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

大順的爵位相當珍惜,開國最爲有功的大將們,也不過封爲公爵而已。

同樣,像李定國、劉文秀、鄭芝龍,這樣舉數省之地投降的一方諸侯,同樣是封爲公爵而已。

王爵的話,除了太祖時期曾封過張獻忠爲秦王的這個黑歷史外,便只有羅汝才之封南陽王、劉宗敏之封汝南王了。

但此二王,都是二字的郡王,並非親王,而且也只是追封,並非實封。

如今大順朝唯一的一位親王,竟然是李自成那在陝北務農的三弟李自敬——他被封爲趙王,是大順朝目前唯一的一位親藩。

李自敬本人只是一個目不識丁的普通農夫而已,李來亨也早就下令,在東京給他營建了一座還勉強算豪華的趙王府,命他到京居住。

但是李自敬實在太能生了,他原先就有六個子女,四子二女,大順建國以後,李自敬靠著這趟走運的威風,又娶了不少妻妾,到今天,居然已經有了子女十三人,共計七子六女。

這就很誇張了。

從輩分上來說,李自敬算是李來亨的爺爺輩。

而且李來亨畢竟只是李過的義子,李過又只是李自成的侄子,並非子嗣。所以從血緣的相關性上來說,李自敬同太祖皇帝的親近程度,不僅遠遠高於李來亨,而且也要高於太宗皇帝。

如果嚴格按照朱元璋《皇明祖訓》的規定,父死子繼、兄終弟及,那麼大順天下就理應歸趙王李自敬所有,而非歸屬於李過一脈。

李自敬本人目不識丁,沒有文化也沒有什麼才具,更沒什麼野心。

但他的地位,還有他那有些過分的生育慾望,都使得趙王府將逐漸成爲一個野心家和陰謀家的聚集地。

何況,就算沒有這些幕後暗流涌動的陰謀。

光是李自敬那一大堆子女,李來亨都覺得很難處理了。

如果按照明朝時的制度,光是李自敬一脈,就要分封多少個郡王出來了?

再看看郭君鎮、劉芳亮、袁宗第、谷可成這些百戰功臣,也不過一個公爵。甚至高一功既有百戰開國之功,又有外戚姻親的血緣之近,也不過是個公爵而已。

如方以仁、顧君恩等人,皆爲順朝開國謀劃之主,但是就才一個侯爵而已,連公爵都未曾封得。

趙王李自敬無德無才也無功,只因血緣關係,即封爲大順唯一一位親王。近來他不知道受到誰的指使、唆使,又一再上書朝廷,聲稱自己年老體弱,想要告老還鄉回陝北老家,去爲太祖守陵寢去。

說得是很好聽,但目的卻是希望藉此機會,讓陛下下旨,一是將趙王爵位由李自敬的長子繼承,另一則是希望將李自敬的其餘兒子,也都封爲郡王爵位。

這就太過分了。

李來亨自己的兩個兒子,李玄燁、李玄煜,都沒有封王,李自敬就急著開枝散葉了?

大順的世爵制度,採用的是降等承襲的方式。也就是說每個爵位,如果在封爵時沒有特別說明可以幾代不降等世襲的話,那麼在每代世襲時,都必須降一等級襲爵。

即親王的嫡長子,襲爵時只能繼承爲郡王;公爵的嫡長子,襲爵時只能繼承爲侯爵。

而除了嫡長子以外,無論皇族親王還是功臣世爵,其餘諸子,都是不能繼承爵位的。

因此,李自敬要求自己的長子不降等襲趙王爵,還有希望李來亨再封自己的其餘諸子爲郡王爵,這個就太過分了。

本來大順朝就不是以孝治天下,從太祖太宗,到現在李來亨,講的都是順朝“爲幾個百姓興此仁義之兵”,是以仁義治天下。

所以李來亨也不怕別人抨擊他不孝,抨擊他整治太祖唯一留下的一個親弟弟。畢竟如果放任皇族濫封王爵,重蹈明朝覆轍,害民無窮,實在與順朝以仁義治天下的宗旨不符。

李來亨稍加暗示,朝中大臣們就在方以仁的帶領下,開始對趙王李自敬展開了一場堪稱瘋狂的攻擊。龍衣衛方面更是開始暗中行動了起來,目的就是要調查出來,到底是誰在背後唆使李自敬上了這樣一份奏疏?

李來亨對陝北那些農夫的行事風格還是有所瞭解的,他和李自敬雖然不熟,但大抵也知道李自敬就是一個很平常的農民。

如果沒有壞人在背後教導唆使,他怎麼想得出這樣一出鬧劇?

