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章 於大忠

李來亨帶著張皮綆等幾個親隨,離開古廟,便徑直走入了山頂的老營之中。老營的寨牆修得十分堅實,高夫人帶著一大羣粗壯的大腳婦女,都挽起了袖子,在牆下幹活,她們或做箭矢、或打鐵箭頭,還有的人手藝差些,便在編麻繩。總之乾的活,都是在爲闖軍的軍需物資做著儲備。

“大夫人,您怎麼又親自動手了呢?我都和一功講過好幾次了,您懷了孕,應該好好在寨中休息纔是。”高夫人一直對李來亨視若己出,對他十分優待,李來亨見到高夫人親自勞動的景象,於情於理,自然都要去勸說兩句。

前一段時間,在軍事上十分順利的李自成回到老營小住了一段時日。李來亨猜測,大概就是在那幾天,高夫人懷上了孩子——他想的倒是十分正經,李自成都有閒暇生兒育女了,可見闖軍到河南以後,確實是換了天地,外部壓力驟減,發展的順風順水。

高夫人右手的袖子高高挽到了臂膀處,本來明代民風比較保守,一般婦女連手腕和脖子尋常都不會露出來。但闖軍大多是秦中邊民出身,風氣剽悍,婦女亦能格鬥,高夫人跟著老掌盤南征北戰這麼多年,自然不會在意這等小節。

她沒有停下手裡的工作,只是笑著對李來亨說:“來亨兒,你是來看幼辭的吧?幼辭近來手工女紅是越來越啦,我叫她管理縫補隊,專門給你們新收編的兵馬趕製軍衣呢。”

李來亨笑了笑沒說話,他讓張皮綆將小虎隊從山下繳獲的一些肉食和棉布送給高夫人。自己則吹著小曲兒,進了老營裡面,他心情放鬆,不再像從前那裡壓力深沉了,找到幼辭後,先是催促她好好管教一下大懶貓貍奴,然後又把從別家山寨繳獲的一支玉簪送給她。

但幼辭雖然不能說話,卻還是連連擺手,做出拒絕的樣子來。因爲現在闖軍的物質條件優渥了很多,老營裡的筆墨紙張都多了起來。本來闖軍會寫一手好字的人就不多,這些文具便都先交給幼辭保管了。她寫的文字,都是勸說李來亨,叫他不用徇私情,違背了闖軍的軍紀——這集中管理財務、統支統取的辦法,還是李來亨幫著制訂的,怎麼能自己違反自己制訂的法度,擅自拿取一支玉簪呢。

自家小妹近來是越發的嬌憨固執了,李來亨也感到很是頭疼。他特地送禮,反而沒落個好,只好百般解釋這支玉簪是用自己攢了幾個月的津貼換取的。

由於闖營特別是小虎隊,已經逐步推行統一財務、統支統取的政策,因此小虎隊官兵從口糧、副食品到衣裝、鞋帽等各式各樣的生活必需品都由老營直接供給,相應的也就不再發給現銀爲月俸。再加上老營嚴格控制了將士私人同外界交易的渠道,這樣一般士兵們即使沒有軍紀的規定,也紛紛不再私藏金銀,戰利品的管理越發方便了起來。只是李來亨又考慮到小虎隊每個官兵尚有自己不同於他人的需求,難以由老營一一滿足,每月便依舊發給衆人一錢銀子供官兵零花之用,名曰生活津貼,官兵一致。李來亨自己便是攢了數月津貼,才換了這一柄玉簪子。

李來亨拗不過幼辭,最後還是隻能自己把玉簪收了起來,想想虧掉的那份口糧,又不免覺得分外肉痛。只是幼辭是他名義上的小妹,幾乎是李來亨的心頭肉,打不得、罵不得、說不得,他有什麼不滿,在小妹妹面前,也得自個憋著。

李來亨自個兒單獨發了陣悶氣後,總算張皮綆趕了過來,打破僵局。他急匆匆趕來,還叫房前的門檻絆了一跤,上氣不接下氣地同李來亨講:“有消息啦!高管隊和白管隊回來啦!”

“這麼快!”李來亨兩眼一亮,他同高一功、白旺兩人搭夥行動已經很久了。這段時間來,白旺在伏牛山北麓靠近欒川鎮一帶的山區活動,發展實力;高一功則在伏牛山再北面,靠近洛陽的熊耳山中活動。

白旺這麼快平定欒川鎮一帶的山寨,並不出乎李來亨的預料,但高一功這麼快就回來了,想來一定是有別的事情。

他向幼辭告別以後,便帶著張皮綆出去。高一功和白旺動作很快,他們在小虎寨聽說李來亨去山頂的老營休息,便親自上山來找李來亨。等李來亨出來的時候,高一功、白旺兩人也走到老營的山門附近了。

高夫人自然先招呼她的親弟弟高一功來吃飯歇息,李來亨則對白旺笑了笑,看他穿著一身新袍子的模樣,調侃說:“老白你在欒川是發了大財咯?連衣服都換了身新的,有點厲害啊,什麼時候怕不是還要娶個媳婦兒?”

