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

今天更新一萬字,慶祝一下收藏達到五千,大家GKD,5K收藏訂閱一直200豈不是很尷尬。

===========================

明末威力較大的火炮,去除掉一些技術上實在過於老舊或者華而不實的類型,以輕重分別而論,輕炮較實用的基本就是百子弗朗機、發貢炮(即大銅銃)、滅虜炮,重炮的話就是三種大小不同的將軍炮和大小紅夷炮了。

這些火炮裡李來亨接觸較多,又通過繳獲而擁有了一定存貨的是滅虜炮、將軍炮和紅夷炮。

滅虜炮算是明末輕炮中最典型的一種實用類別,炮本身的重量只有約一百斤左右,可以發射一斤左右的鉛彈,一輛普通的炮車或者改過的葉公車就可以裝載三門滅虜炮。它的缺點主要就是作爲輕炮,自然威力較弱、射程較短,火藥消耗量比較大,只適合野戰中打一打散兵。

將軍炮的話,則是明末重炮中的中堅款式,之前一段時間闖軍的火炮也是以各類將軍炮爲絕對主力。明朝官軍一般是按照將軍炮發射鉛彈的不同重量,將其劃分爲三等,大將軍炮可以發射七斤的鉛彈,二等將軍炮則是發射三斤鉛彈,三等將軍炮就和滅虜炮差不多了,只能發射一斤重量的鉛彈。

李來亨之前通過繳獲和同李仙風做“交易”獲得的將軍炮,就屬於二等和三等將軍炮。

當然將軍炮中本身還有比大將軍炮威力更大一等的無敵大將軍炮,只是它實用性就很低了,明軍本身都已經棄用,李來亨自然也不會去考慮。

最重要的還是紅夷炮。

紅夷炮分爲大小二種,小炮大約長一米五到二米左右,大小和重量以及發射炮彈的斤數都低於紅夷大炮,主要適用於野戰——羅汝才送給李來亨的那幾門炮就屬於這個範疇,用於攻城的話,雖然威力、效果已經遠超一般的將軍炮,但比之現在滿洲人主要適用的紅夷大炮,還是有不小差距。

紅夷炮在炮彈的斤數上,相比大將軍炮優勢並不是很明顯。但是紅夷炮由於技術形制上更爲先進,所以倍徑比要超過將軍炮很多倍。

倍徑比是指火炮炮管身長與口徑之比,簡單來說,倍徑比越高,火炮的形狀就越細長,炮彈在身管內被加速的時間自然也就更長,發射後初速、威力就會更大。

倍徑比的優勢,使得紅夷炮在炮身、炮彈用料和重量都相當的情況下,威力、射程都要超過老式的將軍炮。

只可惜李來亨手中一門可發射十斤以上炮彈的紅夷大炮都沒有,只能用適宜野戰的普通紅夷炮和威力更弱的二等、三等將軍炮來攻擊郾城城防。

但前標軍攻城也不只是靠李世威率領的銃炮隊而已,這時候另外有數百名士兵由苗裡琛帶領,等候在城壕外。他們沒有拿刀槍劍棒等武器,反而人人手持鏟子、錘子、鐵釺子,肅立不動。

一陣冷風吹過,李來亨擡起頭看著天空中越聚越多的烏雲,對苗裡琛說道:“這天色……要是下雨事情就難辦了,我們加緊進攻!”

苗裡琛點點頭,他還是一副穩健沉著的樣子,即便受到李來亨的催促,也沒有立即下令開始進攻,而是堅持等待守軍在炮火攻擊下漸漸趨向混亂的更好戰機。

士兵們都嚴陣以待,人們心情振奮而緊張,等待著約定的動手信號。過了一陣,只見遠處射出一支火箭,苗裡琛突然就喝了一聲,所有人馬上飛奔起來,迅速填埋城壕。城上的守軍也不甘示弱,拼命往下扔磚頭和石頭,磚石有的被傍牌和盔甲手牌擋住,有的直接落在人身上和頭上,登時傷了許多人。

爲了掩護填埋壕溝和掘城的土木隊,前標軍其他將士也都向城頭猛烈射箭、放銃、發炮。城上守軍不斷地中流矢死傷,使他們藏在城垛裡邊,不敢探出頭來,所以他們拋擲的磚、石、檑木準頭都非常低,差不多十個裡只有一兩下能夠傷到土木隊的士兵。

守軍也向城外射箭發炮,但因爲很難從城垛之間露出頭來,只能從箭眼裡邊往外射,而現在天色因爲烏雲聚集和漸至傍晚,又昏暗了很多。守軍看不清楚目標,基本上全靠感覺射擊,忽高忽低,全無把握。

城下的前標軍則雖是仰攻城頭,視野同樣比較昏暗,可是城頭的燈籠、火把,給了他們很大方便。更不要說李世威一直和方以仁學習校正炮擊的技術,比起守軍全靠蒙的打法,準頭要高太多倍了。

義軍的攻勢越發猛烈,雖然李來亨實際上沒有什麼兵力優勢,可是虎大威新敗,楊文嶽成爲戴罪之人也不理事,陳永福不敢輕易出城逆擊,也摸不清楚前標具體的總兵力到底是多少。

不過陳永福到底是官軍裡一個比較精明強幹的將領,他一到郾城都宣揚闖軍在上蔡、汝陽等地殺戮甚慘、羞辱婦女。後來因爲百姓們聽過不少闖軍的傳說,並不怎麼相信陳永福的說法,他又迅速轉換口徑,聲稱闖軍的軍紀確實不錯,可是同他們合營作戰的曹營就是一支食人的獸軍。

據說曹操羅汝纔在軍中置有石臼百臺,軍糧不夠時就會四處抓捕鄉民,將他們丟到石臼下面搗碎成爛肉,然後合骨而食。

雖然這種說法比闖軍到處殺戮淫掠更加離譜,畢竟就算缺乏軍糧要吃人,也沒誰會大費周折去搞什麼石臼來把人搗的徹底粉碎再吃——能把人體搗爛的石臼,還是搗碎到能夠“合骨而食”的地步,這是什麼天頂星科技的核動力石臼?