“此事必須徹查下去,是誰欲壞我天家感情?是誰欲使朕擔此不孝之名?太祖太宗屍骨未寒,就有人教猱升木,朕必嚴懲之。”

但是就在龍衣衛嚴陣以待,準備下手整治李自敬的時候,宮中卻發生了另外一件大事,直接對順初的政局又造成了一層全新的陰影:

李來亨,病倒了。

他再次感上風寒,而且比去年病得要厲害許多,直接病倒以後,有十多天時間沒有上朝,也暫停了同外廷大臣的會面。

如今北伐在即,可是就算方以仁這樣的國之重臣宰輔,居然也見不到李來亨的一面。等到時間過去半個多月後,大家就更擔心了。

天子到底有沒有事情?

內廷的女官和天子的關係更密切一些,即便李來亨病倒,據說也有些女官可以到書房裡爲李來亨稟報近來的政事。

所以方以仁也好幾次發動自己的人脈關係,設法同那些內廷女官搭上線,問問到底是什麼情況?天子竟然病得這樣重,他的身體到底如何了,萬一有事……

這萬一有事,形勢就很複雜了。

畢竟李家皇族人丁單薄,李來亨的兩個親兒子玄燁和玄煜,又都還是小孩子。李家皇族唯一剩下的另外一支,就是趙王繫了。

偏偏趙王系剛剛遭到羣臣猛烈攻擊,也受到了天子的猜忌,雙方關係很不好。

可趙王李自敬年紀很大,他的子嗣之中,也有不少成年人,這點就比李來亨強太多了。

方以仁聽說,近來一段時間,自從陛下病倒以後,陸陸續續便有不少朝廷大臣開始出入趙王府中。

他們的意思未免過於明顯。

朝中近來還流傳著另外一個說法:就是說自古開國之君和第二繼承之君中間,幾乎就沒有能順利繼位的,而必有禍亂髮生。

漢高祖劉邦身後有諸呂之亂,唐高祖和唐太宗之間也有玄武門之變,宋太祖和宋太宗之間即便沒有燭光斧影,也有宋太宗逼死太祖子嗣的事情,而前朝明太祖身後的靖難之變,更是打得北方塗炭。

天法帝名雖繼承,實同開創,難道大順朝在這時候,也將發生過去歷朝歷代所有過的國初之變嗎?

方以仁對此種說法不屑一顧,他寫好了送給主持龍衣衛各鎮撫司事務的飛龍使嚴薪的書信,拜託他小心監視趙王府方面的情況,又做好了親自入宮面聖的準備。

“這個趙王是長久不了了。”方以仁冷冷地說,“看在太祖血脈的份上,還是可以讓他們一家子到天保府守陵的。說來真正的太祖血脈,還是要看徽柔公主。”

方以仁想了想,就又寫好信件,讓府中家人送去太后處,請太后將李自成唯一的真正血脈長公主李徽柔,嚴加保護好。

不過方以仁又擔心萬一李來亨的身體真的有事,到時候高太后在李自敬那邊猶豫了怎麼辦?於是還是派人去聯絡負責宮禁的孫守法,注意保護好李徽柔,絕不能丟掉公主的蹤跡。

做完這些事後,方以仁倒鬆了口氣,他自嘲地感嘆,自己還真是爲李來亨一家賣命到頭了。當年在夷陵被俘的時候,何曾能料想到今日情況?

“爹怎麼流了這麼多汗?”

方以仁的小兒子還不到七歲,他趴在桌上直勾勾地盯著方以仁。

方太師莞爾一笑,摸了摸孩子的頭,這個孩子跟著他堂叔方以智受過洗禮,是基督徒,同樣好學物理,不是做官的料子,今後便好好去搞學問吧。

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七章 順兵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十二章 鰲拜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十二章 鰲拜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
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七章 順兵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十二章 鰲拜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十二章 鰲拜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西县| 同德县| 济宁市| 磐安县| 高平市| 尼勒克县| 白山市| 麦盖提县| 富川| 右玉县| 富顺县| 凌源市| 湘阴县| 上饶县| 齐齐哈尔市| 昌吉市| 徐闻县| 达孜县| 海晏县| 讷河市| 诸暨市| 中方县| 文昌市| 黄陵县| 巴林右旗| 洪洞县| 达日县| 望都县| 枞阳县| 东台市| 罗城| 仪陇县| 丰都县| 晋城| 定结县| 洪江市| 陈巴尔虎旗| 吉林市| 榕江县| 若尔盖县| 万载县|