白旺抖抖自己的新衣,回答說:“欒川鎮雖然名義上只是個小鎮子,但它東依嵩縣,北抵永寧,剛好在熊耳山和伏牛山中間的地方,地勢險要,遠離官軍的注意,本身又比較富庶。實在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好地盤。”

“走走,老白,高大哥,咱們先去吃飯。”李來亨今天也充了一回主人,招呼大家去用餐。

高一功和白旺來得匆忙,高夫人也沒做什麼準備,大家吃的也就十分簡單。只是由於近來繳獲越來越多,菜量又多了不少。

高一功吃了半碗飯後,才介紹說:“我在熊耳山那一片活動本來並不怎麼順利,來亨,你知道河南三大土寇的說法嗎?”

李來亨將筷子放下來,“哦”了一聲,問道:“我們在山中已經打掉不少土寇,這些土寇大多沒有長遠的圖謀,就是據地自雄,搶劫一些行商。不知道三大土寇,比起這等尋常土寇,有什麼區別呢?”

“河南三大土寇,說的是登封一帶的李際遇、汝寧一帶的沈萬登、嵩縣一帶的於大忠。這三人各有特點,李際遇做事嚴整但反覆無常,沈萬登爲人豪俠但狡詐非常,於大忠則最爲狠辣。除了這三者以外,還有一位叫袁時中的,也是河南有名的綠林強人,只不過袁時中不守山寨,而是更像咱們秦中民軍一樣,流動作戰,就不稱土寇了。”

李來亨好奇問道:“登封和汝寧離熊耳山都比較遠,那看來高大哥的事情,是和嵩縣的於大忠有關了?”

“對,我要說的事情,正和嵩縣的於大忠有關。”高一功點頭沉聲答道,“嵩縣原本有一位尚算賢能的知縣何復。他在任上時,在嵩縣縣城附近修了一座山寨,名叫屏風寨。何復又別出心裁,任命一位秀才劉印月爲千總,率軍駐守屏風寨,使得屏風寨和嵩縣縣城形成掎角之勢,一同圍剿河南民軍。”

高夫人給高一功倒了一杯茶水後,有些納悶地說道:“這何縣令現在還在嵩縣嗎?”

高一功笑道:“可笑的地方就在這裡,嵩縣民軍被何復鎮壓後,便有京師權貴到嵩縣來,要奪本地民礦爲己有。何復不從,力行阻攔,結果反被上級免職。何復去職以後,嵩縣又遭逢饑荒,當地的礦工便在於大忠率領下趁機造反。於大忠殺了何縣令委任的秀才千總劉印月後,就趁機奪取了屏風寨,從此稱霸嵩縣一帶。”

李來亨這才明白,原來河南三大土寇之一於大忠崛起的背後,還有這樣一段故事。他想了想後,問高一功:“何復縣令既然是一位很有才幹的官員,那他一手營建起來的屏風寨相比規模必然不可小覷。高大哥在熊耳山的發展,是受到於大忠的影響了嗎?”

“不錯,屏風寨踞高而建,形如要壘,名爲山寨,實爲關卡。”高一功喝了一口茶水後接著說,“於大忠爲人極爲狠辣,他聽說我們到熊耳山發展勢力後,便發出公告,說敢有有一家山寨與陝西人合作、賣糧於陝西人,他就將哪家山寨徹底平夷、滅絕。大家本來不信,繼續和熊耳山的幾位寨主合作,沒想到於大忠真的出手,一夜之間將三家山寨近千口人全部殺絕。”

“如此狠辣!”

李來亨也爲於大忠的手腕所震驚,雖然小虎隊也攻滅了白土崗寨,奪取其山寨和資財。但第一,小虎隊攻打的山寨都是民憤很大的豪強惡霸;第二,小虎隊攻破山寨以後,只梟殺其首惡,不至於像於大忠這樣將一處山寨的全部男女寨民全部殺絕。

一夜之間夷滅三家山寨,近千條人命,這位礦徒出身的河南大土寇,行事作風著實可怕。

“於大忠除了佔據的屏風寨易守難攻以外,他手下的寨兵也很難對付。於大忠本人就是嵩縣礦徒出身,他的部下也大多是礦工出身。他們特別擅長掘地攻寨,作戰勇猛,兇狠非常,我在熊耳山與於大忠交手好幾次,以咱們闖軍百戰精兵的本領,竟然也只能堪堪與於大忠戰成平手而已。”

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茍活於世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一章 太原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一章 太原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八章 著佃交糧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一章 李公子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
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茍活於世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一章 太原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一章 太原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八章 著佃交糧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一章 李公子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化州市| 新余市| 郎溪县| 敖汉旗| 屯门区| 连云港市| 宁晋县| 临湘市| 齐齐哈尔市| 故城县| 遂溪县| 渭南市| 来安县| 开封县| 滨州市| 鹤山市| 平南县| 万山特区| 桐庐县| 延吉市| 红桥区| 慈溪市| 乌拉特中旗| 顺昌县| 根河市| 五家渠市| 温宿县| 高清| 扬州市| 铜陵市| 海兴县| 贺兰县| 江安县| 四川省| 山东省| 桓仁| 纳雍县| 华容县| 广州市| 玉环县| 图木舒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