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

鬆錦大戰以後,明軍在關外的最後一線希望也幾乎破產。到了這種時候,崇禎即便感到十分的難爲情,可是朝廷官員、內閣輔臣,上上下下,要求議和的聲浪一波高過一波。

皇帝漸漸感到時機成熟,特別是在左良玉兵團覆滅的消息傳抵北京以後,崇禎終於覺得,此時再提議和之事,應該不至於招來朝野的反對。

何況現在國勢風雨飄搖,此一時彼一時,自己即便款和,人們也只能說皇帝顧全大局,而不會說他出爾反爾了——至於之前那些幫助崇禎謀劃款和之事,反被皇帝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的可憐人,只能說他們沒有活對時候。

以馬紹愉爲首的議和使團,已經是第二次前往關外。鬆錦大戰剛剛結束時,使團就來過一次,可由於當時皇太極尚未將關外殘存明軍清除乾淨,他就藉口使團的敕書是僞作,聲稱“南朝”無和談的誠意,拒絕接見使團。

等到左良玉敗亡以後,急不可耐的崇禎,終於下定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決心。這回他不再擔心朝野的輿論,給了馬紹愉使團真正的國書印信,對使團的款和寄予了極高厚望。

馬紹愉在七月間抵達了瀋陽,不過當時老汗皇太極並不在滿洲人所謂的“盛京”。皇太極爲了籠絡蒙古人和許多還保持著漁獵傳統的“野人”,並不像明朝皇帝那樣被種種的枷鎖,整年、整輩子困在紫禁城中。

皇太極主持了洪承疇一羣人的投降儀式之後,又處理了幾項軍政大事,就偕皇后和諸妃騎馬出外,巡視皇家草場,看了幾處放牧的牛、馬,還隨時射獵。

但是在他離開盛京期間,一應軍國大事,內院大學士們都隨時派人飛馬稟奏。關於款待明朝議和使臣的事,都遵照他的指示而行。

使團上一次前來時,馬紹愉在滿洲人對敕書發難以前,還算受到了隆重的待遇。當時幾位清國大臣出迎明使臣於二十里外,設宴款待。

按照雙方議定的禮節:開宴時,明使臣向北行一跪三叩禮,宴畢,又照樣兒行禮一次。皇太極當時委派了禮部承政滿達爾漢、參政阿哈尼堪、內院大學士范文程、剛林、學士羅碩等人,前往使團住宿的館驛,宴請明國議和使臣。

但這一次的情況就不同了,這回皇太極甚至不再設宴招待馬紹愉。滿達爾漢等人以極粗暴的態度向他索要議和國書,聲言使團上一次來時沒有攜帶國書,只帶有崇禎皇帝給兵部尚書陳新甲的敕諭一道,毫無誠意。若此次依舊沒有國書,免不了刀兵相見,“必遣大軍巡獵中原”。

馬紹愉則表示他帶來了國書,但國書必須由他親自交給皇太極,而不能由滿達爾漢等人代爲索取。可滿洲官員對他的要求毫不在乎,依舊錶示必須先驗證國書,皇太極纔會接見使團。

無奈之下,馬紹愉只能破例將國書交給滿達爾漢。大明的權威在此時當然受到無情的踐踏,只是此時此刻,以大明爲中心的傳統朝貢秩序其實早已破碎不成樣子。

這還只是第一步,因爲皇太極不在盛京,而是在外巡遊。馬紹愉使團又不得不離開盛京,前往遼河附近滿洲人的臨時駐地等待接見。

第二天上午,遼河岸上,小山腳下,在一座黃色氈帳中,皇太極席地而坐,滿達爾漢、范文程和剛林坐在左右。

這時最大的爭議是滿洲人要求馬紹愉實行三跪九叩的大禮,這樣的恥辱是使團所堅決不能接受的。可馬紹愉又負有同滿洲人款和的重大責任,如果因禮節問題而致使議和失敗,他又如何向崇禎皇帝交代?

在雙方僵持不下之時,於鬆錦大戰後投降於清廷的洪承疇提出了一個辦法,他讓皇太極移座於西,令馬紹愉面西行三跪九叩之禮。

使團認爲面西朝拜,回到北京以後還可以同崇禎解釋,說是遙拜京城。這樣一個折中的辦法,也爲皇太極所接受,而洪承疇出現在皇太極大帳中,也終於徹底坐實了另一樁早在北京流傳開來的消息——洪亨九終究是做了漢奸!

他不僅未能成爲張巡,也未能成爲文天祥,他不能如蘇武一樣稍作堅持,甚至不如家眷被殺後才投降的李陵。

馬紹愉難以置信,但親眼在皇太極的大帳中見到洪督師,還是讓他不得不承認了這樣的現實:洪亨九真的就是一個厚顏無恥、賣國求榮的漢奸國賊。

聖天子在京城爲洪亨九修建的祠堂,聖天子親手爲洪亨九所寫的御賜祭文,這一切又要如何收場?

唉!

一場無可奈何的大禮以後,皇太極卻又在國書的稱謂上發難,他用滿語說:“本是派使臣前來求和,明國皇帝卻不用清國、滿洲、皇帝等稱謂。我聽說明國是禮儀之邦,怎麼不禮如此?”