不過還真別說,因爲曹營的軍紀作風雖然不至於差到左良玉、賀人龍的那種地步,可也實在不算太好。再加上郾城不少文人士紳添油加醋,這個石臼食人的謠言還真就流傳了起來,等到這故事傳到江南去,乾脆就又從曹營用石臼食人,變成了李自成親自用石臼吃人。

本地軍民因爲聽信了這些傳說,所以儘管守城的人不斷被前標軍殺傷,保定兵又全部士氣低沉,鬥志極弱,但在居民支持之下,守軍不僅擋住了李來亨的第一波攻勢,還能不停地向城下投擲各種能夠殺傷敵人的東西。

只是義軍士氣高漲,在守軍強烈抵抗之下,依舊將城壕填埋出了一片可供大隊步卒通過的地方。弓箭手和銃炮手也都取得不少戰果,李來亨看天色又變暗很多,才下令停止第一波進攻,讓將士們休整一二。

陳永福見義軍攻勢停止,心中暗自喘了一口氣,他留兒子陳德在城牆上指揮部隊,自己則不脫衣甲,坐在一把圈椅上,閉著眼睛假寐。他實在疲倦,正要昏昏入睡,忽被城頭和城外的一片吶喊聲驚醒。

他雙目一睜,心中罵道:“他媽的,怎麼這麼快又來了!”隨即帶著一羣親將、親兵、家丁,迅速奔上城頭。

義軍稍作休整以後,便開始分波次衝到城牆近處掘洞,虎大威知道這是闖軍用過的一種戰術:他們將城牆牆角的部分挖出洞來,然後向其中填入大量火藥,一次引爆,便可以重創城基。

陳永福一上城牆,就看到很多地方都有義軍掘城,他們組織嚴密,行動極爲迅速,情況十分危急。他從城垛中間探頭下望,“嗖”的一聲,一支箭正好射中他頭盔的上部,把盔纓射下城去。

一個家丁將他的袖子扯了一下,說:“大人,小心!”他沒有理會,親自抓起一塊磚頭,砸了下去。正在這時,又一支箭從他頭上飛過,射中了他背後一個守城的壯丁。

陳德怕他有事,趕緊跑了過來說道:“大人,目前賊兵分成十餘股,到處都在掘城。不管如何拋擲磚、石、火藥,可賊兵多有防備,傍牌甚爲牢固,就是不退。”

“大人,我們還是開城門,派騎兵部隊出城逆擊,將賊兵一舉驅散掉吧!”

陳德的建議其實頗有見地,可是陳永福尚未把握到義軍的兵力規模,他生怕李來亨手中握有強大的預備隊,官軍一出城門就有去無回,因此反對道:“胡鬧!你不要驚慌,要沉著,我自有辦法。”

他和虎大威一起商議了一會兒,本來還打算問問楊文嶽的意見,只是聽虎大威說自從崇王被殺的消息傳來以後,楊文嶽每天都處在飲酒過度的狀態裡才作罷。

他們先命令家丁在城上傳諭,說大將虎大威和陳永福都正在城牆上親自督戰,叫將士和百姓們沉著殺敵,不要慌亂。他們在城上開了兩箱現銀,聲言殺賊兵一人者當場發給現銀若干、傷賊兵一人者又當場發給現銀若干。

守城的“民”大多是有權有勢的士紳之家和他們麾下家僕,另外還有一部分則是被陳永福的核動力石臼謠言嚇壞了的普通百姓。

這些“民”守城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此時聽到這道口諭,全都勇氣倍增,軍心一下穩定了下來。

虎大威也連聲稱讚道:“兄弟,你真是有辦法!”

戰況也因此更加激烈了,官軍把乾柴點著,扔下城去,燒死掘洞的人。土木隊的士兵則一面用钁頭和農叉將燃燒的木柴和棉絮推向遠處,一面繼續挖城。

不斷地有官兵從城牆下摔倒下來,也不斷有義軍士兵在城牆腳下被殺死。

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四章 於大忠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十章 李寨主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一章 太原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
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四章 於大忠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十章 李寨主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一章 太原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乾安县| 新安县| 泸定县| 和田市| 日土县| 巴东县| 齐河县| 威远县| 维西| 白沙| 平罗县| 长兴县| 兴仁县| 建宁县| 吉木萨尔县| 托里县| 桂东县| 宕昌县| 瑞昌市| 徐闻县| 修文县| 邢台县| 炎陵县| 抚顺市| 克什克腾旗| 汉源县| 五台县| 克东县| 闽侯县| 七台河市| 荣成市| 罗山县| 丹寨县| 濮阳市| 汶上县| 五常市| 濮阳县| 遂溪县| 鸡泽县| 庆安县| 泽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