮在內的其他很多參軍司參謀,這些善於做紙上作業(yè)和軍事推演的文士們,雖然反應不及陳永福這位老將快速,但熟悉軍陣形勢的他們,也很快做出了同樣的判斷。

結合此前清軍第一次調兵的情況,所有人都差不多得出了一個相同的結論:

清軍第一次調兵,應該是分兵去攻擊井陘關了。而從這第二次調兵的倉促緊急,還有很多軍隊偃旗息鼓,沒有張起旗幟的情況來看,估計十有八九是清軍尚未攻破井陘,李自成就帶著大順軍援兵趕抵戰(zhàn)場了。

形勢激變之下,看來皇太極也只有移圍城之軍,西向迎敵了。

“清軍兵力又調走了一些!”

到此爲止,看來清軍的用兵和動向,已經被真定守軍推測的是八九不離十了。

許都、曹本榮,還有陳永福父子,都看向了顧君恩。大家都瞭解顧君恩的性格,知道依照顧君恩敢於冒險的性子,現(xiàn)在正是守軍出城咬尾追擊的好機會。

清軍撤圍倉促,士氣看來又很低落,一旦守軍大膽出城進攻,很可能將迫使清軍丟棄大量重炮武器和輜重軍資。

撤退,本來就是一種難度極高的戰(zhàn)役動作。現(xiàn)在清軍又是因爲大順軍援兵抵達,被迫在攻城還沒有取得任何有利戰(zhàn)果的情況下,突然撤圍調兵迎敵,其軍心士氣,肯定都處在低谷之中。

這時候守軍只要大膽出擊,一定能夠斬獲衆(zhòng)多戰(zhàn)果。

顧君恩因此感嘆道:“唉!兩位君侯把真定城裡的騎兵蒐括無遺,差不多全部帶走了。之前咱們派去聯(lián)絡井陘的許多輕騎,又被清軍截殺,至今沒有消息送回。現(xiàn)在形勢雖然有利於我軍,可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如果以步卒冒然出擊追殺,未必能夠追上東虜?shù)谋R,而且東虜如果集結騎兵打一個回馬槍,我軍以步卒爲主,倉促間形勢就又有可能轉爲險惡。”

曹本榮沒想到這時候顧君恩的意見居然傾向於持重,陳永福則本來就因爲自己是降將出身,只希望能夠圓滿完成李來亨交代的任務。出城追殺如果取得重大戰(zhàn)果,當然是好事,但是出城追殺如果被清軍反擊,使得守軍傷亡太大,甚至於影響真定的得失存亡,那對於陳永福的個人得失,影響就太大了。

所以陳永福也贊成顧君恩的意見,反倒是他的兒子陳德有一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質,反對道:

“東虜撤圍,旗幟不張,擺明了是被萬歲帶兵側擊,我看很可能已經是肝膽俱裂。現(xiàn)在正是我輩建功立業(yè)的好時機,城內雖然缺乏戰(zhàn)馬,但敵人有許多軍資輜重要運送,而且十多萬軍隊倉促撤退,豈能迅速撤圍?我們果斷出擊,即便是步卒,也一定能夠截住不少敵人。

新朝開國,建功立業(yè)、廕庇子孫,公侯萬代的機會,就在此時呀!顧司馬,父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現(xiàn)在合該出擊,殺一個東虜片甲不留吧!”

參軍司中有不少年輕參謀,他們加入闖軍已有不短的一段時間,但多數(shù)人都欠缺可堪一提的軍功。現(xiàn)在新朝開國,誰都知道李自成推行“右武”政策,大順朝以軍功爲重。此時清軍倉促撤圍,碩大的軍功送上門來,誰會嫌棄呢?

參謀們受到陳德刺激鼓舞,很快就羣情激奮,人人請戰(zhàn),想要追亡逐北,在大順軍“一海內”、“大一統(tǒng)”的事業(yè)中,獲得屬於自己的一份軍功。

許都則沉聲分析說:“清軍十幾萬兵馬,又是皇太極親自領兵,甚至還擺出了御帳御座在軍前,好像是一副不破真定決不罷休的樣子。可是攻城至今,大家估計清軍才使出了幾分力量?怎生又突然撤圍?