皇太極體態魁梧健碩,眉眼細長,看著既像狡猾的狐貍,又不乏虎狼的兇惡和殘忍。他鬍鬚留的很長,隨著嘴巴說話,微微上下跳動,讓馬紹愉心中升起強烈的恐怖感來。

皇太極笑了一笑,他的笑臉比冷峻的模樣更爲可怖,散發著一種陰寒的氣質。

他還是用滿語說:“哼,他明國皇帝自以爲是天朝,是上天之子,鄙視他人。”

皇太極把國書遞給范文程,讓這個通曉滿漢語言的大學士用滿文,將國書內容念給所有人聽。

滿洲羣臣聽完以後,除了洪承疇幾個聽不懂滿語的人,全都大笑了起來。

滿達爾漢也笑起來,說:“大汗,聽他的口氣,倒好像他明國打敗了我國,是我國在哀憐求和!”

馬紹愉不知道他們在說些什麼,但他已從所有人的表情和氣氛中感到了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他試圖保持一種冷靜,用據理力爭的態度來達成和議,可是滿洲大帳中陰森可怖的氛圍,還有皇太極那張彷彿狡狐的面龐,卻讓馬紹愉的神經完全麻痹,說不出話來。

皇太極冷冷道:“上次經過我的駁斥,南朝皇帝這一次的敕書,口氣老實一點,可是也不完全老實。我不管南朝是什麼打算,在你們擺出足夠誠意以前,大清是不會和南朝和談的。”

他讓范文程將這段話翻譯給馬紹愉聽,馬紹愉聽罷以後,面色慘白,幾乎站立不穩。皇太極則揮揮手,命人將馬紹愉帶下去,他自己則在兩天以後才優哉遊哉返回盛京。

從錦州前線返回的諸王貝勒都在等著皇太極,以多羅饒餘貝勒阿巴泰爲首的衆人,一個—個輪流屈一膝跪在他的面前,抱住他的腰,頭腦左右擺動兩下,而他則鬆鬆地摟抱著對方的肩背。行畢這種最隆重的抱見禮,一起回到京城,先到堂子祭神,然後纔回宮。

關於議和的事,有一羣滿、漢大臣,以從前投降的漢人、現任都察院參政祖可法、張存仁爲首,主張拒絕南朝求和,趁此時派大軍“南伐,迫使崇禎逃往南京,納貢稱臣,兩國以黃河爲界。

但皇太極並不同意他們的建議。

的確,他也有一個進入關內,重建金太宗勳業的夢想。但皇太極有自己一套切實可行的步驟,不像這些滿漢大臣一樣隨時局的變化改變方略。

皇太極的能力遠遠超過老汗努爾哈赤,滿洲人能夠從努爾哈赤晚年“殺盡無谷之人”,從那種瀕臨崩潰的混亂局面中走出來,並走向日益強大正規,全賴皇太極的奠基和努力。

他改革了努爾哈赤殘暴的奴隸制度,將清國發展爲雖然比之漢人政權依舊十分落後的農奴制國家,但比之老汗努爾哈赤那種原始又野蠻的奴隸國家,又進步許多。

更且不論皇太極兩徵朝鮮,強迫朝鮮每年向清國輸入大米、布匹等歲貢,使清國脆弱的經濟得到輸血。

至於皇太極擊滅察哈爾、收服土默特、征服漠南蒙古,還有拉攏三順王建立起東亞最強炮兵部隊的種種勳業,簡直無法書盡。

毋庸置疑,努爾哈赤不過是也先太師、達延汗、俺答汗一流的人物,唯有皇太極纔是使得後金——清國政權超出蠻族範疇的造國者。

對於諸王、貝勒、大臣們所說的南征滅明之議,皇太極感到時機還是很不成熟。

對於馬紹愉使團,皇太極百般挑刺,給馬紹愉施加了巨大的壓力。但他只從禮儀等方面挑刺,並沒有否定議和的可能性,這無疑給了使團很大的希望。

三天後,皇太極命范文程等人前往館驛宴請使團,並暗示只要明國以對等的禮儀書寫國書,清國就會同意議和。

隨即滿洲人就將使團送回寧遠,一切看似平淡。可是使團剛剛離開,皇太極就召見了多羅饒餘貝勒阿巴泰和內大臣鈕祜祿·圖爾格,準備再毀邊牆,入關大掠。

“取燕京如伐大樹,須先從兩旁砍之,則大樹自僕。”

Wшw⊕ T Tκan⊕ ¢ o

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四章 於大忠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七章 左鎮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三章 李天下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
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四章 於大忠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七章 左鎮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三章 李天下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宁县| 三穗县| 老河口市| 韶关市| 湘潭市| 通渭县| 双流县| 东阳市| 喀喇| 阜南县| 疏附县| 汤阴县| 崇礼县| 黄陵县| 赤壁市| 阳信县| 杭锦旗| 信宜市| 靖安县| 贡嘎县| 梁平县| 安塞县| 塔城市| 兴安盟| 平阴县| 桂平市| 龙里县| 驻马店市| 昔阳县| 裕民县| 奇台县| 利川市| 福清市| 顺昌县| 友谊县| 景德镇市| 杭锦后旗| 香格里拉县| 抚远县| 宁河县| 留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