此中不合兵學之處極多,皇太極向來用兵高明。難道真的是如君侯所言,皇太極病入膏肓,命數(shù)已不久了?總不成是皇太極現(xiàn)在暴斃前線吧?”

陳德聞言卻喜道:“未嘗不可能!戎狄入中原,不合天理。而且東虜都是關外北人,肯定不習慣關內夏季的氣候,或許染了瘟疫疾病也沒準啊!”

“此中不合理處太多。”許都搖搖頭,向顧君恩勸道,“如果清軍是故佈疑陣,其實太原援兵還沒到呢?我們倉促出擊追殺,反而會落入皇太極的畫中。真定四面無險阻,敵人騎兵又多,隨時可以變撤退爲進攻,反將我等一軍。這是不可不防的事情。”

陳永福和顧君恩兩人都負有指揮真定防務的責任,但是顧君恩是李來亨的親信,陳永福則是明軍降將,兩人地位孰高孰低也很明顯。

最起碼的一點,即便陳永福地位和顧君恩等夷,一般情況下,他作爲降將也不會搶了顧君恩的風頭。

所以現(xiàn)在所有人都在等待著顧君恩的決定,真定守軍究竟要不要出城追擊撤圍清軍?他們的下一步要怎麼做呢。

顧君恩沒有細想多久,他轉身走下城牆,邊走邊說道:

“東虜動向詭異,不可不防。但是如果太原援兵已至,援軍兵力十萬,兵數(shù)相較於東虜劣勢很大,真定守軍足有二萬人之多,與其在城中坐觀勝負,不若出城迎擊。”

顧君恩轉頭看向諸將,堅定道:

“但我們不是要咬尾追殺,而是要參與這一場大決戰(zhàn)!守軍留兵萬人守城,另以萬人出城迎擊參戰(zhàn)。

先待清軍盡數(shù)撤圍,我們再徐徐出城。不必追擊,而是要持重緩進,步步爲營。真定到井陘關距離不遠,如果太原援軍已到,估計清軍和大順軍主力很快就會交鋒。到時候東虜就沒有閒暇顧及真定了,此時我們再以萬人步卒持重而進,逼向戰(zhàn)場,與萬歲裡應外合夾擊破敵。”

顧君恩下定決心,真定守軍必須參與會戰(zhàn),抹平李自成在兵力對比上的不利局面。如果清軍預留下一部分兵力,用於監(jiān)視真定守軍,那最起碼顧君恩也可以算是牽制住了一部分敵人。

雖然真定守軍大多都是步卒,徐徐結陣出擊,最終究竟能否趕上會戰(zhàn),很成問題。但只要有可能牽制清軍的一部分力量,就有可能對會戰(zhàn)的最終結果造成良性影響。

如果大順軍在這場會戰(zhàn)中戰(zhàn)敗,真定守軍即便成功保存了兵力,也難以對抗清軍的龐大軍隊。只有會戰(zhàn)的勝利,才能保障真定的生存,才能保障大順的生存。

決定天下歸屬的一戰(zhàn),即將開始。

遠處風聲突然呼嘯了起來,清軍散亂的旗幟在夏風中亂舞,真定城頭之上,諸將相顧無言,每個人的心中,都懷著一種不同的心情。

第十二章 鰲拜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shù)夫諤諤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十六章 五軍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二章 顧炎武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zhàn)場的本質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一章 李公子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zhàn)矣哉,暴骨沙礫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fā)熕之神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九章 鄉(xiāng)官亦士紳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zhàn)(六)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
第十二章 鰲拜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shù)夫諤諤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十六章 五軍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二章 顧炎武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zhàn)場的本質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一章 李公子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zhàn)矣哉,暴骨沙礫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fā)熕之神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九章 鄉(xiāng)官亦士紳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zhàn)(六)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宁市| 教育| 龙泉市| 吴忠市| 沙坪坝区| 团风县| 大洼县| 石阡县| 和林格尔县| 海南省| 辽宁省| 梧州市| 锦州市| 普定县| 浪卡子县| 缙云县| 电白县| 肥东县| 辽阳市| 临沧市| 长寿区| 横山县| 宜兰市| 汤原县| 双鸭山市| 鸡东县| 内丘县| 卢湾区| 文山县| 万山特区| 南和县| 米易县| 遂平县| 淮阳县| 四平市| 英超| 开远市| 吴川市| 青铜峡市| 剑河县| 榆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